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早期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写道:“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人猿相揖别”的重要标志是( )
A.使用自然工具 B.手足分工 C.直立行走 D.会制造工具
3.下列古人类发现于湖北省的是(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郧县人 D.北京人
4.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的进步表现在( )
A.会使用天然火 B.会制造打制石器 C.会人工取火 D.会种植农作物
5.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考古发现其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稻谷遗存和骨耜”。这表明河姆渡人( )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过着定居生活 D.会制作彩陶
6.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7500年)出土的骨笛,是我国音乐考古中的一个重大发现,将人类音乐史、文明史向前推进了3000多年。这表明(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C.华夏音韵,源远流长 D.神州大地,物产丰富
7.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人面鱼纹彩陶盆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8.距今5000年前后,山东大汶口文化农耕经济已经具有一定水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玉器等精美工艺品和日常器物,有的却一无所有。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 )
A.发达的手工业 B.贫富分化的现象
C.丰富的社会财富 D.阶级及奴隶制国家
9.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那么,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A.早期城市的形成 B.学会使用火烧烤食物、照明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10.下列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是( )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D.良渚古城遗址
11.新角度·随葬品来源 陶寺古城大型墓葬中的随葬品来源广泛,有的玉器来源于长江中游的肖家屋脊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有的玉器来源于西北的齐家文化、北方的石峁文化。这些现象反映了( )
A.黄河中游出现了早期封建王朝 B.中原文明出现了贫富分化
C.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 D.其他地区的文明相继衰落
12.以下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B.距今约一万年,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C.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并推举出部落联盟首领
D.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13.传说中,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联合击败蚩尤部落,这一事件对早期中华民族的影响是( )
A.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B.建立中国第一个王朝 C.开创分封制 D.实现文字统一
14.远古时代,我国曾多次发生水患。当时有位英雄“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洪水。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5.《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
A.分割诸侯权力 B.巩固周王朝统治 C.促进民族交融 D.发展农业生产
16.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用世纪、年代的方式表达,公元前771年是( )
A.公元前8世纪70年代 B.公元8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7世纪70年代 D.公元7世纪70年代
1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C.等级制度的形成 D.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18.下列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19.《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一方诸侯之长)。”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社会动荡,等级森严
C.国家统一,疆域拓展 D.生产发展,国力提升
20.春秋时期,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分封制的瓦解
C.诸侯争霸战争 D.各国变法运动
21.《礼记》中记载,玉器等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而《左传》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记载,韩起要在郑国买商人的玉环,这表明玉器已经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玉器产量有较大增长 B.战国时期手工业进步
C.奴隶主贵族纷纷破产 D.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
22.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一措施的直接作用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C.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特权 D.促进民族交融
23.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组成了三个新的国家,这三个新的国家是( )
A.齐、楚、韩 B.赵、魏、燕 C.楚、魏、秦 D.韩、赵、魏
24.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不包括(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
2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绘的是战国时期某项工程的作用,它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坎儿井 D.灵渠
二、综合题
26.某班同学正在开展“史前人类文明”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
【适应自然的能力】
材料一 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积累了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正因为“北京人”能够如此,才进一步证明了他们对对付自然已有了一定的办法。
——贾兰坡《“北京人”的故居》
【产生原始农业】
材料二 中国的原始农业产生于约1万年前。人类栽培的谷物有粟、稻、黍、稷、麦等;种植的蔬菜有芥菜、白菜或油菜等;作为纺织原料的作物有大麻及苎麻;驯养的家畜有狗、猪、羊、牛、马、鸡等,还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制造石、木、骨、蚌质的农具,其种类有整地农具耒、耜、铲、锄、犁,收割农具有刀、镰,加工农具有磨盘等。
【开始定居生活】
材料三 见下图
【结成部落联盟】
材料四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
【形成华夏民族】
材料五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京人”怎样用火“对付自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原始农业的特点。
(3)写出图一、图二房屋复原图的名称及原始居民。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战役。最终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的是谁?
(5)从材料五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礼记·礼运》
材料三: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即诸侯国)屏周。
——《春秋左氏传》
材料四:
材料五: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六: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1)材料一、二分别所述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三、四反映了我国西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写出图中统治阶级人物相应的身份。
(3)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时期政治上出现什么现象。
(4)材料六中公孙鞅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变法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商鞅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新时期,请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参考答案
1.D
2.D
3.C
4.C
5.A
6.C
7.B
8.B
9.D
10.D
11.C
12.D
13.A
14.D
15.B
16.A
17.D
18.D
19.A
20.A
21.D
22.C
23.D
24.C
25.A
26.(1)做法:“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用火照明,用火御寒等。
(2)特点:农作物种类繁多;发展了养殖业;有多样的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
(3)图一:半地穴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图二: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决定的。
(4)战役: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首领:黄帝。
(5)特点: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的过程中融合而成,多元一体。
27.(1)材料一:禅让制度;材料二:世袭制度
(2)制度:分封制;身份,统治阶级身份(从上到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现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4)支持者:秦孝公。时间:公元前356年(或战国时期)。影响:使秦国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改革需得到统治者支持;改革要注重制度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