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分宜县初中化学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65 分钟; A.吸取后滴加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 pH值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 Zn65 C12 Na23 S32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0 小题,1~5 小题,每小题 1 分,6~10 小题,每小题 2 分, 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共 15 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被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6.华为最新研发的 5G芯片主要由氮化镓(GaN)材料制成,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酿酒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B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粮食粉碎 .小麦发酵 C.清液过滤 D.酒水蒸馏2.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72g要求的是( ) C.镓原子的中子数是 31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B.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A.自然界中的水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C.防治大气污染,可以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B.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 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D.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溶液中均存在酸根离子4.配制50g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8.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0g 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用10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第 1页,共 4页{#{QQABTY6EggCgAhBAAQhCAwXgCEIQkBCCAQoGBFAYsAABwRFABAA=}#}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B.该反应可以减缓温室效应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 3种 D.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9.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B.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A.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20℃时,将31.6 g硝酸钾加入50 g水中溶解得到81.6 g溶液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是单质 D.将 P点时的氯化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有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1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D.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的试剂或方法10.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的是( )A 除去 CO2中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点燃B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触摸试管壁C 除去 FeCl2溶液中混有的 CuCl2 加入足量 Zn粉,过滤D 鉴别水与过氧化氢溶液A.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 4小题,共 23 分)B.向等质量的Mg、Fe中分别滴加过量稀硫酸 14.(5分)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C.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 (1)瓦罐煨汤起源于宋朝,是赣菜一绝。烧制瓦罐的所用的黏土中含有氧、硅、铝等元素,D.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馏水 请写出其中金属元素的符号: 。瓦罐汤煨制达七小时以上,风味独特,食补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 3小题,每小题 2 分,其中选择 1分,填充 1分,共 6 分。先 性强,《瓦罐煨汤记》中曾记载到“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尽,天下奇香”,请从微在 AB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 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观角度分析闻到香味的原因: 。11.下列厨房里的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2)艾米果是赣南的一种传统小吃用糯米、野艾叶制成因在清明时节制作,也称清明果。A.面粉 B.白糖 C.植物油 D. 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 ),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黄酮素中碳元素和氢元12.如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素的质量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萍乡霉豆腐是一道可口的美味小吃。霉豆腐由豆腐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发生的是(选填“剧烈”或“缓慢”)氧化过程。豆腐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钙、镁等,这里的“钙、镁”指的是 (选填“单质”、“离子”或“元素”)。15.(6分)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答案第 2页,共 4页{#{QQABTY6EggCgAhBAAQhCAwXgCEIQkBCCAQoGBFAYsAABwRFABAA=}#}对火的认识。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 C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甲骨文“ ”(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 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两滴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1)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 。的变化是 。17.(6分)16.尿素是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化肥,如图是生产尿素的流程图,图中以空气小篆“ ”(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为原料生产尿素(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2) 题: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和隔绝氧气甲骨文“ ”(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3)以下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B. C. (1)步骤①利用各组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从分子角度分析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原因是 。(2)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许多家庭以天然气为燃料,该气体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氮气和氢气在合成塔中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5)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能让人们避开危险,减少损失,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请式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举一种灭火的方法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16 分)16.(6分)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走进实验室做了如图实验: 18.(8分)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装置 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1)通过实验 A,观察到乒乓球片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2)对于实验 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号),当看到 时才开始收集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是铁与 直接接触。铁锈疏松多孔,需要及时除去,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答案第 3页,共 4页{#{QQABTY6EggCgAhBAAQhCAwXgCEIQkBCCAQoGBFAYsAABwRFABAA=}#}(3)模拟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制硫化氢气体。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 现 。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后慢慢滴加 NaOH溶液,水的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从 A~F中选)(填装置序号),若并不断振荡试管用 F图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则硫化氢气体应该从导管 端(选填 a或者 b)通入。装置 G是在装置 B基础上的改进,其优点是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填字母序号)。19.(8分)某兴趣小组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A. BaCl2溶液 B. Cu C. Fe2O3 D. Cu(OH)2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小题,共 10 分)方案 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 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 20.(10分)2023年 12月 27日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高铁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了测定黄铜样品(假设样品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称量该合金粉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10g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试求: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 2:乙同学取少量 NaOH溶液,测得溶液 pH为 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 pH为 9,乙同学发现溶液 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 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 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 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 pH必须 (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1)将该合金做成粉末的原因:___________。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2)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可用___________不断搅拌使充分反应。丙同学对探究 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4)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或“不变”)【提出猜想】(l)Na2SO4;(2)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锌粒逐渐减少,有方案 I 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 猜想(2)产生的无色溶液 成立方案 I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答案第 4页,共 4页{#{QQABTY6EggCgAhBAAQhCAwXgCEIQkBCCAQoGBFAYsAABwRFABAA=}#}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化学答题卡16. (6分)(1)(2)姓名: 班级:考场/座位号:(3)贴条形码区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17. (6分)(1)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留痕迹。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2)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3)一、单选题(1-5题每小题1分,6-10题每小题2分,共15分)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 [A] [B] [C] [D] 6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8. (8分)(1)3 [A] [B] [C] [D] 8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 2)5 [A] [B] [C] [D] 10 [A] [B] [C] [D](3)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19. (8分) Ⅰ方案111. [ A][B][C]方案212. [A][B][C]13. [A][B][C] Ⅱ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 实 验反思14. ( 5分) 五、综合计算题(共10分)(1)20.(1) (1分)(2) (2) (1分)(3) (3) (6分)15. ( 6分)(1) (2)(3) ( 4)(4) (2分)(5){#{QQABSY6owgCQkhTACC4rA0XUCEkQkICjLQoMRUAeuAwDwYFAFIA=}#}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分宜县初中化学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6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 Zn65 C12 Na23 S32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1~5小题,每小题1分,6~10小题,每小题2分,共15分。 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被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下列酿酒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粉碎 B.小麦发酵 C.清液过滤 D.酒水蒸馏2.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B.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C.防治大气污染,可以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D.为增加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化肥4.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C.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D.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后滴加液体药品 B.测定溶液pH值C.稀释浓硫酸 D.蒸发食盐水6.华为最新研发的5G芯片主要由氮化镓(GaN)材料制成,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C.镓原子的中子数是31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水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一滴水中大约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稀盐酸和稀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溶液中均存在酸根离子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8.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HCO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B.该反应可以减缓温室效应C.该反应的生成物有3种 D.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9.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就是单质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D.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一氧化碳气体10.下列图像与对应实验相符的是( )A.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B.向等质量的Mg、Fe中分别滴加过量稀硫酸C.向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钠固体D.向稀硫酸中加入蒸馏水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其中选择1分,填充1分,共6分。先在ABC 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然后在D处补充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11.下列厨房里的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 C.植物油 D.12.如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B.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提纯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C.20℃时,将硝酸钾加入水中溶解得到溶液D.将P点时的氯化钠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常采取的方法有1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除杂、分离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的试剂或方法A 除去CO2中少量一氧化碳气体 点燃B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加水,触摸试管壁C 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CuCl2 加入足量Zn粉,过滤D 鉴别水与过氧化氢溶液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3分)14.(5分)赣菜作为中国美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数千年饮食文化的积淀。(1)瓦罐煨汤起源于宋朝,是赣菜一绝。烧制瓦罐的所用的黏土中含有氧、硅、铝等元素,请写出其中金属元素的符号: 。瓦罐汤煨制达七小时以上,风味独特,食补性强,《瓦罐煨汤记》中曾记载到“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尽,天下奇香”,请从微观角度分析闻到香味的原因: 。(2)艾米果是赣南的一种传统小吃用糯米、野艾叶制成因在清明时节制作,也称清明果。艾草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黄酮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3)萍乡霉豆腐是一道可口的美味小吃。霉豆腐由豆腐发酵而成,发酵过程中发生的是(选填“剧烈”或“缓慢”)氧化过程。豆腐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钙、镁等,这里的“钙、镁”指的是 (选填“单质”、“离子”或“元素”)。15.(6分)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汉字作为载体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火的认识。甲骨文“”(焚)的字形像是要燃火烧掉树林。(1)上方的“林”相当于燃烧条件中的 。小篆“”(灭)的字形左边像是一川流水,意思是水能灭火。(2)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和隔绝氧气甲骨文“”(灾)的字形像是房屋着火,灾难降临。(3)以下标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 B. C.(4)许多家庭以天然气为燃料,该气体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5)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能让人们避开危险,减少损失,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请举一种灭火的方法 。16.(6分)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走进实验室做了如图实验:(1)通过实验A,观察到乒乓球片先燃烧,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对于实验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明显锈蚀,由此得出: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 直接接触。铁锈疏松多孔,需要及时除去,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用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C的烧杯②中呈现的现象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氨水时,烧杯②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当烧杯①中液体是浓盐酸,烧杯②中液体是滴有两滴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时,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17.(6分)16.尿素是种植农作物的主要化肥,如图是生产尿素的流程图,图中以空气(经过除尘、除二氧化碳、除水)为原料生产尿素(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有关问题:(1)步骤①利用各组分的 不同进行分离,从分子角度分析该变化是物理变化的原因是 。(2)该生产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氮气和氢气在合成塔中利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8.(8分)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的,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序号),当看到 时才开始收集氧气。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模拟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制硫化氢气体。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择 (从A~F中选)(填装置序号),若用F图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则硫化氢气体应该从导管 端(选填a或者b)通入。装置G是在装置B基础上的改进,其优点是 。19.(8分)某兴趣小组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回答相关问题。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方案l: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 色变成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交流讨论: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稀硫酸中的水稀释了NaOH溶液;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 (填“小于”或“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l)Na2SO4;(2) 。【设计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 锌粒逐渐减少,有 产生 猜想(2)成立方案II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 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 。【实验反思】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填字母序号)。A. BaCl2溶液 B. Cu C. Fe2O3 D. Cu(OH)2五、综合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20.(10分)2023年12月27日昌景黄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高铁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了测定黄铜样品(假设样品中仅含铜、锌)中铜的质量分数,称量该合金粉末10g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试求:(1)将该合金做成粉末的原因:___________。(2)实验中加入稀硫酸后可用___________不断搅拌使充分反应。(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4)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填“增加”或“减小”或“不变”)《2024-2025学年度初中化学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C D D C B B C11. B 食盐12. B 加入溶剂13. B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14.(1) Al 分子在不断运动(2)18∶1(3) 缓慢 元素15.(1)可燃物(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A(4)(5)可用锅盖盖灭16.(1)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 氧气和水/空气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3) 红 红色逐渐褪去变为无色17.(1) 沸点 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2)氮气、氢气(3) 化合反应18.(1)长颈漏斗(2) A、E 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3) B a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19. 红 小于或等于 和 气泡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D20.(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玻璃棒(3)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解得:x=3.25g则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答: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4)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年级化学答题卡.pdf 化学答案.docx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化学卷.docx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化学考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