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泌阳县第二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 共20分)1.蔡元培在《整顿北京大学的经过》中说道:“(民国九年)有女学生要求进校,以考期已过,姑录为旁听生。及暑假招考,就正式招收女生。”这一举措体现了当时(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道德2.“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中国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发展近代教育,更新传统文化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3.革命党人秋瑾曾写下“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诗句,体现了革命志士( )A.支持虎门销烟的决心 B.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C.创办洋务企业的热情 D.坚定捍卫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意志4.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江苏巡抚派专员到上海找英法领事求救,同时两江总督也逃到上海找外国公使商议,共同出兵江南剿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持续高涨 B.清政府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C.农民战争沉重打击反动势力 D.清政府已经和英法达成了一致5.1861年3月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香港卖奇珍,北京战利品令人炫目》的报道,该报道指出:“香港天天转运着英法两国的部队、军粮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从北京回来的部队,尤其是法国远征军,无不满载着抢回来的赃物返回欧洲。”该报道从侧面印证了( )A.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在北京城肆意抢掠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并大肆抢劫 D.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6.有一首创作于19世纪末的歌谣:“洋人砍没数,铁道都扒断,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镇南关大捷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7.1920年初,北京一些革命知识分子,曾到人力车工人居住区调查他们悲惨的生活状况;邓中夏等到长辛店向铁路工人作革命宣传;陈独秀等人在上海也到工人群众中进行发动和组织工作。这些举动(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C.标志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8.如表为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对比表。导致图中税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品名 1843年前的税率(%) 1843年后的税率(%) 新税率比旧税率降低(%)棉花 24.19 5.56 77.02棉纱头等 13.38 5.56 58.45白洋布 29.93 6.95 76.78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割地赔款 D.投资设厂9.19世纪中期,诗人张维屏有感于广州三元里爆发的义举(如图),写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热情讴歌了( )A.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B.爱国官兵保家卫国的意志C.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的斗争 D.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抉择10.1906年,某政治家写道:“《民报》既刊行一年,革命思想充满学界,且输灌于内地。”据此可推知,《民报》竭力传播的政治主张是( )A.师夷长技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扶清灭洋11.从条约形式上看,这一条约虽是双边条约,但是与清政府缔约的对象,突破以往的单独一国,扩展为11国,不仅包括出兵侵华的8国,还增加了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几乎涵盖所有与中国有条约关系的帝国主义国家。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历史。下列主张中,对动员广大农民参与革命斗争具有显著效果的是( )A.民主共和 B.自强求富 C.有田同耕 D.实业救国1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的创办 B.辛亥革命的爆发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南昌起义的爆发14.它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开始突破近代以来“始争终让”“保守平局”的历史局限,开创了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决定自己命运的敢于抗争的先河,并对中国整个外交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指的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B.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抗战期间废除领事裁判权 D.李鸿章在马关与日本谈判15.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歹徒枪击负伤,送医院后经抢救无效于22日身亡,年仅31岁。这一史料可以纳入的主题是(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C.破坏民主,阴谋独裁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16.据统计,1895—1900年间,全国出版以“经世文编”为名的大型丛书3种,同时出版以自强、富强、西学、西政、时务等为名的大型丛书至少12种。这说明当时( )A.救亡图存思潮兴起 B.民主共和观念兴起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维新变法全面推行17.芮恩斯在《一个美国外交官在中国》中写道:“我向上海的总领事发出具体的指示,告诫美国侨民团体,既不要鼓动也不要反对这场运动……没有人会不同意中国学生的目的和理想,他们是在为民族的自由和新生而战。”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B.武昌起义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18.1911年4月,革命党人黄兴率领敢死队发动起义,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兴为牺牲烈士撰写挽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起义是(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C.广州起义 D.黄花岗起义19.“1898年,他在上清帝书中写道:‘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学于船匠,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败,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底盛强与我异。’”“他”应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李鸿章20.甲、乙两位同学对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进行学习研究后,发表了以下看法。甲同学: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乙同学: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下列史实能支持甲、乙两位同学观点的是( )A.甲同学:义和团运动 乙同学: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B.甲同学:百日维新 乙同学:戊戌政变C.甲同学:辛亥革命 乙同学: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甲同学:洋务运动 乙同学: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 共3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202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内忧外患”具体指什么。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制器之器,师其法后不必尽用其人。(1分)——《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2)根据材料二,李鸿章认为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他们掀起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有志之士代表哪一政治派别?(1分)材料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炮房(3)材料三所示的企业,是在洋务运动中以哪一口号为指导创办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类企业(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性质是什么?19世纪70年代起,为辅助前一阶段的事业,提出了什么新主张?基于这一新主张,又创办了一系列什么类别的企业,请试举一例。(2分)材料四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该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尽管该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哪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方式)的产生和发展?(2分)22.中华民国的建立,打破了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但是在实践中却屡遭挫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材料二: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材料三:如图所示材料四: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影响?(1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出自哪部法律文件?该文件的性质是什么?(1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猿猴倒行逆施”指的是什么事件?“国民群起攻之”,发起了什么战争?(2分)(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一二件未竞之功”的理解。(2分)23.鸦片战争是两种不同文明的撞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军舰在广东海面出现后,林恐其趁南风北犯,即知照沿海各省筹防。除了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在福建有所部署外,各省当局以事端起于广东,均不以为意……中国军队所用武器不外弓、矢、刀、戟、藤牌、鸟枪、扛炮、喷筒。至于水师,英人谓“二艘军舰即可将其赶散”。——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材料二 中外关系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现在这一格局被打破,列强用不平等条约的形式确立了新的关系。对列强来说,这些条约“揭开了对华事务的新纪元,它标志着中国闭关自守的破产”。(2分)——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军来犯时清政府内部状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关系开始出现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给你带来的启示。(2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人民从反抗斗争中逐渐认识到,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必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清王朝是中国反动封建势力的代表,同时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扫除这个障碍,要获得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是不可能的。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材料三: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正在汇入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为扫除“这个障碍”,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政党的领导人是谁?(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划线部分代表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些方面?(2分)(3)结合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里,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后聚焦于仿照西方船坚炮利、取法民主制度以及进行思想启蒙等方面,希望通过向西方寻找真理发现救国救民的出路。——摘编自齐卫平《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的四个向度》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彻底摆脱失败的厄运,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摘编自中共党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并归纳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起的伟大作用。(2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2分)1.D 2.A 3.B 4.C 5.C 6.D 7.B 8.B 9.A 10.B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C 18.D 19.C 20.C21.(1)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略)。(2)武器装备落后;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3)自强;官办军事工业;求富;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或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4)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民族资本主义。22.(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袁世凯复辟帝制;护国战争。(4)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23.(1)内部状况:林则徐积极筹防,邓廷桢在福建有所部署,但其它各省当局不以为意,态度消极;清军武器装备落后,水师力量薄弱,战斗力低下。(2)主要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后急需海外市场,发动鸦片战争;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从天朝上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要重视国防建设;正确认识自身与国际发展状况。24.(1)中国同盟会;孙中山。(2)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3)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5.(1)观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论述: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最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直到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了希望。综合上述,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充满了艰辛和曲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2)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用:指明斗争目标;找到正确革命道路;团结(凝聚)人心(人民)。(3)感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