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贾庄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综合能力测评卷(1-4单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贾庄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综合能力测评卷(1-4单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考试
1-4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成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立竿见影 B.钻木取火
C.刻舟求剑 D.沙里淘金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含有多种分子的是
A.氮气 B.空气 C.氯化钠 D.铁
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 B.氯化钠 C.金刚石 D.氧气
4.研究显示: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小于10微米的液滴时,部分水分子会转化为过氧化氢分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水蒸气在冷凝过程中一定只发生物理变化
B.水蒸气在玻璃表面冷凝得到的液滴可能为混合物
C.水蒸气冷凝为粒径大于10微米的液滴时,分子种类不变
D.水蒸气冷凝为水滴时,水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5.实验室新进一批95%的酒精。在存放处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6.工业制取氧气主要有下列步骤。将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的空气进行下列操作: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上步骤①②③不涉及化学变化
B.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
C.步骤②得到的剩余液体为淡蓝色
D.储存在蓝色钢瓶里的“工业液氧”是纯净物
7.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按如图1所示实验,可探究分子有间隔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按如图2所示实验,可探究分子大小不同
D.验证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可将等量的品红同时分别加入到相同质量的热水和冷水中
8.某同学用少量二氧化锰和5 mL 5%过氧化氢溶液制备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9.某主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和核内中子数
C.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1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如下探究和再认识。图甲装置中注射器a、硬质玻璃管和注射器b内空气体积分别为15 mL、25 mL和0 mL;图乙为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进行了再探究,得到的数据曲线如图所示。红磷及燃烧匙所占体积忽略不计,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图甲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注射器b的活塞推到底端并固定,注射器a的活塞向外拉,则松手后注射器a的活塞回到原处
B.若图甲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使装置内的氧气尽可能充分反应,则冷却后(注射器b的活塞推到底端)注射器a读数约为7 mL
C.若图乙中Y曲线表示氧气的浓度,则说明氧气的浓度降到一定量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D.若图乙中实验前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10 mL,集气瓶容积为90 mL,则在压强曲线E点时,实际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28 mL
11.如图是一款简易海水淡化器,对于该装置淡化海水的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的盐分被蒸发
B.水杯收集到的水是混合物
C.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D.与自来水的净水过程相同
12.小星为探究不同电压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不同电压下生成20mL 氢气所需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 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B. a管中气体可以燃烧
C.a管与b管中气体体积比为2:1
D.该实验中,电压越高电解水的速率越快
13.金银花作为一种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绿原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绿原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1个绿原酸分子含有9个氧分子
14.如图是4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②的符号为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
15.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
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蜡烛熄灭时瓶内气体只有二氧化碳
B.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氦原子_____。
(2)5个钙离子_______。
(3)3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
(4) _____。
(5)氧化铝_______。
(6)氯化镁_______。
(7)标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 ____。
(8)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
17.A、B、C、D、X均为已学化学内容中涉及的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通常情况下,只有X是气体,且能供给呼吸,B、C、D均为固体,B为淡黄色。反应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X,反应③的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④会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
(1)气体X的名称是 。
(2)若物质A是液体,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 。
(3)工业上一般采用 的方法制取X,该方法属于一种物理方法。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物质A也可以是固体
b.通常情况,物质B、C、D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c.反应②的生成物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反应②③④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18.铼被誉为“超级金属”,图一是铼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二中A~D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铼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铼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n= 。
(2)图二A~D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离子的是 (填离子符号)。
(3)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KReO4)-高铼酸钾可制成铼金属,高铼酸钾(KReO4)中Re的化合价为 。
19.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实验:用橡皮塞塞住带刻度的硬质玻璃管的一端,在“5”刻度处有一可移动的活塞。请你同他们一起完成此实验探究:
(1)白磷燃烧后,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的活塞先往右移动到一定位置,然后慢慢往左移动,最终停留在“4”刻度处。活塞右移的原因是 ;最终停在“4”刻度处说明 。
(2)反应后,硬质玻璃管内剩余气体属于 物(填“混合”或“纯净”)。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本实验同时证明了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
(3)若活塞最终停在刻度“4”和“5”之间,可能的原因是 。
(4)写出此实验所发生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本装置的优点是 。
20.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用途是______。
(2)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证明集气瓶内已收集满氧气,此时我们在水面下的操作是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F是密封良好充满空气的单气阀充气袋,现用F收集一袋较纯净的氧气,则导气管口b、c连接之前需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
21.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氧化铜也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图探究:
【定性探究一】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来定性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
(2)该反应属于 (填反应基本类型)。
【定量探究】
为了定量比较二者的催化效果,实验时小明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以生成40mL气体为标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序号 5%过氧化氢溶液体积/mL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20 /
② 20 氧化铜0.5g
③ 20 二氧化锰0.5g
(3)做实验①的目的是 。
(4)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是 。
【定性探究二】
硫酸铜溶液也能做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小组同学在常温下,向a、b、c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各滴入2滴5%、10%、20%的硫酸铜溶液,绘制了产生氧气的体积和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请你回答:
(5)写出一条规律性结论: 。
参考答案
1-5 BBBAC
6-10 DCCCD
11-15 ABBCB
16.(1) (2) (3) (4) (5) (6) (7) (8)
17.(1)氧气
(2)(或)
(3)分离液态空气法
(4)
18.(1) 金属 13
(2)Mg2+
(3)+7
19.(1) 白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 混合 氮气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装置漏气
(4)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实验准确性更高
20.(1)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2) ①.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向外冒出 ②. 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然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正放在桌面上
(3)
(4)排尽充气袋内的空气
21.(1)产生气泡快慢(或产生气泡的速率等合理答案即可)
(2)分解反应
(3)与②③实验作对照
(4)收集40mL氧气所用的时间
(5)其他条件相同时,硫酸铜溶液的浓度越大,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气体的速率越快(或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不影响产生氧气的量等合理答案均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