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七单元第1课时 导读课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第七单元第1课时 导读课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课题: 设计人:
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奇妙的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课文带领学生在诗意的想象世界中遨游:从柳宗元笔下的江雪世界,到北朝民歌中的壮阔画卷; 从雾孩子淘气的魔法游戏,到雪孩子为救伙伴化作云朵的动人蜕变。这些课文都在用独特的想 象视角诠释世界,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能够再现景 物画面,感受景物特点;通过想象,能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情感,理解他人,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单元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基本的情感体验。” 《古诗二首》引导先观察插图,再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江雪世界的孤寂和草原的辽阔;《雾在哪里》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在“大自然的小画家”主题情境中,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想象世界”的浓厚兴趣。 整体感知,明确任务: 通过“想象力画廊”巡游活动,整体了解本单元将学习的古诗、童话和语文园地内容,初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 初步实践,体验想象: 通过模仿课文句式进行口头表达和简单的故事续编,初步体验“展开想象”的乐趣,获得“我是小画家”的成就感。 要素进阶: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是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联系生活,合理想象”基础上教材编排的又一想象单元。《古诗二首》引导学生先观察插图,再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和草原的辽阔;《雾在哪里》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雪孩子》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美好心灵。《语文园地七》单元写话是“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写一个小故事”,不仅要描述图片内容,更需要有趣的多元想象。
教学重点 激发与保持学生对“想象世界”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兴趣是后续所有深度学习的基础驱动力。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大自然的小画家”这一学习身份。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想象”转化为学生可感、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想象”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概念。难点在于设计有效的教学支架,让学生明白“从哪里想”、“怎么想”,并能将内心的想象用语言初步表达出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从“感知理解”到“初步实践”的顺利过渡与转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包含单元主题画面(高耸的山寺、辽阔的草原、淘气的雾、雪孩子等)、课文插图、以及“想象力画廊”的虚拟场景。 学生准备:一张A4白纸和彩色画笔。
单元主题:“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为人文主题,
单元内容: 内容教学要点课文主旨教学建议18.古诗二首本课展现了两首古诗,重点是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这是一首描写渔翁江边垂钓的五言绝句,诗中选取千山皆白、万径无人的荒凉景象,生动再现山野的酷寒与大雪纷飞的凛冽;随后,刻画出一位孤舟独钓于寒江之上的渔翁形象,以此寄托诗人在历经逆境后的不屈精神与内心的深切孤独。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江雪》《敕勒歌》。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意思;能发挥想象 19雾在哪里 20雪孩子本课用拟人手法写了雾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重点是照样子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本文写了雪孩子冒着烟火救出小白兔,而自己却化作了一朵白云,重点是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一篇科学童话,采用拟人化手法将雾描绘成一个淘气的孩子,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展现大雾下的朦胧景象。 《雪孩子》讲述了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为了救小白兔,化身为云朵,表现了雪孩子勇敢无畏、英勇救人的品质。除此之外,《雪孩子》还形象地描写了雪化为水以后变成云朵的过程,融科学道理于故事之中,给少年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中的语言生动有趣,结构鲜明,意境深远 1.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字。 2.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想象雾来时的景色。 1.鼓励学生多元认字。 2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学习默读,不出声读。语文园地七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读由相同部件的字构成 的12个词语。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 3.复习巩固易错字和易混淆的字,并与同学交流改正、整 理错别字的方法。 4.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 5.从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6.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7.能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故事写完整。 8.朗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说绕口令的乐趣。 “识字加油站”结合生活经历,借助想象感受自然风光。 部首及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展示台”互相交流防止写错字的方法,抄写在改错本上。 结合日常观察的气候变化 说说诗句意思,边拍手边诵读的方法。 “写话”仔细观察图画,再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完整。 “我爱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通过有节奏、快速地朗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大单元主题设计
学习任务群:(2022年版)》新课标中 “学习儿歌、童话,阅读图画书,体会童真童趣,感受多彩多姿的生活,初步体会文学阅读的乐趣。”以及“阅读有趣的短文,发现、思考身边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用电器等日常事物的奇妙之处,说出自己的想法。”等内容,本单元侧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 大单元主题名称: 走进奇妙的想象世界——我是大自然的小画家 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 (1)谈话导入,引发好奇。 教师导入情境: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位最了不起的画家,它画出了高高的山峰,画出了无边的大海,画出了四季的变化。你们猜,这位画家是谁? (学生自由回答:大自然) (2)出示主题,角色代入 教师: (出示单元主题图)你们猜对啦!就是大自然。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出示主题名称)“奇妙的想象世界”,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成为这位伟大画家的学生,成为一名——“大自然的小画家”! 教师导入: (深情地朗读情境导语)“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画家,让我们一起来做‘大自然的小画家’,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受、用语言描绘我们眼中最美的想象风景!” 小画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想象力画廊”马上就要开门啦! 学生倾听老师富有诗意的描述,思考“最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并进行自由回答(如“大自然”)。 角色认同与情感投入:学生接受“大自然的小画家”这一新身份,并在老师激情的导语中,以“准备好了!”的积极状态进入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情境,赋予他们“小画家”的角色身份,激发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第二节:“画廊”巡游,初识内容
教师导入:欢迎各位小画家来到“想象力画廊”!今天,我们先来一次急速巡游,看看这个单元为我们准备了哪些精彩的“展品”。 第一站:古诗风景厅 出示《夜宿山寺》插图与诗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教师引导: 看,这位唐代的“画家”李白,画了一幅怎样的画?(引导学生观察:楼非常高)高到什么程度?(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星星) 教师引导: 多么大胆、有趣的想象啊!让我们一起伸出手,做一做“摘星辰”的动作,感受一下这座高楼。 出示《敕勒歌》插图与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教师引导: 来到草原上,这位北朝的画家又把天空想象成了什么?(巨大的蒙古包)这种感觉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辽阔、壮观) 读一读《江雪》诗句。教师提问 :“同学们,《敕勒川》和《江雪》比较,请你说一说两首诗给你的感觉一样吗?”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不同情感。 教师小结: 看,古诗里就充满了美丽的想象,它能让我们看到千百年前诗人心中最美的风景。 第二站:童话幻想屋 出示《雾在哪里》段落。 教师导入情境: (模仿雾的语气)“我要把大海藏起来。”看,这位淘气的画家“雾”,把大海、天空、太阳都当成了自己的画布,藏起来又变出来。它可真会玩! 出示《雪孩子》插图。 师: 看,这位用雪作画的画家,画出了一个纯洁、善良的雪孩子。它不仅是小兔子的伙伴,最后还为了救朋友融化了。这幅画里,不仅有想象,还有温暖的感情。同学们,你听过这个故事吗? 教师小结: 在童话里,雾、雪都可以像人一样思考和行动,这就是想象的魔法。 第三站:语文创意坊 出示语文园地中的“看图写话”图片(老鼠和电脑猫)。 教师: 瞧,这个画廊还给我们留了一面空白的画墙,等着我们小画家来创作呢!看看这幅图,你能想象出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如“冰天雪地”“电闪雷鸣”。 教师: 这些词语本身就是一幅画!听到“冰天雪地”,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小结: 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欣赏别人的想象,更要学习用生字、词语和句子,画出我们自己的故事。 观察与联想:学生观察古诗插图,并根据老师的提问(“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高到什么程度?”),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并进行口头描述(如“楼非常高”、“能摘到星星”)。 肢体模仿与感官体验:在老师引导下,全体学生做“手可摘星辰”的动作,用身体去感受“高”的意境。 类比与感受表达:学生思考“天空”与“穹庐”(蒙古包)的相似之处,并尝试用词语(如“辽阔”、“壮观”)表达自己的感受。 共情与价值判断:在聆听《雪孩子》的故事梗概时,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友谊、善良、牺牲),这是一种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观察与即兴想象:观察“老鼠和电脑猫”的图片,并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快速在脑中构思一个简短的故事雏形。 词语与画面的转换:听到“冰天雪地”等词语,迅速在脑海中联想并描绘出相应的景象。
设计意图:单元内容转化为画廊的“展品”,以巡游的方式带领学生快速概览全貌,既保持了情境的完整性,又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了直观、有趣的初步印象,并初步感知“想象”在不同文体中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执笔初绘,预告旅程
1.体验想象。 教师导入:同学们,参观了这么多精彩的展品,各位小画家是不是也手痒了?现在,就让我们拿起“想象的画笔”,来一次小试牛刀! 活动:续编“雪孩子” 师生共读:雪孩子课文, 教师导入: 如果雪孩子没有融化,第二天太阳出来后,它变成了一朵白云。这朵白云会飘到哪里?又会看到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用笔画一画,并简单地说一说。 学生在A4纸上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邀请几位学生展示画作,并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片段。 2.总结升华,预告旅程 (1)展示与鼓励 教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精彩表现给予具体表扬,如“你的想象真独特!”“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小画家!” 总结单元旅程: 今天,我们只是拉开了“奇妙想象世界”的帷幕。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用朗读去触摸古诗的风景,用句式去模仿淘气的自然现象,用故事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还要用生字词搭建我们想象的城堡! (3)布置“预备任务” 教师要求: 课后,请各位小画家做一个有心人,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比如天空的云、窗外的风、晚上的月亮),想一想,它像什么?它在做什么?课后, 我们继续分享你的发现。 构思与绘画:学生基于《雪孩子》的结尾,进行创造性续编。他们需要思考“白云会飘到哪里?看到什么?做什么?”,并将这些想象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一个将内部语言(思维)转化为外部符号(图画) 的过程。 展示与讲述:几位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口头讲述自己续编的故事片段。这需要他们组织语言,将画面内容用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想象”和“表达”的乐趣,将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初步体验落到实处。同时承上启下,明确后续学习的方向和期待。布置的预备任务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鼓励学生持续观察和想象,为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好铺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