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 天气 气温 降水(时间:15分钟 分值:15分)(选择题1~8题,每小题1分,共8分)基础必会 (2025·南宁期末)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市盛大开幕。下图为航展期间珠海市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1、2题。1.开幕式当天(C)A.降雨的概率较大B.风向为偏南风C.气温日较差为6℃D.最高气温是27℃2.珠海市举办航展期间(C)①全为晴天,有利于飞行表演②温度适宜,有利于开展户外活动③风力不大,对飞行器干扰少④降水概率低,不易引发飞行故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5·长沙期末)读北半球年均温分布图(图1)和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图2),完成3、4题。3.读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甲处气温数值大于0℃B.丁地的气温特征全年温和C.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气温变化越小4.读图2,乙、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乙所在区域为陆地,丙所在区域为海洋,则可判断此时为(D)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4·青岛模拟)【结合生活情境】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可知(D)A.赤道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B.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北极地区逐渐降低C.亚洲中部年平均气温最低D.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年平均气温不同6.由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可知(B)A.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多B.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C.南极地区降水多D.年降水量由低纬度向南极地区逐渐减少能力进阶 (2025·淄博期末)下图反映了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的东西向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8题。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A.图示季节为冬季B.图示季节为夏季C.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甲>丙D.甲、乙、丙三地气温相同8.乙地气温高于丙地的主要原因是(D)A.乙地海拔比丙地低B.乙地白昼时间比丙地长C.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大D.乙地受海洋的影响大9.(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是非洲北部半干旱草原向南部热带草原过渡的地带,这里年降水量较少且波动较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该地区年均降水量从400 mm下降到300 mm,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当地启动了“绿色长城”植树计划。材料二 萨赫勒地区位置示意图(如图)。(1)非洲萨赫勒地区北部是撒哈拉沙漠,启动“绿色长城”植树计划主要是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遏制沙漠扩张)。(2分)材料三 萨赫勒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数据表。(数据来源于国家遥感中心NRSCC)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年平均 降水量 (mm) 400 350 410 375 320 405 340 440 310 410 300(2)根据材料数据,在以下提供的坐标图中绘制萨赫勒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折线图。(3分)答:(3)结合绘图结果,分析降水量变化对“绿色长城”项目实施的影响,并提出一项适应性种植策略。(2分)答:影响:降水量波动大且总体下降,导致植树成活率降低,植被恢复难度增加。适应性种植策略:选择耐旱树种;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分阶段种植。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1课时 天气 气温 降水(时间:15分钟 分值:15分)(选择题1~8题,每小题1分,共8分)基础必会 (2025·南宁期末)2024年11月12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市盛大开幕。下图为航展期间珠海市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1、2题。1.开幕式当天( )A.降雨的概率较大B.风向为偏南风C.气温日较差为6℃D.最高气温是27℃2.珠海市举办航展期间( )①全为晴天,有利于飞行表演②温度适宜,有利于开展户外活动③风力不大,对飞行器干扰少④降水概率低,不易引发飞行故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5·长沙期末)读北半球年均温分布图(图1)和某地1月等温线分布图(图2),完成3、4题。3.读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气温数值大于0℃B.丁地的气温特征全年温和C.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D.等温线越密集的地方,气温变化越小4.读图2,乙、丙两地位于同一纬度,乙所在区域为陆地,丙所在区域为海洋,则可判断此时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4·青岛模拟)【结合生活情境】气候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5.由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可知( )A.赤道地区年平均气温最高B.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北极地区逐渐降低C.亚洲中部年平均气温最低D.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年平均气温不同6.由南半球年降水量分布可知( )A.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降水多B.南美洲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C.南极地区降水多D.年降水量由低纬度向南极地区逐渐减少能力进阶 (2025·淄博期末)下图反映了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的东西向分布状况。读图,完成7、8题。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示季节为冬季B.图示季节为夏季C.气温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乙>甲>丙D.甲、乙、丙三地气温相同8.乙地气温高于丙地的主要原因是( )A.乙地海拔比丙地低B.乙地白昼时间比丙地长C.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比丙地大D.乙地受海洋的影响大9.(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非洲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是非洲北部半干旱草原向南部热带草原过渡的地带,这里年降水量较少且波动较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该地区年均降水量从400 mm下降到300 mm,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此当地启动了“绿色长城”植树计划。材料二 萨赫勒地区位置示意图(如图)。(1)非洲萨赫勒地区北部是 ,启动“绿色长城”植树计划主要是为了 。(2分)材料三 萨赫勒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数据表。(数据来源于国家遥感中心NRSCC)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年平均 降水量 (mm) 400 350 410 375 320 405 340 440 310 410 300(2)根据材料数据,在以下提供的坐标图中绘制萨赫勒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折线图。(3分)(3)结合绘图结果,分析降水量变化对“绿色长城”项目实施的影响,并提出一项适应性种植策略。(2分)第2课时 世界的气候(时间:40分钟 分值:42分)(选择题1~18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基础必会 (2024·海口模拟)如表为某地的气温与降水量平均数据,据此完成1~3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 /mm 5.3 14.3 20 22.3 39.5 40 260.6 218.7 109.4 13 60.6 37.6气温/℃ -2.2 1.2 7.1 15.3 21.3 24.9 27.1 25.4 20.6 15.7 8.5 0.21.根据该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时间,判断该地位于(A)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2.该地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B)A.冬季多雨B.夏季多雨C.全年湿润D.全年少雨3.综合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该地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C)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024·青岛模拟)非洲草原上生长着一种神奇的香肠树,长长垂下的藤须在风中飘荡。如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香肠树的资料卡片,据此完成4~6题。4.据资料推测,香肠树可能分布在(C)A.①B.②C.③D.④5.香肠树生长地区(C)A.气温年较差大B.全年多雨C.降水季节变化大D.全年少雨6.能反映香肠树生长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B) (2024·海口模拟)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4°之间,海拔5 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号称“赤道雪峰”。如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7.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地形地势D.海陆分布8.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海拔的两个山坡上,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B)A.甲—迎风坡,降水多B.甲—背风坡,降水少C.乙—迎风坡,降水少D.乙—背风坡,降水多9.探险家准备登顶乞力马扎罗山,假设图中A地(海拔1 000米)温度为22℃,则山顶最接近的温度为(A)A.-7.37℃B.12.37℃C.11.8℃D.-23.3℃ (2024·海南学业考)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有效途径,某地理小组搜集到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下图和表)。据此完成10、11题。甲地 乙地月平均气温 1月 19 ℃ 1月 21 ℃7月 2 ℃ 7月 -3 ℃年降水量 2 052 mm 268 mm10.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C)A.非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大洋洲11.关于甲、乙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甲地年降水量集中在1月B.乙地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C.1月甲地盛行偏东风D.7月乙地等温线较同纬度海洋偏北能力进阶 读中纬度沿海地区①②两地及气候资料图,完成12、13题。12.下列描述可信的是(D)A.①②两地濒临印度洋B.①地位于南半球,②地位于北半球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常见于①地D.②地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夏季最高13.①②两地气候相比(B)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B.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2025·聊城一模)“北京—巴黎”复古汽车拉力赛的历史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2007年在北京重装重启,至2024年已举办至第八届。下图是该赛事某届赛车路线示意图及沿途气候、风景资料。读图,完成14、15题。14.北京和巴黎主要的气候差异表现在(D)A.巴黎冬冷夏热,四季更分明B.北京夏季凉爽,冬季温和C.北京的年降水总量远远高于巴黎D.北京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15.参赛车手一路上可能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是(B)①从北京到巴黎,传统民居的墙体越来越厚②欧洲传统乡村和城镇中心,往往都建有教堂③在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则以白色人种为主④巴黎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5·青岛期末)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有这样一条公路,一年中一段时间与普通公路无异,随着雨季的到来,鄱阳湖水位明显上涨,当水位达到18.67米之后,湖水没过路面,但依旧能通车,形成了独特的“水下公路”景观。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区域示意图,据图完成16~18题。16.下列气候资料选项中,能反映鄱阳湖湖区气候的是(D)17.“水下公路”景观最有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B)A.1—3月B.4—8月C.9—10月D.11—12月18.“水下公路”现象反映了该地(B)A.地势起伏大B.降水季节变化大C.降水年际变化大D.气温年较差大19.(24分)(2025·北京西城期末)心系山海,万里遐征《一路向南》是一部穿越美洲的公路纪录片。我国一位自由探险家,一位纪录片导演,用一年多时间,行程三万三千多千米,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图1示意两人的旅行路线和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9月,两位旅行家来到北美大陆最北端,开始了他们一路向南的旅行。(1)此次旅行的起点,位于北极圈(特殊纬线)以北;途经巴拿马运河,从北美洲进入南美洲。一路向南,所经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再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4分)(2)纪录片中有一集名为《追上夏天》。因为他们从冬天一般的北寒带出发,经过正值秋季的北温带(填五带)后,在这一集终于如“追回夏天”一般进入热带地区。根据所学,可推测这一集的故事发生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②地。(2分) 旅行,就是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用眼睛去记录风景。(3)请根据图2,将A、B、C、D四地与图3中甲、乙、丙、丁四种景观建立联系,并填写表。(10分)地 点 景观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任选两张景观图分析)A 甲 终年③严寒,降水少 寒带气候 【分析1】: ⑨甲极光小木屋:位于极圈内,有极光现象;在高纬度寒冷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极光小木屋的建筑材料选用保暖性能良好的材质 【分析2】: ⑩乙多彩的针叶林:针叶林多分布于寒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区,这些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和,低温环境使得树木进化出针状叶,以减少水分蒸发和热量散失,适应寒冷气候(丙世界“氧吧”:世界 “氧吧” 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该区域全年高温多雨,雨林中的植物高大茂密,能够制造大量氧气;丁奇特的草帽: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干季草帽宽大的帽檐可有效遮挡阳光,湿季帽檐可以起到遮挡雨水的作用)B ① 乙 夏季④凉爽(温暖),冬季⑤寒冷,年降水量较小 ⑦温带大陆性气候C 丁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⑥干、湿季之分 热带草原气候D ② 丙 全年高温多雨 ⑧热带雨林气候(4)与图4中N地气候相符合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图5中的①(序号)。M、N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主要地形原因是:M地位于山地迎风坡,N地位于山地背风坡。(3分) 旅行家一路向南,在南美洲南端看到了壮观的莫雷诺冰川(图6)。这是座世界少有的“活冰川”,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但平均每20分钟,冰川就会发生一次小规模的坍塌,而在1998年前,这样的坍塌平均每4年才会发生一次。(5)莫雷诺冰川发生坍塌的频率增加,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关。加剧这种气候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二氧化碳)气体。地球冰川加速融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写出两条)海平面上升/淹没低地或岛屿/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4分) 两位旅行家通过徒步、骑摩托车、搭车及搭船等方式,以最小的碳足迹,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他们还将旅途中获得的各种纪念品拍卖,所得金额全部捐献给中国绿化基金会,用于低碳补偿林的种植计划。(6)见贤思齐,请你也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的实际行动。(1分)答:出行时,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等。第2课时 世界的气候(时间:40分钟 分值:42分)(选择题1~18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基础必会 (2024·海口模拟)如表为某地的气温与降水量平均数据,据此完成1~3题。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降水量 /mm 5.3 14.3 20 22.3 39.5 40 260.6 218.7 109.4 13 60.6 37.6气温/℃ -2.2 1.2 7.1 15.3 21.3 24.9 27.1 25.4 20.6 15.7 8.5 0.21.根据该地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时间,判断该地位于( )A.北半球陆地B.南半球陆地C.北半球海洋D.南半球海洋2.该地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 )A.冬季多雨B.夏季多雨C.全年湿润D.全年少雨3.综合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该地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A.地中海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 (2024·青岛模拟)非洲草原上生长着一种神奇的香肠树,长长垂下的藤须在风中飘荡。如图示意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及香肠树的资料卡片,据此完成4~6题。4.据资料推测,香肠树可能分布在( )A.①B.②C.③D.④5.香肠树生长地区( )A.气温年较差大B.全年多雨C.降水季节变化大D.全年少雨6.能反映香肠树生长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 ) (2024·海口模拟)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与南纬4°之间,海拔5 895米,是非洲最高的山峰,号称“赤道雪峰”。如图为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7.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经度位置C.地形地势D.海陆分布8.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海拔的两个山坡上,关于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迎风坡,降水多B.甲—背风坡,降水少C.乙—迎风坡,降水少D.乙—背风坡,降水多9.探险家准备登顶乞力马扎罗山,假设图中A地(海拔1 000米)温度为22℃,则山顶最接近的温度为( )A.-7.37℃B.12.37℃C.11.8℃D.-23.3℃ (2024·海南学业考)地理实践是学习地理的有效途径,某地理小组搜集到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下图和表)。据此完成10、11题。甲地 乙地月平均气温 1月 19 ℃ 1月 21 ℃7月 2 ℃ 7月 -3 ℃年降水量 2 052 mm 268 mm10.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A.非洲B.北美洲C.南美洲D.大洋洲11.关于甲、乙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集中在1月B.乙地夏季温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C.1月甲地盛行偏东风D.7月乙地等温线较同纬度海洋偏北能力进阶 读中纬度沿海地区①②两地及气候资料图,完成12、13题。12.下列描述可信的是( )A.①②两地濒临印度洋B.①地位于南半球,②地位于北半球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常见于①地D.②地森林火灾风险等级夏季最高13.①②两地气候相比( )A.高温同期,多雨也同期B.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也不同期 (2025·聊城一模)“北京—巴黎”复古汽车拉力赛的历史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2007年在北京重装重启,至2024年已举办至第八届。下图是该赛事某届赛车路线示意图及沿途气候、风景资料。读图,完成14、15题。14.北京和巴黎主要的气候差异表现在( )A.巴黎冬冷夏热,四季更分明B.北京夏季凉爽,冬季温和C.北京的年降水总量远远高于巴黎D.北京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15.参赛车手一路上可能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是( )①从北京到巴黎,传统民居的墙体越来越厚②欧洲传统乡村和城镇中心,往往都建有教堂③在亚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则以白色人种为主④巴黎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5·青岛期末)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湖区有这样一条公路,一年中一段时间与普通公路无异,随着雨季的到来,鄱阳湖水位明显上涨,当水位达到18.67米之后,湖水没过路面,但依旧能通车,形成了独特的“水下公路”景观。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区域示意图,据图完成16~18题。16.下列气候资料选项中,能反映鄱阳湖湖区气候的是( )17.“水下公路”景观最有可能出现的时间段是( )A.1—3月B.4—8月C.9—10月D.11—12月18.“水下公路”现象反映了该地(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季节变化大C.降水年际变化大D.气温年较差大19.(24分)(2025·北京西城期末)心系山海,万里遐征《一路向南》是一部穿越美洲的公路纪录片。我国一位自由探险家,一位纪录片导演,用一年多时间,行程三万三千多千米,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图1示意两人的旅行路线和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0年9月,两位旅行家来到北美大陆最北端,开始了他们一路向南的旅行。(1)此次旅行的起点,位于 (特殊纬线)以北;途经 运河,从北美洲进入南美洲。一路向南,所经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4分)(2)纪录片中有一集名为《追上夏天》。因为他们从冬天一般的北寒带出发,经过正值秋季的 带(填五带)后,在这一集终于如“追回夏天”一般进入热带地区。根据所学,可推测这一集的故事发生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 地。(2分) 旅行,就是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用眼睛去记录风景。(3)请根据图2,将A、B、C、D四地与图3中甲、乙、丙、丁四种景观建立联系,并填写表。(10分)地 点 景观 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任选两张景观图分析)A 甲 终年③ ,降水少 寒带气候 【分析1】: ⑨ 【分析2】: ⑩B ① 夏季④ ,冬季⑤ ,年降水量较小 ⑦ 气候C 丁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⑥ 季之分 热带草原气候D ② 全年高温多雨 ⑧ 气候(4)与图4中N地气候相符合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图5中的 (序号)。M、N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主要地形原因是:M地位于 ,N地位于 。(3分) 旅行家一路向南,在南美洲南端看到了壮观的莫雷诺冰川(图6)。这是座世界少有的“活冰川”,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向前推进。但平均每20分钟,冰川就会发生一次小规模的坍塌,而在1998年前,这样的坍塌平均每4年才会发生一次。(5)莫雷诺冰川发生坍塌的频率增加,与全球气候 相关。加剧这种气候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大量排放 气体。地球冰川加速融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写出两条) 。(4分) 两位旅行家通过徒步、骑摩托车、搭车及搭船等方式,以最小的碳足迹,完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陆地穿越。他们还将旅途中获得的各种纪念品拍卖,所得金额全部捐献给中国绿化基金会,用于低碳补偿林的种植计划。(6)见贤思齐,请你也写出一条在节能减排方面可采取的实际行动。(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章 第1课时 天气 气温 降水 - 学生版.docx 第四章 第1课时 天气 气温 降水.docx 第四章 第2课时 世界的气候 - 学生版.docx 第四章 第2课时 世界的气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