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八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八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谷城八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19世纪初大量鸦片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与此同时银子滚滚流入外国商人的钱袋中。鸦片贩子收买了一些负责查禁鸦片的官员,官商勾结,共同走私,鸦片禁令形同虚设。这反映了( )
A.西方科技先进 B.清朝需对外开放 C.禁烟势在必行 D.民族危机的加剧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这一规定使列强从中国攫取了
A.协定关税权 B.领事裁判权 C.租地建房权 D.内河航运权
3.从目的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下列条款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割香港岛给英国
4.鸦片战争给了中国一个走向世界的机会,但战后清朝统治阶级却认为这是外交处置不当引起的偶然事件,将战败归因为“前线将领指挥不力”。本来极为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竟被称之为“万年和约”,天真地以为签了和约就太平无事了,竟然希望屈辱的条约保持万年不变。材料意在反映( )
A.鸦片战争将中国纳入世界市场 B.鸦片战争没有真正唤醒清王朝
C.《南京条约》的签订丧权辱国 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6.历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下面遗址可以见证( )

A.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旅顺屠杀暴行 D.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7.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8.据下表可知,洋务运动( )
企业名称 地位 后世发展
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 武汉钢铁集团汉阳钢厂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晚清最重要的军事工业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轮船招商局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 轮船局集团有限公司、招商银行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摆脱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C.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D.实现了自强求富的目的
9.一位英国人在其著作中记载:“1862年9月21日,这个美国兵痞,头一个为清军服务的美国人华尔在率军攻打……慈溪的时候,中弹身亡。”这段材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 )
A.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B.转战了大半个中国
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0.“英法联军时,两国也不过出动军队一万余人,竟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国打得落花流水。奕 跟……曾国藩、李鸿章之辈,恍然大悟,认为西洋人的政治不如中国,唯一比中国高明的,不过‘船坚炮利’罢了。”为此清政府进行了( )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1.《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认为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工商业,与日厂竞争。他发现进口货物中棉织物最多,于是决定在南通开办纱厂,这反映出张謇哪一救国主张( )
A.维新变法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12.1895年5月10日《申报》发文:“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该文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3.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翻译《天演论》,介绍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湖南巡抚陈宝箴批准创办时务学堂,讲授变革的思想。这些新思想( )
A.进一步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发展
C.总结了甲午战争失败的必然原因
D.宣传了维新运动新思想
14.在义和团看来,洋人也罢,洋物也罢,无一不与侵略联系在一起。他们在歌谣中唱道“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掉电线杆,扒了火车道”“见洋人就杀,见洋货就烧,不杀洋人没饭吃,不烧洋货气不消”。材料体现出义和团运动( )
A.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 B.得到社会各界支持
C.注重团结义和团成员 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15.《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人感到愤慨。孙中山先生说,以前他奔走革命,人们把他看作危险分子,不敢同他接近;而在此以后,他就得到了很多的同情者,主张革命的人越来越多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转向资本输出
C.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D.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综合题
16.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大国由盛转衰,深陷“落后就要挨打”之后,重新崛起的轨迹,其与历史上“治乱交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材料二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这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件又定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回忆录》
材料三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二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1)材料一提到的“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指的是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亡国条约”是指哪一条约 这一条约中哪一条款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个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列强的孝子贤孙”的条款。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结合上述内容,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强国有我”的誓言
三、材料题
17.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清政府的剥削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林则徐(1785-1850) 图2 冯子材(1818-1903) 图3 邓世昌(1849-1894)
材料二 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康广仁曾在致友人的密信中说:“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概括其主要功绩。
(2)材料二中的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的影响?
18.论述题从材料中选择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D
6.B
7.B
8.C
9.C
10.B
11.D
12.D
13.D
14.D
15.C
16.(1)事件: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2)条约:《马关条约》。条款: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大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做法: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
17.(1)示例一: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示例二:冯子材,在镇南关战役中大败法军,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捍卫了国家主权。
示例三: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官兵奋勇抗敌,壮烈牺牲,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根本原因: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3)失败原因:变法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维新派力量薄弱,同志太少;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忌恨、攻击;光绪帝没有实权。
影响: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8.观点: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深入。
论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开明官员掀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自强求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和工业探索。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局限,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挽救民族危亡,将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推动着中国近代化探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