河南省周口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周口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除了自然老龄化,持续活跃的人口迁移活动也成了影响区域人口结构的关键因素。城市内部大规模、高强度的迁居过程对城市内部各区域的人口年龄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且相较于自然老龄化,其影响更具动态性和不可预见性。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人口迁移对城市不同圈层老龄化的影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心城区人口迁出对城郊过渡圈层不同区域老龄化影响不同,其主要原因是迁出人口的( )
A 受教育程度不同 B. 年龄结构不同
C. 性别结构不同 D. 家庭结构不同
2. 相比城郊过渡圈层中的老龄化加重型区域,老龄化缓解型区域( )
A. 居住环境更好 B. 就业环境更好 C. 医疗环境更好 D. 购物环境更好
3. 近郊区外围圈层存在内外部老龄化状况不同区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类型均为老城区 B. 两种类型均为新城区
C. 内部老龄化缓解型为新城区 D. 内部老龄化加重型为新城区
宁夏贺兰山东麓是中国葡萄酒最佳产区之一,近年来其葡萄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3887km ,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近三分之一,是中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的酒庄酒产区。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囊括了葡萄种植、酿酒生产、观光旅游等多种生产活动)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且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向东南部转移的特征。如图示意宁夏酒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4.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
①贺兰山东侧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②贺兰山东麓过去未被大规模开发,土地资源充足
③葡萄由水果转为酿酒原料,推动了当地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
④葡萄酒庄数量增加快,占用的土地面积数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宁夏贺兰山东麓大量葡萄酒庄集聚有利于( )
A. 缓解用地紧张状况 B. 提高葡萄品质 C. 统一酿造工艺 D. 提高市场知名度
6. 宁夏东南地区吸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转入的主要因素是( )
A. 劳动力 B. 土地资源 C. 优惠政策 D. 农业设施
墨西哥被称为“高原之国”,地势南高北低,其北部地区海拔低于150m,气候南北差异大。墨西哥的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戴大草帽(由麦秸、竹篾编织而成),这种大草帽尖顶宽檐,通风透气性能良好。目前,墨西哥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下图示意墨西哥城气候资料和墨西哥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墨西哥城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8. 墨西哥内陆高原居民大草帽使用率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编织材料 D. 生活习俗
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运行改变了大坝下游河道的水沙过程。荆江河段进口(枝城)位于三峡大坝下游约102km处,出口位于城陵矶,全长约339km,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下荆江。上荆江属于微弯分汊型河道,下荆江属于典型的弯曲型河道。洞庭湖汇集湘、资、沅、澧“四水”,于城陵矶处汇入长江干流。洞庭湖湖水汇入时产生的顶托作用对荆江河段的水位、流速等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荆江河段及水文站与水位站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运行后荆江河段水沙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 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增大 B. 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减少
C. 径流量增大,河床冲刷严重 D. 输沙量增大,河床淤积严重
10. 三峡工程及上游水库群运行后荆江河段水沙过程变化最大的水文站是( )
A. 枝城水文站 B. 沙市水文站 C. 监利水文站 D. 螺山水文站
11. 与上荆江河段相比,下荆江河段( )
A. 通航条件较好 B. 平均水位变化较大
C. 决堤风险较小 D. 平均水流速度较慢
高坡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东南角,属于珠江和长江分水岭地带。其北边隶属长江流域,南边隶属珠江流域,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内石牙、峰丛洼地以及大小溶洞随处可见。下图示意高坡石牙(高度0.5m—1.5m)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影响图示碳酸盐岩层节理发育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①构造作用②流水作用③风化作用④成岩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3. 图示基岩石牙自身高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碳酸盐岩层较薄 B. 石牙受外力侵蚀严重
C. 溶沟受土壤填充显著 D. 节理发育深度浅
耕地保护阈值是指满足某一区域内人口所需全部农产品的最低耕地数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必须保障在400kg以上,低于400kg则表示国家粮食安全将受到威胁。在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分别为420kg、460kg、500kg时,中国人均耕地保护阈值分别为700m2、800m2、900m2,中国耕地最低需求量为1052534-1253017km2。下表示意2021年中国及各农业生态区耕地最低需求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2021年耕地面积/km2 耕地最低需求量/km2
420kg 460kg 500kg
全国 1275168 1052534 1152775 1253017
东北地区 297692 78936 86454 93971
黄淮海地区 203533 173971 190540 207109
长江中下游地区 145287 126852 138933 151014
江南地区和华南地区 142058 274282 300405 326527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 195839 112770 123510 134250
四川盆地 70491 70188 76873 83558
云贵高原地区和横断山区 87768 99823 109330 118837
西北地区 122415 83868 91856 99843
青藏高原地区 10143 18457 20215 21973
14. 中国各农业生态区耕地最低需求量差异可反映出( )
A. 东部地区耕地最低需求量压力最小 B. 粮食消费与耕地最低需求量关联性强
C 西部地区耕地最低需求量压力较大 D. 人均耕地最低需求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15. 在不同年人均粮食需求量的情况下,青藏高原耕地最低需求量处于最低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不足 B. 农业技术发达 C. 人口稀少 D. 农作物单产高
16. 为维系中国耕地保护阈值,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
①开发备用土地,降低耕地利用强度 ②调整粮食消费结构,发展粮食多元化消费
③退耕还林还草,防治耕地退化 ④改良土壤结构,提高耕地质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的“首都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不仅是连接南北、带动中西的关键区域,还承载着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演进,产业往往倾向于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转移过程既遵循邻近转移的规律,又呈现出长距离跨区域的等级转移现象。下图示意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制造业(包括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累计投资网络结构。
(1)指出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投资网络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2)分析北京市成为京津冀地区投资净流出核心城市的主要原因。
(3)说明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投资网络的特征对该地区制造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西伯利亚陆架是一个宽浅的陆架区,宽达800km,平均水深仅为50m。该区域由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的俄罗斯部分组成,海岸带广泛分布着脆弱且富含碳的冻土,使海岸带更容易遭受侵蚀。东西伯利亚陆架的陆源物质输入主要来自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且河流输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此外,东西伯利亚陆架水动力条件较为复杂,主要受沿着海岸自西向东流动的西伯利亚沿岸流以及穿极流的影响。下图示意东西伯利亚陆架地理概况。
(1)说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附近海岸带遭受严重侵蚀的原因。
(2)简述东西伯利亚陆架区河流输入的季节变化特点。
(3)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推测近年来东西伯利亚陆架冰边缘区发生的变化。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源地是指生态涵养量高、对区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的生境斑块。布尔津县(47°22'N-49°11'N,86°25'E-88°06E)位于新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与蒙古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布尔津县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现北高南低之势。其生态环境复杂脆弱,面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如图示意布尔津县生态源地和建设源地分布。
(1)指出布尔津县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布尔津县南部建设源地的分布对生态源地产生的不利影响。
(3)请为布尔津县生态源地的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2024—2025学年高二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B 3. C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 B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A
【9~11题答案】
【答案】9. C 10. A 11. D
【12~13题答案】
【答案】12 C 13. B
【14~16题答案】
【答案】14. B 15. C 16.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地理邻近性;城市等级差异;产业类型差异;基础设施;政策引导。
(2)北京作为国家首都,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如服务业、科技创新产业),传统制造业外迁,以腾退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促使制造业向河北、天津转移;北京土地、劳动力成本高,环保要求严格,倒逼企业向成本更低的中小城市转移;周边城市基础设施改善(如交通网络),承接能力增强,吸引北京投资外流。
(3)核心城市(京津地区)专注高端制造和研发,周边城市(河北)承接生产环节,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技术密集型产业扩散,带动河北技术进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助推京津产业结构高端化;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技术、经济差距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扩大,需通过政策协调实现均衡发展;通过资源整合,京津冀地区制造业规模效应增强,区域一体化水平提高。
【18题答案】
【答案】(1)构成海岸带的冻土富含碳物质,结构疏松,抗侵蚀能力弱;夏季入海径流与海水产生顶托作用,产生大风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作用强;开放水域增加,沿岸水动力增强,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增强。
(2)春季气温回升,形成春汛,大量的淡水、泥沙和营养物质被输入到陆架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高山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河流向陆架区输入的水量大;秋季降水减少,河流水量开始下降,向陆架区的输入量随之减少;冬季河流封冻,河流输入处于停滞状态。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加速,海冰边缘线向更高纬度退缩;气候变暖使海冰形成的时间推迟,融化时间提前,海冰生长周期缩短,逐渐转变为更薄的季节性海冰;整体气温升高,使得海冰的融冰期不断提前,无冰期延长。
【19题答案】
【答案】(1)布尔津县生境质量空间差异显著,呈中部高、南北两端低的分布格局;生境质量较优区域主要分布在布尔津县中部山区。
(2)建设源地占用土地,导致生态源地面积减少,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人类活动增加可能引发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一步削弱生态源地的功能;建设源地可能阻断物种迁徙和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监测与管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