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10月)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2024年10月,在宿州举办的安徽省第五届职工运动会五人制足球比赛中,阜阳队的一名足球运动员踢出了一记“圆月弯刀”直击球门死角(所谓“圆月弯刀”是指足球的飞行轨迹是一条优美的弧线),一名前排观众激动的说:“太精彩了,目测最大球速超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题中的“”是指足球的平均速度
B.该足球飞行轨迹的长度就是它的位移
C.研究足球在空中的飞行时间时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圆月弯刀”的踢球技术时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
2.如图,从高出地面3m的A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m后到达B点,然后回落,最后到达地面C。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取地面C为坐标原点,A点的坐标xA=3m,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0
B.无论选择A、B、C中的哪一点作为坐标原点,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都等于-3 m
C.从A到B的位移大于从B到C的位移,因为正数大于负数
D.因为位移是矢量,从A到B的位移与从B到C的位移的大小无法比较
3.下列对图中弹力有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随车厢(底部光滑)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车厢左壁对小球有弹力
B.小球被轻绳斜拉着静止在光滑的斜面上,则绳对小球有弹力
C.小球被a、b两轻绳悬挂而静止,其中a绳处于竖直方向,则b绳对小球有拉力
D.小球静止在光滑的三角槽中,三角槽底面水平,倾斜面对球有弹力
4.商场自动感应门如图所示,人走进时两扇门从静止开始同时向左右平移,经4s恰好完全打开,两扇门移动距离均为2m,若门从静止开始以相同加速度大小先匀加速运动后匀减速运动,完全打开时速度恰好为0,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另一辆车因故障而停止运动,于是立即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前2s内汽车的位移为28m,第5s内汽车的位移为0.5m,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速度为
B.汽车匀减速运动的第3秒内的位移为8.2m
C.汽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D.汽车从开始减速到停止,行驶的距离为40.5m
6.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 < v0)。已知列车加速和减速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和2a,则列车从减速开始至回到正常行驶速率v0所用时间至少为( )
A. B.
C. D.
7.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狗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机器狗四次取送货物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运动速度变化20m/s用时20s
B.第二次运动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为1m/s2
C.第三次运动,运动位移为30m所用的时间为5s
D.第四次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5m/s2
二、多选题
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并排行驶,则(  )

A.在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
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9.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四个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长度分别是L、2L、3L、4L一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四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0,则(  )

A.子弹通过所有木块的平均速度和初速度之比
B.子弹穿出第一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时的速度之比
C.子弹通过第二个木块和第三个木块的时间之比
D.通过前二个木块和前三个木块的时间之比
10.平直路面上有AB两块固定挡板相距6米。物块以8m/s速度紧靠A出发,在AB两板间往复做加速度大小不变的匀减速运动,物块每次与挡板碰撞后将以原速度大小弹回。现要求物块最终停在距B板2m处且和A挡板只碰撞了一次,那么此过程(  )
A.位移大小可能为16m
B.加速度大小可能为2m/s2
C.时间可能为5s
D.平均速率可能为4m/s
三、实验题
11.如图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0.1 s,距离如图所示,单位是cm,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 m/s ,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2.图中的甲、乙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两种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乙是 (填“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 ;(填“交流8V”“交流220V”或“四节蓄电池”);
(2)该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①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入下表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速度
数值(m/s) 0.400 0.479 0.560 0.640
②将B、C、D、E、F对应的瞬时速度标在图丁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
③由速度—时间图像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若实际电源频率为51Hz,则表格中速度的测量值将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四、解答题
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悬停的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大小为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为5 m/s,取g=10 m/s2。问:
(1)运动员打开降落伞时的速度是多少?
(2)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离开飞机后,运动员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
14.如图甲,滑板运动深受部分年轻人的喜爱,他们在斜坡上冲上、滑下,享受着运动的乐趣。为研究此运动过程,可以建立如图乙所示物理模型。物体由底端D点以v0=4m/s的初速度滑上固定的光滑斜面,途经A、B两点,已知xAB=xBC,由B点再经过0.5 s物体滑到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设斜面长度为4m,求:(物体在光滑斜面上上滑与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3)物体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
15.在驾驶车辆行驶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变线超车,此时需要驾驶员有良好的观察判断力和驾驶技术,如图所示演示了甲车变线超车的过程,乙车与丙车正常匀速直线行驶在同一平直车道,速度均为,丙车车尾与乙车车头相距。甲车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以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甲车车身长度。甲车从超出乙车2个车位后(沿行进方向、甲车头到乙车头距离为2d)开始并线,到完成并线,恰好需要时间。假设甲车在并线过程中,沿前进方向的速度不变,横向移动的速度可忽略,为了安全起见,甲并线完成后立刻匀减速刹车,以保证车头与前面丙车车尾的距离不小于安全距离。
(1)甲车并线完成后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减速刹车,才能保证车头与丙车车尾间距不小于安全距离?(甲车减速至安全距离后即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甲车完成并线后,由于驾驶员错误操作,立即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乙车驾驶员反应后,立即以大小为的加速度刹车,则从甲开始刹车:
①通过计算说明甲、乙两车是否会相撞;
②求甲车车尾与乙车车头的最大距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C D C A BD BCD BCD
11. 0.518m/s 1.59m/s2
【详解】因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故
小球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的位移差是一个定值,先算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再根据,由逐差法可得
12.(1) 电火花计时器 交流220V
(2)
(3)小于
【详解】(1)[1][2]图乙为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电源为交流220V。
(2)[1]根据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得;
[2] 将、、、、的速度标在坐标系中,用直线连接各点,作出速度时间图线,要求直线通过更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如下图;
[3]根据加速度定义
(3)若电源频率为,实际周期,计算时仍用,导致速度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13.(1)55m/s;(2)276.25m;(3)9.7s
【详解】(1)对减速过程,由速度和位移关系可知
代入数据解得
(2)对于自由落体过程有
则总高度为
(3)自由下落阶段由公式
可得,该过程的时间为
对于减速过程有
故总时间为

14.(1)2m/s2,方向沿斜面向下
(2)1m/s
(3)
【详解】(1)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斜面长度为L,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
解得
方向沿斜面向下。
(2)将物体的匀减速上滑过程逆向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下滑过程,则物体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3)xAB和xBC的长度为
根据
可得物体从C到A的时间为
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两次经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
15.(1)
(2)①不会相撞;②12.5m
【详解】(1)甲车刚刚并线结束时,甲车比乙车多行驶的距离为
则并线完成时,甲车车头到丙车车尾间距离为
并线完成后,设甲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经过时间甲车与丙车共速,则有
当车头与丙车车尾间距恰好等于安全距离,则应满足

代入数据解得
故甲车并线完成后至少以的加速度减速刹车,才能保证车头与丙车车尾间距不小于安全距离。
(2)①甲车并线完成时甲车车尾与乙车车头之间的距离为
甲车减速至停止用时
此过程甲车位移为
此过程乙车位移为
此时乙车未停止运动,车速为
此时甲车车尾与乙车车头相距
此后乙车减速至停止过程的位移大小由
解得
故甲、乙两车不会相撞.
②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大,在乙车驾驶员反应的0.5s内,甲车速度减为
此后乙车开始刹车,设再经过时间两车速度相等,则有
解得
则从甲车开始刹车,此过程甲车位移为
乙车位移为
则此时甲车车尾与乙车车头的最大距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