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下表示意某城市的月平均日出和日落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1月 07:32 17:15
2月 07:07 17:49
3月 06:24 18:21
4月 05:36 18:52
5月 04:59 19:22
6月 04:46 19:43
7月 04:59 19:40
8月 05:26 19:09
9月 05:55 18:22
10月 06:25 17:34
11月 06:59 16:59
12月 07:28 16:51
1.该城市可能是( )
A.北京 B.新加坡 C.澳大利亚悉尼 D.挪威奥斯陆
2.造成该城市月平均日出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天气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黄赤交角的存在 D.地球自转周期的稳定
下图示意某地北极星光线与正午太阳光线之间的夹角(a)及正午太阳高度(H)。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的最大值约为( )
A.23.5° B.66.5° C.90° D.113.5°
4.当a=66.5°,H=55.5°时,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0° B.12.5°S C.23.5°S D.23.5°N
某乘客在从广州市(23°N,113°E)飞往新西兰奥克兰市(38°S,175°E)的客机上看到了日出。下图示意该乘客在某App上截取的该客机飞行轨迹及起飞时晨昏线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乘客的出发日期最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6.该日,广州市和奥克兰市的( )
A.昼长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日出方位相同 D.自转线速度相同
北半球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开展立杆测影实践活动,他们在某日正午测得杆影长度比(杆影与杆高的比值)为1.5,并发现该日之后约6个月内正午杆影长度比持续增大。已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该日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8.该地纬度最可能是( )
A.10°N B.30°N C.60°N D.80°N
下图为某日某时刻的昼夜分布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晨昏线与83°N纬线相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此时北京时间为( )
A.8:00 B.10:30 C.12:00 D.16:30
10.图示日期可能是( )
①2月15日②4月20日③8月24日④10月15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距图示时间最近的一次全球各地日期相同,还需要经过( )
A.3.5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13.5小时
冰碛垄是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携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的条弧形垄岗状地貌。科研人员在考察我国某地冰川地貌(见下图)时,对冰舌前缘的冰碛垄进行了采样分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科研人员采样得到的冰碛垄沉积物( )
A.分选性好,层理结构清晰 B.以黏土和粉砂为主,质地均匀
C.棱角分明,砾石上可见擦痕 D.砂砾向下游方向倾斜,呈交错层理
13.下列能正确反映甲冰碛垄剖面形态和冰川移动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推测该项考察将( )
A.有助于研究当地历史气候变迁 B.影响现代冰川运动监测的手段
C.影响海岸地貌演化的研究 D.促进当地河流冲积扇演化的研究
广东近海海域地质结构复杂,基岩面起伏较大,多花岗岩分布。下图示意广东近海某地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F断层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形成
B.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张裂拉伸形成
C.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受大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形成
D.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石圈形成
16.推测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 )
A.存在广泛的火山喷发活动 B.岩浆活动活跃
C.经历沉积作用形成花岗岩 D.地层非常稳定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5月21日(太阳直射20°N),某科研人员去北半球某地旅行,下图为其绘制的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1)说出该地的纬度,并说明推理过程。
(2)在下图中绘出该地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标明太阳视运动方向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
(3)在下图中绘出该地3月5日日出、日落、正午的立竿日影(用不同长度线段表示不同时间日影长短)。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7月30日,堪察加半岛(位置见下图)发生8.7级地震,地震引发了6座火山喷发,火山灰最高被推向8000米高空。
(1)推测M处的海底地形,并简述判断依据。
(2)简析堪察加半岛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的主要原因。
(3)简述此次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可能对当地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山岛(位置见左图)是福建省第二大岛,多为基岩海岸。岛屿东部发育一条入海河流注入金銮湾,宽约30米。金銮湾海岸沙丘带是典型的风沙地貌,由风力、波浪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平行于海岸线分布,沙源来自海滩,主要由中细砂组成。沙丘上种植了木麻黄等固沙植物,形成了良好的防护体系。右图为金銮湾海岸沙丘地貌景观图。

(1)说出金銮湾海滩泥沙的主要来源。
(2)简述波浪在金銮湾海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从风力作用角度,简述金銮湾海岸沙丘带的形成过程。
(4)简述固沙植物对金銮湾海岸沙丘地貌的影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B C B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A A C B
17.(1)该地纬度为70°N。推理过程:读图可知,该日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最小太阳高度为0°,说明该地出现极昼,该地纬度=90°-太阳直射点纬度,即7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纬度-20°)=40°,可求得该地纬度为70°N。
(2)绘图如下:
(3)绘图如下:
18.(1)海底地形:大陆坡。依据:M处等深线密集,该区域坡度较大;等深线走向与海岸线方向一致,为大陆坡。
(2)堪察加半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3)火山灰覆盖地面,影响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降低空气质量,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破坏道路等基础设施,造成交通瘫痪。
19.(1)河流挟带的泥沙;沿岸海底沉积物经波浪侵蚀再搬运;海岸岩石风化碎屑物。
(2)侵蚀海岸基岩,提供碎屑物;搬运泥沙至海滨堆积形成海滩;波浪的分选作用使中细砂富集于海滩。
(3)在向岸风的作用下,沙粒被吹起并向岸上搬运;遇到地形或植被阻挡时风速降低,沙粒堆积,长期累积形成平行于海岸的沙丘带。
(4)植物根系固定表层沙粒,促进沙丘固化;降低近地面风速,抑制风力侵蚀;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其他植物生长,抑制沙丘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