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如表为山西运城盆地东部新石器时代各时期聚落发展情况统计表。同一遗址相邻时期聚落均有者为具有叠置聚落关系,某一区域上覆有后期聚落的前期聚落数与前期聚落总数的比率为聚落叠置率。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 )
历史时期 仰韶文化早期 仰韶文化中期 仰韶文化晚期 庙底沟二期文化
聚落数目 24 66 81 117
叠置聚落 8 27 45 51
叠置率 33.3% 40.9% 55.6% 43.6%
聚落总面积(万平方米) 102 1249 609 546
A.聚落间经济交流频繁 B.等级分化程度日趋明显
C.文明发展具有承袭性 D.社会组织能力不断增强
2.秦朝建立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表1是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秦朝的郡县制而收集的史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类型 文献记载 文献说明 文献来源
传世 文献 (1)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书中没有列出三十六郡的名称;全书不见洞庭、苍梧郡名。 西汉司马迁《史记》
(2)“三十六郡者,三川……黔中、长沙凡三十五,与内史为三十六郡” 列举了司马迁所谓三十六郡的具体名称,其中并无“洞庭郡”与“苍梧郡”。 约公元5世纪,南朝裴骃《史记集解》
出土 文献 (3)秦始皇“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郡守)谓县啬夫……” 2002年在湖南里耶出土大量秦简,多为官署档案,其中频繁出现“洞庭郡”“苍梧郡”等郡名,但不见黔中郡、长沙郡名。 摘编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秦简》
(4)秦始皇“三十四年……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
A.苍梧郡设置不晚于公元前222年
B.黔中郡和长沙郡在秦朝时不存在
C.洞庭郡设置不晚于公元前227年
D.苍梧郡和洞庭郡在秦朝时不存在
3.汉代从强化中央集权、避免地方割据的角度出发,延续了秦代的郡县制;同时,鉴于秦朝未行分封导致孤立无援的教训,改良了分封制,通过增加侯国数量、限制侯国规模、削弱侯国权力的方式,让“侯国”实际等同于“郡县”。这体现出汉代( )
A.否定了秦朝制度的全部内容
B.推行了灵活务实的治国策略
C.重构了地方行政的组织架构
D.消除了地方叛乱的所有根源
4.下图为唐玄宗宫廷画师韩幹的《照夜白图》。画面中马匹的身躯与四蹄,都用挺劲、修长的线条勾勒而成。全画仅在头部、颈部等处略加渲染,烘托了骏马昂首嘶鸣、万里可横行的气势。该作品( )
A.展现开元盛世气象 B.反映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C.表明绘画风格多样 D.体现唐朝宫廷生活奢华
5.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州、县官僚的管理,在中央与州之间设置了“路”。路级官僚机构的办公署地或同置一处,或分殊它处,对州级长官也无直接的统领之权,州府上表奏事可越过路级直通朝廷。据此可知,宋代的“路”( )
A.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B.成为央地关系的障碍
C.不掌实权影响效率 D.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
6.元朝初期,在郭守敬的主持下,开凿了会通河与通惠河,将此前以洛阳为中心的“人”字形运河,改造为以大都为中心的南北直航河道,“此河一开,京师之米,皆藉南方供给。”这一工程的实施( )
A.维系了元朝财政收入的稳定
B.适应了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C.推动了南北经济差距的缩小
D.促进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7.王阳明指出,当世的儒者只知道为捍卫儒家之道而捍卫,即使是“贱杨、墨”“摈释、老”,也只是立场之争,而非义理之辨。他认为杨、墨、佛、老虽然与儒家传统有所不同,但却在一定意义上源于“自得”,因而也是有意义的。王阳明的这些言论( )
A.迎合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 B.高度肯定了佛教与道教思想
C.显示了理学思辨能力的提升 D.主张通过内心体验把握真理
8.如图出自晚明时期金陵荆山书林刊行的《画薮》中的《天形道貌》卷,图中人物的动态样貌是从各类名作中抽取出来的,再加以定形,成为版画人物创作的样板,稍加变动即可填进画作之中。这反映出当时( )
A.思想控制有所放松 B.印刷流程的规范化
C.市民阶层地位提升 D.文化产品的商品化
9.1920年前,中国新思想界大体认为“跻大同之域”,即全人类走向“科学化”和“民治化”;1920年后,一些进步青年指出,平民和一切受奴役者应“亲密友爱地团结起来”“经营自己的共同生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中大同思想复兴 B.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出现危机
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
10.下图所示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5月发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该标识的设计( )
A.强调了美苏等大国对中国的支援
B.突出了长城抗战的重大历史作用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团结合作的成果
D.弘扬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11.据统计,1981—2001年的20年间,中国领导人访问拉美6次。同期,拉美建交国和非建交国的总统(或代总统)访华48次,总理访华8次,中国与拉美地区的经贸规模更是从1979年的12.0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26亿美元。这反映了我国( )
A.贯彻落实“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
B.积极推动“南南合作”谋共同发展
C.加快共商共建共享的双边外交发展
D.积极践行“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
12.《世界上古中古史》中记载:马其顿军队灭亡波斯,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洗劫财物掳掠人口,大批居民被杀戮,成千上万的人被卖为奴隶。与此同时,许多随军远征到东方的希腊奴隶主,在希腊化的城市里或开设手工作坊,或经营商业,或传播文化,使被统治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希腊化世界经济文化发展 B.亚历山大远征破坏性与发展性并存
C.希腊文化中心的逐渐东移 D.马其顿建立了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
13.据预估自1451年至1870年,约有1100万至1250万黑奴被从非洲海岸运出,约1050万人被贩运到美洲港口。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不仅给被强迫劫掠到其他地区的黑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而且也造成了近代以来欧美国家种族主义思想长期流行,但是奴隶贸易带来的资金却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上述内容( )
A.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奴隶贸易的影响 B.旨在揭露奴隶贸易的血腥性
C.旨在说明非洲地区人力资源的丰富 D.记录了北美黑奴的悲惨遭遇
14.1800年,英国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1850年为27%,1875年为51%。恩格斯对此总结:“不列颠的贸易达到了神话般的规模;英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工业垄断地位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巩固。”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政策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自由贸易的实施 D.科学技术的革新
15.1921年,某政策规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农民可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农产品,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1928年后,该国又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由国家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两次政策调整的共同目的是( )
A.彻底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
B.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C.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6.下图为2024年《中国日报》刊载的一幅漫画《布林肯的“餐桌菜单论”》。画中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说:“如果你不坐在国际体系这张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上。”该漫画寓意( )
A.国际关系遵循“丛林法则” B.当代国际局势“一超多强”
C.弱国只能成为“俎上鱼肉” D.美国依然奉行“霸权主义”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民生保障制度的典籍记载表
典籍 记载
《唐六典·司农寺》 关于太仓:“太仓署设令三人,从七品下。丞六人,从八品下。监事十人,从九品下。太仓署令掌九谷禀(通廪)藏之事。”
《通典·食货十二》 关于义仓:“劝课当社,共立义仓。收获之日,随其所得,劝课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
《通典·食货十二》 关于常平仓:“常平之法,所以均贵贱也。谷贱则增价而籴,谷贵则减价而粜。”
《唐律疏议》 关于报灾:“其应损免者,皆主司合言。主司,谓里正以上。里正须言于县,县申州,州申省,多者奏闻。”
——据《唐六典》《通典》《唐律疏议》整理
材料二 802年,查理大帝颁布了《庄园敕令》,形成了一套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庄园民生保障机制。敕令规定“每个庄园必须有铁匠、金匠、银匠、鞋匠……庄园所需的物品,尽量在庄园内制造。”即便面临灾荒,庄园也能凭借自身力量制造工具、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维持庄园的正常运转,为居民生存提供基础保障。还规定“每个庄园都要饲养各种牲畜”,增强应急储备。另外,“如遇歌收之年,领主有责任开仓放粮,赈济庄园内的贫苦农民。”
——摘编自李云飞《查理曼<庄园敕令〉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代与查理曼帝国民生保障制度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民生保障制度对今天的借鉴价值。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地)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摘编自刘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根据地在政权和制度建设探索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存在的主要不足。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19.【工业革命与城市发展】
材料一 工业革命爆发推动社会发展进入了工业经济阶段,工业生产组织成为城市除了商贸和行政管理之外的又一重大职能,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城市。不仅如此,由于区域资源禀赋、规模化效应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别产业在特定城市的聚集,还形成了按照产业门类的城市职能分工,如“汽车城市”“纺织城市”“钢铁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工业城市。城市的价值在于具有工业生产的规模生产效益和促进社会专业分工。
——摘编自陈振华《从生产空间到生活空间——城市职能转变与空间规划策略思考》
材料二 马克思对待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态度是辩证的、一分为二的。一方面,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为近代社会普遍且又快速的发展聚集了“历史动力”,它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现代性文明的物质基础。它把“商业统治权”和“大工业的各种条件的或大或小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有力推动了大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瓦解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实质是非正义的。马克思、恩格斯列举了大量的城市社会空间问题的事实来说明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非正义本质。例如城市空间中的贫困问题和贫民窟的存在,工人们生活在恶劣的城市空间环境中,必然导致各种社会不正义问题的出现,如日益严重的贫困现象及其造成的犯罪问题。资本家采取的一些措施也无法改变工人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的非正义问题。只要资本主义城市化仍在继续,城市空间依旧按照资本的生产逻辑运转,那么工人的生存环境非正义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据杨小冬《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城市空间非正义的批判》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城市职能和城市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与工业革命有何关联。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和集中体现,探究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可以一窥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质,感悟古代先贤的高尚精神。同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受到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的影响。因此,探究文学作品艺术特征有助于人们感悟时代变迁,把握时代背景的变动,理解中华民族精神。表5所示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特点 解释
民族交融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民族大交融的历史,故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交融特征
社会批判性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料明的社会批判性特征,重点在于批判时代下产生的社会不正之风
以人为本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以人为本的特征,从先秦时期到清末,历朝历代都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或是劝君爱民,或是体恤民情,成是怀念亲人、朋友
人定胜天 中国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展现了人定胜天的精神追求,从上古神话到明清小说,均体现了人定胜天的精神品质
---摘城自巾前程《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
选取表格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某一特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网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A A B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A C C D
17.(1)同:都为了巩固统治,缓和矛盾;都重视粮食储备与灾荒救济;都通过政府立法、组织推动,并明确责任主体;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维护正常生产活动的运转。
异:唐代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制度化体系,查理曼帝国构建封建契约化的地方性措施;唐代注重市场调节与行政调配相结合,查理曼帝国依靠庄园自给自足;唐代以中央集权制度为基础,通过各级官员来实施,查理曼帝国依靠国王的指令和地方领主的配合。
(2)借鉴价值:借鉴唐代形成中央规划、地方落实的体系,注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与层级管理;借鉴常平仓的动态调控和义仓互助,注重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平衡;借鉴规范报灾制度的法定程序和官员责任,注重立法保障与明确责任主体;借鉴太仓与义仓互补,注重政府与社会的配合,实现危机预防与长效治理。
18.(1)成就:建立了工农专政的苏维埃政权;颁布宪法大纲和土地法,保障劳苦民众权利,改善农民生活;探索了红色政权建设模式。
不足:政权具有一定阶级局限性,排斥部分阶层(如资本家、富农);土地政策中“土地国有”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矛盾。
(2)创新:建立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阶级、阶层。
历史意义: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日;为抗战胜利奠定政治基础,为后来的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
19.(1)影响: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组织成为城市的重大职能,城市职能走向多元,催生了新兴工业城市;形成了按照产业门类的城市职能分工,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工业城市;提升了城市的经济价值,城市具有工业生产的规模生产效益,促进了社会专业分工。(答出三点)(有“工业生产组织””催生新兴工业城市““城市职能多样化“专业化””生产规模效益“”促进社会专业分工“这些字眼,即可给分)
(2)关联: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极大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扩张和发展。
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的非正义现象。传统社会结构改变,贫富分化加剧;对工人剥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工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恶化。
20.论题: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反映了时代矛盾与文人担当。
阐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社会批判性是一个突出的艺术特征。许多作家通过作品揭露社会黑暗、批判政治腐败、反映民生疾苦,体现了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担当。
一、汉代乐府诗的社会批判
汉代乐府诗如《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等,揭露了战争、徭役、封建礼教对普通民众的摧残。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也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制度的弊端。
二、唐代杜甫诗歌的现实关怀
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作品如“三吏”“三别”深刻揭示了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痛苦。他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直指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展现了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三、明清小说的社会讽刺与揭露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许多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讽刺科举制度和文人虚伪;曹雪芹的《红楼梦》通过贾府的兴衰,批判封建家族的腐朽与社会伦理的沦丧。
结论:综上所述,社会批判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作家们以文学为武器,直面社会矛盾,表达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史料,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中“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