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六中学、第五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六中学、第五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六中学、第五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中,民众是以“大清国子民”的立场抵抗英军的。事后,广西巡抚在奏议中说“这次广州未出大事,是借乡民之力”。这反映出( )
A.外来侵略激发官、民的民族意识 B.政府官员和民众盲目排外
C.民众成为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D.国内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2.下表是清朝爱国将领在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情况,从表中你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时间 地点 人物 官职
1841 年 2 月 广东虎门 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
1841 年 10 月 浙江定海 葛云飞 定海总兵
1842 年 6 月 上海吴淞 陈化成 江南提督
1842 年 7 月 江苏镇江 海龄 副都统
A.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道光帝抗战态度摇摆不定
C.清政府求和签订不平等条约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3.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这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根据这项规定,英国获得了( )
A.协议关税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领事裁判权 D.租地建房的权利
4.有人评价“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此战”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C.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D.获得更多的赔款
6.“东交民巷从1860年开始就是外国使馆所在地,几个大国的使馆都在这里……(大学士)徐桐居于东交民巷,并在自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副对联:‘望洋兴叹,与鬼为邻’。”与之相关的侵华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毛泽东曾谈到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下列几种:一是斗争手段错了,提倡天主教,没有迎合中国的心理。二是洪秀全与杨秀清两权对立。三是骄傲。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其中“洪秀全与杨秀清两权对立”导致
A.太平军北伐和西征全军覆没
B.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C.安庆陷落后,陈玉成被俘就义
D.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8.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描绘的是金田起义的雄壮场面。该浮雕能位列人民英雄纪念碑之上,主要是因为这场运动( )
A.建立了反抗清政府的政权 B.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展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9.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影响 B.爆发背景 C.性质 D.失败原因
10.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11.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
A.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
A.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B.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C.实现了“求富”目的 D.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3.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这一章的主题最可能是( )
13.1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年 …… 13.3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
A.中国边疆地区危机 B.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1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谭嗣同
15.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暴力胁迫下订立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单方面给予列强种种特权,因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产生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丘逢甲写作这首诗《春愁》紧密相关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时局图》是由谢缵泰所著的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漫画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香肠代表德国,反映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情景,这种局面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太平天国运动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后
18.“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9.晚清时期,习武之风极一时之盛,许多农民、城镇贫民、工商业者、小商小贩等皆有参与习武,并加入到反帝爱国斗争中。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B.时局影响社会风气
C.清朝统治秩序崩溃 D.新式学堂得到发展
20.《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出现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以康、梁为首的新兴民族资产阶级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见下表)。“新的高度”体现的是( )
人物 主要活动
康有为 发起“公车上书”,组织保国会
梁启超 《中外纪闻》《时务报》主笔
严复 翻译《天演论》,主持《国闻报》
A.宣传维新启蒙思想 B.推动民主共和传播
C.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 D.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二、材料题
21.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概括史料所反映的梁启超的观点。
(2)1896年,梁启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发表《变法通议》,简述梁启超提出上述观点的背景,并评述上述观点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2.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演绎的一首波澜壮阔的人间悲歌。今天,我们就从千千万万的太平军中选取一个叫祈天佑的人,来看看他和他曾经的天国梦。
材料一 参加拜上帝会的人越来越多,“阎罗妖”(清政府)不断逮捕教徒。我们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之后一路势如破竹,直达南京,天王坐上了龙椅,南京改名为天京,成为天国的都城。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在太平天国军事生涯中经历的重大事件。
材料二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要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我天国梦终于要实现了!
(2)材料二中《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当时广大农民的哪一愿望?
材料三 1856年,太平天国士兵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天国竟然变成这样了,天国该怎么办呀?我迷茫了。
(3)材料三中的歌谣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太平天国有何影响?
材料四 终于到了这天,天京城破!我的天国梦破灭了。
(4)“天京城破”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3.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下列书信,回答问题。
【书信一】
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
——英国驻广州代办米切尔给家人的信
【书信二】
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共享之荣耀。
——法国上尉巴特勒给雨果的书信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雨果给法国上尉巴特勒的回信
【书信三】
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给友人的书信
(1)依据书信一,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
(2)书信二中的“这次远征行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表达了雨果对哪两个国家的强烈谴责?举出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径。
(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和所学知识说说,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中与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这些条约有何共同危害?
三、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分别指什么?
材料二 从1895年5月到10月台南陷落,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日本近卫师团有一半被消灭。台湾义军和留台清军除少数人生还外,大部分战死。
——摘自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台湾人民抗日斗争相关的条约和内容。概述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所学,简述让其说出图中所示豪言壮语的事迹。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哪些感想和认识?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B
6.B
7.B
8.D
9.D
10.A
11.A
12.D
13.A
14.C
15.C
16.B
17.C
18.C
19.B
20.A
21.(1)维新变法。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影响:为戊戌变法奠定了基础。
22.(1)重大事件: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2)愿望: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3)事件:天京事变。影响: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的日益腐败,脱离民众;战略上的失误等。
23.(1)理由:两次鸦片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
国家:英法
列举: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3)条约: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危害: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4.(1)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改良主义:戊戌变法。
(2)条约:《马关条约》;
内容:清政府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示例一: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指挥军舰冲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他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示例二: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搜捕维新人士,谭嗣同拒绝出走,矢志变法献身,最终被捕遇害。(选择一位进行简述,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4)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吸取教训,主动学习;由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步履维艰;不触动封建制度的自强运动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抗击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加强。(任答一点即可,言之有理亦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