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含答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含答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时间:30分钟 分值:30分)
(选择题1~14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基础必会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第一大洲。读亚洲简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亚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亚洲是亚洲人共同的“家”,关于这个“大家庭”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C)
A.亚洲东北以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为界
B.南临印度洋,东南隔海与南美洲相望
C.西邻欧洲,东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
D.西南隔白令海峡与非洲相望
3.若图中灰色区域代表亚洲,则下列图示能表示亚洲地理位置的是(A)
  某探险队于某年冬末春初季节,按照图示路线进行了地理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完成4、5题。
4.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各地区的植被差异很大,形成的原因可能是(B)
①纬度 ②人类活动
③地势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风沙”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日照一模)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洲与欧洲两侧海上运输的便捷铁路线,是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完成6~8题。
6.关于三条亚欧大陆桥,说法错误的是(D)
A.均连接了太平洋与大西洋
B.均穿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东部起点气候均雨热同期
D.沿线降水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7.关于亚欧大陆桥终点所处大洲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为南北走向
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人口稀疏地区
C.服务业发达,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
D.南部地区的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
8.若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成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推动我国与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
B.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扩大贸易规模
C.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D.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合作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大洲内部国家文化多样,经济差异明显。下表为亚洲部分国家人口数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2020年),据此完成9、10题。
国家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越南 孟加 拉国
人口 (单位:万人) 12 714 5 183 144 350 138 000 9 734 16 469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单位: 美元) 34 010 12 030 1 100 540 430 380
9.亚洲经济(B)
A.发达国家数量多
B.发展水平差异大
C.发展水平高
D.整体实力强大
10.亚洲人口数量大(B)
A.对环境的发展有利
B.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C.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正相适应
D.对经济的发展只起促进作用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大会标志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分区将标志设计成互动的花瓣状图形,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读图文材料,完成11、12题。
11.大会标志的花瓣状图形,代表亚洲有(A)
A.6个地理分区
B.6个民族
C.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
D.6种气候类型
12.亚洲文明大会的召开(C)
A.缩小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B.利于形成文化的一致性
C.促进了亚洲地区间经济合作
D.隔断了与其他大洲联系
能力进阶
  (2024·云南昆明模拟)地处亚洲中部的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之一。该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长绒棉品质优良,畅销世界,被誉为“白金之国”。读中亚位置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乌兹别克斯坦(C)
A.位于亚欧大陆的低纬度地区
B.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多
C.棉花种植区集中分布在河流流域
D.中乌合作称为“南北问题”
14.下列关于中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
A.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B.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C.民居多以竹楼为主
D.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15.(7分)(2025·山西朔州期中)【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认识亚洲
课题资料:
资料一 亚洲地域辽阔,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资料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形地势、气候等方面反映出来。
资料三 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 200毫米。世界稻谷产量主要集中于亚洲,加之亚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
资料四 亚洲主要山脉河流示意图、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示意图、亚洲水稻种植分布图、亚洲人口分布图。
课题思考:
(1)说出亚洲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其对河流流向产生的影响。(1分)
答: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2)请将下图补充完整,厘清亚洲气候与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3分)
①温带大陆性;②大;③太平。
(3)北亚、西亚和中亚均为亚洲的人口稀疏区,试从气候角度分别简析其原因。(1分)
答:北亚:纬度高,冬季漫长而寒冷;西亚: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中亚:深居内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
(4)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亚洲水稻种植分布区的有利条件。(2分)
答:地形方面:亚洲东部、南部多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便于水稻种植;气候方面:主要为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16.(9分)借鉴我们对亚洲学习、研究的经验,请阅读北美洲地图对北美洲地理特征进行解读。
(1)地理位置:
①从南北半球划分看,北美洲位于北半球。(1分)
②利用北美洲周边的地理事物(洋、海峡、运河、大洲等),尝试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4分)
答: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西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亚洲相邻,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相邻。
(2)自然环境特征:
①通过对图中地形方面信息的提取分析,北美洲地势特点为东西高,中部低。(1分)
②受地形影响,冷、暖空气都可长驱直入,由此分析北美洲冬季南北温差小(填“大”或“小”);气温年较差大(填“大”或“小”)。(2分)
(3)密西西比河流域,平原广阔,有利于发展(A)(1分)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旅游业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时间:30分钟 分值:30分)
(选择题1~14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基础必会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第一大洲。读亚洲简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洲北部有北极圈穿过
B.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D.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亚洲是亚洲人共同的“家”,关于这个“大家庭”的“左邻右舍”,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东北以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为界
B.南临印度洋,东南隔海与南美洲相望
C.西邻欧洲,东临世界最大洋——太平洋
D.西南隔白令海峡与非洲相望
3.若图中灰色区域代表亚洲,则下列图示能表示亚洲地理位置的是( )
  某探险队于某年冬末春初季节,按照图示路线进行了地理考察,途经①②③④四地。读图,完成4、5题。
4.探险考察时,队员们发现各地区的植被差异很大,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①纬度 ②人类活动
③地势 ④海陆位置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探险考察过程中,探险队员曾遭遇“风沙”袭击,这个地点最有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5·日照一模)亚欧大陆桥是连接亚洲与欧洲两侧海上运输的便捷铁路线,是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完成6~8题。
6.关于三条亚欧大陆桥,说法错误的是( )
A.均连接了太平洋与大西洋
B.均穿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C.东部起点气候均雨热同期
D.沿线降水自东向西逐渐递减
7.关于亚欧大陆桥终点所处大洲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以平原为主,山脉多为南北走向
B.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属于人口稀疏地区
C.服务业发达,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
D.南部地区的油料作物主要是大豆
8.若第三亚欧大陆桥建设成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动我国与沿线地区的经济交流
B.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扩大贸易规模
C.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D.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合作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大洲内部国家文化多样,经济差异明显。下表为亚洲部分国家人口数量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2020年),据此完成9、10题。
国家 日本 韩国 中国 印度 越南 孟加 拉国
人口 (单位:万人) 12 714 5 183 144 350 138 000 9 734 16 469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单位: 美元) 34 010 12 030 1 100 540 430 380
9.亚洲经济( )
A.发达国家数量多
B.发展水平差异大
C.发展水平高
D.整体实力强大
10.亚洲人口数量大( )
A.对环境的发展有利
B.对环境和资源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C.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正相适应
D.对经济的发展只起促进作用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开幕。大会标志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分区将标志设计成互动的花瓣状图形,并将抽象的人的形态融入其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手牵手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读图文材料,完成11、12题。
11.大会标志的花瓣状图形,代表亚洲有( )
A.6个地理分区
B.6个民族
C.6种联合国工作语言
D.6种气候类型
12.亚洲文明大会的召开( )
A.缩小了自然环境的差异
B.利于形成文化的一致性
C.促进了亚洲地区间经济合作
D.隔断了与其他大洲联系
能力进阶
  (2024·云南昆明模拟)地处亚洲中部的乌兹别克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之一。该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的长绒棉品质优良,畅销世界,被誉为“白金之国”。读中亚位置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乌兹别克斯坦( )
A.位于亚欧大陆的低纬度地区
B.地处内陆地区,降水多
C.棉花种植区集中分布在河流流域
D.中乌合作称为“南北问题”
14.下列关于中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B.河网密布,多外流河
C.民居多以竹楼为主
D.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15.(7分)(2025·山西朔州期中)【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认识亚洲
课题资料:
资料一 亚洲地域辽阔,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对地形、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资料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形地势、气候等方面反映出来。
资料三 水稻喜温喜湿,生长期需水量一般在700~1 200毫米。世界稻谷产量主要集中于亚洲,加之亚洲居民喜食稻米,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
资料四 亚洲主要山脉河流示意图、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示意图、亚洲水稻种植分布图、亚洲人口分布图。
课题思考:
(1)说出亚洲的地势特点,并说明其对河流流向产生的影响。(1分)
(2)请将下图补充完整,厘清亚洲气候与各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3分)
① ;② ;③ 。
(3)北亚、西亚和中亚均为亚洲的人口稀疏区,试从气候角度分别简析其原因。(1分)
(4)从地形、气候两方面分析亚洲水稻种植分布区的有利条件。(2分)
16.(9分)借鉴我们对亚洲学习、研究的经验,请阅读北美洲地图对北美洲地理特征进行解读。
(1)地理位置:
①从南北半球划分看,北美洲位于 半球。(1分)
②利用北美洲周边的地理事物(洋、海峡、运河、大洲等),尝试描述北美洲的海陆位置。(4分)
(2)自然环境特征:
①通过对图中地形方面信息的提取分析,北美洲地势特点为 。(1分)
②受地形影响,冷、暖空气都可长驱直入,由此分析北美洲冬季南北温差 (填“大”或“小”);气温年较差 (填“大”或“小”)。(2分)
(3)密西西比河流域,平原广阔,有利于发展( )(1分)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旅游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