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中央政府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下列材料最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A.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B.(诸侯)封疆之内,社稷宗庙,百官具,有司存,群卿大夫皆世官C.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D.(武王)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曰齐2.表1所示为春秋时期部分诸侯会盟达成的共识。这些共识的达成表1时间 会盟名称 共识公元前651年 葵丘会盟 不可阻止和垄断粮食贸易公元前579年 晋楚会盟 不要设置过多关卡公元前562年 晋、齐、鲁、郑等国会盟 禁止囤积居奇A.表明诸侯争霸趋于和缓 B.主要是基于民生的考量C.促进了跨区域商贸活动 D.推动了统一市场的形成3.唐代以来,文人以诗歌、小说和戏曲等多样化的形式,按照中国的文化性格、文化心理、文化习俗及传统价值观,对哪吒故事的母题进行改编,合力打造出富有强大艺术魅力、易为大众喜爱的哪吒形象。上述现象A.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开放创新 B.映射出民间推崇拼搏的精神C.主要缘于佛教本土化的实现 D.反映了文化创作主体的下移4.北宋时期契约制度十分重要,“官中条令,惟交易一事最为详备……”。在宋代的契约制度中,商人群体之间的交易契约,往往就是契约制度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雇佣工群体和商人群体的扩大,更使他们成为宋代契约交易的主体。推动宋代契约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雇佣现象的普遍C.法律体系建设的完善 D.商品经济的繁荣5.1642年,清兵攻陷锦州,明廷边兵主力丧失后,崇祯皇帝授意外国传教士汤若望为明廷铸炮。汤若望旋即率人造出大炮20门,便携小炮500门。1643年,焦勋根据汤若望的口授写成《火攻挈要》,专门论述火器与火药制造、火攻方法等。由此可见,明朝末年A.中国火器技术严重落后于西方 B.军事需求助推了西学东渐发展C.西方传教士介入明末军事决策 D.传统军事技术迎来了重大转型6.1891—1900年,西方各国使节觐见中国皇帝,皇太后的次数不到10次;1901—1909年,西方外交团入宫觐见次数超过20次,且均按照条约议定的礼仪在乾清宫正殿进行。其中1902年2月,慈禧太后在接见过程中对美国公使夫人表示“忏悔”。这反映出,清廷A.全盘接纳了国际法体系 B.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C.试图拉拢列强镇压革命 D.深陷半殖民地化的危局7.1920年12月,陈独秀撰文指出:“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陈独秀此番言论意在A.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推崇民主科学的新文化C.探寻中国社会进步的新出路 D.提升国民个人道德素养8.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妇女运动决议案》,批评过去偏重小资产阶级运动、忽视劳动妇女作用的倾向,肯定女工、农妇是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主力,提出党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广大劳动妇女,且必须在劳动妇女中进行系统的、经常的指导。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积极壮大革命的阶级力量 B.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C.着力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D.加强了对群众工作的领导9.194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汉口估衣业(二手衣物交易)从业者“售去一件长衫,摊厘不过二万元,(所挣毛利)还买不到半个大饼”。与此同时,1948年的估衣业注册资本额增长最快的已达到1946年的17倍。这反映出当时汉口A.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B.深受日寇经济盘制C.官僚资本巧取豪夺 D.存在恶性通货膨胀10.21世纪以来,中国多项尖端技术的突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激光技术、导航卫星技术、智能机器狗、无人运输机、超导磁体系统、中继投影显微望远术、氢燃料电池、芯片设计、超级稻及其他农作物杂交技术等。这些尖端科技A.体现出中国先进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B.表明世界科技中心已转移到中国C.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扩大 D.是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结果11.图1所示为古代西亚地区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传播演化路线。这可用于说明图1A.字母文字的传播具有延展性 B.西亚文化垄断古代文字C.腓尼基文字对欧洲影响甚微 D.文字主要依靠战争传播12.14世纪前,法国三级会议主要为国王征税提供咨询,其召集与否、议题设置均由国王决定,且第三等级(市民阶层)代表常被排斥在核心讨论外;16世纪宗教战争期间,三级会议逐渐掌握税收批准权,甚至能对国王的施政提出质疑。与此同时,第三等级代表因经济实力的提升,在会议中的话语权也显著增强。这体现了当时法国A.市民阶层成为统治核心 B.君主专制制度的瓦解C.政治权力出现一定调整 D.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13.据表2所示信息可知,16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表21552年和1553年 戈马拉撰写的《印第安通史》和《秘鲁年鉴》在西班牙出版,成为最早记录和简介马铃薯的西方文献1588年 土豆在意大利已作为蔬菜栽培1596年 英人杰拉德(Gerrade)已在他伦敦的园子里种土豆1600年 法国农学家德·塞尔于确切地介绍了土豆1601年 奥国(奥地利)人克罗修斯对土豆做了最早的植物学描述,并介绍说土豆当时已在德国大部分菜园里得到种植A.西班牙最早种植培育土豆 B.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C.农业的生产技术显著提高 D.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14.洛克在《政府论》中提出,当统治者违背人民意愿、侵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时,人民有权推翻其统治。他支持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认为这场革命是人民以合法方式收回权力、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契约的举动,且认为其符合自然法原则。由此可知,洛克认为“光荣革命”A.践行了社会契约理论 B.彻底否定君主制存在价值C.破坏了英国政治传统 D.激化了议会与王权的矛盾15.图2所示为一战期间德国宣传画《被困在铁丝网中举步维艰的英法》,画中骑在马上的法国人已经失去知觉,而座下马也已经变成了骷髅。该漫画意图图2A.揭露战争的残酷本质 B.鼓舞德国士兵士气C.讽刺协约国分崩离析 D.宣传德国的正义性16.20世纪90年代,美国在世界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大多数国家。对此,《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当时宣称:这是“单极时刻”的到来。然而,该作者在1990年发出警告:好好享受这个时刻吧,它不会持续太久的。这说明该作者A.竭力维护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B.认为欧盟将与美国分庭抗礼C.已意识到国际上多种力量崛起 D.仍用冷战思维看待第三世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明清时代,长江中下游地区素有“无缴不成镇”的俗谚,徽商的贸易活动,极大程度上造就了沿途繁华的城镇。其中,与徽商活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大城镇,除了汉口之外,还有扬州等城市。与汉口相似,扬州更是两淮盐运的中枢,“扬州繁华以盐盛”,两淮盐业之兴盛促成了扬州城市的繁荣。当时,与盐运相关的重要城镇还有仪征(今江苏省仪征市)。例如,路程残本“仪征县”有“盐船聚此装盐”的记载。另外,多种商编路程中都有《湘潭县由水路至镇江府长江路程歌诀》,其中提及:“仪征河下看盐船,天宁把住仪征口,攀盐所里闹喧喧。”仪真或仪征(即今江苏仪征)南临大江,东有运河沟通扬州,为淮南盐运的重要枢纽,明清时代有大批盐商占籍、定居于此。除了长江干流之外,一些支流上的城镇发展,亦与盐业关系密切。吴城镇位于赣江北流汇入鄱阳湖的水路要冲,与景德镇、河口镇、樟树镇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也是众多徽商聚居的地方。——摘编自王振忠《清代徽商与长江中下游的城镇及贸易——几种新见徽州商编路程图记抄本研究》(1)根据材料,归纳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城镇兴起的因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长江中下游城镇兴起与发展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政府职能不断扩张,对专业行政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在“贵族恩赐制”下,官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腐败问题频发。185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使得英国旧有的官员选拔制度弊端充分暴露,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改革政府人才选拔机制。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规定以考试方式录用文官。1870年,英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除高级官员外,文官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英国文官制度由此正式确立。英国政府明确要求文官不得参与党派活动,以实现政治与行政的相对分离;同时推行职务常任与功绩制。——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我国公务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这一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要求公务员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录用环节,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考核则注重德、能、勤、绩、廉全面考量,重点突出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公务员涵盖政务类与业务类人员,他们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服务于人民利益。——摘编自浦兴祖主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不但参加了原来成立的国际组织,而且还设立了许多经济方面的区域合作机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以及交通和通信的巨大进步,各种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性的科学、技术及行政机构有增无减。二战后,集体安全制度进一步完善。《联合国宪章》中的集体安全制度有了明显的进展。《联合国宪章》不但明确禁止战争,而且以普遍禁止使用武力为原则。这就使一切武装干涉、进攻、占领或武力封锁以及以此相威胁的行为,都成为违反国际法的行动。这一规定,对国家的国际责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联合国宪章》也是现代国际法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二战后国际法院设立并在其运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还出现了许多国际法的新分支,如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环境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发展法、国际能源法、国际刑法等。——摘编自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法演变的特点及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评价国际法应该持有的标准。(6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回顾中国近代历史,社会与文化转型始终是其基本主题。在一百多年里,中华民族不断吸取西方文化的有益营养以充实壮大自身,但我们并没有走一条西方式的社会发展道路。图3是学者制作的近代中国对文化的探索示意图。图3———整理自唐辉《晚清士大夫文化心理的百年反思》等根据示意图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文化探索”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