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广州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物理期中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瓶中的碳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发热装置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从而提高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纤维棒里面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常温下,碳纤维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杀虫剂由液体变为气体,它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D. 杀虫剂对整个房间都有驱蚊效果,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2. 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线是沿海城市的温度变化曲线 B. B线是内陆城市的温度变化曲线
C. A城市温度变化大吸收的热量多 D. B城市温度变化小海水比热容大
3. 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气罐内壁温度降低
B. 罐内气体的内能增加
C. 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
D. 该过程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压缩冲程相同
4. 人们通常用砖砌成炉灶烧煤来加热水(如图甲),小明同学将这些普通的炉灶壁改装成装水的容器,这样在给水壶内的水加热的同时,也加热了炉灶壁内的水(如图乙)。这样做有利于(  )
A. 提高煤的热值 B. 煤的充分燃烧
C. 提高炉子的效率 D. 水壶内水吸收热量
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损坏电流表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当S断开时,A1的示数与A2的示数相同,当S闭合时(  )
A. A1与A2示数仍然相同
B. A2的示数是A1示数的二倍
C. A1的示数为零,A2的示数变大
D. 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变大
7. 下面是小哲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连接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②电吹风既能吹冷风也能吹热风,说明电热丝与电动机是并联的
③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④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②③④正确
C. 只有①④正确 D. 只有①②③正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3,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3,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若将甲物体使用一半,则剩下部分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9. 灭火器在烈日下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它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此它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10. “页岩气”是蕴藏在岩层中的天然气,因其___________(选填“比热容”或“热值”)较大,被誉为未来的能源“明星”;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表示的意义是1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J。若一罐天然气用去一半,则剩余天然气的热值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 题图是氦的原子模型示意图,原子核是___________,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_,其中带负电的是___________。(均选填“A”或“B”)
12. 吸管和纸巾摩擦后,吸管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管”或“纸巾”)失去电子。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原理图,蓄电池在向外供电时把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的NaOH。在闭合开关的瞬间,溶液中的Na+移动方向是从C到D,则蓄电池的A端是________极。
13. 司机不系安全带时,汽车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起。如果系好安全带,指示灯就会熄灭。安全带在电路中相当于________,它和指示灯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的。如图是一个刚完成工作的工人,他身上得到了电子,当他接触到静电消除器时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选填“工人到消除器”或“消除器到工人”)。
14.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是4 A,电流表A2的示数是1.5 A,电流表A3的示数是3.5 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_A,通过灯L2的电流是______A。在此电路中,L1、L2、L3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7分)
15.
(1)如图所示,根据左侧电路图,补充右侧实物图;
(2)某品牌手持式电动螺丝刀如图所示,它有两个开关,其中开关S控制照明灯和电动机,开关S1只控制照明灯,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3)如图所示是未完成连接的实物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该电路连接,并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灯泡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L2中的电流。
四、实验题。(6分+6分+8分=20分)
16.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下面的瓶子颜色逐渐变淡,最后颜色均匀地充满两个瓶子;
(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此实验中二氧化氮的作用是______;
(2)此实验在______(选填“低温”或“高温”)的环境中进行,上述现象更明显;
(3)上述实验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对人们有利也有害,请你写出它对人们有害的一个生活实例,如: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4)实验时,有人建议: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在下面,这样既能表明上述观点,又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认为这样的建议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17.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选填:“A”或“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选填:“A”或“B”)升温较高;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__(选填:“A”或“B”)。
18. 小李和小乐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小李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向着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如图乙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该电路存在的问题,请在图丙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之符合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灯L2的电流,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___________
(3)他们改正错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如表: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1 0.10 0.12 0.22
2 022 0.24 0.46
3 0.26 0.30 0.56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寻找普遍规律 ②减小实验误差
五、计算题。(6分+7分=13分)
19. 如图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图甲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乙所示:
(1)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2)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少?
20. 如图所示为某折叠卡式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水壶装入2L初温为25℃的水,用卡式炉加热至100℃,消耗了25g丁烷气体(水的比热容为,丁烷的热值为)。求:
(1)壶中水的质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六、综合能力题。(6分+6分+6分=18分)
21. 如图所示是某种内燃机某一冲程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1)这种内燃机是___机.
(2)它表示的是____冲程.
(3)在这个冲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
(4)完成这一冲程,曲轴和飞轮转___转.
(5)内燃机铭牌上标注1800r/min字样,则它正常工作时1s对外做功____次.
22. 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它们,分别给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的两个相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
(1)小明设计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①②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燃料 加热前水的温度/℃ ①
10g酒精 25 32
② 25 27
①_____,②_____;
(2)由表中记录数据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温度计升高的温度多,_____的热值大;
(3)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cmΔ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再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的酒精热值偏小,原因是_____。
23. 如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规格最好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实验前,小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____;
(3)小明同学刚连接完整最后一根导线,就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他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忘记了___________;
(4)如表是小明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指出表格中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的数值,更正后得出的结论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_____;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5 0.5 2.5
(5)当用电流表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 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瓶中的碳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发热装置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左右,从而提高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碳纤维棒里面有空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 常温下,碳纤维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杀虫剂由液体变为气体,它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D. 杀虫剂对整个房间都有驱蚊效果,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间有间隙,但碳纤维棒里面有空隙属于物体间的间隔,故A错误;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也会运动,故B错误;
C.杀虫剂由液体变为气体,它的分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杀虫剂对整个房间都有驱蚊效果,是由于杀虫剂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通过扩散充满整个房间,故D正确。
故选D。
2. 某一沿海城市和某一内陆城市年气温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线是沿海城市的温度变化曲线 B. B线是内陆城市的温度变化曲线
C. A城市温度变化大吸收的热量多 D. B城市温度变化小海水比热容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内陆沙石多,沙石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沙石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沙石的温度变化较大,而水的温度变化小,使得在一年的气候变化中温度变化较大的A线是内陆城市的气温变化曲线,温度变化较小的B线是沿海城市的温度变化曲线,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礼花喷射器结构如图,气罐内有高压气体,气罐通过气阀与纸筒相连。使用时转动纸筒打开气阀,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气罐内壁温度降低
B. 罐内气体的内能增加
C. 罐内气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其内能
D. 该过程能量转化方式与汽油机压缩冲程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在喷出礼花的过程中,罐内的压缩空气对礼花做功,空气内能转化为礼花的机械能,罐内气体内能减少,气罐内壁温度降低,故A正确,BC错误;
D.汽油机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气体将纸筒内的礼花快速喷向远处时,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A。
4. 人们通常用砖砌成炉灶烧煤来加热水(如图甲),小明同学将这些普通的炉灶壁改装成装水的容器,这样在给水壶内的水加热的同时,也加热了炉灶壁内的水(如图乙)。这样做有利于(  )
A. 提高煤的热值 B. 煤的充分燃烧
C. 提高炉子的效率 D. 水壶内水吸收热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所以其热值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CD.由题意可知,双加热煤炉相对于普通煤炉,在给壶内水加热的同时,还可将炉壁间的水加热,减少了热量的损失,提高了炉子的效率,对煤的充分燃烧没有影响;两个炉灶水壶内水质量相等,初温相等,水沸腾时末温相等,由可知,水壶里的水在两个炉灶中吸收的热量相等,所以改装炉灶壁不能影响水吸收的热量,故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可能损坏电流表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左边灯泡的电流,不会损坏电流表,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导线,电流表直接回到电源的负极,没有经过用电器,可能损坏电流表,故B符合题意;
C.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不会损坏电流表,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图所示,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中的电流,不会损坏电流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所示,当S断开时,A1的示数与A2的示数相同,当S闭合时(  )
A. A1与A2的示数仍然相同
B. A2的示数是A1示数的二倍
C. A1的示数为零,A2的示数变大
D. A1的示数不变,A2的示数变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当开关S断开时,两灯泡串联,两电流表均测电路中的电流;当开关S闭合时L2和电流表A1被短路,电路为L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A2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流表A1的示数为零,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根据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A2的示数变大。
故选C。
7. 下面是小哲对身边的一些电路连接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①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所以它们是串联的
②电吹风既能吹冷风也能吹热风,说明电热丝与电动机是并联的
③楼道中的电灯是由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共同控制的,只有在天暗并且有声音时才能亮,所以声控开关、光控开关及灯是串联的
④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A. 只有①③正确 B. 只有②③④正确
C. 只有①④正确 D. 只有①②③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路灯是用来为行人照明的,当其中一个灯泡出现故障时,需要其它灯泡能继续正常工作,因此路灯应当是并联的,故①错误;
②电吹风既能吹冷风也能吹热风,说明电热丝与电动机既可以各自单独工作互不影响,又可以同时工作,因此它们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故②正确;
③楼道中的电灯只有在声控开关和光控开关都闭合时才能亮,说明这两个开关与灯是串联的,故③正确;
④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既可以各自单独工作互不影响,又可以同时工作,说明各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故④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8. 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吸收的热量之比为4∶3,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3,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__;若将甲物体使用一半,则剩下部分的比热容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①. 斥力 ②. 2∶1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大量的事实和研究表明,分子间不仅存在引力,而且还存在斥力,所以固体和液体都很难被压缩。
[2]由可得,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所以甲用去一半后,比热容不变。
9. 灭火器在烈日下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法使它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因此它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答案】 ①. 升高 ②. 热传递 ③. 增大
【解析】
【详解】[1][2][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灭火器放在烈日下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法使其内能增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了安全,灭火器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10. “页岩气”是蕴藏在岩层中的天然气,因其___________(选填“比热容”或“热值”)较大,被誉为未来的能源“明星”;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表示的意义是1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J。若一罐天然气用去一半,则剩余天然气的热值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①. 热值 ②. 4.2×107J ③. 不变
【解析】
【详解】[1]页燃气的热值较大,等质量的页燃气与其他燃料完全燃烧,页燃气放出的热量更多。
[2]由热值的定义可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J/m3,表示1m3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4.2×107J。
[3]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其大小与质量无关,所以若一罐天然气用去一半,则剩余天然气的热值不变。
11. 题图是氦的原子模型示意图,原子核是___________,核外电子是___________,其中带负电的是___________。(均选填“A”或“B”)
【答案】 ①. B ②. A ③. A
【解析】
【详解】[1][2][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12. 吸管和纸巾摩擦后,吸管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________(选填“吸管”或“纸巾”)失去电子。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原理图,蓄电池在向外供电时把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为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向水中加少量的NaOH。在闭合开关的瞬间,溶液中的Na+移动方向是从C到D,则蓄电池的A端是________极。
【答案】 ①. 纸巾 ②. 化学 ③. 负
【解析】
【详解】[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本领强的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吸管和纸巾摩擦后,吸管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吸管得到电子,纸巾失去电子。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原理图,蓄电池在向外供电时发生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在电池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电源负极,物理学中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Na+属于正电荷,因为闭合开关的瞬间,溶液中的Na+移动方向是从C到D,所以电流方向为从C到D,则在电池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B端流向A端,所以蓄电池的A端是负极。
13. 司机不系安全带时,汽车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起。如果系好安全带,指示灯就会熄灭。安全带在电路中相当于________,它和指示灯是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的。如图是一个刚完成工作的工人,他身上得到了电子,当他接触到静电消除器时电流方向是从________(选填“工人到消除器”或“消除器到工人”)。
【答案】 ①. 开关 ②. 并联 ③. 消除器到工人
【解析】
【详解】[1]因为系上安全带,指示灯不亮,解下安全带,指示灯亮,说明安全带能控制电路的通断,所以安全带相当于开关。
[2]由于系上安全带相当于开关闭合,灯不亮,解下安全带相当于断开开关,灯亮,说明此开关与指示灯并联。
[3]一个刚完成工作的工人,他身上得到了电子,电子带负电,所以此时工人带负电,根据物理学规定:电流方向是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与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则当他接触到静电消除器时电流方向是从消除器到工人。
14. 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是4 A,电流表A2的示数是1.5 A,电流表A3的示数是3.5 A,则通过灯L1的电流是______A,通过灯L2的电流是______A。在此电路中,L1、L2、L3的连接方式是______联。
【答案】 ①. 2.5 ②. 1 ③. 并
【解析】
【详解】[1][2][3]由图可知,三个灯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量L2、L3的电流,A3测量L1、L2的电流。所以有
I=I1+I2+I3=4A
I2+I3=1.5A
I1+I2=3.5A
解得
I1=2.5A,I2=1A I3=0.5A
三、作图题。(2分+2分+3分=7分)
15.
(1)如图所示,根据左侧电路图,补充右侧实物图;
(2)某品牌手持式电动螺丝刀如图所示,它有两个开关,其中开关S控制照明灯和电动机,开关S1只控制照明灯,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3)如图所示是未完成连接的实物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该电路连接,并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要求:灯泡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L2中的电流。
【答案】(1) (2)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析左侧电路图为并联电路,L1和L2并联,开关在干路上,依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各用电器“头头相连,尾尾相连”,故作图如下:
【小问2详解】
依据题意可知,开关S控制照明灯和电动机,开关S1只控制照明灯,所以照明灯和电动机是并联的(这样两者可独立工作),开关S在干路,控制整个电路(照明灯和电动机);开关S1在照明灯的支路,只控制照明灯,故作电路图如下:
【小问3详解】
依据题意,电路中灯泡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灯泡L2中的电流,故作图如下所示:
四、实验题。(6分+6分+8分=20分)
16. 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瓶子的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上面的瓶中装有空气,下面的瓶中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抽掉玻璃板后,我们观察到红棕色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下面的瓶子颜色逐渐变淡,最后颜色均匀地充满两个瓶子;
(1)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此实验中二氧化氮的作用是______;
(2)此实验在______(选填“低温”或“高温”)的环境中进行,上述现象更明显;
(3)上述实验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对人们有利也有害,请你写出它对人们有害的一个生活实例,如:______(列举一条即可);
(4)实验时,有人建议: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在下面,这样既能表明上述观点,又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你认为这样的建议__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答案】(1) ①.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 增强实验效果,便于观察
(2)高温 (3)见详解
(4) ①. 不合理 ②. 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会下降
【解析】
【小问1详解】
[1][2]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逐渐进入上面的瓶子,下面的瓶子颜色逐渐变淡,最后颜色均匀地充满两个瓶子,说明两种气体分子发生了扩散现象,原因是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呈红棕色,能直观的显示分子的运动轨迹,其作用能增强实验效果,便于观察。
【小问2详解】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速度越快,因此,此实验在高温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现象更明显。
【小问3详解】
扩散现象对人们有利也有害,在装修过程中,材料中的甲醛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被人体吸入会危害人体;工业废气通过扩散进入大气,形成酸雨,破坏环境等;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1][2]若将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上面,装有空气的瓶子放在下面,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会在重力作用下缓慢下沉,可能干扰分子运动的观察,因此建议不合理。
17.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从实验效果考虑,本实验选择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较好,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
(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______(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______(选填:“A”或“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______(选填:“A”或“B”)升温较高;
(4)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______(选填:“A”或“B”)。
【答案】 ①. 相同 ②. 使被加热物受热均匀 ③. 加热时间 ④. A ⑤. B ⑥. A
【解析】
【详解】(1)[1][2]因金属导热性能好,为了控制两种液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本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实验装置相同,可以认为液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使液体受热均匀,便于准确测量温度。
(2)[3]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3)[4][5]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加热时间长,故A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即加热时间相同时,B升温较高。
(4)[6]因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A吸热多,A的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根据可知,质量相同的A、B液体降低相同的温度,A放出的热量多,A的取暖效果好;故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A。
18. 小李和小乐按照课本要求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他们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在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中,小李试触时电流表的指针向着没有刻度的一侧偏转,如图乙所示,根据你的分析,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他们连接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该电路存在的问题,请在图丙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之符合L1、L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A2测灯L2的电流,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要求: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将改动后的导线画出,导线不许交叉)___________
(3)他们改正错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A、B、C处,测出它们的电流,如表:
实验次数 A处的电流IA/A B处的电流IB/A C处的电流IC/A
1 0.10 0.12 0.22
2 0.22 0.24 0.46
3 0.26 0.30 0.56
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寻找普遍规律 ②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 ①. 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②. ③.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④. ①
【解析】
【分析】(1)电流表的指针反偏说明了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正确识别电路,查看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路径,通过判断电路的构成情况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3)图中接错的地方有:电流表A2接线柱接反了,且A2、L2被短路.只允许改动其中一条导线,因此将A1、L2之间的连线改接到灯L1右接线柱或开关的右接线柱即可.
(4)分析表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然后得出结论;本实验中多次测量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详解】(1)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向没有刻度的一侧(如图乙),说明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由图丙可知,闭合开关,电流从正极出发,经开关、灯泡L1、电流表A1回到负极,即A2、L2被短路.通过分析可知,应将A1、L2之间的连线改接到灯L1的右接线柱或开关的右接线柱.如图所示: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C处的干路电流等于A处和B处支路的电流之和,故可得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A、B、C处电流的大小从而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故①正确.
故答案为(1).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 (3).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 ①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电流表的连接和使用;应明确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注意电流表“+”进“-”出的连接要求.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会根据表格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五、计算题。(6分+7分=13分)
19. 如图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图甲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为图乙所示:
(1)电路中的总电流是多少?
(2)通过灯L1和L2的电流各是多少?
【答案】(1) 1.5A;(2) 1.2A; 0.3A
【解析】
【详解】(1)由图甲可知,两灯并联,两电流表A1和A2分别测量的是干路和支路电流,由于干路电流大于支路电流,A1测量干路电流,故A1选用的是大量程,由乙图可知干路电流为I=1.5A。
(2)A2测量通过灯泡L2的电流,故A2选择的是小量程,所以L2的电流为I2=0.3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得,通过灯L1的电流
通过灯L1的电流1.2A。
答:(1)电路中的总电流是1.5A。
(2) 通过灯L1的电流1.2A ;L2的电流是0.3A。
20. 如图所示为某折叠卡式炉,采用丁烷气体作为燃料。水壶装入2L初温为25℃的水,用卡式炉加热至100℃,消耗了25g丁烷气体(水的比热容为,丁烷的热值为)。求:
(1)壶中水的质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
【答案】(1)2kg;(2);(3)52.5%
【解析】
【详解】解:(1)壶中水的质量为
(2)水吸收的热量为
(3)丁烷放出的热量
卡式炉的加热效率为
(1)壶中水的质量为2kg;
(2)水吸收热量为6.3×105J;
(3)卡式炉的加热效率为52.5%。
六、综合能力题。(6分+6分+6分=18分)
21. 如图所示是某种内燃机某一冲程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1)这种内燃机是___机.
(2)它表示的是____冲程.
(3)在这个冲程中____能转化为____能.
(4)完成这一冲程,曲轴和飞轮转___转.
(5)内燃机铭牌上标注1800r/min字样,则它正常工作时1s对外做功____次.
【答案】 ①. 柴油 ②. 压缩 ③. 机械 ④. 内 ⑤. 半 ⑥. 15
【解析】
【详解】(1)[1]由图可知,内燃机的顶端是喷油嘴,所以该内燃机是柴油机。
(2)[2]图中的气门闭合、活塞上行,所以是压缩冲程。
(3)[3][4]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冲程。
(4)[5]曲轴转一圈可以完成2个冲程,所以完成一个压缩冲程时曲轴转动半圈。
(5)[6]四冲程汽油机曲轴转速是1800r/min,所以此汽油机每秒钟转30圈,可完成15个工作循环,60个冲程,对外做15次功。
22. 为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的热值,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他将一定质量的酒精和碎纸片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点燃它们,分别给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的两个相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碎纸片完全燃烧。
(1)小明设计如下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其中①②两项内容漏写了,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燃料 加热前水的温度/℃ ①
10g酒精 25 32
② 25 27
①_____,②_____;
(2)由表中记录数据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图中温度计升高的温度多,_____的热值大;
(3)实验后小明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Q=cmΔt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再结合“10g酒精”这一数据,算出的酒精热值偏小,原因是_____。
【答案】 ①. 加热后的水温/℃ ②. 10g碎纸片 ③. 甲 ④. 酒精 ⑤. 见解析
【解析】
【22题详解】
[1]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加热前后水的温度,用来计算水吸收的热量,所以①应为:加热后的水温/℃。
[2]要比较酒精和碎纸片这两种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必须相等,因此②应为:10g碎纸片。
【23题详解】
[1][2]由表中记录数据可知,水的质量相等,甲图中温度计升高的温度多,甲图中水吸收的热量多,表明酒精放出的热量多,酒精和碎纸片质量相等,根据可知,酒精的热值大。
【24题详解】
由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被水全部吸收,计算出酒精放出的热量偏小,所以根据算出的酒精热值偏小。
23. 如图甲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选择两个小灯泡的规格最好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实验前,小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应是_________;
(3)小明同学刚连接完整最后一根导线,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他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忘记了___________;
(4)如表是小明实验中的一组数据,指出表格中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选填“A”、“B”或“C”)位置的数值,更正后得出的结论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_________;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5 0.5 2.5
(5)当用电流表测出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录数据后,下一步应该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相同 (2)进行校零
(3)断开 (4) ①. C ②. 相等
(5)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再测几组电流值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实验时最好选择规格不同的灯泡。
【小问2详解】
实验前,电流表的指针未指在零刻线,说明电流表未调零,因此接下来的操作应是对电流表进行校零。
【小问3详解】
为了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实验时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电路中存在电流,所以原因是:连接电路时没有将开关断开。
小问4详解】
[1][2]由串联电流规律可知,电流是处处相等的,故C位置的数值错误,C位置记录的电流值扩大了5倍,造成错误的原因是连接的是电流表的小量程,却按照大量程读数了。
【小问5详解】
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所以接下来应该换用规格不同的灯泡进行重复实验,在获得多组数据后再得出具有普遍性的实验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