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师附中台儿庄分校2025年10月高一地理月考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A D A D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B D D B A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C A A D D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答案 C D B C B C A B
1.D 2.B 3.A
【解析】1.由图可知,复旦一号卫星进入轨道后围绕地球运转,属于地月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由材料可知,复旦一号卫星搭载了对日探测光谱仪,旨在获取紫外波段太阳大气的耀斑精细光谱,从而可以更精准的进行预测太阳活动,B正确;地面天气预报、勘探矿产资源、定位导航与太阳大气的耀斑精细光谱无关联性,ACD错误。故选B。
3.复旦一号卫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而太阳辐射能主要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A 5.D
【解析】4.由题意可知,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天体,当其与地球轨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与地球和太阳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中国空间站“凌日”现象。故当中国空间站“凌日”现象出现时,中国空间站应位于地球与太阳中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结合题干可知,中国空间站距地面约400km,处在高层大气中,与飞船发射中心所处的大气层(对流层)相比,高层大气密度较小,D正确;对流层气压较高,A错误;对流层温度较高,B错误;对流层天气多变,C错误。故选D。
【解析】6.神舟十五号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与大气产生摩擦,产生类似“烧焦”的痕迹,与流星的成因相类似,A正确;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被地球的两极吸引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的发光现象,B错误;彗星是一种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主要由冰冻的气体、尘埃和岩石组成,因其表面在接近太阳时看起来呈灰白色而得名,C错误;磁爆是由于带电粒子(质子、电子)形成的电流冲击地球磁场,引发地磁扰动的现象,D错误;故选A。
7.空间站受太阳辐射照射较强,需要具备防辐射功能,③正确;当空间站在地球背光面时,温度较低,所以要具备耐严寒的功能,④正确;该层大气极其稀薄,没有水汽和杂质,不会有大风和云雨现象,不需要防大风和防雨淋,①②错误,故选D。
8.A 9.D 10.D
【解析】8.火星表面地形复杂,凹凸不平,火星探测器着陆后行动会受到阻碍,A正确。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强光暴晒,可以提供能量,是有利条件,B错误。火星质量比地球小,重力比地球小,但不会严重失重,可以着陆,C错误。火星上阳光充足,可以提供充足的能源,D错误。故选A。
9.火星与地球相似主要表现为: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接近,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接近;火星地球都属于类地行星,他们的物理性质体积、质量想接近;有大气层存在,地理环境和地球表面相似度高,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是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条件适宜,地球上有液态水,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①②③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C 12.A
【解析】11.成都地处我国四川盆地,这里是我国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之一,故太阳能烧烤炉销售量较少的地区是成都,C正确;拉萨、海口、呼和浩特与成都比较太阳能较丰富,ABD错误。故选C。
12.风能来源于太阳辐射,A正确;煤炭、石油等资源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B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重要的能量来源,但不是唯一来源,比如地热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C错误;太阳能清洁,但能量分散,不利于开发,D错误。故选A。
13.C 14.B 15.D
【解析】13.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等,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选项②④正确;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无法引起极光,①错误;极光是自然现象,人类活动无法影响产生,选项③错误;故选C。
14. 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因此极光现象发生那几天太阳活动剧烈,北斗卫星导航会受干扰,中国空间站运营受影响,无线通信出现异常。但是太阳辐射不受影响,因此户外活动受辐射灼伤发生的可能性最小。故选B。
15. 拍摄极光的照片,应面向极光发生的方向。据题可知,天文爱好者位于北京,拍摄的极光应该发生在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因此应面向北方。故选D。
16.D 17.B 18.A
【解析】16.读左图可知,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纬度差异,D正确;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没有经过大气层,与大气厚度无关,A错误;太阳活动和距日远近,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有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BC错误。故选D。
17.联系已学可知,地热能资源来自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与太阳辐射无关,B符合题意;风能、水能和煤炭都是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读图可知,兰州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郑州为120-130,两者差异为10-20千卡/平方厘米,A正确;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主要是由于盆地地形、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B错误;读图可知,武汉和广州位于约在同一条年太阳辐射总量线上,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当,C错误;昆明较福州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主要是由于其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丰富,D错误。故选A。
19.C 20.A 21.B
【解析】19.根据材料可知,西藏、四川、新疆、山东四省中,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年总辐射量最高,其次是新疆,位于西北地区,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四川位于四川盆地,阴雨天气多,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读图可知,年太阳辐射总量①<②<③<④,①是四川、②是山东、③是新疆、④是西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①地是四川,位于四川盆地,四周有高山阻挡,水汽充足,阴雨天气多,年总辐射量低,A正确;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21.风能来源于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这种动能主要源自太阳辐射造成的地球表面温度不均,进而引起的大气流动。因此,其根本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C 23.B 24.C
【解析】22.由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干米,地幔位于地壳之下至2900千米处,软流层位于地幔之中,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更深处。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泸州市泸县,震源深度为10千米,因此震源应该位于地壳,不可能位于软流层、地幔、地核,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海洋处地壳厚度远小于陆地,应距离海洋越近,地壳厚度越薄,A错误;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 地形海拔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正确;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距离无关,C错误;山地海拔高于平原,地壳厚度较厚,D错误。故选B。
24.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两种类型,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到达地面,地表就会上下颠簸,横波到达地表,地面就会水平晃动,一般认为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地震发生后,横波到达之前是躲避或逃避的最好时间,即黄金12秒”。由此判断,“黄金12秒产生的原因是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C正确。“黄金12秒与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等无关,ABD错误。故选C。
25.A 26.A 27.D
【解析】25.甲地质时期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对应的是前寒武纪;古生代时期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所以乙对应古生代,在古生代之后是丙中生代,中生代之后是距今最近的丁新生代。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距今约2.8亿年在二叠纪前半段,陆地植物以陆地蕨类植物为主,而蕨类植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繁盛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温暖湿润,①正确;裸子植物地质时期为中生代 ,②错误;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距离现在南极洲所在的南寒带地理位置遥远,这是因为当时的地壳运动活跃,③正确;二叠纪时期没有人类,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
27.丙时期是中生代, 中生代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温暖干燥,A错误;中生代时期海生动物还有部分存在,并未基本灭绝,B错误;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完全形成是在新生代,C错误;中生代陆地上爬行动物大繁盛,恐龙是代表性动物,D正确。故选D。
28.D 29.A
【解析】2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对人体有害的臭氧一般分布在人类生活的对流层,大气的空间密度大,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A错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表现出上冷下热的特征,大气的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BC错误;纬度越低,对流层的厚度越大,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7-18km,D正确。故选D。
29.读图可知,大气能够为人类提供必要的氧气,但是大气成分会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例如将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会对人类产生危害,A正确,平流层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是人类健康的保护伞,B错误;25km以下的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C错误;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对流层,D错误。故选A。
30.A 31.C 32.D
【解析】30.根据材料信息可知,PM2.5是指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固体颗粒物主要存在于对流层,A正确,排除BCD。故选A。
31.根据所学知识,北京市区远离农田,而且工业大都迁出城区,故此类固体颗粒物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主,C正确,排除AB;北京市城市环境绿化较好,较少出现地面尘土飞扬,排除D。故选C。
32.根据所学知识,干洁空气不包含固体杂质,所以PM2.5浓度下降影响不到干洁空气质量和含氧量,排除AC;北京的年降水量主要影响因素也并非PM2.5,但大气能见度受空气中固体颗粒影响,排除B,D正确。故选D。
33.B 34.C
【解析】33.据左图分析可知,图中5~7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仍在对流层,A错误;9~10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0~11km以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说明到达了对流层顶,进入平流层,B正确;13~15km千米随海拔升高温度基本保持不变、25~27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属于平流层,不是对流层,CD错误。故选B。
34.科考期间观测区域,近地面温度较低,说明对流运动不是很旺盛,A错误;由左图可知,13km到25km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基本保持不变,25km以上随海拔升高温度升高,B错误;由右图可知,近地面风速变化为10米每秒到20米每秒,变化趋势复杂(不稳定),C正确;读右图,平流层平均风速小于对流层,D错误。故选C。
35.B 36.C【解析】3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地面辐射。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①经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传到地面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地面吸收热量后以地面辐射④的形式向外辐射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据此结合图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B对,ACD错。故选B。
36.与8日的多云天气相比,9日为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较多,气温高,B错;晚上,云量少,大气逆辐射③较弱,气温较低,故9日比8日的气温日较差大,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②增强,③减弱,C对,B错;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8日、9日①变化不大,AD错。故选C。
37.A 38.B
【解析】37.根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使得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最终使得北极气温降低,A正确;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由于气温降低,所以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应减弱,②④不会增强,BD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降低,③地面辐射减弱,C错误。故选A。
38.由材料“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可知,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应为微生物最活跃的季节。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温影响最明显,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9.(1) 土星 地球
(2) 日冕 极光
(3) 地壳 古登堡 地震波 横波完全消失
(4) 古生 地层中所含(或:保存下来的)化石
(5) ⑥ ⑦ ④ ⑧ ②
40.(1)A:大气层(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原因是该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B大气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原因是该层(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增温。
(2)对流层;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夏季大于冬季。
(3)B大气层(平流层)中大气对流很弱,以水平运动为主;B大气层(平流层)中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能见度高;该层中很少有飞鸟出现,飞行环境安全。
(4)约20—27千米;臭氧层能够吸收对人类和动植物有伤害的紫外线,故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第1页,共2页山师附中台儿庄分校2025年10月高一地理月考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8小题)
2024年9月24日10时31分,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点火升空,一次性将复旦一号卫星、天仪41星等8颗卫星顺利送入距地表5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图示意太阳同步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复旦一号卫星进入轨道后,其所处最低等级的天体系统是( )
A.可观测宇宙B.太阳系 C.银河系 D.地月系
2.复旦一号卫星搭载了对日探测光谱仪,旨在获取紫外波段太阳大气的耀斑精细光谱,从而可以更精准的进行( )
A.地面天气预报 B.预测太阳活动 C.勘探矿产资源 D.实时定位导航
3.复旦一号卫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 )
A.日核的核聚变 B.光球层的黑子 C.色球层的耀斑 D.大气层的核聚变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会师于中国空间站,该站距地面约400千米。如图示意某摄影师拍到的中国空间站凌日(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轨迹。完成下面小题。
能正确反映中国空间站凌日时太阳、地球与空间站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B.C. D.
5.与飞船发射中心所处的大气层相比,中国空间站所处的大气层( )
A.气压较高 B.温度较高 C.天气多变 D.密度较小
2025年4月30日14时02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媒体报道了相关事宜,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着陆的返回舱外表“烧焦”,看起来“颜值”不是那么高。下图为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场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的神舟十九号返回舱表面有类似“烧焦”的痕迹,与其成因类似的是( )
A.流星 B.极光 C.彗星 D.磁暴
7.为航天员特制的航天服采用了多种新型材料,这些材料主要能( )
①防大风 ②防雨淋 ③防辐射 ④耐严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太阳系示意图、太阳系“生命可居住带”图和地球、火星比较表格,完成下面小题。
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亿km) 大气成分 自转周期 质量 体积 表面平均温度 赤道面与轨道面之间的交角
地球 1.496 N2、O2 23时56分4秒 1 1 15℃ 23°26'
火星 2.279 CO2 24时37分 0.11 0.15 -23℃ 23°59'
8.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道飞行约7个月后,进入环火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探测器在火星上进行探测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地形复杂,在火星表面行动受阻 B.强光暴晒,设备容易受损
C.失重严重,在火星表面无法着陆 D.阳光不足,电力无法持续
9.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请结合表格数据加以说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情有独钟的原因是( )
①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火星的质量、体积与地球较接近②自转周期接近③有大气层存在,地理环境和地球表面相似度高④与地球的空间距离较近。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生命可居住带”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有利条件完全正确的是( )
①温度条件②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③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④地球上有液态水
A.②①④ B.③②④ C.④①③ D.①②③④
在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下图)吸引了众人围观。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反射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熟的一种装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假如在我国销售太阳能烧烤炉,销售量较少的地区是( )
A.拉萨 B.海口 C.成都 D.呼和浩特
12.下列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 )
A.人类建设的风电站与太阳辐射有关 B.人类开发的石油资源与太阳辐射无关
C.太阳辐射是人类唯一的能量来源 D.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
2024年10月11日凌晨,北京有天文爱好者拍摄到极光现象(下图),天文专家表示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完成下面小题。
13.引发极光现象的主要因素有( )
①太阳辐射 ②太阳活动 ③人类活动 ④地球磁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极光现象出现的那几天,下列现象发生可能性最小的是( )
A.北斗卫星导航受干扰 B.户外活动受辐射灼伤
C.中国空间站运营受影响 D.无线通信出现异常
15.拍摄照片时,该天文爱好者面向( )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读我国局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厚度 B.太阳活动 C.距日远近 D.纬度差异
17.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发生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风的形成 B.地热资源 C.煤炭的形成 D.水能资源
18.对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兰州与郑州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可能是15千卡/平方厘米
B.四川盆地地区太阳辐射较弱的主要因素在于海陆位置
C.武汉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广州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纬度
D.昆明较福州年太阳辐射总量高的主要原因在于海陆位置
下表为我国西藏、四川、新疆、山东四省多年平均年总太阳辐射量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① ② ③ ④
年总辐射量/(千瓦时/平方米) 950 1344 1570 2315
19.表中序号所对应省份正确的是( )
A.①西藏 B.②四川 C.③新疆 D.④山东
20.影响①地年总太阳辐射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天气状况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海拔高度
21.④地同时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其根本能量来源于( )
A.地球重力能 B.太阳辐射 C.太阳活动 D.地球内能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9日13时17分,四川甘孜州新龙县(北纬30.84度,东经99.86度)发生了5.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此次新龙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软流层 B.地幔 C.地壳 D.地核
23.下列关于地壳厚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形海拔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C.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距离呈正比 D.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薄
2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根据所学知识,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地震时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D.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地质学家认为,在距今约2.8亿年的二叠纪,南极洲作为古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位于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当时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地质年代分别是( )
A.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B.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前寒武纪
C.前寒武纪、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前寒武纪
26.地质学家确定二叠纪时期南极洲位置和气候特征的主要依据是( )
①陆地蕨类植物繁盛②陆地裸子植物繁盛③地壳运动活跃④人类活动频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关于丙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冷,海面明显下降 B.海生动物已经基本灭绝
C.七大洲、四大洋的格局完全形成 D.陆地上爬行动物大繁盛
下图为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分布示意图,乙层中各种废气经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臭氧对人类有害,而甲层中的臭氧则能够吸收绝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保护地表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对人体有害的臭氧所在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 )
A.大气的空间密度很小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C.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D.纬度越低,厚度越大
29.由材料及图可得出( )
A.大气对人类的影响是相对的
B.平流层臭氧对人类健康有害
C.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臭氧
D.大气污染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PM2.5是指直径在2.5μm以下的颗粒物,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PM2.5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图示意北京市2013—2020年空气中PM2.5指数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30.PM2.5主要分布在地球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31.北京市主城区PM2.5主要来源于当地( )
A.农田秸秆燃烧 B.工业废气排放
C.汽车尾气排放 D.地面尘土飞扬
32.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会促使北京( )
A.干洁空气质量下降 B.年降水量增多
C.干洁空气氧含量上升 D.大气能见度提高
2025年9月26日,我国北极科考队完成第15次考察,北极科学考察队对北极太平洋某一区域开展了探空观测,研究北极低层大气垂直结构特征。下图示意科考期间探空观测的平均温度和风速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科考期间观测区域的对流层顶高度大致在( )
A.5~7km B.9~11km C.13~15km D.25~27km
34.科考期间观测区域( )
A.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运动旺盛
B.高空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近地面风速变化的趋势复杂
D.平流层平均风速大于对流层
下图左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右为无锡市2019年12月8日与9日天气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36.与8日相比,9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④增强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①增强,④减弱
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37.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主要环节是(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增强 D.④增强
38.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北半球(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综合题
39.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图1),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①②曲线之间为 层,其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绚丽多彩的 。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曲线③代表的是 界面。目前,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是 ,在该界面横波的传播特点是 。
(4)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鹦鹉螺、三叶虫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科学家划分地质年代的依据是 。
(5)目前,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的天体。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序号填在适当的方框中,完成图2。
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②日地距离适中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④液态水
⑤太阳连续照射时间不长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⑦适宜的温度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A B C D E
4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分别指出图中A、B表示的大气层的气温垂直变化特点,并分别说明原因。(4分)
指出图中字母A表示的大气层名称,说明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特点。(3分)
图中B大气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
指出臭氧层的具体高度并说明其重要作用。(2分)
试卷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