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含答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地球(含答案)2026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 (人教版)

资源简介

第一章 地球
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时间:35分钟 分值:40分)
(选择题1~18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基础必会
  人类进行宇宙空间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综合发展。我国的“嫦娥工程”和空间站建设等太空探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手举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从空间站航天员能看到地球( )
A.实际大小
B.地轴及倾斜的角度
C.是旋转的球体
D.交织成网的经纬线
2.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 )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⑤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
⑥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如图为甲、乙两位同学演示的某地理模拟实验图,甲同学来移动纸片,乙同学来观察纸片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
3.关于图1、图2的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当纸片沿着桌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出现
B.图1中,当纸片沿着桌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消失
C.图2中,当纸片沿着伞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出现
D.图2中,当纸片沿着伞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消失
4.该地理模拟实验验证了(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转
  2024年我国“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图1示意我国“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历程,图2示意地月系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完成5~7题。
5.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在“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大致经历了( )
A.“绕”→“落”→“回”
B.“回”→“绕”→“落”
C.“落”→“回”→“绕”
D.“绕”→“回”→“落”
6.图2所示宇宙环境中,地球( )
A.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
D.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7.如图示意嫦娥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地文昌的位置,其大致经纬度是( )
A.(19°S,111°E)
B.(19°S,111°W)
C.(19°N,111°E)
D.(19°N,111°W)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由图可知(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
9.与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图中120°E共同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是( )
A.120°W
B.180°
C.60°E
D.60°W
  (2025·枣庄模拟)2024年9月1日,台风“摩羯”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315千米附近生成。9月3日凌晨5时,台风“摩羯”的中心位于(18.2°N,119.7°E)。此后其逐渐发展增强,以超强台风级登陆我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下图示意台风中心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9月3日5时,台风中心所在海域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②点
B.位于中纬度
C.位于南半球
D.位于热带
12.9月6日20时,台风中心位于(20°N,110.7°E),据图判断,台风大致移动方向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能力进阶
  融安金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举行第十五届金桔文化旅游节,庆祝融安金桔喜获丰收。读图完成13~15题。
13.根据经纬线的特点判断,图中四块阴影面积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5°N,109°E)的位置在图中四块阴影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5.第十五届金桔文化旅游节举办时,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
  (2024·咸阳模拟)西安市某中学开展了以“我手中的地球”为主题的地球仪制作活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利用手中的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下图是小明制作地球仪的具体步骤,读图完成16~18题。
16.小明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正确步骤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⑤③②
17.同学们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应该( )
A.面对赤道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B.俯视北极点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C.手持地球仪沿桌面绕光源逆时针转动
D.手持地球仪沿桌面绕光源顺时针转动
18.同学们演示的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一天中旗杆影长变化
B.一年中旗杆正午影长变化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变化
1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让我们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器材准备】乒乓球、粗铁丝、量角器等。
[制作过程]
  步骤一:确定赤道和两极并绘制纬线。在乒乓球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离赤道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为南、北极点。如图a,以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一条纬线。
(1)图a中,在赤道上标 (填纬度),它是 半球的分界线;与其他纬线保持 (平行/相交)。(3分)
(2)如图b,用铁丝(直线部分)制作地轴,铁丝与地面夹角为 。(1分)
  步骤二:组合固定。将乒乓球固定在地轴中间,使其可以自由转动,如图c。
(3)除上述器材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地球仪 (3分)
(4)说一说自制地球仪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3分)
20.(12分)经纬网在航空、航海、气象、军事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D点的经纬度:A: ;D: 。(2分)
(2)A点和E点所在的经线长度关系是 (相等/不相等)。A点和E点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约为 千米,A点和E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约是 千米。(3分)
(3)D点位于C点的 方向,A点位于C点的 方向。(2分)
(4)小朵和小兰分别从A、B两点沿各自经线一直向北走,她们能在北极点会合吗 (能/不能);为什么 。(2分)
(5)B点位于 (东/西)半球;C点位于 (南/北)半球。D点位于 (高/中/低)纬度。(3分)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
(时间:25分钟 分值:27分)
(选择题1~7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基础必会
  (2025·郑州期末)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下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
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交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古代人民“日出而作”的时间可能是( )
A.子时
B.卯时
C.午时
D.酉时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 )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
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
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2025年的植树节(3月12日),济南某中学的小明到操场上做太阳和影子朝向的实验。他在一块小板子上,把三颗钉子钉成笔直的一列。中午12点,把这块板子放在操场上照着太阳,使三颗钉子的影子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经过5分钟后,钉影移动了,朝向发生了变化。如图为影子实验示意图。读图完成4~7题。
4.小明看到校园内( )
A.迎春花开
B.绿树成荫
C.落叶纷飞
D.冰雪封园
5.钉影朝向发生的变化是( )
A.由南向西南
B.由西向西北
C.由北向东北
D.由东向东南
6.造成钉影方向移动的原因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7.在此后的一个月,济南的白昼长短情况是( )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34.5°N),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载体。每天正午,观星台上的横梁影子会投在下方的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图1、图2、图3分别为某日某研学小组拍摄到的观星台照片、绘制的观星台示意图和二十四节气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
(1)研学当日,观星台上横梁的影子落在甲处,此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 或 段(填图3中序号)。(2分)
(2)每到正午,太阳都会出现在 方向的天空,观星台上横梁的影子落在观星台 方向的长堤上,由此可以测量观星台正午日影长度的变化。一年中,观星台正午日影在 (节气)时最长,在 (节气)时最短。(4分)
(3)当观星台上横梁的影子落在秋分线上时,太阳直射在 (重要纬线)上,开封当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此日往后的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向 (北/南)移动,开封市的白昼逐渐 ,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逐渐 ,气温呈下降趋势。(6分)
能力进阶
9.(8分)(2025·成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人间烟火。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中节气均指北半球而言)。
材料二 谚语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谚语2:昼最长,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谚语3: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主要与地球的 运动相关。(1分)
(2)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大概相隔15天。2025年1月5日正值“小寒”节气,请你判读2025年“大寒”节气的大致时间是 。“小寒”到“大寒”这一时间段北半球正处于 (季节)。(2分)
(3)谚语1描述的是忙碌的春播时节,因为此时北半球气温逐渐 (升高/降低),适宜播种。(1分)
(4)谚语2所指节气是 ,此时太阳垂直照射的纬线是 ;谚语3所指节气是 ,此节气后的2个月时间内,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4分)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
(时间:25分钟 分值:27分)
(选择题1~7题,每小题1分,共7分)
基础必会
  (2025·郑州期末)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下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C)
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交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古代人民“日出而作”的时间可能是(B)
A.子时
B.卯时
C.午时
D.酉时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D)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
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
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2025年的植树节(3月12日),济南某中学的小明到操场上做太阳和影子朝向的实验。他在一块小板子上,把三颗钉子钉成笔直的一列。中午12点,把这块板子放在操场上照着太阳,使三颗钉子的影子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经过5分钟后,钉影移动了,朝向发生了变化。如图为影子实验示意图。读图完成4~7题。
4.小明看到校园内(A)
A.迎春花开
B.绿树成荫
C.落叶纷飞
D.冰雪封园
5.钉影朝向发生的变化是(C)
A.由南向西南
B.由西向西北
C.由北向东北
D.由东向东南
6.造成钉影方向移动的原因是(B)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7.在此后的一个月,济南的白昼长短情况是(B)
A.越来越短
B.越来越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8.(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登封观星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34.5°N),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四节气”的重要载体。每天正午,观星台上的横梁影子会投在下方的长堤上,利用它可以了解四季变化。图1、图2、图3分别为某日某研学小组拍摄到的观星台照片、绘制的观星台示意图和二十四节气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
(1)研学当日,观星台上横梁的影子落在甲处,此时地球运行至公转轨道的②或③(前后可换)段(填图3中序号)。(2分)
(2)每到正午,太阳都会出现在正南方向的天空,观星台上横梁的影子落在观星台正北方向的长堤上,由此可以测量观星台正午日影长度的变化。一年中,观星台正午日影在冬至(节气)时最长,在夏至(节气)时最短。(4分)
(3)当观星台上横梁的影子落在秋分线上时,太阳直射在赤道(0°纬线)(重要纬线)上,开封当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夜平分。此日往后的三个月,太阳直射点向南(北/南)移动,开封市的白昼逐渐变短,正午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逐渐变小,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量逐渐减小,气温呈下降趋势。(6分)
能力进阶
9.(8分)(2025·成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一日三餐,人间烟火。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图为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图中节气均指北半球而言)。
材料二 谚语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谚语2:昼最长,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谚语3:昼夜均,寒暑平,一场雨,一朝寒。
(1)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主要与地球的公转运动相关。(1分)
(2)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大概相隔15天。2025年1月5日正值“小寒”节气,请你判读2025年“大寒”节气的大致时间是1月20日。“小寒”到“大寒”这一时间段北半球正处于冬季(季节)。(2分)
(3)谚语1描述的是忙碌的春播时节,因为此时北半球气温逐渐升高(升高/降低),适宜播种。(1分)
(4)谚语2所指节气是夏至,此时太阳垂直照射的纬线是北回归线;谚语3所指节气是秋分,此节气后的2个月时间内,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是昼渐短、夜渐长。(4分)第一章 地球
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时间:35分钟 分值:40分)
(选择题1~18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基础必会
  人类进行宇宙空间探索,既可以探索宇宙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又可以带动航天技术的综合发展。我国的“嫦娥工程”和空间站建设等太空探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下图为航天员在“天宫”号空间站手举五星红旗与地球的合影。结合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从空间站航天员能看到地球(C)
A.实际大小
B.地轴及倾斜的角度
C.是旋转的球体
D.交织成网的经纬线
2.下列属于我国太空探索成就的是(A)
①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
②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③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
④高速铁路快速发展
⑤嫦娥五号带回月球样品
⑥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⑥
  如图为甲、乙两位同学演示的某地理模拟实验图,甲同学来移动纸片,乙同学来观察纸片的变化情况。完成3、4题。
3.关于图1、图2的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C)
A.图1中,当纸片沿着桌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出现
B.图1中,当纸片沿着桌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消失
C.图2中,当纸片沿着伞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出现
D.图2中,当纸片沿着伞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消失
4.该地理模拟实验验证了(A)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转
  2024年我国“嫦娥工程”迎来20周年。图1示意我国“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历程,图2示意地月系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完成5~7题。
5.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在“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大致经历了(A)
A.“绕”→“落”→“回”
B.“回”→“绕”→“落”
C.“落”→“回”→“绕”
D.“绕”→“回”→“落”
6.图2所示宇宙环境中,地球(B)
A.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B.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C.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
D.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7.如图示意嫦娥六号运载火箭发射地文昌的位置,其大致经纬度是(C)
A.(19°S,111°E)
B.(19°S,111°W)
C.(19°N,111°E)
D.(19°N,111°W)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下图为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8~10题。
8.由图可知(A)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度越高纬线越长
C.经线是长度相等的圆圈
D.所有经线相互平行
9.与毛泽东的著名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为吻合的地点是(C)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与图中120°E共同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是(D)
A.120°W
B.180°
C.60°E
D.60°W
  (2025·枣庄模拟)2024年9月1日,台风“摩羯”在距离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向约315千米附近生成。9月3日凌晨5时,台风“摩羯”的中心位于(18.2°N,119.7°E)。此后其逐渐发展增强,以超强台风级登陆我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的最强秋台风。下图示意台风中心经纬网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9月3日5时,台风中心所在海域描述正确的是(D)
A.位于②点
B.位于中纬度
C.位于南半球
D.位于热带
12.9月6日20时,台风中心位于(20°N,110.7°E),据图判断,台风大致移动方向是(A)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能力进阶
  融安金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举行第十五届金桔文化旅游节,庆祝融安金桔喜获丰收。读图完成13~15题。
13.根据经纬线的特点判断,图中四块阴影面积最小的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14.广西柳州市融安县(25°N,109°E)的位置在图中四块阴影中的(D)
A.①
B.②
C.③
D.④
15.第十五届金桔文化旅游节举办时,地球上的昼夜长短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D)
  (2024·咸阳模拟)西安市某中学开展了以“我手中的地球”为主题的地球仪制作活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利用手中的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下图是小明制作地球仪的具体步骤,读图完成16~18题。
16.小明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正确步骤为(C)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⑤③②
17.同学们演示地球公转运动时应该(C)
A.面对赤道自左向右拨动地球仪
B.俯视北极点逆时针拨动地球仪
C.手持地球仪沿桌面绕光源逆时针转动
D.手持地球仪沿桌面绕光源顺时针转动
18.同学们演示的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是(B)
A.一天中旗杆影长变化
B.一年中旗杆正午影长变化
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D.山麓到山顶的气温变化
19.(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工具,让我们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
【器材准备】乒乓球、粗铁丝、量角器等。
[制作过程]
  步骤一:确定赤道和两极并绘制纬线。在乒乓球中部画一个圆圈作为赤道,离赤道等距顶端处各钻一个小孔,为南、北极点。如图a,以赤道为起点每隔30°画一条纬线。
(1)图a中,在赤道上标0°(填纬度),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与其他纬线保持平行(平行/相交)。(3分)
(2)如图b,用铁丝(直线部分)制作地轴,铁丝与地面夹角为66.5°。(1分)
  步骤二:组合固定。将乒乓球固定在地轴中间,使其可以自由转动,如图c。
(3)除上述器材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地球仪 (3分)
答:橙子、西瓜、篮球、排球等。
(4)说一说自制地球仪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用途。(3分)
答:演示地球的自转、演示昼夜交替现象、认识经纬线的特点、认识地球的海陆分布等。
20.(12分)经纬网在航空、航海、气象、军事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在地球表面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D点的经纬度:A:(0°,0°);D:(40°N,120°E)。(2分)
(2)A点和E点所在的经线长度关系是相等(相等/不相等)。A点和E点所在的纬线圈长度约为4万千米,A点和E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约是4 440千米。(3分)
(3)D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A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向。(2分)
(4)小朵和小兰分别从A、B两点沿各自经线一直向北走,她们能在北极点会合吗 能(能/不能);为什么 所有经线最终在南北极点相交。(2分)
(5)B点位于东(东/西)半球;C点位于南(南/北)半球。D点位于中(高/中/低)纬度。(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