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 培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 培优(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飞蛾扑火 B.烟尘滚滚 C.蜻蜓点水 D.大汗淋漓
2.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沙漠 B.水中 C.陆地 D.空中
3.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人类过度捕捞
③鱼的产卵量过低 ④鱼的食物短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香蕉盛产于海南、台湾,苹果盛产于山东,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5.下列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A.紫菜 B.葫芦藓 C.银杏 D.蕨
6.向日葵花朵总是向着太阳,这种现象反映了生物 (  )
A.能生长和繁殖 B.需要营养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7.三星堆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从三星堆中出土的铜鸡、石蟾蜍、陶猪和铜蛇中,其原型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铜鸡 B.石蟾蜍
C.陶猪 D.铜蛇
8.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正在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
9.2019 年北京世园会展出的活化石树种一银缕梅(如图),花朵银丝缕缕,吸引了众多游客。银缕梅属于(  )
A.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10.如图所示为某地区食物网关系图,对图中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
A.兔→草→鹰 B.草→鼠→鹰 C.鹰→兔→狐 D.草→狐→鹰
11.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若要使视野最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12.下列哪项能说明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 (  )
A.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
B.现在利用的煤、石油也来源于远古的生物
C.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
D.A、B、C、都是
13.近期,科研人员在浙江发现一新物种(如图)。它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6月成熟。据此判断,该物种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4.下列是北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A 观察写有“p”字的载破片 在视野中看到“b”
B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草履虫的尖端朝前运动
C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细胞核近似球形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液泡被碘液染色最深
A.A B.B C.C D.D
15.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吸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D.观察装片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   。
17.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
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用   呼吸,用鳍运动;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A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B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C水温低于10℃,可深居穴洞,休眠保暖过冬
18.如图为七上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植物。
蒲公英 苹果 银杏 肾蕨
(1)如果将蒲公英、苹果和银杏归为一类,肾蕨为另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
(2)蒲公英的果实顶端有茸毛,像一把降落伞,这种特点的意义是   。
19.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杏树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0.白尾地鸦(如图)是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特有的鸟类,目前的数量已不足7000只,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和“全球狭布鸟种”。下图是某动物协会对危害鸟类生存因素的调查结果。
类别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危害程度 20% 60% 12% 8%
(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   。
(2)下列是白尾地鸦的一些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其中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有____。
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   。
21. 某科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下列几种常见的动物资料,小科同学通过观察和分析详细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将ADE划分为一类,BC划分为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2)图中体温恒定的为   (填序号)。
(3)D属于哺乳动物,其特点是   。
(4)C具有外骨骼和身体分节等特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类。
22.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培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为显微镜的目镜,③④为显微镜的物镜,⑤⑥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小培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少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____(填序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培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
(3)小培在显微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该调节显微镜的   。
(4)图甲、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果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培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利用下表,回答问题:
危害其生存的因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它原因
对哺乳动物的危害程度 31% 32% 17% 20%
对鸟类的危害程度 20% 60% 12% 8%
(1)由该研究来看,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和   ;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2)由此可得出结论,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3)列举一项发生在身边,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象   。
24.小滨做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突然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呢
(1)小滨先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发现细胞结构仍然不清晰,你猜测原因可能是   , 改进后,小滨看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如图1,观察到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2)接着,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滨将洋葱表皮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中,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了,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
(3)老师告诉小滨,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质壁分离又恢复如图3,据此请提出你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
25.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26.适宜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在15℃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柑橘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 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干所述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
(2)某科研人员想探究海拔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第一步,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分成A、B、C三组。
第二步,A组种植在海拔为150 m 的朝南坡地,B 组种植在 海拔为300 m 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为450m 的朝南坡地。
第三步,定时进行科学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 柑橘开始结果。
第四步,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产量 果实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 kg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 kg 最大 甜
C组 91 kg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对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找出一处并改正: -
27.我是生物考察员: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这一问题,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不同处理方法下,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
一 不做任何处理 2000 1420
二 蒙住蝙蝠的双眼 2000 1410
三 蒙住蝙蝠的双耳 2000 400
(1)被观察的蝙蝠数量众多,达2000只,其目的是   。
(2)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蝙蝠最有可能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
A.视觉 B.味觉 C.听觉 D.不确定
(3)下列对猛犸象和蝙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胎生的 B.它们都是哺乳动物
C.它们都生活在极寒环境中 D.它们都有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请你推测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题2分)2023年年底,舟山长乔海洋公园迎来了全国唯一一对领航鲸,以及王企鹅、白鲸、宽吻海豚、北海狮等海洋动物。公园致力于传播海洋科普文化,将被打造成为国家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请根据下表中的动物分类回答问题。
种 属 科 目 纲 门 界
王企鹅 王企鹅属 企鹅科 企鹅目 鸟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北海狮 北海狮属 海狮科 鳍足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白鲸 白鲸属 一角鲸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领航鲸 领航鲸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1)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2)王企鹅、北海狮在分类等级上,属于____。
A.同门不同纲 B.同纲不同目 C.同目不同科 D.同属不同种
(3)在王企鹅、北海狮、白鲸、宽吻海豚中,与领航鲸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29.(本题6分,每题2分)在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后,同学们围绕“蚊子和疟疾”查阅资料,并展开了相关讨论。
资料一:常见的蚊子有按蚊、伊蚊和库蚊三种,图甲为小明制作的三种蚊子的检索表。
资料二:不同种类的蚊子能传播不同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目前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约60万人。
材料三:DDT是一种强效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但因其会随食物链进入鸟类等生物体内,导致一些生物接近灭绝,在1973年被全球禁用。
材料四:禁止使用DDT后,疟疾在许多国家重新肆虐,1993年,300多位抗疟专家呼吁继续使用DDT;2006年开始,DDT在非洲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1)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
(2)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这对我们应用新科技成果有何启示    。
30.(本题7分,第1-2每小题2分,第3题3分)为了向七年级新生介绍校园的植物,学校开展了“制作校园植物手册”的项目化学习,要求选定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五类植物中的4类编制手册。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桂树
图谱
特征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植物
种类 苔藓植物 ?植物
(1)依据植物的特征可知,金毛狗蕨属于五类植物中的   植物。
(2)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是   。
(3)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31.(本题8分,每空2分)日前,温州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顺利通过,证明了南 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调查员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白及。请完成下面小题。
①该项目的通过证明南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适度开发利用资源 B.大力引入外来物种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保护生物栖息地
②此次发现的某株白及株高如图所示,该株高的测量结果为(  )
A.38cm B.38.0cm C.42cm D.42.0cm
③白及具有明显粗壮的茎;叶4-5枚,叶片狭长椭圆形;花4-10朵,呈紫红色。调查员认定白及属于被子植物,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该植物(  )
A.有明显的茎和叶 B.能开花结果
C.有明显的器官分化 D.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为观察白及的细胞结构,调查员将其制作成临时装片。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要使镜筒快速下降,应该调节图中的结构(  )
A.① B.② C.③ D.④
32.(本题8分,每个2分)贵州梵净山残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内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1)在梵净山进行生物调查时,对于不认识的动物,我们要(  )
A.猎杀后带回实验室制成标本保存
B.画图、拍照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C.捕捉后带回家解剖进行仔细观察
D.离开,找认识的动物进行记录
(2)黔金丝猴雌猴三年产一胎,每胎生1只幼猴,由此推测它属于哪一类动物 (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3)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梵净山溪水中的生物,低倍镜下观察样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现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下一步操作是 (  )
A.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
B.转动物镜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转动遮光器,换用更小的光圈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便于切换高倍物镜
(4)小科观察了四种植物叶片的特征,并制作了二歧式分类检索表,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
种类 叶片信息
甲 叶缘内有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
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深裂
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盾形、深裂
丁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检索表中“ ”方框内应填写   ,①、②两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入   。(“乙、丁”或“丁、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上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飞蛾扑火 B.烟尘滚滚 C.蜻蜓点水 D.大汗淋漓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是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飞蛾扑火是指飞蛾的趋光性,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生命现象;烟尘不属于生物现象;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将卵产在水面上,属于蜻蜓的繁殖现象;大汗淋漓是指生物排出体内的废物的途径,属于生命现象。
2.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沙漠 B.水中 C.陆地 D.空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或行为,它们的适应性特征是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如,骆驼有驼峰,足垫厚,能适应沙漠的生活环境;蚯蚓身体分节,体表分泌粘液有利于在土壤中钻行。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适应性特征与环境的关系。鸭子能够在水里游泳,它的趾间有蹼,有利于它在水中更快地划动身体。
3.目前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人类过度捕捞
③鱼的产卵量过低 ④鱼的食物短缺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由于环境污染严重,引起水质的变坏,使得许多鱼类无法正常生存和繁殖,再加上人类的过度捕捞,使许多鱼类日益减少,并濒临灭绝。鱼的产卵量并没有受到影响,鱼的食物短缺也不是主要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鱼类生存受到威胁的原因。
4.香蕉盛产于海南、台湾,苹果盛产于山东,影响这些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解答】香蕉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温度高适合香蕉生长,而寒冷地区温度低不适合香蕉生长;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地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
故答案为:B
5.下列植物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A.紫菜 B.葫芦藓 C.银杏 D.蕨
【答案】C
【解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它们都不能产生种子;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解答】解:A、水绵属于藻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C、银杏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
D、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故选:C.
6.向日葵花朵总是向着太阳,这种现象反映了生物 (  )
A.能生长和繁殖 B.需要营养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答案】D
【解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补充:除病毒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向日葵花朵总是向着太阳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故答案为:D
7.三星堆遗址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从三星堆中出土的铜鸡、石蟾蜍、陶猪和铜蛇中,其原型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
A.铜鸡 B.石蟾蜍
C.陶猪 D.铜蛇
【答案】C
【解析】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解答】 ABD、铜鸡属于鸟类,石蟾蜍属于两栖动物,铜蛇属于爬行动物,不符合题意;
C、陶猪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正在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
【答案】D
【解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③生物能够生长繁殖;④生物能进行呼吸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以此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解答】A、机器人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A不符合题意;
B、火山爆发时喷出岩浆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C、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B不符合题意;
D、馒头上长出的“毛毛”属于真菌,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特征,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选: D。
9.2019 年北京世园会展出的活化石树种一银缕梅(如图),花朵银丝缕缕,吸引了众多游客。银缕梅属于(  )
A.蕨类植物 B.藻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解析】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解答】银缕梅能够开花,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10.如图所示为某地区食物网关系图,对图中食物链描述正确的是(  )
A.兔→草→鹰 B.草→鼠→鹰 C.鹰→兔→狐 D.草→狐→鹰
【答案】B
【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图中的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
【解答】A、兔是初级消费者,草是生产者,鹰是次级消费者。但食物链的正确构建应从生产者开始,A错误。
B、草是生产者,鼠是初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此选项正确地描述了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捕食关系,B正确。
C、鹰、兔、狐都是消费者,且鹰和狐都是次级消费者,兔是初级消费者。食物链的构建应从生产者开始,且不应出现消费者之间的直接捕食关系,C错误。
D、草是生产者,狐是次级消费者,鹰是次级消费者。虽然此选项从生产者开始,但狐和鹰同为次级消费者,不符合食物链中消费者营养级的递进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B。
11.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所观察到的效果不同.若要使视野最亮、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下列哪组镜头(  )
A.①和③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B
【解析】(1)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有螺纹;目镜安放在镜筒上,没有螺纹.因此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较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细胞数目就越多.
【解答】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小,即最小目镜和物镜组合.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则图中的④放大倍数最小;目镜倍数越低,镜头越长,则图中的①放大倍数最小.故①和④组合才能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答案为:B
12.下列哪项能说明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物学 (  )
A.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
B.现在利用的煤、石油也来源于远古的生物
C.征服疾病,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生物学
D.A、B、C、都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如棉质衣服、毛衣、食物、建房子做家具的木头等等。现在利用的煤、炭是远古时代的生物埋藏在地下形成的,也跟生物学有关。疾病的防治,如艾滋病的治疗需要生物学的知识;环境污染的治理,如利用微生物的分解,同样需要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因此,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学在人类生物中的运用。
13.近期,科研人员在浙江发现一新物种(如图)。它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6月成熟。据此判断,该物种属于(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解析】(1)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
(2)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
(3)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物种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6月成熟,即新物种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D。
14.下列是北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A 观察写有“p”字的载破片 在视野中看到“b”
B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草履虫的尖端朝前运动
C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细胞核近似球形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液泡被碘液染色最深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染色染得最深的部位是下饱和;
【解答】A.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观察写有“p”字的载破片。在视野中看到“d”,A错误;
B. 观察草履虫的运动 , 草履虫的尖端朝后运动,脚跟朝前运动,B错误;
C.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细胞核近似球形,C正确;
D.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 细胞核被碘液染色最深,D错误;
故答案为:C.
15.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吸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D.观察装片时,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基本步骤:擦→滴→刮→涂→盖→染
制作要点: ①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保持口腔细胞正常的形态特征(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②取材要恰准确.用凉开水漱口可避免刮下食物残渣,要轻轻地刮,以免使口腔受伤。
③尽量避免气泡产生:先让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液滴,盖玻片和载玻片成一定角度,然后缓缓放下。
④观察装片:由于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大,所以观察的视野应略一些。
【解答】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应滴一滴生理盐水,A不符合题意。
B、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B符合题意。
C、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防止压坏玻片,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较理想的图象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   。
【答案】(1)5
(2)捕食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解答】(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该食物网中有:草→兔→鹰、草→鼠→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共5条食物链。
(2)所有的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其中鹰与兔、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17.沿海滩涂上有一种有趣的鱼——弹涂鱼,如图。因其能在滩涂上跳跃,所以又叫“跳跳鱼”。
它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在陆地上生活的时间比水中还长。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用   呼吸,用鳍运动;大部分鱼类如果离开了水很快就会缺氧窒息而死,而弹涂鱼却能较长时间在滩涂上生活。弹涂鱼的下列结构特征能支持其在滩涂上生活的是   
A鳃所在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储存水分和空气
B皮肤极薄且布满血管,能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C水温低于10℃,可深居穴洞,休眠保暖过冬
【答案】鳃;AB
【解析】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解答】(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分类学上把弹涂鱼归为鱼类,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鱼类的特征,如用鳃呼吸,用鳍运动等。
(2)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弹涂鱼能够较长时间离开水与其形态结构密切相关。它的鳃腔空间很大,能够存储水分和空气,维持鳃的呼吸。同时,弹涂鱼皮肤薄而且布满血管,用泥浆保持身体湿润,使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能够辅助呼吸。另外,它们控制胸鳍的肌肉特别发达,能够支撑身体在滩涂上爬行;故AB正确。
18.如图为七上科学教材中出现的几种植物。
蒲公英 苹果 银杏 肾蕨
(1)如果将蒲公英、苹果和银杏归为一类,肾蕨为另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   。
(2)蒲公英的果实顶端有茸毛,像一把降落伞,这种特点的意义是   。
【答案】(1)是否通过种子繁殖
(2)有利于借助风力传播种子
【解析】蒲公英、苹果属于被子植物、银杏属于裸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解答】(1)蒲公英、苹果和银杏属于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不能够产生种子。如果将蒲公英、苹果和银杏归为一类,肾蕨为另一类,则分类的依据是:是否通过种子繁殖 。
(2)蒲公英的果实顶端有茸毛,有助于其借助风力传播种子。
19.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中蕴含了很多的科学知识,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3)“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杏树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答案】(1)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
(3)遗传
【解答】(1) “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杏树通过“出墙”来获取更多的阳光,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即生物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2) 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后代的特征。杏树通过开花结果,不仅展示了其生长发育的成熟阶段,也体现了生物通过繁殖来延续种族的自然规律。
(3) “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杏树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征。杏树的这一行为模式是通过遗传从上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体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即生物能够将自身的性状传递给后代,保证了物种的延续。
20.白尾地鸦(如图)是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中国特有的鸟类,目前的数量已不足7000只,被列为“世界濒危鸟类”和“全球狭布鸟种”。下图是某动物协会对危害鸟类生存因素的调查结果。
类别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他原因
危害程度 20% 60% 12% 8%
(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   。
(2)下列是白尾地鸦的一些形态特征和生活方式,其中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有____。
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   。
【答案】(1)栖息地丧失
(2)B;C;D
(3)就地保护
【解析】1、保护生物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它的主要形式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解答】(1)对鸟类生存危害最大的因素是栖息地丧失,因为表格中显示栖息地丧失占到了60%,是所有因素中比例最高的。
(2)A、雌雄同形同色,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这与白尾地鸦的群居生活有关,但并不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体现,A错误。
B、沙褐色的羽毛,在沙地中能伪装自己,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B正确。
C、被覆密毛的鼻孔,能抵抗干旱和沙尘,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C正确。
D、嘴锋长而稍向下弯曲,能挖掘埋在沙中的食物,这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正确。
故答案为:BCD。
(3)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方式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为保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建立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公园,这种保护方式属于就地保护。
21. 某科学兴趣小组收集了下列几种常见的动物资料,小科同学通过观察和分析详细了解了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将ADE划分为一类,BC划分为一类,他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2)图中体温恒定的为   (填序号)。
(3)D属于哺乳动物,其特点是   。
(4)C具有外骨骼和身体分节等特征,属于节肢动物中的   类。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DE
(3)胎生哺乳
(4)昆虫
【解析】图中A青蛙属于两栖动物,B家蚕、C蝗虫丢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E家鸽属于鸟类。
【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A青蛙、D兔子、E鸽子;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如B蚕、C蝗虫。
(2)D兔子、E鸽子体温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
(3)D兔子生殖和哺育后代的特征是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4)C蝗虫属于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身体外有坚韧的外骨骼。
22.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培借助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为显微镜的目镜,③④为显微镜的物镜,⑤⑥为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小培要想在视野中观察到最少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____(填序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2)小培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要注视   。
(3)小培在显微镜下已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那么应该调节显微镜的   。
(4)图甲、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主要观察对象,如果由视野甲变为视野乙,小培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
a.转动粗准焦螺旋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转动转换器
e.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f.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答案】(1)B
(2)物镜
(3)细准焦螺旋
(4)edcb
【解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像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窄,越暗。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解答】(1)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要观察到的数目最少,应选放大倍数最大的,所以目镜选较短的,物镜选较长的,故选B ②④⑥ 。
(2)镜筒下降时,要防止物镜压坏玻片,所以眼睛要注视着物镜镜头。
(3)调节像的清晰度用的是细准焦螺旋。
(4)视野甲中的像较小,乙中的像较大,说明是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所以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移动载玻片,使观察的像在视野中央,再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在调节视野的亮度和像的清晰度,所以选edcb.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23.一项研究显示了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利用下表,回答问题:
危害其生存的因素 偷猎 栖息地丧失 外来物种入侵 其它原因
对哺乳动物的危害程度 31% 32% 17% 20%
对鸟类的危害程度 20% 60% 12% 8%
(1)由该研究来看,哺乳动物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和   ;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2)由此可得出结论,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3)列举一项发生在身边,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现象   。
【答案】(1)息地的丧失;偷猎;栖息地的丧失
(2)栖息地的丧失
(3)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
【解析】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
【解答】解:(1)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哺乳动物受威胁的原因有:栖息地的丧失占32%、偷猎占31%、外来物种入侵17%、其他原因占20%,表明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偷猎共约占63%;鸟类减少的原因:偷猎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20%;栖息地的丧失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60%;外来物种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哺乳动物12%;其他原因使鸟类减少,占威胁鸟类生存原因的8%.表明威胁鸟类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2)由表中的数据说明,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濒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3)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再适合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故答案为:(1)栖息地的丧失;偷猎;栖息地的丧失;(2)栖息地的丧失.(3)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
24.小滨做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后,突然想到:人体细胞生活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中,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那么植物细胞是否也会发生改变呢
(1)小滨先观察正常状态下洋葱表皮细胞,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发现细胞结构仍然不清晰,你猜测原因可能是   , 改进后,小滨看到了清晰的细胞结构如图1,观察到染色最深的部位是   
(2)接着,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滨将洋葱表皮浸入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中,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细胞形状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细胞膜和细胞壁距离变大了,但细胞的外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   具有支持作用。
(3)老师告诉小滨,这是质壁分离现象,在盖玻片一侧滴加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质壁分离又恢复如图3,据此请提出你想继续探究的问题   。
【答案】(1)装片厚薄不均;细胞核
(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
(3)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解析】细胞各部分功能:
细胞壁:对细胞形态起固定、支持、保护内部结构等作用;
细胞膜:物质进出细胞的通道;
细胞质:为细胞提供水分、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控制细胞的生长、繁殖等.
【解答】(1)在正确操作显微镜后,发现细胞结构仍然不清晰,最可能的原因是装片厚薄不均,装片有的部分太厚,或者是细胞重叠造成的。
观察到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2)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侵入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中,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外形并没有发生变化,因为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3)继续探究的问题:探究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
25.某班同学为当地科普馆制作细胞模型,以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同学们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分小组进行项目规划,并开启了项目学习的探究实践之旅。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制作好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如图二所示图像,若想让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向   (填“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装片。
(2)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细胞模型,同时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够完整,有1﹣2处缺失,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够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一种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种是网眼很小的细纱网。你会选择哪种材料?并简要说明理由   。
(3)第二组同学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细胞模型,如图三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a,你认为该组同学的作品应被评定为哪个指标?并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
(2)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解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细胞膜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组织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解答】(1) 第一组同学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和结构;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采用在哪移哪的方法,图二中像在左下方,所以把装片向左下方移动,使其跑到视野的正中央;
(2) 选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故答案为:(1)保持细胞原有形态、左下方(2) 网眼细纱,网眼细纱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3) 良好,结构中缺少细胞壁,不够完整
26.适宜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在15℃ 以上,1月平均气温在5 ℃以上。柑橘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 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请回答下列问题。
(1)题干所述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
(2)某科研人员想探究海拔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第一步,选择90株柑橘苗,将它们分成A、B、C三组。
第二步,A组种植在海拔为150 m 的朝南坡地,B 组种植在 海拔为300 m 的朝南坡地,C组种植在海拔为450m 的朝南坡地。
第三步,定时进行科学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 柑橘开始结果。
第四步,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表。
组别 总产量 果实大小 甜度分析
A组 84 kg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 102 kg 最大 甜
C组 91 kg 大 甜,略带酸
①从对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 -
②上述方案中,有几处是不合理的,请至少找出一处并改正: -
【答案】(1)温度阳光水分(2)①海拔为300 m 的朝南坡 地②90株柑橘苗的树龄应相同,大小和健壮程度应基本一致; 三组柑橘苗的数量应相同(各30株);产量统计中应以每株的平 均产量为依据(答出 一 点即可)
【解析】(1)题干所述影响 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主要有温度、阳光、水分。
(2)由表可知,B组柑橘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因此柑橘适宜种植在海拔为300 m 的朝南坡地。实验设计中所选取的90株柑橘苗的树龄应相同,大小和健壮程度应基本一致,并把柑橘苗平均分为三组;统计时应对每株柑橘苗的产量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7.我是生物考察员:蝙蝠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哺乳动物,为了研究“蝙蝠主要是通过什么器官来发现障碍物”这一问题,科学家在一个大房间内竖起金属丝制成的障碍物,然后记录不同处理方法下,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 处理方法 被观察的蝙蝠数量 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
一 不做任何处理 2000 1420
二 蒙住蝙蝠的双眼 2000 1410
三 蒙住蝙蝠的双耳 2000 400
(1)被观察的蝙蝠数量众多,达2000只,其目的是   。
(2)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发现:蝙蝠最有可能通过(  )来发现障碍物。
A.视觉 B.味觉 C.听觉 D.不确定
(3)下列对猛犸象和蝙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们都是胎生的 B.它们都是哺乳动物
C.它们都生活在极寒环境中 D.它们都有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4)请你推测是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使蝙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功能?
【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C
(3)C
(4)蝙蝠可能长期生活在 夜间或洞穴等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为适应捕食和避障需求,逐渐进化出回声定位能力
【解析】(1)实验样本数量意义:在实验中,使用大量样本(如本题中 2000 只蝙蝠)是为了避免因个体差异等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实验数据分析:分析实验组一(不做处理)和实验组三(蒙住蝙蝠双耳)的数据,蒙住双耳后避开障碍物的蝙蝠数量大幅减少,说明蝙蝠避开障碍物很可能依赖听觉。
(3)哺乳动物特征及习性:猛犸象和蝙蝠都属于哺乳动物,繁殖方式为胎生。猛犸象适应极寒环境,而蝙蝠多生活在夜间或洞穴等环境,并非极寒环境,它们都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对各自生活环境的适应。
【解答】(1)生物学实验常存在个体差异,大样本能覆盖更多变异情况,验证“蝙蝠避障能力”是否普遍依赖特定器官,而非个别蝙蝠的特例。因此,大样本量(2000只)能有效降低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例如,个别蝙蝠的异常行为不会显著改变整体数据,使结论更具代表性。
(2)实验组三(蒙耳)的避开率从71%骤降至20%,表明听觉被阻断后避障能力显著下降。对比实验组一(71%)和实验组二(70.5%),听觉剥夺导致避开率显著下降。结合生物学知识,蝙蝠通过回声定位(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反射波)感知障碍物,听觉是核心器官。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A、猛犸象属于哺乳纲长鼻目,是已灭绝的大型哺乳动物;蝙蝠是哺乳纲翼手目动物的统称,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它们都是胎生的,A正确。
B、猛犸象和蝙蝠都具有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如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它们都是哺乳动物,B正确。
C、猛犸象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寒带地区,如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等地。它们适应了寒冷的气候环境,拥有厚实的毛发、皮下脂肪层以及巨大的体型来减少热量散失,以应对极寒的气候条件。蝙蝠的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栖息地类型多样。它们可以生活在热带雨林、温带森林、草原、沙漠、城市等多种环境中,并非都生活在极寒环境,C错误。
D、猛犸象为了适应极寒环境,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特征;同样,蝙蝠也具有多种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特征,D正确。
故答案为:C。
(4)蝙蝠主要在夜间活动且栖息于洞穴等黑暗环境中。由于光线不足导致视觉受限,自然选择压力促使它们发展出回声定位能力:通过高频声波发射与回声接收,实现在完全黑暗环境中的导航、捕食和避障。这种适应性进化使蝙蝠成为唯一能真正飞行的哺乳动物。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28.(本题6分,每题2分)2023年年底,舟山长乔海洋公园迎来了全国唯一一对领航鲸,以及王企鹅、白鲸、宽吻海豚、北海狮等海洋动物。公园致力于传播海洋科普文化,将被打造成为国家级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请根据下表中的动物分类回答问题。
种 属 科 目 纲 门 界
王企鹅 王企鹅属 企鹅科 企鹅目 鸟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北海狮 北海狮属 海狮科 鳍足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白鲸 白鲸属 一角鲸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宽吻海豚 宽吻海豚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领航鲸 领航鲸属 海豚科 鲸目 哺乳纲 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
(1)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
(2)王企鹅、北海狮在分类等级上,属于____。
A.同门不同纲 B.同纲不同目 C.同目不同科 D.同属不同种
(3)在王企鹅、北海狮、白鲸、宽吻海豚中,与领航鲸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答案】(1)种
(2)A
(3)宽吻海豚
【解析】(1)分类单位由大到小: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小最基础的分类单位。
(2)由表中信息可知,王企鹅和北海狮同门不同纲。
(3)同一种共同点最多,所以可以根据表中数据查找物种之间的亲缘远近关系。
【解答】(1)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一个种的生物共同点最多。
(2)由表中数据可知,王企鹅在脊索动物门鸟纲,北海狮在脊索动物门哺乳纲,所以属于同门不同纲。故答案为:A。
(3)领航鲸和宽吻海豚都属于海豚科,而北海狮属于海狮科,白鲸属于一角鲸科,属于领航鲸和宽吻海豚的共同点最多。
29.(本题6分,每题2分)在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后,同学们围绕“蚊子和疟疾”查阅资料,并展开了相关讨论。
资料一:常见的蚊子有按蚊、伊蚊和库蚊三种,图甲为小明制作的三种蚊子的检索表。
资料二:不同种类的蚊子能传播不同的传染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目前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约60万人。
材料三:DDT是一种强效杀虫剂,可以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但因其会随食物链进入鸟类等生物体内,导致一些生物接近灭绝,在1973年被全球禁用。
材料四:禁止使用DDT后,疟疾在许多国家重新肆虐,1993年,300多位抗疟专家呼吁继续使用DDT;2006年开始,DDT在非洲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1)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
(2)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3)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这对我们应用新科技成果有何启示    。
【答案】(1)翅上无黑白斑
(2)草→蝗虫→青蛙
(3)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解析】 二歧分类检索表是一种将生物分类的方法,它通过比较动植物的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将它们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这种表接着会根据另一对或几对相对性状,将每个分支进一步分成对应的两个分支,形成类似二歧式分枝的结构。这样的排列方式可以逐级细分,最终形成一个包括所有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解答】(1) 1a和1b是对立的关系, 完善检索表中1b的内容: 翅上无黑白斑 ;
(2) 图乙为某草地生物的食物网示意图,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草→蝗虫→青蛙 ,食物链起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3) DDT原先被广泛使用,后来被禁止使用,如今又被部分国家重新使用, 说明 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故答案为:(1) 翅上无黑白斑 (2) 草→蝗虫→青蛙 (3) 既要考虑新科技成果的功能,又要考虑它可能带来的危害,权衡利弊,合理运用科技成果。
30.(本题7分,第1-2每小题2分,第3题3分)为了向七年级新生介绍校园的植物,学校开展了“制作校园植物手册”的项目化学习,要求选定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等五类植物中的4类编制手册。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植物手册:
植物 葫芦藓 金毛狗蕨 红叶石楠 桂树
图谱
特征 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 根和茎卧生,顶端生有叶、叶下有孢子囊 叶缘带锯齿,花多,果实呈黄红色 叶对生,花丝极短,果实呈紫黑色植物
种类 苔藓植物 ?植物
(1)依据植物的特征可知,金毛狗蕨属于五类植物中的   植物。
(2)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是   。
(3)植物手册的一项评价指标如下,请根据该指标对手册进行等级评定,并简述理由   。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植物种类数量 包含4类植物 包含3类植物 包含2类植物
【答案】(1)蕨类
(2)葫芦藓
(3)评价等级为合格;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金毛狗蕨属于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桂树都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类植物
【解析】(1) 蕨类植物的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叶片背面有孢子囊。
(2) 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及特征,苔藓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墙壁、树干等阴湿处)。
(3) 植物类群的识别与分类,依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特征,可将植物分为藻类、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需准确判断不同植物所属类群。
【解答】(1)由题意可知,金毛狗蕨有孢子囊,有根、茎、叶,因此属于蕨类植物。
(2)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常存在于阴暗潮湿并且没有严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属于苔藓植物。该同学制作的植物手册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3)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金毛狗蕨属于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桂树都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类植物,因此评价等级为合格。
(1)由题意可知,金毛狗蕨有孢子囊,有根、茎、叶,因此属于蕨类植物。
(2)苔藓植物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常存在于阴暗潮湿并且没有严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册中有一种植物在阴暗潮湿的墙壁上容易找到,根据植物的习性推测,它属于苔藓植物。该同学制作的植物手册中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3)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金毛狗蕨属于蕨类植物,红叶石楠和桂树都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类植物,因此评价等级为合格。
31.(本题8分,每空2分)日前,温州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顺利通过,证明了南 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调查员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白及。请完成下面小题。
①该项目的通过证明南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进一步保护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  )
A.适度开发利用资源 B.大力引入外来物种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保护生物栖息地
②此次发现的某株白及株高如图所示,该株高的测量结果为(  )
A.38cm B.38.0cm C.42cm D.42.0cm
③白及具有明显粗壮的茎;叶4-5枚,叶片狭长椭圆形;花4-10朵,呈紫红色。调查员认定白及属于被子植物,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该植物(  )
A.有明显的茎和叶 B.能开花结果
C.有明显的器官分化 D.能进行光合作用
④为观察白及的细胞结构,调查员将其制作成临时装片。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要使镜筒快速下降,应该调节图中的结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B B C
【解析】(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动植物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2)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刻度线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植物进化的最高类群。
(4)观图可知:①转换器、②反光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32.(本题8分,每个2分)贵州梵净山残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内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
(1)在梵净山进行生物调查时,对于不认识的动物,我们要(  )
A.猎杀后带回实验室制成标本保存
B.画图、拍照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C.捕捉后带回家解剖进行仔细观察
D.离开,找认识的动物进行记录
(2)黔金丝猴雌猴三年产一胎,每胎生1只幼猴,由此推测它属于哪一类动物 (  )
A.鱼类 B.两栖类 C.爬行类 D.哺乳类
(3)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梵净山溪水中的生物,低倍镜下观察样本时的视野如图所示,现欲进一步观察生物a的内部结构,下一步操作是 (  )
A.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生物a移至视野中央
B.转动物镜换器,使“40×”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转动遮光器,换用更小的光圈
D.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便于切换高倍物镜
(4)小科观察了四种植物叶片的特征,并制作了二歧式分类检索表,对这四种植物进行分类。
种类 叶片信息
甲 叶缘内有褐色纹;叶呈盾形、浅裂
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深裂
丙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盾形、深裂
丁 叶缘内无褐色纹;叶呈掌形、浅裂
检索表中“ ”方框内应填写   ,①、②两处方框内应该分别填入   。(“乙、丁”或“丁、乙”)
【答案】(1)B
(2)D
(3)A
(4)乙;丁
【解析】(1)对于不认识的动物,我们要画图、拍照或用文字记录下来,找资料、专业人士请教生物的种类,不能将其猎杀、捕捉和找认识的动物进行记录。故答案为:B。
(2)由“每胎生一只幼猴”可知,其属于哺乳类动物。故答案为:D。
(3)图中要观察的对象a不在视野中央,在视野的右上角,其真实位置是在左下角,可知应先将其向右上角移,直至出现在视野中央。故答案为:A。
(4)由检索表和表中关于四种植物叶片的特征表述可知,填入的内容为:叶呈盾形。
①无褐斑、叶呈掌形、叶深裂,可知是乙。
②无褐斑、叶呈掌形、叶浅裂,可知是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