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汤原县2025秋季七年级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评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句诗中,“坐地日行” 所反映的地球运动及 “八万里” 对应的纬线是( )A. 公转、本初子午线 B. 自转、赤道 C. 公转、赤道 D. 自转、北回归线小明在海边观察归航的帆船,发现帆船的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如图),这一现象证明了( )A. 地球是球体 B. 海平面上升 C. 地球在自转 D. 帆船速度较慢2025 年 10 月 1 日国庆节当天,北京昼夜长短的状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昼长夜短 C. 昼短夜长 D. 极昼现象下列四幅地图的比例尺,能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A. 1:500000 B. 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 50 千米 C. 五万分之一 D. 1/1000000在《荒野求生》节目中,贝尔将标杆垂直插在地面,上午把石头放在影子顶点 P,10 分钟后影子顶点移到 Q(如图),PQ 所指方向是( )A. 东 B. 西 C. 南 D. 北微信好友小敏在朋友圈分享:“这里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啦!” 她所在的节气是(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下列图例中,表示国界的是( )A. B. C. D. (注:实际试卷附标准图例选项)我国泰山海拔 1545 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 - 155 米,两地相对高度是( )A. 1390 米 B. 1545 米 C. 1700 米 D. 155 米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形部位是( )A. 山脊 B. 山谷 C. 山顶 D. 鞍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 非洲、大西洋 B. 亚洲、太平洋 C. 南极洲、印度洋 D. 北美洲、北冰洋赤道穿过的大陆板块是( )A. 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B. 亚欧大陆、南美大陆 C. 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D.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土耳其海峡下列现象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 北京雾霾天气增多 B. 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遗迹 C. 全球气候变暖 D. 南极大陆发现煤炭资源提出 “大陆漂移假说” 的德国科学家是( )A. 魏格纳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哥白尼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哪两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A.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暴雨的是( )A. B. C. D. (注:实际试卷附标准天气符号选项)我国南方传统民居多为尖顶房,主要原因是( )A. 便于通风散热 B. 便于雨水排泄 C. 便于晾晒粮食 D. 美观大方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A. 高纬度沿海地区 B. 中低纬度内陆地区 C. 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D. 赤道附近热带雨林地区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 平原地区 B. 河流沿岸 C. 高山荒漠地区 D. 交通便利地区下列关于板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B. 板块碰撞挤压形成海洋 C. 板块张裂拉伸形成山脉 D. 板块运动导致火山地震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 和 。世界上七分是__________,三分是_________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 和 。根据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是__________观。三、图文分析题(共 30 分)(一)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7分)26.地球公转由A到B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__________°的固定倾角,太阳光线的直射点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如果让你选择全年昼夜长短不变的地方建房,则应建在__________地区。28.位于我市龙塔上的电视信号发射塔,一年内每天正午塔影的长度大多不同,当正午塔影最长时,地球公转至图中__________位置。(填字母代号)29.你所居住的地方今天(1月13日)的昼夜长短情况怎样?__________30.在地球上的五带划分中,你所在的学校属于__________带。31.地球公转至D位置时的日期是__________前后。(二)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35题2分,8分)3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33.A地与D地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米;同一时间测得A、D两地的气温相比,________地气温更高。34.C地位于D地的____方向;若测得C、D两地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实际距离是________千米。35.某徒步旅行者在此山区迷路,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15分)36.赤道穿过的大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请用“ ”符号标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38.巴拿马运河是_____洲和_____洲的分界线,沟通的是_____洋与_____洋。39.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______带,气温的显著特征是______(高、低)。40.绝大部分地处寒带的大洲是________。41.完全没有伸入热带地区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42.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包围的大洋是____________。43.亚洲与北美洲隔___________海峡相望,欧洲与非洲隔_______海相望。4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四、实践探究题(共 20 分)45.生活中的地理:小明一家计划周末去郊外爬山,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与地理相关的物品?并说明理由。(6 分)46.学科融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地理因素对农业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 分)47.科技与地理:2025 年某科考队在南极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请你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8 分)汤原县2025秋季七年级地理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B 解析:“坐地日行” 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8 万里),故对应自转和赤道。A 解析: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的现象,是地球球体形状的典型证明。C 解析:10 月 1 日处于秋分(9 月 23 日)至冬至(12 月 22 日)之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C 解析: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理事物越详细。将选项统一换算:A 为 1:50 万,B 为 1:500 万,C 为 1:5 万,D 为 1:100 万,C 比例尺最大。A 解析: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上午影子逐渐向西移动,故 PQ 指向东。B 解析: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节气为夏至,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对应标准国界图例选项) 解析:国界图例为线段中间加黑点或圆点,需准确识别地图基本图例。C 解析:相对高度 = 甲地海拔 - 乙地海拔 = 1545 米 -(-155 米)=1700 米。B 解析: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向低处凸出为山脊,即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B 解析: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A 解析: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穿过的岛屿有马来群岛、大洋洲等。B 解析: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美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B 解析: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遗迹,说明此处曾为陆地,后因地壳下陷成为海洋,证明海陆变迁。A 解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吻合等现象,提出大陆漂移假说。B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的。(对应暴雨天气符号选项) 解析:暴雨符号为云朵下方有三道倾斜雨滴,需准确识别天气符号。B 解析:我国南方降水丰富,尖顶房设计有利于雨水快速排泄,避免屋顶积水。C 解析: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是世界人口稠密区。C 解析:高山荒漠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崎岖,不利于人类居住和聚落形成。D 解析: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边缘活跃;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张裂拉伸形成海洋;板块运动易引发火山地震。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9分)自西向东 一年(或 365 天) 解析: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周期约为一年。方向 图例和注记 解析:地图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海洋 陆地 解析: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为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位置 地形因素 解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人地协调 解析: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三、图文分析题(共 30 分)(一)(7分)66.5 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27.赤道 28.D 29.昼短夜长 30.北温31.12月22日(二)(8分)(1)——(3)小题,每空一分,第(4)小题2分32.山顶 陡崖33.570 D34.西北 235.因为小溪都汇入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并且河流沿岸地区往往有人类居住等(言之有理得2分)(三)(15分)36.非洲、亚洲、南美洲37.略38.北美洲与南美洲,太平洋与大西洋39.热带,高40.南极洲41.欧洲、南极洲42.太平洋43.白令海峡、地中海44.亚洲四、实践探究题(共 20 分)45.(6 分) 答案:①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用于判断路线和地形;②指南针,用于辨别方向;③雨具,根据天气预报准备,避免淋雨;④保暖衣物,山区海拔高,气温低,需注意保暖。(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即可) 解析:结合爬山场景,从地图使用、方向辨别、天气应对、地形影响等地理角度分析。46.(6 分) 答案:体现了纬度位置对农业的影响。(2 分) 原因:淮南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降水充足,适合橘树生长;淮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适合橘树生长,导致 “橘变枳”。(4 分) 解析:“淮南”“淮北” 纬度差异大,纬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47.(8 分) 答案:这一现象证明了海陆变迁。(2 分) 远古时期,南极地区并非位于现在的高纬度地区,而是处于温暖的海洋环境中,海洋生物在此生存并形成化石;(3 分)后来由于板块运动,南极所在的板块逐渐漂移到现在的南极地区,气候变冷,但古代海洋生物化石被保留下来。(3 分) 解析:结合大陆漂移假说和海陆变迁理论,从板块运动导致位置变化的角度解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x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