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校际联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校际联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德州市校级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圭表由“圭”和“表”两部分组成:“圭”为南北向的水平标尺,用于测量日影长度,“表”为直立标杆。我国古代通过观测正午“圭”上的日影长度确定节气,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下图示意圭表图,下表示意某地在夏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圭”影长度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观测时间(北京时间) 12:40
表高 3米
圭上表影长 0.31米
圭上表影指向 正南
1.我国古代不同区域在圭表的摆放上( )
A.表的放置朝向与当地纬度的走向一致 B.低纬度地区放置于临近房屋南侧区
C.中纬度地区放置于临近房屋北侧区 D.热带地区需季节性调整圭表的位置
2.当地的地理坐标为( )
A.(17.5°N,110°E) B.(29.5°N,120°E)
C.(29.5°S,120°E) D.(17.5°S,110°E)
3.该日当地可见的地理现象是( )
A.日落太阳影子朝向西北 B.晨日从东南方向升起
C.圭上表影长达一年最短 D.日出时间为一年最早
坡度表示地表陡缓的程度,百分比是表示坡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即坡度=(高程差/路程)×100%。同一等坡度线上各点地表坡度值相等。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的等坡度线示意图(单位:%),图中河流均为源头上游河段。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徒步从甲村到乙村考察,线路长度约6km。两村建筑多就地取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研学小组行走最为费力的路段是( )
A.①段 B.②段 C.③段 D.④段
5.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自东南流向西南 B.该区域最大坡度差值为55%
C.站在b处可见河流流向a处 D.站在d处可见河流流向c处
官厅水库位于永定河上游,曾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但因上游工业污染、泥沙淤积等问题,1997年后退出饮用水水源功能。为了实现到2035年恢复北京饮用水源功能,官厅水库启动了“蓄清排浑”及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下图为1953—2023年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示意图,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3—1983年泥沙快速淤积,洪涝灾害频率较高 B.累积量后期增长变缓,说明该时段降水量稳定
C.1958年前后累积淤积量最大,三角洲萎缩显著 D.2003年后淤积量稳定,下游河床转为下切为主
7.永定河“排浑”阶段的主要时间为( )
A.5—6月 B.6—9月 C.9—10月 D.10月至次年5月
当土壤日最高温度高于0℃、日最低温度低于0℃时,会出现日冻融循环现象。北麓河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约4600米。阳坡植被是高寒草原,植被覆盖相对均匀。阴坡为草甸向草原过渡区,植被覆盖极不均匀。该区域夏季阳坡和阴坡降水差异很小,阳坡的土质粗粒化程度较阴坡明显。下图示意北麓河阳坡和阴坡表层土壤温度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一年内阳坡表层土壤的日冻融循环次数( )
①高于阴坡 ②低于阴坡 ③冬季最多 ④春季最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北麓河夏季阳坡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幅度大于阴坡,其原因是( )
A.植被蒸腾强 B.积雪覆盖多 C.水体下渗快 D.夜间凝水多
饱和水汽压差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之间的差值,它是评价大气干湿程度的重要指标。珠穆朗玛峰地区年平均饱和水汽压差总体呈西南部较小、东北部较大的特征。如图示意珠穆朗玛峰地区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珠穆朗玛峰地区年平均饱和水汽压差西南部较东北部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水分蒸发量大 B.盛行下沉气流,空气较干燥
C.地表温度高,大气对流旺盛 D.降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高
11.珠穆朗玛峰地区年平均饱和水汽压差西南部和东北部差异最显著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盐水入侵是指在海岸地区,地下水或地表水受海水影响导致盐度升高的现象。钦江入海口位于我国北部湾地区,以入海口附近沙井处为起点,沿钦江河道向上游做剖面图,测得钦江河口涨憩(潮水涨到最高时出现的不涨不落的现象)时刻盐度分布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 )
A.丰水期大潮 丰水期小潮 枯水期大潮 枯水期小潮
B.丰水期大潮 枯水期小潮 丰水期小潮 枯水期大潮
C.枯水期大潮 枯水期小潮 丰水期大潮 丰水期小潮
D.枯水期大潮 丰水期大潮 丰水期小潮 枯水期小潮
13.影响钦江盐水入侵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盛行风向 B.潮汐强度 C.河床形态 D.河流径流
沉积岩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通常有整合、假整合和不整合三种情况。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且连续,假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平行但不连续,不整合接触是指新老地层不平行且不连续。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③处的接触关系表明新老地层形成期间,该地( )
A.未发生剧烈构造运动,沉积从未间断 B.未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有过沉积间断
C.发生过褶皱运动,但无地壳升降运动 D.发生过褶皱运动、地面侵蚀和再沉积
15.图示断层线①②两侧岩层相对运动方向为( )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辐射通量是指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辐射量。净辐射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入射辐射与射出辐射的差值。下图示意2001年3月25日~2002年3月24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某地(地表为砾石,位于36°54′N,80°47′E,海拔1528m)下垫面辐射部分分量逐日均值变化。
(1)指出影响向下短波辐射通量的自然因素。
(2)一般情况,当地冬季向上短波辐射日均值较低,但在1月19日却出现最大值(258.34W·m-2)。推测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3)该地净辐射一年中存在负值情况,试指出出现负值时的天气状况,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简析其过程。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围绕其形成、特点、作用等问题,地理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深入地探究。一亿多年以来的地质作用,让我国东部大地地层错动,地形起伏,最终形成了11000平方千米的鄱阳湖盆地。图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
(1)列举图示区域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判断依据。
(2)说明图中甲处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3)庐山北枕滔滔长江,东望浩浩鄱阳,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请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视角,推测庐山的岩石在未来漫长的时期内将走过的“生命历程”。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2~3℃,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势力有显著变化。如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意图。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2)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3)说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在飓风侵袭时容易形成水灾的自然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海水中溶解氧(DO)与浮游生物状况、河流径流、水温、海水稳定程度有关。溶解氧的垂直交换越弱,溶解氧含量越低。低氧区(溶解氧含量低于2.0mg/L)常成为海洋生命禁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低氧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物质是海洋中浮游植物所必需要素,如图为某季节长江口溶解氧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图。
(1)从“产氧”和“耗氧”的角度,分析浮游生物对海水中溶解氧的影响。
(2)从水温的角度,分析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溶解氧低值区尤其显著的自然原因。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D
6.A 7.B
8.B 9.C
10.D 11.B
12.B 13.D
14.D 15.C
16.(1)太阳高度;天气状况;海拔高度;纬度位置等。
(2)向上短波辐射主要受向下短波辐射与地表性质的影响;冬季太阳高度小,向下短波辐射量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向上反射的短波辐射日均值较低;冬季为雪期,1月19日应该是受到降雪影响,向下短波辐射被地表积雪大量反射,出现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值。
(3)天气状况:雨雪天气。过程:雨雪天气时,云层厚度较大,大气削弱作用强,到达地表的短波辐射减弱;雨雪天气时,地表因积水(雪)导致反照率升高,向上短波辐射较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最终导致射入地表的辐射减弱,小于射出的辐射量,形成了负值。
17.(1)①地壳运动——岩层发生了变形,岩层错动。②岩浆活动——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③变质作用——元古宙变质岩层。
(2)岩层受挤压(内力作用),向上拱起为背斜,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再被侵蚀(外力作用)成台地。
(3)庐山的组成物质逐渐被风化、侵蚀成碎屑——河水等外力搬离原地——于湖盆、平原或滨海等低地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新的岩石。
18.(1)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2)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登陆后: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减弱风力。
(3)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
19.(1)浮游生物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补充溶解氧,浮游生物的呼吸作用会消耗溶解氧;浮游生物死亡后微生物的分解会消耗溶解氧。
(2)夏季水温升高,水温高,产生的水体溶解氧少;夏季水温高,海洋生物活动旺盛,生物呼吸作用及微生物分解速度快,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多;夏季表层水温高,水体上热下冷,水体层状结构稳定,溶解氧含量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