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5讲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能力课)课件(共11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5讲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能力课)课件(共11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13张PPT)
第5讲 化学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能力课)
【复习目标】 
1.了解压强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的含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了解化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的关系。
要点归纳 · 发掘教材
1.气体的分压
相同温度下,当某组分气体B单独存在且具有与混合气体总体积相同的体积时,该气体B所具有的压强,称为气体B的分压强,简称气体B的分压,符号为p(B),单位为Pa或kPa或MPa。
气体B的分压p(B)=气体总压p×B的体积分数=气体总压p×B的物质的量分数。
[微思考] 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压强为p0的恒压容器中,测得平衡时N2的转化率为50%,列式计算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
关键能力 · 拓展教材
【典题示例】
【示例】 亚硝酰氯(NOCl)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可由NO和Cl2反应得到,该反应为2NO(g)+Cl2(g) 2NOCl(g)。若按投料比n(NO)∶n(Cl2)=2∶1把NO和Cl2加入一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或“=”)0。
(2)在p压强条件下,M点时容器内N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3)若反应一直保持在p压强条件下进行,则M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用含p的表达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体积分数)。
<
40%


状元随笔 压强平衡常数(Kp)的计算流程
40%
3.56×104
1016
105
105
变小
(1)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之间的关系式为K=________(用含有k正、k逆的式子表示)。
(2)试求出图中c点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kPa-1。已知k逆=60 s-1,则速率常数k正=________s-1·kPa-1。

2
120
【对点演练】
1.顺-1,2-二甲基环丙烷和反-1,2-二甲基环丙烷可发生如下转化: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v正=k正·c(顺)和v逆=k逆·c(反),k正和k逆在一定温度时为常数,分别称作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T1温度下,k正=0.006 s-1,k逆=0.002 s-1,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
(2)T2温度下,图中能表示顺式异构体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填字母),平衡常数K2=________。
3
B

5
0
教考互应 命题溯源悟真谛——考教衔接突出创新性应用性
真题导向
【示例】 (2023·山东卷,20) 一定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CO+H2O CO2+H2的中间产物是HCOOH。为探究该反应过程,研究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
Ⅰ.HCOOH CO+H2O(快)
Ⅱ.HCOOH CO2+H2(慢)
研究发现,在反应Ⅰ、Ⅱ中,H+仅对反应Ⅰ有催化加速作用;反应Ⅰ速率远大于反应Ⅱ,近似认为反应Ⅰ建立平衡后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忽略水电离,其浓度视为常数。回答下列问题:
(1)一定条件下,反应Ⅰ、Ⅱ的焓变分别为ΔH1、ΔH2,则该条件下水气变换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用含ΔH1、ΔH2的代数式表示)。
[试题立意] 本题属于学术探索情境,是以探究水气变换反应过程、研究HCOOH水溶液在密封石英管中的分解反应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应变化与规律等的掌握情况,涉及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浓度的计算、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等必备知识。
[破题关键] (1)能够建立起题给信息和具体问题之间的联系;(2)能够冲破原有认知,根据题给信息,利用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新问题;(3)能够有策略地、选择性地解答“先易后难、由难变易”的题目。


[思维误区] (1)受困于复杂、陌生的情境和复杂动态的变化体系,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解决问题;(2)题给信息与CO和H2不能溶于水的原有认知相冲突,无法建立起题目中的数据之间的关系。
真题体验
1.(2024·湖南卷,18节选)催化剂TiO2再生时会释放CO2,可用氨水吸收获得NH4HCO3。现将一定量的NH4HCO3固体(含0.72 g水)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充入CO2和NH3,其中CO2的分压为100 kPa,在27 ℃下进行干燥。为保证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压应不低于________kPa[已知p(H2O)=2.5×102 kPa·mol-1×n(H2O),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数Kp=4×104(kPa)3]。
40
解析:0.72 g水的物质的量为0.04 mol,故p(H2O)=2.5×102 kPa·mol-1×0.04 mol=10 kPa,NH4HCO3分解的反应式为NH4HCO3===NH3↑+CO2↑+H2O↑,故NH4HCO3分解的平衡常数Kp=p(NH3)p(CO2)p(H2O)=4×104(kPa)3,解得p(NH3)=40 kPa,故为保证NH4HCO3不分解,NH3的分压应不低于40 kPa。
2.(2024·河北卷,17节选)硫酰氯常用作氯化剂和氯磺化剂,工业上制备原理如下。
SO2(g)+Cl2(g) SO2Cl2(g) ΔH=-67.59 kJ·mol-1。
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进料比充入SO2(g)和Cl2(g),测定T1 、T2 、T3温度下体系达平衡时的Δp(Δp=p0-p,p0为体系初始压强,p0=240 kPa,p为体系平衡压强),结果如图。
上图中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
M点Cl2的转化率为________,T1温度下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kPa-1。
T3>T2>T1
该反应正反应放热,且气体分子数减小,反应正向进行时,容器内压强减小,从T3到T1平衡时Δp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逐渐增大,对应温度逐渐降低
75%
0.03
解析: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因此反应正向进行程度越大,平衡时容器内压强越小,即Δp越大。进料比相同时,从T3到T1,Δp依次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程度依次增大,已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温度大小关系为T3>T2>T1。由题图中M点可知,进料比为n(SO2)∶n(Cl2)=2,平衡时Δp=60 kPa,已知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可据此列三段式如下:
   
3.(2024·山东卷,20节选)水煤气是H2的主要来源,研究CaO对C-H2O体系制H2的影响,涉及主要反应如下:
C(s)+H2O(g) CO(g)+H2(g) (Ⅰ) ΔH1>0
CO(g)+H2O(g) CO2(g)+H2(g)(Ⅱ) ΔH2<0
CaO(s) +CO2(g) CaCO3(s)(Ⅲ) ΔH3<0
(2)压力p下,C-H2O-CaO体系达平衡后,图示温度范围内C(s)已完全反应,CaCO3(s)在T1温度时完全分解。气相中CO、CO2和H2摩尔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线对应物种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当温度高于T1时,随温度升高c线对应物种摩尔分数逐渐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
温度高于T1,CaCO3(s)已完全分解,只发生反应Ⅱ,温度升高,反应Ⅱ平衡逆向移动,所以CO2的摩尔分数逐渐降低
(3)压力p下、温度为T0时,图示三种气体的摩尔分数分别为0.50,0.15,0.05,则反应CO(g)+H2O(g) CO2(g)+H2(g)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此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4.0 mol,则CaCO3(s)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若向平衡体系中通入少量CO2(g),重新达平衡后,分压p(CO2)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CO)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0.5
不变
不变
解析:(2)图示温度范围内C(s)已完全反应,则反应Ⅰ已经进行完全,反应Ⅱ和Ⅲ均为放热反应,从开始到T1,温度不断升高,反应Ⅱ和Ⅲ平衡逆向移动,依据反应Ⅱ,H2量减小,摩尔分数减小,CO量增大,摩尔分数增大,所以a线代表H2的摩尔分数的变化,b线代表CO的摩尔分数的变化。T1时,CaCO3(s)已完全分解,当温度高于T1时,相当于只发生反应Ⅱ,反应Ⅱ的ΔH<0,随温度升高,反应Ⅱ逆向移动,CO2的摩尔分数减小,则c线代表CO2的摩尔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小于
低温、高压
97.3%
9 000

解析:(3)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时Ni(CO)4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因此该反应的ΔH<0;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总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因此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均有利于Ni(CO)4的生成;由上述分析知,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对应的平衡体系中Ni(CO)4的体积分数增大,则压强:p4>p3>p2>p1,即p3对应的压强是1.0 MPa。
由题图可知,p3、100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CO和Ni(CO)4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0.1、0.9,设初始投入的CO为4 mol,反应生成的Ni(CO)4为x mol,则可列如下三段式:
Ni(s)+4CO(g)===Ni(CO)4(g)
起始/mol 4 0
转化/mol 4x x
平衡/mol 4-4x x
答案:C
2.已知反应X(g)+Y(g) R(g)+Q(g)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830 ℃时,向一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 mol X和0.8 mol Y,反应初始4 s内v(X)=0.005 mol·L-1·s-1。
温度/℃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 s时容器内c(Y)=0.76 mol·L-1
B.830 ℃达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
C.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D.1 200℃时反应R(g)+Q(g) X(g)+Y(g)的平衡常数K=0.4
答案:B


答案:D
4.T1温度下,在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NO2(g) 2NO(g)+O2(g) ΔH>0。实验测得:v正=v(NO2)消耗=k正c2(NO2),v逆=v(NO)消耗=2v(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答案:D
答案:B
6.利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为2H2(g)+CO(g) CH3OH(g),在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充入H2和CO,测得平衡混合物中CH3OH的体积分数在不同压强下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①v正=k正·x(CO)·x2(H2),v逆=k逆·x(CH3OH),其中v正、v逆为正、逆反应速率,k正、k逆为速率常数,x为各组分的体积分数。②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

答案:C
解析:从图像上可以看出温度越高,甲醇的体积分数越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ΔH<0,A正确;B点与C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等,B正确;速率常数与温度有关与压强无关,则增大压强k正·k逆的值不变,C错误;
7.将E和F加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E(g)+F(s) 2G(g)。忽略固体体积,平衡时G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已知Kp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f
B.平衡常数K(1 000 ℃)C.915 ℃、2.0 MPa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p=4.5 MPa
D.1 000 ℃、3.0 MPa时E的转化率为83%
答案:C
解析: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温度相同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G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在810 ℃时,不同压强下G的体积分数a、b都要小于54.0%,故54.0%>a>b;从压强为2.0 MPa时可以看出温度升高G的体积分数增大,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f>a,故bK(810 ℃),B错误;
915 ℃、2.0 MPa时G的体积分数为75.0%,设E起始的物质的量为a mol,反应了b mol,则有
E(g)+F(s) 2G(g)
n起始/mol a 0
n变化/mol b 2b
n平衡/mol a-b 2b
8.(4分)在容积恒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H3OH(g)和2 mol CO(g),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CH3OH(g)+CO(g) HCOOCH3(g),测得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
在此条件,0~4 min的v(CH3OH)=________kPa·min-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kPa-1(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t/min 0 2 4 6 8 10 12 14
p/kPa p0 - 0.8p0 - - 0.7p0 0.7p0 0.7p0
0.05p0

9.(4分)乙酸是生物油的主要成分之一,乙酸制氢具有重要意义:
热裂解反应:CH3COOH(g) 2CO(g)+2H2(g) ΔH=+213.7 kJ·mol-1
脱羧基反应:CH3COOH(g) CH4(g)+CO2(g) ΔH=-33.5 kJ·mol-1
若利用合适的催化剂控制其他的副反应,温度为T K时达到平衡,总压强为p kPa,热裂解反应消耗乙酸20%,脱羧基反应消耗乙酸60%,乙酸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脱羧基反应的平衡常数Kp约为________kPa(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1%
0.8p
10.(6分)(1)向某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在等压(p)下发生反应:C2H6(g) C2H4(g)+H2(g) ΔH1=+137 kJ·mol-1,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α。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1.(4分)已知:N2O4(g) 2NO2(g) ΔH>0。298 K时,将一定量N2O4气体充入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体平衡总压强为p,N2O4气体的平衡转化率为25%,则NO2的分压为________(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反应N2O4(g) 2NO2(g)的平衡常数Kx=________[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物质的量分数x(B)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Kx]。
0.4p

12.(12分)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取二甲醚(DME)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制取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Ⅰ.CO2(g)+3H2(g) CH3OH(g)+H2O(g) ΔH1=-49.5 kJ·mol-1
反应Ⅱ.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23.4 kJ·mol-1
反应Ⅲ.CO2(g)+H2(g) CO(g)+H2O(g) ΔH3=+4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将CO2和H2按一定比例、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测得平衡时“CO2的转化率”及“CH3OCH3(g)选择性”和“CO、CH3OH选择性的和”分别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CO、CH3OH选择性的和
增大
40%
40%
66.7%

解析:根据三个反应方程式中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反应Ⅲ产生CO(g)与H2O(g)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根据CO(g)含量是5%可知反应Ⅲ产生H2O(g)占5%;根据反应Ⅱ中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反应产生10% CH3OCH3(g),同时产生H2O(g)占10%,消耗20%的CH3OH(g),此时容器中CH3OH(g)占5%,则反应Ⅰ产生CH3OH(g)为20%+5%=25%,同时产生H2O(g)占25%,故该容器中水的含量为5%+10%+25%=40%;
0.12 mol·L-1·min-1
增大
F
(2)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和20 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α(CO)]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②若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容积为10 L,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_L。
KA=KB>KC
2
解析:①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O与H2反应生成CH3OH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则KCKC。②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 L,状态A与B的平衡常数相同,状态A时CO的转化率是0.5,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是10 mol×(1-0.5)=5 mol,浓度是0.5 mol·L-1,c(H2)=1 mol·L-1,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是5 mol,浓度是0.5 mol·L-1,所以平衡常数KA=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