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含答案)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含答案) 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时间:20分钟 分值:20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基础必会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著,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特从伦敦出发,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读福特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完成1、2题。
1.福特从伦敦出发,沿线经过的大洲有(C)
A.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C.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D.欧洲、非洲、亚洲、南极洲
2.下列关于大洲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B.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洲
D.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025·苏州学业考)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 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而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3、4题。
3.与现在的青藏高原相比,约2 500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C)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
4.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亚洲全部位于亚欧板块
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C.甲处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
D.阿尔卑斯山脉海拔会逐渐下降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巍峨的大山等等。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地形类型是(C)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6.图中所示地形类型的特点是(A)
A.平坦开阔
B.崎岖不平
C.沟壑纵横
D.边缘陡峭
  科研人员首次在南极洲发现了琥珀。琥珀采集自946米深的海底沉积物岩芯。读图,完成7、8题。
7.琥珀采集地的海底地形部位是(B)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8.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此次琥珀采集地海陆变迁的原因最可能是(A)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升降
C.填海造陆
D.潮汐变化
能力进阶
9.(12分)【地理实践】【从板块看变化】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简易实验。图1为模拟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图2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
  通过简易板块运动模拟实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实验过程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与模拟过程。
实验器材 → 模拟过程
盛满水的盆 ①模拟各大板块
防水的海绵纸 ②模拟地底动力
吸管 ③模拟地球表面
…… ……
盛满水的盆:模拟③;海绵纸:模拟①;吸管:模拟②(填写序号)。(3分)
(2)读图2可知,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大致由六(五/六)大板块拼合而成。(1分)
(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边界(内部/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开始运动(保持静止/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海平面升降)。(3分)
(4)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2中的乙(甲/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张裂(张裂/挤压),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活跃(活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活跃/稳定)。(4分)
实验应用
(5)结合实验过程和图2,用文字描述或画图形式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表示出板块名称和运动方向)(1分)
答: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使得地壳隆起抬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绘图如下: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时间:20分钟 分值:20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1分,共8分)
基础必会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凡尔纳所著,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特从伦敦出发,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读福特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完成1、2题。
1.福特从伦敦出发,沿线经过的大洲有( )
A.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
B.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
C.欧洲、非洲、亚洲、北美洲
D.欧洲、非洲、亚洲、南极洲
2.下列关于大洲大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
B.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有亚洲、欧洲
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洲
D.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2025·苏州学业考)古生物学家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现了距今约2 500万年的棕榈叶片化石,而现存的棕榈科植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图为板块分布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3、4题。
3.与现在的青藏高原相比,约2 500万年前青藏高原海拔较低,气候温暖湿润。导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变化的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海平面上升
C.地壳运动
D.火山喷发
4.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全部位于亚欧板块
B.喜马拉雅山脉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C.甲处未来可能由海变成洋
D.阿尔卑斯山脉海拔会逐渐下降
  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巍峨的大山等等。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所示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丘陵
6.图中所示地形类型的特点是( )
A.平坦开阔
B.崎岖不平
C.沟壑纵横
D.边缘陡峭
  科研人员首次在南极洲发现了琥珀。琥珀采集自946米深的海底沉积物岩芯。读图,完成7、8题。
7.琥珀采集地的海底地形部位是(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
8.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此次琥珀采集地海陆变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壳运动
B.海平面升降
C.填海造陆
D.潮汐变化
能力进阶
9.(12分)【地理实践】【从板块看变化】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简易实验。图1为模拟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图2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目的
  通过简易板块运动模拟实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实验过程
(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与模拟过程。
实验器材 → 模拟过程
盛满水的盆 ①模拟各大板块
防水的海绵纸 ②模拟地底动力
吸管 ③模拟地球表面
…… ……
盛满水的盆:模拟 ;海绵纸:模拟 ;吸管:模拟 (填写序号)。(3分)
(2)读图2可知,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大致由 (五/六)大板块拼合而成。(1分)
(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 (内部/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 (保持静止/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 (火山喷发/海平面升降)。(3分)
(4)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2中的 (甲/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 (张裂/挤压),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 (活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 (活跃/稳定)。(4分)
实验应用
(5)结合实验过程和图2,用文字描述或画图形式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表示出板块名称和运动方向)(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