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课件(共5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魏·


历史是任人涂抹打扮的小姑娘,千年烟尘之后,历史人物的模样难免模糊。现在,请你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名人眼中的曹操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历史上曹操究竟是怎样的形象?
看诗歌——短歌行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外定武功”,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简介
曹操精兵法,善诗文,“内兴文学”,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大致分为两类:
反映当时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蒿里行》等;

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解题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
古诗一种体裁。与“歌”、“行”、“引”等并称“歌行体”。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
行,“歌行体”,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属古体诗)。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也多变化。如《长恨歌》《琵琶行》《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文体介绍
关于文学常识“歌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可配乐歌唱。
“短歌行”与“长歌行”的区别:
指歌词音节长短而言
《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
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常识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jīn
yōu
duō
qiè



正音解意
人生几何: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何以解忧:
青青子衿:
忧从中来: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山不厌高:
多少
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当以慷慨
以何解忧
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内心
向南,名词活用作状语
三,泛指多次;匝,圈、周
满足
字词点拨
字词点拨
1. 通假字
契阔谈讌( )
2.古今异义
(1)明明如月
古义:( )
今义: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通“宴”,宴饮,宴会
光明,明亮
字词点拨
(2)人生几何
古义:( )
今义:几何学
(3)慷慨(慨当以慷)
古义:( )
今义:大方,不吝惜
多少
情绪激昂
字词点拨
3.词类活用
(1)乌鹊南飞( )
(2)对酒当歌( )
(3)鼓瑟吹笙( )
(4) 去日苦多( )
(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名词作状语,向南
名词作动词,唱歌
名词作动词,敲鼓,弹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服
疏通文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日子能有多少啊。人生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心中忧思难以忘怀。靠什么来排解忧愁?唯有美酒相伴。
疏通文意
那些有学识的贤才,使我心中的思慕之情连绵不断。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令我沉思低吟至今。鹿群呦呦欢鸣,呼唤同伴共食找到的艾蒿。 我如果得到了贤才,定当奏乐设宴隆重款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疏通文意
人才光耀如皎洁在天的月亮,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我的忧愁来自心中,至今不能断绝。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前来探望。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不忘往日情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疏通文意
明月当空,星辰稀少,乌鹊展翅向南飞翔。绕树低飞好几圈,但哪里有高枝可以栖息?高山不辞土石才显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要向周公那样殷勤地接待贤士,使天下的人都衷心归顺。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默写纠错
譬( )如 掇( )阡( )
契 哺

duō
qiān


( )当以慷 ( )有杜康 青青子( )
( )鹿鸣 ( )用相存



呦呦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1、作者究竟 忧 什么?
2、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 ?

你认为本诗的
情感着眼点在
哪一个字?
整体感知
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多少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以何,用什么(宾前)
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代指酒。
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
【翻译】(我)饮酒听歌,感叹人生有多少时间!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可悲的是逝去的日子太多了。宴会上的歌声激越不平,心中的忧思令人难忘。用什么东西来解除忧愁?
只有美酒(才能让我解脱)。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赏析诗歌
设问开头,先声夺人
朝露:生命短促易逝(比喻)
杜康:酒(借代)
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
忧:人生苦短
——积极进取,及时建功立业
岁月短暂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理解诗情
巧妙提醒贤士也应珍惜时间,及时施展才华,及时来投奔我。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无名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理解诗情
长远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艾蒿
只是
【翻译】年轻的贤才呀,我长久地思念你们。只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思念倾慕到如今。鹿儿呦呦鸣叫,它们在呼唤同伴采食田野里的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热烈欢迎。
沉思吟味,这里指思念和倾慕贤人
用典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比兴
女子

思念情人
思慕贤才
求贤若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借姑娘的相思之情比喻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同时含而不露地表达出“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的用心,可谓深细婉转。
思慕情人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咏起所咏之词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诗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君 (贤才)
思慕贤才
用典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作用:典雅耐读 富于文采
增加内涵容量
咏史以言志或抒情
有据可依,生动形象,含蓄简洁
分析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用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诗歌
用典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 小雅 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 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求贤若渴
青青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赏析诗歌
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希望贤才主动投奔
曹操将如何对待人才?
呦呦鹿鸣
必将礼遇、重视贤才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屈尊
摘取
【翻译】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于内心,久久难以排遣。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久别重逢,欢饮畅谈,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内心
问候
久别重逢
同“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赏析诗歌
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怎样的情感?
忧:贤才难得
比喻
将贤才喻为明月,以“明月”之可望而不可及,比喻贤才之难得,继续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想象
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贤才由嘉宾转为老朋友,感情态度越发亲密。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名做状,向南
【翻译】明月朗朗星稀落,乌鸦向南高飞起。彷徨失意绕树三周,不知可以依靠哪根树枝?高山不会满足自己的高度,大海不会满足自己的深度。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英才人心归服。
匝,圈、周
满足
吐出嘴里的食物
分析第四节: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本为景物描写,正是这样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愁思。那么,本句有何深刻含义?
以“乌鹊”无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
赏析诗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用典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管子形解》
渴盼能多招募人才,多多益善(与前文忧人才不够用照应)
《史记·鲁周公世家》有这样的记载:“周公诫伯禽曰: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忧恐失天下之贤人。”
忧:功业未成
——热切殷勤的接待,求贤若渴,自比周公,自述诗人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忧人生苦短”
“忧贤才难得”
“忧功业未成”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着眼点)
二忧贤才难得
三忧功业未成

(落脚点)
一统天下
一忧人生短暂
沉郁悲凉
奋发激昂
去日苦多
诗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总结归纳
人生苦短(忧)
贤才难得(忧)
功业未成(忧)
一统天下(志)
忧愁
激昂
高昂激越、悲凉苍劲
在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曹操?
曹操(155-220 )
他有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
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
更有一种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短歌行》——求贤曲
全诗以感慨开始,继之以慷慨、沉吟,在继之以忧愁、开朗。诗人面对短暂的人生,抒发了人生易逝、贤才难求、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表达了积极进取、延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人生理想。
主旨概括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小雅·鹿鸣》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史记· 鲁周公世家》
“周公吐哺”—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艺术手法鉴赏
用典
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乌鹊南飞中以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比兴
艺术手法鉴赏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以山高水深比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借代
唯有杜康:以杜康来代指酒
艺术手法鉴赏
对比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气韵沉雄
慷慨悲壮
拓展体悟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韩愈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 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杨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求贤令》—曹操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 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求贤令》译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