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监测地理试卷 (含解析)

资源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某市市民吴先生晨起游园,拍摄多张照片发朋友圈,并附打油诗一首:天上半个月亮,水里有个太阳,湖面睡莲初放,岸上垂柳飘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片和诗中信息判断,该日大致为农历( )
A.三月二十三日 B.五月二十二日 C.七月十五日 D.九月七日
2.该地从“湖面睡莲密集、岸边芦苇丛生到岸上垂柳飘扬”表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植被有序性规律
3.在水湿环境下睡莲叶面大根系短,显示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与其具有相似指示作用的是( )
A.我国华北储存大量煤炭指示华北抬升为陆地
B.中生代银杏等代表性植物生长指示冷湿环境
C.巴西纺锤树树干木质松软指示气候高温多雨
D.荒漠植物茎叶表面有白色茸毛指示气候干热
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是谁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它就是太阳。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的能量
B.能量主要集中在紫外光区
C.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
5.下列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A.水能 B.天然气 C.地热能 D.风能
6.“万物生长靠太阳”,确实太阳对于我们以地球为家园的人类来说太重要、太熟悉、太亲切了。太阳能量来源于( )
A.外部核聚变 B.内部核聚变 C.其他恒星 D.银河系中心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组合正确的是( )
A.a地层——前寒武纪 B.b——早古生代
C.c地层——晚古生代 D.d——新生代
8.形成d地层煤层的主要植物类型是( )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裸子植物
2023年9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科院研究所在福建首次发现的"奇异福建龙"化石相关研究成果,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下图为“‘奇异福建龙"复原图”和“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地貌和岩石 B.生物和化石 C.岩石和矿物 D.地层和化石
10.该物种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11.该物种生存年代最繁盛的生物是( )
A.藻类 B.爬行类 C.哺乳类 D.海洋无脊椎动物
读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3.构成该景观图的最活跃的图层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生物圈 D.岩石圈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代表,下图示意四大圈层对桂林“山水”形成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中①②③④序号分别代表(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B.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C.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15.关于①②③④四个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圈层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二氧化碳
B.②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C.③圈层规则但不连续
D.各圈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二、综合题
16.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Ⅱ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① ,② ,③ 。其中巨行星是 和 (填行星名称)。
(2)图Ⅱ中各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 、 、 。
(3)太阳“脸蛋”有时候会长出“小黑痣”,“小黑痣”指的是 ,该活动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 层(填字母)。
(4)此时,图I中的 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使图Ⅲ (填北或南)极附近易观测到极光现象。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Ⅱ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 。
17.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尽管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

材料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值区分布并分析其成因。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8.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指出图中的几次冰期对应的地质时代(至少说出两个时期)。
(2)恐龙主要生活在 纪,图中反映出该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
(3)据图归纳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特征。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 诗中提到“天上半个月亮”,说明月相为上弦月或下弦月(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八,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三)。上弦月的特点是上半夜可见,亮面朝西;下弦月下半夜可见,亮面朝东。图片中月亮出现在清晨(时间为06:55,属于清晨),说明是下弦月(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清晨可见),对应农历二十二、三日,据此排除CD;
再结合“湖面睡莲初放、岸上垂柳飘扬”,应当是初夏景象,202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属于春季,A错误,B正确。
故选B。
2.答案: C
解析: “湖面睡莲密集、岸边芦苇丛生到岸上垂柳飘扬”是小尺度范围内,因局部水湿条件差异导致的植被分布变化,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C正确;
干湿度地带性是因海陆位置导致的水分差异,通常表现为从沿海到内陆地区的变化,随着降水的不断减少,陆地自然带不断地更替,A错;
垂直分异是因海拔高度导致的水热差异,与题意不符,B错;
植被有序性规律并非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异规律术语,D错。
故选C。
3.答案: D
解析: 睡莲“叶面大根系短”是对水湿环境的适应(叶面大利于光合作用,根系短因水湿环境无需深根吸水)。煤炭储存指示华北曾为陆地,是沉积环境的指示,非植物指示,A错;
中生代银杏指示的是温暖湿润环境,并非冷湿,B错;
巴西纺锤树树干木质松软是为了储存水分,指示干旱环境(而非高温多雨),C错;
荒漠植物茎叶的白色茸毛可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指示气候干热,与睡莲的环境指示逻辑一致(植物特征适应特定环境),D正确。
故选D。
4.答案: A
解析: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的能量,A符合题意;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排除B;地震活动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排除C;煤和石油是地质时期留下来的太阳能资源,排除D。故选A。
5.答案: C
解析: 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水能、天然气、风能都来自太阳辐射能,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 B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能量来源于其内部核聚变,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可知“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且含有煤层”,由此可做以下推测:笔石出现在中寒武纪—早石炭纪,A错误。鱼类繁盛于晚古生代,B错误。两栖类出现于晚古生代,C正确。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物种灭绝,D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8.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恐龙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裸子植物兴盛,占主要地位,是重要的成煤期,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9.答案: D
解析: 地球有长达46亿年的历史,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可以通过不同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推测地球的历史。化石是了解地质时期生物进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地层和化石是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该物种距今约1.5亿年到1.48亿年。”结合图示地质年代推算应为中生代,C对,ABD错。故选C。
11.答案: B
解析: 结合上题可知,该物种生存时期为中生代,中生代为爬行动物时代,爬行动物繁盛,B对。藻类繁盛时期为前寒武纪和古生代早期,A错,哺乳类繁盛时期为新生代,C错;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是震旦纪(前寒武纪)和寒武纪(古生代早期),D错。故选B。
12.答案: C
解析: 20元人民币上的风景为桂林山水,该图景观中山体现了岩石圈,河流体现了水圈,植被体现了生物圈,云体现了大气圈,因此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为4个,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答案: C
解析: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四大圈层之中各要素之间、四大圈层之间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联系密切,其中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生物圈中生物活动活跃,生物活动紧紧地把四大圈层联系在一起,该景观图的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4.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①提供CO2,存在降水现象,为大气圈;生物可以分泌有机酸,因此②为生物圈;降水进入水圈,因此③为水圈;石灰岩位于岩石圈,因此④为岩石圈。综上所述,图中①②③④序号分别代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可知,①圈为大气圈,大气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错误;②圈是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的圈层,B错误;③为水圈,是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各圈层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理环境,D正确。故选D。
16.
(1)答案: 木星;水星;金星;木星;土星
解析: 太阳系八颗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近为水星,故①为木星、②为水星、③为金星。八大行星按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液化气体构成,体积和质量比类地行星大很多,距日较远,密度小,位于小行星带之外,有光环。
(2)答案: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解析: 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圆形)及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内)三大特征。同向性:从北极上空看,各行星都按逆时针绕日旋转;近圆性:运行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共面性:各行星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3)答案: 太阳黑子/黑子;丙
解析: 太阳黑子、太阳耀斑等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是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由此可知,“小黑痣”指的是太阳黑子;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则图I中的丙为光球层,即黑子发生的位置。
(4)答案: 甲;北
解析: 太阳大气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流主要来源于日冕层,即对应图I中的甲。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会使地球的北极附近易观察到极光现象,而南极附近发生极昼现象,不易观察到极光现象。
(5)答案: 稳定的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
解析: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图Ⅱ是太阳系中太阳及部分行星分布图,太阳属于稳定的壮年期,提供了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太阳系中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地球生命的演化创造了外部条件。
17.答案: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2)四川盆地最缺乏。原因:阴雨天多,日照时数少;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工业城市多,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
(3)纬度,大气状况,海拔状况。
解析:
(1)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具有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总体上看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读图可知,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四川盆地最少。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受季风和地形影响,阴雨天气多,降水较多,且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日照时数相对较短;其次,四川盆地工业城市多,人们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由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可知纬度位置影响太阳辐射;由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丰富可知地形(海拔高度)影响太阳辐射;由西北地区太阳辐射丰富,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可知,天气状况影响太阳辐射。
18.答案:
(1)元古代末期的震旦纪、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和二叠纪、新生代末期的第四纪。
(2)侏罗;温暖干燥
(3)①气温和降水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②冷暖干湿相互交替;③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解析:
(1)冰期即气温较低时期,结合图中冷暖即可判断。
(2)恐龙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图中侏罗纪的气温相对温暖,降水较为干燥。
(3)对比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气候一直处于变化中,冷暖、干湿不断交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