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高考复习—议论文写作
——多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多材料作文审题时,先从作文材料中提炼出核心概念(关键词),把握概念内涵,然后辨析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关系确定立意,便于在构思和行文中阐述关系。常见类型:
一、同类合并,归为一般的单一话题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材料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材料三:邓清明,56岁,神舟15号飞行乘组成员。曾以出色表现多次入选“神舟”系列飞行乘组,但一直未曾飞天。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他在24年里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在他的眼里,“宁可备而无用,决不用而无备”。(材料句)
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任务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要求句)
【实战演练】
1.审题立意
本题由材料句、任务句和要求句三部分构成。
材料部分由三则材料组成。
材料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选自《周易》,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但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材料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远而道”选自《论语》,是曾子所说的一句话:“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
材料三选自航天英雄邓清明的事迹,作为备份航天员,他以坚强的毅力始终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飞天圆梦。
综合三则材料,应为一般的单一话题型,关键词为“准备”。
立意可为:做足准备,实现理想。
材料同时提供了写作思路及材料方向:
卓越的才华技艺和坚毅的意志品质。
【参考立意】
(1)有准备,才有机会
(2)用心准备,对未来负责
(3)时刻准备着,做新时代好青年
(4)为了时代使命,时刻准备着
(5)做足准备,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提示语,强调以上材料带来的启示,即指看完材料后,有所启发,有所领悟。
要求,结合材料,所以作文中必须有所体现;联系实际,可以是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文章中要体现感悟和思考,不能流于空泛的叙事。
为时代使命,时刻准备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引)不论做什么事,事先充分准备,才能获得成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栉风沐雨,前赴后继(析)。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为担负时代使命,要时刻准备着。(提——中心论点)
历史实践一次次告诉我们,成功的最大依靠绝不是”侥幸“,只有时刻准备着,才能担负时代使命。(过渡)
未雨绸缪化危机,踔厉笃行展宏图。(分论点1)风暴来袭,惟有未雨绸缪,才能化危机为时机。(道理句)面对美国政府的打压,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说,华为早在15年前就有准备。包括芯片在内的很多高科技零部件,已经有了充足的“备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更是表示,“所有高端芯片都可以自己制造;5G也不会受影响,而且两三年内别人追不上我们。”(例证句)生活从来不会亏待有准备之人。未雨绸缪,从不“侥幸”,让华为人从容化危机为转机,在实现科技强国梦的征途上踔厉笃行。(结论句)
2.例文展示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分论点2)二零二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人们迎接新春佳节的脚步。疫情发生三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不计得失,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无数“90”“00“后青年医生迅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白衣天使。白衣执甲,逆风而行,用血肉之躯筑起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钢铁长城”。还有太多的人,时刻准备,随时出发,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我们深爱的大地。沧海横流显砥柱,“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大灾面前,这些时代“英雄”用责无旁贷的实际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时刻准备守护着国泰民安。
大鹏展翅存高远,雄鹰逐梦翱九天。(分论点3)“神舟十五”航天员邓清明为能出色完成航天任务,从1998年成为备份航天员开始,24年如一日,刻苦训练,时刻准备,2022年11月29日,56岁的邓清明终于接到了执行飞行任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人生总是有准备才有机会。时刻准备着,邓清明最终实现了飞天报国梦。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人生旅途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吾辈所爱,名为华夏,若国有命必当不惧生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负今朝,带报国之荣光,时刻准备着担当时代使命,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联)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愿吾辈青年,携带自身的光和热,风雨无阻,砥砺前行。
实现报国梦,我们时刻准备着!(结)
二、多元思辨,梳理关系
多元思辨类作文指作文题中的材料所列举的对象、话题、观点或者做法往往是相对或相关的,但并非是非褒贬分明,而是各自有一定的道理,可以从中提炼出两个或多个概念。
元,即概念。一元为一个概念或一个关键词,多元为多个概念或多个关键词。
核心概念或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一般有:
1.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不能问者,学必不能进,不能学者,必不能有疑”;“学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主次关系。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取舍/选择关系。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4.条件关系。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5.发展关系。如“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6.转化关系。如“强可以弱,弱可以强”。
7.对立统一关系。如“自由与纪律”“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激流勇进与顺其自然”“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8.整体与部分关系。如“个人与家庭、社会”“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实战演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强调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都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应该互惠互利,勠力同心,才可共生,进而双赢。
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一花”比喻个体、部分,“百花”比喻团队、群体,两者之间具有辩证关系。“一花”之美需要“百花”映衬,一枝独秀,不能绚烂整个春天;而“百花”之春又以众多“一花”为基础,因有很多“一花”盛放,才有芬芳满园。花如此,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文化和文化、企业与企业、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亦是如此。
1.和谐共生,纷彩共赢。
2.在利他中利己,在合作中共赢。
3.合作共赢谋发展,勠力同心创未来
4.一枝独秀不是春,和而不同春满园。
1.审题立意
立意角度: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
长河霜冷,时空阒qù寂。历史的泽畔总行吟着两种身影:或单枪匹马,损人利己,终唇亡齿寒,难致彼方;或携手同行,团结共生,终得命运共同之花,灼灼盛放。
习总书记之语道破了共生团结的真谛。掩卷覃tán思,恍悟得:唯有团结与共生,方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向“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提——中心论点)
人与人共生,是谓心怀善意之水。护康衢烟月,不染风尘。(分论点1)
“世界的尽头其实是柴米油盐四季三餐,我们的归宿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守望。”(道理句)深谙此理,黄文秀与乡亲们共生,走进乡村扶贫,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山梁的月光;张桂梅与大山的女孩们共生,创办华坪女高,助她们走出大山,化羽成蝶……(例证句)心怀共生之善,要求我们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可以不舍己为人,却不可损人利己,可以不行义,却不可行不义。点亮别人的灯,铺平别人的路,我们才能更加光明,走得更远!(结论句)
2.佳作展示
国与国共生,是谓筑牢团结之基。得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分论点2)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退回到一个孤岛”,此言发蒙振聩,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变暖利剑高悬,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的双头怪竞相疯长,人工智能又将给人类带来怎样新的挑战……我们,何以破局?唯有团结共生可致!(道理句)于是,“一带一路”的悠悠驼铃串联起各国心声,“世博会”琳琅满目的商品牵动着各国的脉搏,中国高铁亦走出国门奔向万水千山……(例证句)唯有守望相助,互利共赢,才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步履铿锵!(结论句)
世间万物共生,是谓濯多元之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分论点3)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个人有个人的风采,各国有各国的风情,这些风采与风情的共生共融,才构成了世界的“百花园”。(道理句)古有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互联互通,而放眼当今,不论是“中国年”在世界各国收获认可,还是异域文化传入中国,都向我们诠释出一个真理:文明因交流而丰富,世界因多元而多彩。(例证句)心怀共生团结之智,才能迎来“云月相同,溪山各异”的多彩世界。(结论句)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背 ”,此般古老的东方智慧流淌至今,指引着我们当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让我们将此铭记于心,共生团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坦途吧!(联——联系现实分析)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心存千般锦绣,手掬河汉万顷!(结——总结全文)
【实战演练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网友“失意书生”的独白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确定怎样的人生理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以明德中学高二学子的身份给网友“失意书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择业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正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题立意
这是一个由三则引语类材料组成的任务驱动作文。
第一则是登上网络热搜的“失意书生”的一句独白,主要说的是念了大学,却找不到心仪工作的困顿和苦闷。引导学生在择业时要走下高台、脱下长衫,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通过劳动改变自身处境。
第二则是17岁的马克思写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的一段话,思考什么才是“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什么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这样,“事业会永远发挥作用”,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马克思的论述为学生提供了择业观、价值观的参考,在为他人、社会、国家的奋斗中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第三则是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当代青年的殷切寄语。“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饱含着我党一以贯之对青年寄予的殷切期望。引导学生思考当代广大青年拥有多元的职业选择、畅通的发展通道,党和国家也会不断努力,给广大青年提供无限多的发展机遇与机会。当代青年有足够大的空间施展才华,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我追求。
材料关键词——“择业”。话题必须围绕“择业”这一关键词“谈择业的认识”“确定怎样的人生理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联系上述三则材料谈联想与思考。思考的方向是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要有使命感和担当意识。这是主题的限制。
2.格式规范
题目设置了“请你以明德中学高二学子的身份给网友‘失意书生’写一封信”这一真实的情境,也就是规定了文体是写信,交流对象是“失意书生”,自己的身份则是明德中学高二学子。因此写作时必须使用符合这一情境的得体语言和表达方式。指令要求写信,格式要求不能省,如开头的称呼和问好,致敬语可以写“祝择业顺利!”,而“此致敬礼”是比较通用的;“敬礼” “健康”等祝愿之情,要另起一行顶格写。结尾的署名落款、时间。
除此之外,还要体现信件的语言特点,既要观点鲜明、逻辑性强,还要注意交流的亲切性。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也可独立成段。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此致敬礼”。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此致”二字之后不加标点,“敬礼”二字之后可加感叹号表示诚意。
⑤署名和日期:另起一行,在右下方位置署名,日期写在名字下方。
格 式
书 信
一种应用性文体,多用于叙述和陈情。
以共生团结之水,浇命运共同之花
——致世界大学生友谊联合会的一封信
【实战演练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有人说活着总要明白:人生的高度,不是你看清了多少事,而是你看轻了多少事。一念放下,便能得万般自在。从此,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
材料二:
史铁生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放下占有的欲望,执着于行走的努力。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审题立意
两则材料,第一则的重点在于“放下”。在这里,“放下”的方式,可以是“与自己和解”,不过分纠结,“与世界和解”,不过分计较。“放下”的结果,是可以让自己获得“万般自在”。材料二中史铁生的观点,则是要均衡好“放下”和“执着”,“放下”那些占有、计较的欲望,而对于前进和努力则应做到“执着”。
要求,写一篇思考“执着与放下”的文章,因此写作时,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思考“执着”与“放下”之间的辩证关系:人生需要执着些什么,又需放下些什么。
需注意:
如果只谈“执着”,不谈“放下”;或者只谈“放下”,不谈“执着”,均属于不符合题意。因此,必须将“执着”与“放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立意】
1.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
2.执着于初心的坚守,放下对名利的过分追求。
3.执着于家国大梦的实现,放下对蝇头小利的追逐。
【范文展示】
执着在左,放下在右
古希腊哲学柏拉图曾言:“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诚哉斯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那人生紧要处的选择要慎之又慎。就如史铁生所说: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着”。人生之路,执着在左,放下在右,才得圆满。(提——中心论点)
执着于行走的努力,放下占有的欲望,自可姹紫嫣红开遍。(分论点1)
蒋勋曾言:“物质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没有与之抗衡的力量。”当下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受消费主义的裹挟,欲壑难填,但是仍有人慨然前行,皎皎天上的明月。(道理句)敦煌女儿樊锦诗行走于漫漫黄沙路,执着于敦煌文物保护工作,不汲汲于名利。“穿裙子的士大夫”叶嘉莹历经家破人亡,却得唐宋薪传,续易安灯火,不戚戚于俭朴。(例证句)是这些人,执着于热爱的事业,不求名,不逐利,让文化的灯火万里通明。(结论句)
执着于生命意义的找寻,放下生命的痛楚,自可扶摇直上九万里。(分论点2)
周国平曾言:“人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寻找人生意义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道理句)。史铁生20岁双腿瘫痪,他的世界由五彩斑斓变得暗淡无光 。地坛成了他的慰藉。他执着于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参悟到,死是一件无需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他放下生命的疮疤,以笔开道,劈出了一条康庄大道。苏子被贬黄州,“望美人兮天一方”,面对被大浪淘洗的历史人物与荡然无存的丰功伟绩,他破译了水与月中蕴含的哲理,消解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惊惶。(例证句)放下生命中的痛楚,执着于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地坛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史铁生,黄州成就了旷古绝今的苏东坡。(结论句)
个人有执着与放下,国家也需要执着于该坚守的,放下该舍弃的。(分论点3)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执着于为百姓谋福利,放下对冗杂形式的苛刻要求,才有百姓的安乐;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执着于开拓创新,放下固步自封的傲慢,国家才能吐故纳新,构建欣欣向荣的活力中国;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执着于构建世界命运共同体,实现天下大同,“兼爱”的理想才能跨越千年在当代回响。
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认为,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坚持了该坚持的,放下了该放弃的。执着在左,放下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定能将人生旅途点缀得花香弥漫,馥郁芬芳。
执着且放下,快然有高度
明白的人个个都相似,糊涂的人各有各的糊涂。为了追求人生的高度,有的执着于虚幻的妄念,有的放下了肩上的责任,不曾纠结的必是智者。执着与放下虽境界相反,但目标却一致。该执着时执着,自有人生的高度;该放下时放下,自有人生的自在。
向史铁生学习,放下欲望,执着努力。多少人沉醉阿堵,多少人迷恋权贵,到头来竹篮打水,撒手而“归”,面壁难破壁。官场的和珅们再算计,也逃不过恢恢的法网。爱钱的郑爽们再精明,也敌不过观众的底线。多个领域腐败的“大老虎”相继落网、海外的重要涉案人员被追逃、“惩腐打伞”工作扎实推进...且劝贪官放下贪欲,捡起初心;且勉清者执着理想,无视请托。像史铁生那样,随时参悟,随地豁达,地坛里放下细若琴弦的命运,轮椅上执着笔耕不辍的努力,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己无功无名,有情有趣有魂。
向孟晚舟学习,放下舒适,执着大局。多少次加拿大诱惑,多少回美国人威胁,孟晚舟都坚定无罪,笑对无理,放下所谓的“自由”,执着中国的气节。且劝假期的学生放下游戏,执着兴趣;且勉书旁的孩子执着长远,放下短视。育“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心胸,有“一起向未来” 的素养。游戏里千般舒适,抖音中万般美好。但,放下游戏,与世界和解;执着抖音,自己把自己耽误。像孟晚舟那样,宁可独处于囹圄,也要未来的大局,一静一生慧,一思一自在,坚定地放下眼前的诱惑,顽强地握着读书的快乐,舍小乐,稳大局,挽一生幸福,书一纸快然。
人生之苦在执着,人生之难在放下。新时代,执着需正需真,需美需趣,需道需理,需长需远,故辛苦。新一代,放下是舍是弃,是静是慎,是清是淡,是悟是痛,故艰难。一方面,每个人都是“布袋和尚”,若只盛金放银,只盛暂时乐放眼前安,“布袋”有限行不远;另一方面,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最终会两手空空,不要企图无所不能,不要贪图无所不有,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有所"放下",才能有所"执着";有所高度,才能有所自在。
执着,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默默地生长,慢慢地变强。放下,是一种看不见的信仰,跋涉于断舍离之中,翻盘于坚定之中。如此,明白,轻松!
积跬步
以致千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