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 (原卷+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 (原卷+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强烈的火山喷发产生的颗粒物进入平流层并迅速扩散,遮挡太阳辐射。2010年4月,冰岛艾雅法拉火山(17°37′W,63°37′N)。喷发高度达1万米,释放出两亿立方米的火山物质,导致欧洲航空业严重受阻。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层的高度在高纬度地区较高 B.①层中有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
C.②层中有流星体等现象 D.水汽、杂质等大多集中在②层
2.材料中冰岛火山喷发导致欧洲航空业受阻严重的重要推力是( )
A.①——对流运动 B.②——对流运动 C.①——平流运动 D.②——平流运动
珠母云,又名贝状高层云,多出现在高纬地区离地面20—30km的高空。云体在阳光照射下常伴有较淡的紫、蓝、红、黄等近乎同心排列的光弧,犹如阳光下贝壳闪耀的色带。据此完成3~4题。
3.珠母云常见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4.有关珠母云表述合理的是( )
A.易形成降水天气 B.彩色光弧与极光成因不同
C.以垂直移动为主 D.极夜出现期间观察效果好
氧化亚氮(N2O)作为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是大气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N2O的主要来源有化石燃料、生物质燃烧以及土壤中的生物,其最终会被光分解。N2O还是一种温室气体,近两百年来,大气中的N2O浓度不断攀升。据此完成5~7题。
5.N2O主要存在于大气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6.大气中的氮( )
A.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基础原料 B.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生命物质 D.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7.下列措施中,可有效缓解大气中N2O浓度增加的是( )
A.节约用水 B.光盘行动 C.垃圾分类 D.推广新能源汽车
北斗探空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气象探空系统,由北斗卫星确定探空气球位置,通过布置北斗探空站、北斗探空接收站、探空远程中继控制站,获取稳定可靠的连续性数据。2024年4月,云南省首套北斗探空观测系统落户普洱。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
8.探空气球从地面上升到臭氧层所在高空,随高度增加气温的变化是( )
A.逐渐升高 B.先升高后降低 C.逐渐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9.A层大气的主要特点是( )
A.水汽杂质少且能见度高 B.有“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C.天气现象复杂而又多变 D.厚度不会随纬度而变化
10.从北斗探空系统传回普洱即将降雨的讯息,到降雨结束恢复晴朗,普洱近地面气温日较差会( )
A.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读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由③到②再到①层,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下降→上升→下降 B.上升→下降→上升
C.上升→下降→不变 D.下降→不变→上升
12.与图中①③层大气相比,②层大气( )
A.有电离层存在 B.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
C.有大气运动现象 D.有臭氧层存在
“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的跳伞蕴含着很多地理知识,跳伞按照起跳高度分为高空跳伞和低空跳伞,高空跳伞目前的世界纪录是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在(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5日乘气球升至约3.9万米的高空后,带着降落伞跳下并成功落地。低空跳伞一般在高楼、悬崖山顶、高塔、桥梁等固定物上起跳,由于高度有限,打开伞包后需尽量借助风力延缓时间降落。下图为“绝地求生”跳伞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鲍姆加特纳在跳伞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对应空间的大气温度( )
A.先降低后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一直升高
14.鲍姆加特纳在跳伞过程中配备了特制的宇航服,是因为高空( )
A.氧气稀薄,气温低 B.空气稀薄,气压高
C.氧气稀薄,气温高 D.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15.从大气运动角度考虑,低空跳伞应选择的最佳位置一般是( )
A.高楼 B.悬崖山顶 C.高塔 D.桥梁
城区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尾气排放产生,高空二氧化氮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下图为某地夏季一日内近地面二氧化氮与高空臭氧平均浓度变化。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小于二氧化氮 B.臭氧浓度的高峰值与太阳光照有关
C.二氧化氮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8点 D.二氧化氮和臭氧浓度昼夜变化相同
17.二氧化氮浓度白天低于夜晚的主要原因是( )
A.白天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小于夜晚 B.白天植被吸收二氧化氮多于夜晚
C.白天近地面垂直气流扩散强于夜晚 D.白天二氧化氮受降水影响沉降量大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下图表示四种对流层温度分布状况。完成18~19题。
18.图①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
A.3000m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m略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m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m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19.图示四种对流层温度分布情况中,飞机在5000m高度飞行相对平稳(气温降低速率接近于垂直递减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航空的理想空域要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民航客机的最大飞行高度尽可能地接近理想空域。下表为我国部分民航航线信息,据此完成20~21题。
航线 起点城市及地理坐标 终点城市及地理坐标 飞行时间 最大飞行高度
Ⅰ 上海(31°N,121°E) 长沙(28°N,113°E) 2.1小时 8400米
Ⅱ 昆明(25°N,102°E) 厦门(24°N,118°E) 2.3小时 9270米
Ⅲ 济南(36°N,117°E) 银川(38°N,106°E) 2.0小时 8100米
20.三条航线最大飞行高度位于( )
A.平流层 B.对流层 C.电离层 D.高层大气
21.航线Ⅱ的最大飞行高度明显高于另外两条,主要是因为( )
A.离海洋更近,高空水汽更加充足 B.气候干旱,风沙影响能见度低
C.所在纬度低,水汽分布高度更高 D.空域繁忙,避开其他飞机干扰
福建省邵武气象站某次放飞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获取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资料。下图为该探空气球记录的气象数据。完成22~23题。
22.①②③曲线分别代表( )
A.温度、湿度、气压 B.温度、气压、湿度
C.湿度、温度、气压 D.湿度、气压、温度
23.该探空气球进入平流层的时间为升空后( )
A.15分钟 B.30分钟 C.50分钟 D.65 分钟
近地面空气对流作用越显著,对流层高度越高。研究发现,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对流层平均高度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不同纬度三个气象测站年均温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24~26题。
24.图所示三个气象测站所在纬度由高到低对应关系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5.这三个气象测站最可能位于( )
A.①-莫斯科②-巴黎③-开罗 B.①曼谷-②摩尔曼斯克-③-大阪
C.①-广州②-芜湖③-哈尔滨 D.①-悉尼②-金沙萨③-圣彼得堡
26.受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对流层平均高度变化显著的原因是( )
A.气温升高,对流作用增强 B.气温升高,对流作用减弱
C.气温降低,对流作用减弱 D.气温降低,对流作用增强
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一般表现为“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人们将之称为逆温。图所示为兰州市某时刻对流层大气的气温垂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27~28题。
27.下列关于图中分层①、②、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层大气随海拔升高气温也升高 B.②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③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D.②层大气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
28.逆温的出现,不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因为逆温会导致( )
A.大气的运动加快 B.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C.大气的对流减弱 D.大气中氧气含量增加
我国某特大城市某年7月8日天气晴朗,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下图是“该特大城市上空此日等温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29.该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主要来自( )①石油燃烧②汽车尾气③煤炭燃烧④工地扬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该城市上空( )①风力强劲 ②气流扩散条件差 ③出现逆温现象 ④空气对流显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臭氧层是指大气层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研究表明,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中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图”。
(1)请列举出两项影响大气中固体杂质含量的人类活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臭氧层在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位置及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臭氧层所在的大气分层的气温特点并简析主要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得益于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大气污染管控措施执行,云南空气质量较好,但近年来云南春季的大气污染问题凸显。近四年来,云南全省春季污染物超标262天(含6天重污染),占全年的91.3%,滇南地区则高达96.8%,污染集中在3—4月。研究发现,云南春季空气污染事件受境外生物质燃烧的污染物输送影响显著。
材料二: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2018-2021年东南亚中南半岛范围内火点数的逐月分布示意图
(1)分析2018-2021年云南春季大气污染问题凸显的原因。(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云南春季大气污染问题,试提出可行的科学治理措施。(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逆温现象是指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辐射逆温是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冬春季节降水较少,夏秋季节降水较多。哀牢山冬季逆温现象出现最多,夏季则发生频率较低。下图示意哀牢山西坡1月气温随海拔的变化。
(1)说出哀牢山西坡1月气温随海拔升高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解释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至少两处哀牢山西坡1月发生逆温现象的海拔范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哀牢山冬季夜晚逆温现象发生频率高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一必修地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B A B D D C D B D A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D B C A C D C A D C A B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
(1)汽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排放(或燃烧秸秆)。(2分)
(2)臭氧层主要位于高空22-27千米范围内的平流层。(2分)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4分)
(3)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或上部热、下部冷)。(2分)
原因:臭氧层位于平流层的中部;臭氧层强烈吸收紫外线增温;臭氧层之上的太阳紫外线强烈,增温效果明显。(4分)
32.(14分)
(1)中南半岛的火点数逐月分布与云南春季大气污染显著密切相关;来自中南半岛的境外生物质燃烧是其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春季,该区域受西南季风影响,加剧大气污染物传输;春季,云南降水较少,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沉降。(8分)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秸秆燃烧:对秸秆等生物质采取科学处理方式,以减少污染源;加强国际合作,完善跨境大气污染防控机制;对跨境大气污染进行科学研究和卫星监测,作好提前预警。(6分)
33.(12分)
(1)变化趋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2分)
原因:哀牢山位于对流层内,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距热源越远,温度越低。(4分)
(2)300-500米;850-900米;或1200-1300米。(2分)
(3)哀牢山冬季降水少,多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冷却强烈,易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