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南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济南三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此时70°W的地方时大约为( )
A.1月1日12时 B.12月31日0时
C.1月1日0时 D.12月31日12时
2.此时关于全球日期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同为1月1日 B.1月1日的范围是从70°W向东至180°
C.12月31日的范围是从70°W向东至180° D.1月1日与12月31日范围相等
下图为某平直河道河流剖面示意图,该河段沉积物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图中箭头为春分日该地正午阳光照射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河段河流流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4.该日后6个月内,图中遮蔽区面积变化为( )
A.一直增大 B.先增后减 C.一直减小 D.先减后增
小明居住在我国某小区高楼层,房屋四周无任何遮挡物,采光条件良好,且一年中能够被太阳直射两次。下图为小明家房间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小明家在生活阳台晾晒衣服最能充分利用阳光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6.一年中正午阳光照射进儿童房面积最大的当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夏至日慢 B.罗马昼长时间要短于莫斯科
C.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新加坡
下表示意我国四个城市2025年7月23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甲 05:32 19:13
乙 04:06 19:14
丙 06:13 19:46
丁 05:10 19:26
7.这四个城市的纬度由高到低是( )
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乙>丁>甲>丙 D.丙>甲>丁>乙
8.一年内,当甲城市日出时刻(地方时)开始早于丁城市的当日( )
A.甲城市昼长大于丙城市 B.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C.乙城市日出东北方向 D.丁城市昼短夜长,昼长变短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下表为我国5次载人飞船发射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发射任务 发射时间(北京时间) 发射地点
神舟十六号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9°N,100.2°E)
神舟十七号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
神舟十八号 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
神舟十九号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
神舟二十号 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
9.神舟十九号发射到神舟二十号发射期间长沙正午太阳高度角(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10.家住美国旧金山硅谷(37.8°N,122.4°W)的小许每次都会观看发射直播,有一次,他在傍晚时段观看的是( )
A.神舟十七号 B.神舟十八号 C.神舟十九号 D.神舟二十号
1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文昌卫星发射中心(19°N,109°E)具有的优势是( )
A.自转线速度比较大 B.气象条件相对复杂
C.配套设施比较完善 D.便于大型部件运输
摄影爱好者小明7月15日在福建观赏夕阳,于18点15分拍摄了太阳“夹在”两栋楼之间的照片(如图)。几分钟后,太阳被其中一栋楼完全遮挡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小明拍摄如图照片后,太阳接着( )
A.向更南方向运动,被甲楼遮挡 B.向更南方向运动,被乙楼遮挡
C.向更北方向运动,被甲楼遮挡 D.向更北方向运动,被乙楼遮挡
13.一年中能拍到最相似太阳轨迹的另一日是( )
A.5月30日 B.6月22日 C.9月1日 D.12月2日
岱崮地貌是我国五大岩石地貌景观之一,顶平、身陡、麓缓,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地区。下图为岱崮地貌景观图和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为( )
A.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重力崩塌—外力侵蚀
B.沉积作用—外力侵蚀—重力崩塌—地壳抬升
C.变质作用—风化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
D.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
15.“危岩体”形成晚于“悬空区”是因为( )
A.页岩岩性较硬,抗侵蚀能力强 B.页岩岩性较软,易受风化侵蚀
C.石灰岩岩性较硬,岩体质量更大 D.石灰岩岩性较软,易受风化侵蚀
读福建省著名的花岗岩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1中的岩石类型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17.形成图1中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冷却凝固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图Ⅰ所示为常见的赤道式日晷,晷针垂直于晷盘,上端指向北极星,通过观测晷针在晷盘上的投影确定时刻,晷盘有上下两面,适于冬半年或夏半年使用。华北某校同学连续a、b、c三个月进行了日晷及日出方位的观测,表记录的是每月22日前后的日出方位角(方位角是指从正北方向起,在地平面上沿顺时针转动的方向与正北方向的水平夹角)。完成下面小题。
月份 a b c
日出方位角 115° 120° 115°
18.表格中字母a代表的月份是( )
A.1月 B.5月 C.7月 D.11月
19.当b月22日观测学校的日晷时会发现( )
A.晷针影子呈逆时针方向转动 B.正午时的晷针影子为一天中最短
C.18:00时晷针影子方位角为90° D.此日晷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下列乙图是甲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甲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a B.b C.c D.d
21.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
下图表示某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日为北半球(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是( )
A.0°~90°N B.23°26'S~90°S C.23°26'S~23°26'N D.0°~~23°26'S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24.图中(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25.图中区域( )
A.甲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B.乙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丙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丁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5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河北省邢台市(37°N,114.5°E)达活泉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是郭守敬纪念馆前的观星台(见左下图)。观星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有一长长的石圭,圭面有刻度。每天正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天空时,横梁影子就投在圭面上某一刻度。连续观测横梁影子的长度,就可以推算出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和二十四节气的时刻等。
图甲为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图乙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
(1)横梁在圭面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远的日子,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2)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分析夏至日时横梁在圭面上正午投影的位置将会向 (方向)延伸。
(3)图甲所示日期为北半球的 (填节气)日,该日对应图乙中的 (填序号)。
(4)图甲中A、B、C、E四点,地球自传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 。
弧BD为 (填晨或昏)线。
(5)图甲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与北京同一日的范围为 。
(6)图乙中,地球从②点运转到④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为 。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渭河的形成是区域地质、地势、岩性、洪流(降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对沟谷的冲蚀和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图左示意渭河流域,下图右示意该区域地质构造。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渭河的形成过程。(6分)
(2)与渭河平原南侧相比,指出北侧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并分析原因。(8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当海口正午(地方时12时)时,计算70°W的地方时。经度差为110°+70°=180°,地方时相差12小时。70°W在110°E的西侧,所以地方时为12-12=0时,且日期为1月1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答案: B
解析: 由第1题可知,70°W的地方时为1月1日0时,且180°也在1月1日范围内,所以1月1日的范围是从70°W向东至180°经线,12月31日的范围是从180°经线向东至70°W,全球并不是同为1月1日;1月1日的范围占250°,12月31日范围占11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答案: B
解析: 该日为春分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图示正午光线来自南侧,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水向右偏转,河流的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图示河流南岸堆积,北岸侵蚀,所以南岸为左岸,北岸为右岸,河流自东向西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 D
解析: 据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6.5°,读图可知,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小于66.5°(读图估测正午太阳高度约为50°),该地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春分日后6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后向南移动到赤道,在此期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夏至日达最大,后变小,因此遮蔽区面积先变小后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答案: B
解析: 根据图上信息可知,小明家生活阳台位于东北方向;当太阳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时,小明家生活阳台采光条件达到一年中最好,因此北半球夏至日最符合题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 C
解析: 一年中正午阳光照射进儿童房面积最大的当日为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儿童房内光照面积最大;冬至日,接近地球公转的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夏至日快,A错误;
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北半球纬度更低的罗马昼长时间长于莫斯科,B错误;
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C正确;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小于新加坡,D错误。
故选C。
7.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个城市纬度高低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7月23日,我国处于夏半年,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由表可知,甲城市昼长为13小时41分钟,乙城市昼长为15小时8分钟,丙城市昼长为13小时33分钟,丁城市昼长为14小时16分钟,由此可判断这四个城市的纬度由高到低是乙>丁>甲>丙。故C选项正确。
8.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上题可知,甲城市纬度低于丁城市,故一年内,甲城市日出时刻(地方时)开始早于丁城市时,应该是在秋分日之后,接近秋分日。秋分日之后,我国昼长开始短于夜长,且昼长变短,纬度越高,昼长越短。甲城市纬度高于丙城市,此时昼长应该小于丙城市;此时,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乙城市日出东南方向;秋分日之后,丁城市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故D选项正确。
9.答案: D
解析: 神舟十九号发射为10月30日,到次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发射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然后再往北,北半球的长沙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逐渐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 A
解析: 美国旧金山时间(西八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大约16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计算时差,神舟十七号发射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当地时间为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16:00=2023年10月25日19时14分,符合当地傍晚时间,A正确。神舟十八号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旧金山时间为4月25日20时59分-16小时=4月25日4时59分,是凌晨,B错误。神舟十九号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旧金山时间为10月30日4时27分-16小时=10月29日12时27分,是中午,C错误。神舟二十号发射时间是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旧金山时间为4月24日17时17分-16小时=4月24日1时17分,是凌晨,D错误。故选A。
11.答案: C
解析: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具有配套设施完善,气象条件相对好等优势,C正确;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象条件较单一,B错误。近年新建的文昌发射中心,地处低纬度,自转线速度大,A错误。文昌靠近海洋,便于利用海洋运输大型部件;酒泉地处内陆,不利于大型部件运输,D错误。故选C。
12.答案: D
解析: 7月15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福建位于北半球,日落西北方向。此时太阳“夹在”两栋楼之间,之后太阳继续向西北方向下落。从照片中太阳在两楼位置关系看,太阳应向更北方向运动,图示朝向为西北,西北的右手边是北,故被乙楼遮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3.答案: A
解析: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关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对称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同,太阳的视运动轨迹相似。7月15日距离夏至(6月22日)约23天,与之直射点纬度相同的另一日期应在夏至前23天左右,即5月30日左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答案: D
解析: 岱崮地貌由石灰岩、页岩组成,据图可知首先经历了海相沉积作用,岱崮地貌位于我国鲁中南地区,沉积作用之后经历了地壳的抬升,海拔升高,岩层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由于崮顶的厚层石灰岩多发育节理裂隙,特别是由于其下的页岩被强烈侵蚀到内凹时,崮顶石灰岩的边缘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因悬空失稳而发生崩塌,形成“顶平、身陡、麓缓”的岱崮地貌,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答案: B
解析: 页岩相对石灰岩较松软,容易被风化侵蚀形成凹陷,进而形成悬空区,上面的悬空区的岩石失去支撑,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崩解,从而形成危岩体。故悬空区先形成,危岩体后形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答案: B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图1中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由所学知识可知,岩浆可形成喷出岩和侵入岩,故甲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乙为侵入岩,丁为变质岩,丙为沉积岩,B项正确。故选B。
17.答案: B
解析: 图1中岩石为侵入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B项正确;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和矿物发生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质变化,A项错误;变质作用形成各类变质岩,C项错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D项错误。故选B。
18.答案: D
解析: 从a、b、c三个月的日出方位角可知,连续三个月都是日出东南,且a、c方位角相同,所以b为最偏南的月份,可推知是冬至日所在的12月份;因abc是连续的三个月,故a为11月份,故选D。
19.答案: A
解析: 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照射的是晷盘南面即下盘,晷盘上,日出时的太阳光线从东侧照过来,晷针影子落到晷盘的西侧方向;正午太阳从晷盘正上方照过来,晷针影子落在晷盘的正下方;日落时分,晷针影子落在晷盘东侧,故影子是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所以A正确。太阳视运动的轨道面与晷盘平行,相对于晷盘来说,一天中的太阳高度角相同,即晷针的影长不变,不存在变化,B错。18:00已经日落,晷针没有影子,C错。一年中,二分日太阳光线与晷盘面平行,晷针的影子无限长;12月22日冬至日时,对晷盘来说,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晷针的影长最短,D错。故选A。
20.答案: A
解析: 读图,由乙图判断,东边河流地势低,西边地势高。河流袭夺会导致地势高处的河道水流流入地势低处,地势高处河流下游水量减少,所以流量减少的是a河段,A正确;b、d不受影响,c流量增大,BCD错误。所以选A。
21.答案: C
解析: 乙图展示的是河流袭夺现象,是流水侵蚀下切,将另一河道中的水夺走的现象。所以,乙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2.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看出,23°26'S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此时太阳直射23°26'S,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判断,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
23.答案: B
解析: 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B正确;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没有直射南北回线之间各地,因此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没有达到一年中最大值,A、C、D错误。
24.答案: D
解析: 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⑤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所以D项正确。
25.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处的玄武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所以D项正确。
26.
(1)答案: 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而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回归线上为90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横梁在圭面上的正午投影距离观星台最远的日子,就是影子最长的日子,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离河北省邢台市最远的日子,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90度,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答案: 北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等,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北回归线的纬度将变低,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横梁在圭面上正午投影变长,投影向北变远。
(3)答案: 冬至;②
解析: 读图可知,图甲地球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转,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区域出现极昼现象,对应北半球的冬至日;图乙中②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冬至日。
(4)答案: A>E>C>B;昏
解析: 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递减,图中A位于赤道,纬度最低,E、C、B纬度依次升高,因此线速度由大到小为A>E>C>B;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弧BD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属于昏线。
(5)答案: 2;90°E向东至180°
解析: 读图可知,图甲中A点为晨线跟赤道交点,地方时为6点,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经度为18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跟180°经度差60°,时间差4小时,故北京时间为2时。跟北京同一日的范围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为90°E,因此与北京同一日的范围是从90°E向东至180°经线。
(6)答案: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解析: 图乙中②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④为夏至(6月22日前后)。地球从②运转到④的过程中,会经过1月初(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从冬至到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从近日点到夏至,公转速度减慢)。
27.答案: (1)地壳运动形成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搬运,形成沟谷,沟谷内雨水汇集形成洪流,洪流不断下蚀,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从而发育成河流。
(2)北侧颗粒物较小。
①北侧河流主要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颗粒小;
②河流流程长,落差小,流速慢,泥沙搬运能力弱,故沉积物颗粒小。
解析: (1)从内力的角度来说,渭河所在地区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断层,断层附近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搬运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外力的角度来说,区域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易形成洪流,而断层附近岩石破碎,易被流水等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形成较深的沟谷,加剧流水下蚀,下蚀至地下含水层以后,可获得稳定的地下水补给,发育成为河流。所以渭河的形成是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根据图片分析,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的黄土颗粒较小,同时,北侧河流长,河床比降较小,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弱,沉积物颗粒较小;而南侧沉积物主要来自秦岭北侧山区,河流短小,比降大,河流的搬运能力强,沉积物颗粒较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