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颐华卓毅补习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颐华卓毅补习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颐华高复2025级第三次月考(11.1)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文化二期阶段(约前1680年至前1610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带有许多海岱地区龙山文化的艺术传统,其表现的是头戴高羽冠的凤鸟形象,其寓意也与海岱地区流行的鸟崇拜信仰有关。 “其昭示着东夷的'鹰鸟崇拜'最终被糅合进二里头的神祖崇拜系统之中。“这可用以佐证 ()
A.早期国家文化的包容性 B.夏文化与商文化的延续性
C.中原文明演进的连贯性 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中心性
2.各地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多次出现“市”的戳记,如陶器上的“襄阳市“马邑市”等,漆器上的“成市”“莒市”等。又四川绵竹出土的“成都市平”铁累,大足出土的“汶江市平”铁累,均应是经市府核验过的衡器。这些发现说明汉代 0
A.手工业技术发达 B.市的功能多样
C.商品交易的频繁 D.市的管理完善
3.开元年间,唐玄宗以节度使牛仙客政绩突出拟提拔他为尚书,但相张九龄认为:“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唐玄宗怒形于色道“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仍然任命牛仙客为尚书。由此可知,当时(
A.皇权相权相互制约 B.门阀观念左右朝政
C.人才任用不拘一格 D.藩镇势力逐步崛起
4.南宋时,杭州的官方名称是“行在所”,也称杭都,杭京,京城,官民们把开封仍尊为“京师”。杭州城的建造多仿照开封城,又带有东南沿海地区的特色,商业氛围更加浓厚。南宋都城的状况反映了0
A.南宋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两京制度 B.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渐分离
C.国家统一理想与偏安现状的矛盾 D.专业化商业手工业市镇的兴起
5.表1为明清时期自耕农生活水平估算。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五口之家(二大,三小) 收支(明清石) 占总产比重(%)
亩积 10亩(明清亩)
总产 3x10=30 100
口粮 20 67
农本消耗 4.5 15
税粮 5 16
衣着 2.34 7.8
余额 包含衣着 0.5 2
扣除衣着 -1.84 -5.8
表1
A.小农经济呈现明显的脆弱性 B.农业多种经营兴盛
C.手工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人地矛盾不断加剧
6、顾炎武曾说:“自三代以下,人主之于民......凡所以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而听民之所自为。于是乎教化之权,常不在上而在下。”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0
A.王安石推行保甲 B.吕大钧撰写《吕氏乡约》
C.张居正整肃吏治 D.王阳明推行“十家牌法”
7.有一份公文这样描述:“自近年学堂改章以来,后生初学大率皆喜新厌故,相习成风,骎骎乎有荒经蔑古之患。若明习科学而又研究经学者,甚难其选。诚恐大学经科一项,几无合格升等之人。“与此“描述”相关的史实是0
A.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B.维新派主张废八股改试策论
C.清末新政推行教育改革 D.北洋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
8.下图1展现的是某战争形势的示意图。图1中所示的战争 ()
A.大大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B.引发清廷“塞防海防”之争
C.初步暴露洋务新政的局限性 D.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9.清末北京竹枝词云:“巨舰飞来瞬息中,未从江海鼓腥风。全亏诸老能调护,半壁东南保障功。 ”时人谓:“沿江沿海安堵如故,皆张(之洞)、刘(坤一)二制军调护之力。”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该事件 ()
A.严重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B.推动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C.深刻影响洋务运动自强政策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0.广东商界数百年旧习,在农历年初二,雇主请雇工吃饭,如席间雇主将鸡头对着某工人说: “辛苦你一年了,多吃点,莫客气”,这就意味着该工人被辞退了,这一习俗被称为“无情鸡”。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广州大多数工会与雇主约定,解雇工人务须经工会同意。这一变化折射出0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
C.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1.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宣传马克思主义,多以犁头、锤子、镰刀等简捷有力的劳动工具为象征物,如犁头“将上层的、枯燥的、龟裂的、减削了培养能力的地面滚个翻身,同时又把那些在地面上潜滋暗长寄生着的莠草连根铲除”,“帝国主义、媚外军阀、买办地主......犹如莠草,势在铲除”。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
A.注重启发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 B.初步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
C.尝试开展工农联合的革命运动 D.基本形成土地革命的政策主张
1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占领某地后,即组织建立苏维埃。这样,各根据地先后建立了乡苏维埃、区苏维埃、县苏维埃和省苏维埃。这些苏维埃组织的建立 ()
A.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体现共产党创建人民政权的探索
C.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13.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依靠“红色圩场”(圩(wéi)场:乡下的集市)进行零星贸易。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鼓励各种群众的、私人的商业机关去寻找新的商业关系,开辟通商道路。上述措施()
A.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D.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经济
14表2为节选自《大公报》的四则广告。这可用以说明,抗日战争时期《大公报》刊载的广告0
刊载时间 广告主体 广告语
1938年5月13日 《悲壮的滕县之役》 浴血滕县,抗拒敌人不退此一战役,实惊天地动鬼神!
1940年1月3日 椰子霜润肤剂 用国货爱国,用好货满意。
1942年7月7日 中国机器油制造厂 建设民族工业,昌明国防科学; 纪念七七抗战,完成自力更生。
1944年9月7日 大兴工业公司出品三八牙膏 爱国仕女,雪“齿”图强,每日不忘
A.融入抗战语言,传播抗战精神 B.启迪民众智慧,倡议全面抗战
C.注重民族动员,主导消费潮流 D.提升抗战认知,主张持久抗战
15.(2025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11)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全部人口统一平均分配。同时,对地主及其家庭,以及家居乡村的国民党军队官兵、政府官员、国民党党员等,也分给与农民同样的土地及财产。这些规定(
A.落实了“平均地权”政策 B.推动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有利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
16.1948年7月,彭真在北岳区城市工作干部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入城以后,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社会秩序。该报告旨在 ()
A.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总结城市接管经验
C.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借鉴土地革命做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玊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材料二: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官方修史的优秀传统跨越近两千年,各史书在人物传记的选材、分类和叙事上均有创新。这些创新的出现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关联。
创新表现 典型例证
新群体的 出现 南朝至唐:庶族/寒门士人(如《宋书》刘穆之、《新唐书》韩愈)进入政治核心
唐以后:武将专传(如《旧唐书·藩镇传》专记河北三镇、《宋史》岳飞)
明清以后:《嘉靖徽州府志》为徽商立传
新类型事迹的记载 元明清:海外交流与边疆民族(如《元史》航海家回回人亦黑迷失、《明史》郑和)
思想倾向 的变化 魏晋至唐:佛教、道教人物入史(如《旧唐书》玄奘)
宋以后:理学影响下的道德叙事(如《宋史》朱熹、《明史》方孝孺拒降朱棣被诛十族)
-改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瞿林东《中国历史编纂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
(2)阅读材料二,任选角度,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上表和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1898年2月,湖南署按察使黄遵宪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参照西方警察制度,在省城长沙创设了湖南保卫局。保卫局由官、绅、商合办,设议事绅商十人,一切章程均由这些绅商议定,交衙门批准后执行。保卫局的职责是“去民害,卫民生,检非违,索罪犯”,其具体职责除了传统巡捕、衙役的职责外,多了帮助迷路行人,管理居民户籍,整顿市场秩序,维护城市道路通畅等。其机构设置实行三级体制,即总局、分局、小分局。
材料二:20世纪初,一批新式特殊警种如路巡(铁路警察)、河巡(水警)、马巡(骑警)、暗巡(便衣警察)以及消防警察设立,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城乡治安管理模式。同时治安学术界兴起一股浓厚的办警政”的思想氛围,这促进了清政府当局1901年在北京开设警务学堂,成为我国近代开设警察教育的先河。
学堂从成立到1912年11月截止,6年总共招收了10期学员,毕业600多人。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全省各地充任巡长和警士。清末新疆地区面临着英、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而激烈的渗透和掠夺,新疆地方政府为了达到“重在联络乡村,互相保卫“共保治安”的目的,于1909年8月在迪化(乌鲁木齐市的旧称)设立了高等巡警学堂。1909年3月,清政府驻藏大臣联豫奏请清政府在西藏南部门户的江孜、亚东商埠设立巡警,使西藏出现了现代化的军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湖南保卫局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警察制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10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材料二: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在根据地内实行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提出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实行男女平等”等政策。据统计,到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拥有约300万人口,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创办了红军大学、列宁师范学校等各类院校,发行了苏维埃货币,开展了群众性的扫盲运动。
材料三:1941年,中共中央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提出“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在土地政策上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同时规定“保证一切抗日人民的人权、政权、财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居住、迁徙之自由。陕甘宁边区还建立了“三三制”政权(共产党员、党外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创办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边区农业生产通过大生产运动显著提升,手工业、商业也逐步恢复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空间视角,指出1930年革命根据地与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何不同之处?(6分)
(2)请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根据地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适配性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颐华卓毅补习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C A B C D A C A B D A D A
二、非选择题
17.(1)
西汉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为史书编撰提供稳定环境。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影响著史宗旨。
先秦至西汉史学积淀深厚,为《史记》体例创新奠定基础。
司马迁个人游历见闻丰富,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与民间传说。
汉朝档案制度完善,为著史提供官方文献支撑。
17.(2)
观点:史学创新反映中国社会变迁
阐述:南朝至唐,庶族/寒门士人进入政治核心,《宋书》《新唐书》为其立传,反映科举制推行后,士族衰落、庶族崛起的社会结构变革。唐以后,藩镇割据局面出现,《旧唐书··藩镇传》《宋史》为武将专传,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及武将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徽商等商人群体崛起,《嘉靖徽州府志》为徽商立传,反映经济结构变动对社会阶层的影响。元明清海外交流频繁、边疆治理加强,《元史》《明史》记载航海家、边疆民族事迹,体现对外交往拓展与多民族国家巩固。宋以后理学盛行,《宋史》《明史》强化道德叙事,反映思想文化对史学编撰的影响。综上,史学创新紧扣社会变迁,是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缩影。
18.(1)
官绅商合办,议事权归绅商,行政权归衙门。
职责兼具传统治安与近代城市管理功能。
机构设置实行总局、分局、小分局三级体制。
借鉴西方警察制度,具有近代化特征。
18.(2)
新变化
设立路巡、水警等新式特殊警种。
警察教育兴起,创办警务学堂。
警察制度向边疆地区延伸,如新疆、西藏。
影响
改变传统城乡治安管理模式,推动治安体系近代化。
培养专业警务人才,提升治安管理水平。
加强边疆地区治理,抵御列强渗透,维护国家主权。
为后世警察制度发展奠定基础。
19.(1)
1930年革命根据地集中在南方长江流域及周边地区,呈分散孤立状态;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中、华南的敌后地区,形成广泛分布的格局。
1930年革命根据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1940年敌后抗日根据地深入日军占领区,环绕敌占城市和交通线。
19.(2)
标题:根据地建设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深度契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面临反帝反封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使命。根据地建设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满足农民土地需求,调动农民参军参战积极性;建立苏维埃政权,完善行政体系,创办院校、开展扫盲运动,奠定革命斗争的群众基础与组织基础,契合“反帝反封建、创建人民政权”的历史使命。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历史使命转变为团结一切力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维护民族独立。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兼顾地主与农民利益,凝聚各阶级抗日力量;建立“三三制”政权,团结党外进步分子与中间分子,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大生产运动,恢复发展经济,保障抗战物资供应,契合“全民族抗战、捍卫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综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始终围绕中共不同阶段的历史使命调整策略,既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又凝聚力量推动革命进程,体现了根据地建设与历史使命的高度适配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