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任务式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任务式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
第1课时 单元整体探究
赏析诗歌中的诗人形象、意象。
比较本单元作品的特点及艺术手法。
任务一 赏析诗歌中的诗人形象、意象
析重点
1.[情境]鲁迅先生评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赏析人物形象)《短歌行》一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曹操有宏大的志向,充满了霸气和谦恭之气;有广博的胸襟,待人真诚、热情,尊重人才(爱才惜才),对彷徨未找到明主的贤才给予关心和同情。他忧贤才,忧人生,忧天下,因壮志难酬而忧,但他没有陷入低沉的哀叹而不能自拔,反而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短歌行》是曹操胸怀大志的壮歌,体现了他直面现实、热爱生命的担当与豪情。曹操的忧是进取中的忧,是追梦中的忧是反复忧愁后的奋发激昂。他生逢乱世,却彰显了生命的价值,影响了一个时代。
诗歌塑造了一个胸怀天下、渴望建功立业、求贤若渴的诗人形象。
2.(赏析诗歌的意象)根据下面的要求回答问题。
(1) 找出本单元作品中和“水”有关的意象,比较一下它们的作用。
《短歌行》:“水”作为诗歌的背景环境存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水”呈现出的是清澈又迷幻多变的环境特点。《登高》:以长江水的无穷无尽来衬托生命短暂、韶光易逝。《琵琶行并序》:关于“水”的句子是形容琵琶声曲调之变化、琵琶女演奏技巧之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写“江水”东去,场面恢宏,奠定基调,惊涛、浪花都是作为宏大场面中的内容对其加以渲染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水”似乎作为一种背景音乐存在,滴答不停,营造抒情氛围,也写出词人内心的烦躁难安。
(2) 同样是酒,曹操的酒、杜甫的酒、白居易的酒、苏轼的酒、李清照的酒各有何情感寄托?
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说他求贤不得,借酒浇愁;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是说他生存于浊世,现在却连浊酒也不可再饮;白居易“添酒回灯重开宴”,这里的酒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聚散离合的必需品;苏轼“一尊还酹江月”,是他倾倒杯中之酒,以此祭奠、凭吊古人;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表明她意乱愁浓之感,酒也寡淡无味。
任务二 比较本单元作品的特点及艺术手法
1.(比较作品的艺术手法)同为古体诗,曹操的《短歌行》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其一)》在诗歌的情感、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方面有何不同?
①情感:《短歌行》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归园田居(其一)》抒发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②语言风格:《短歌行》是四言,质朴刚健;《归园田居(其一)》是五言,平淡舒缓。③表达技巧:《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用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归园田居(其一)》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四句写景句,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心情,写出
了诗人登高远望的悲秋之意,却又不直接使用“悲秋”的字眼,而是将这种悲秋之情渗透在具体的画面之中。
诗中的自然景物和猿啼声都充满了悲伤的情调。那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洲,无一不起着渲染气氛、烘托诗人情绪的作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眼前这一片凄凉肃杀的景色,自然更使得诗人触景生情。而这种感情变化,又反过来增加了景物的感彩。
2.(比较四言诗和五言诗)先秦时代的诗歌以四言为主,到了汉代,五言诗逐渐发展
兴盛起来。请对比阅读《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并简要分析一下,与四
言诗相比,五言诗的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①五言诗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可以容纳更多的句子成分,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②四言诗朗读时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诗的朗读节奏可为“二二一”式、“二一二”式,组合方式较多,在同一首诗中也可不断变换,有灵动之美。③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多样,可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对应;而四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较单调、板滞,其能适应的多为庄重、舒缓的感情,而不能适应多种感情表达的需要。
词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格:豪放
景物方面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相同点
3.(比较作品的特点)《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
词作,在风格、主题、意象等方面有着很多的相似点,试比较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完
成下面表格。
所写景物雄奇壮伟,场景气势恢宏,意境雄浑壮阔
“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风格:豪放 人物描写
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
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少年得志,婚姻美满,儒雅洒脱;赤壁鏖战时,他指挥若定,以弱胜强,建功立业。这样的形象充分体现豪放气派
孙权继承父兄大业,年轻有为,英明果断,积极抗曹;刘裕虽出身卑微,却能励精图治,厉兵秣马,成就北伐大业;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廉颇老当益壮,穷且益坚,壮心不已,愿为国家效命。这些英雄豪杰均体现出豪放气势
续表
风格:豪放 事件方面
情感方面
文题 手法 情感 两首词中展现的都是重大历史事件,如奠定三足鼎立的赤壁之战,刘裕的北伐中原,西汉与匈奴之争,南宋与金之战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放气势
两首词都是写词人面对祖国河山,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续表
都有“怀古”二字,表明两首词都是怀古词
都借古讽今,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重点抒发了积极进取的豪放之情
不同点 形象:所写之景及人有所不同
主要写的是周瑜。周瑜儒雅洒脱,春风得意,二十四岁做中郎将,三十四岁做三军大都督,“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而满腹锦绣的东坡居士却未被重用,并且被贬。苏轼写本词时已年近半百,功业无成,因而特别仰慕周瑜
出现了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孙权十九岁成为东吴的统治者,果敢坚毅,二十多岁就成为三军统帅,不畏强敌,以少胜多。辛弃疾推崇他是为了批判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
续表
语言
手法
开阔明确,如“穿”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体感;“卷”逼真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
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如 “赢得”就蕴含着浓烈的讽刺意味
续表
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还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乔初嫁”衬托周瑜
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
中,同时用典颇多,典中套典,
自然精当
抒情
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豪中带旷,即借周瑜的英雄气度来抒写自己的豪迈、旷达之情
紧扣政治现实,借咏史来谈自己的战略见解,更是借颂扬孙权、刘裕等英雄的壮举来斥责统治者贪图享乐、苟且偷安的行为,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豪放之中更多的是悲壮之气
续表
《声声慢》一开头就用了十四个叠字。
“寻寻觅觅”写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的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词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的了,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她还是希望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
4.(赏析艺术手法)赏析《声声慢》中叠词的妙用。
这三句都在表现女主人公的愁苦无聊、寂寞哀伤,但各有侧重:第一句写神态,
第二句写环境,第三句写心情,其中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寻寻觅觅”的结果。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
第2课时 学写文学短评
明确文学短评的“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步骤。
体会文学短评与作品分析、读后感的区别。
把握古典诗词文学短评的重点与方法。
任务一 明确文学短评的“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步骤
析重点
1.[情境]文学短评的一般步骤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四个步骤。其中阅读须细,“定题”宜小,“评论”贵透。
(把握文学短评的阅读要求)阅读对于文学评论来说,是占有材料、调查研究的过程。只有通过阅读,才能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文学短评对阅读有哪些要求?
①点面结合的“点”指的是作品,而“面”则指作家生平、作家其他作品、其他作家的作品等。在这里,作品的阅读是最重要的,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只有阅读作品,才能使自己对评论的对象了如指掌,评论时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避免片面性。②所谓深浅结合,是指对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深到能产生真知灼见为止。为了“深”,就要多读几遍。恩格斯为了对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进行评论,先后将其作品至少读了四遍,他在《致斐迪南·拉萨尔》中说:“为了有一个完全公正、完全‘批判’的‘态度’,为了在读了之后提出详细的评价、明确的意见,所以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①阅读范围。从文学评论的写作要求看,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又要做到深浅结合。

再如,列宁为了对小说《怎么办》进行评论,甚至在一个夏天把这部小说读了五遍,“每一次都在这个作品里发现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动的思想”。这说明,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对于被评论的对象,一定要研究得透彻一些,对作品要像对人一样,要知心、知音。对其他作品和材料的阅读不妨浅一点,浏览一遍,有一个直接印象即可
①第一个“总体”指的是从头至尾通读,得出初步而概括的印象。②“部分”是要对重要部分仔细地读,分析研究,加深印象,发现特色(或发现问题),初步形成观点。③最后的“总体”是要获得完整的、本质的认识,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做出自己的判断。在阅读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摘记工作。有一种“评点法”的评论,就是一手拿笔、一手拿书、一边阅读、一边评点的,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三国演义》。我们还要通过阅读培养复述节录作品内容的能力。这是因为评论中常要概述作品内容,以此作为评论的依据。
②阅读方法。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2.(把握文学短评的定题标准)定题也被称为“选题”,所谓定题,就是在读书、搜集材
料的基础上,选择并确定评论的题旨(中心)。定题的标准是什么?常犯的错误有哪些?
(1)①作品的价值。
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分量,权衡一下,问问自己:这部作品有没有价值?值不值得评论?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中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么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这说明:文学评论要评的是文学作品,作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我们确定评论的重要依据。所谓作品的价值,指的是它的美学价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或比较高的;另外,它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或者就是坏作
品。这两类作品都是值得评论的。因为,评论好的作品,可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认识到自己评论的特色,向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评论坏的作品,可以防微杜渐,给作者敲警钟,使读者也能认识假、恶、丑。
现实的需要指的是国家事业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凡是现实需要评论的作品,我们作为评论者,就应该负起评论的责任。
②阅读方法。一般采取“总体—部分—总体”的步骤。
选作品要根据自己的爱好、专长来定。也就是说,评论者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评论的作品来评。尤其是初学评论写作的,更要扬长避短,否则评起来困难,也不容易评好。要确定评论的中心,有两个原则要遵守:第一,不同体裁,区别对待。体裁不同,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如叙事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人物塑造、矛盾冲突等方面。抒情文学的评论,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感情抒发等方面。第二,应有真知,贵在创新。评论的中心,必须从作者对作品的独到见解、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由于是作者的真知灼见,评论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创新,评出新水平。对一篇作品,是评人物形象,还是评情节安排;是评
③个人的专长。
某一细节,还是评全篇结构;是评思想意义,还是评语言风格:这都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双慧眼。培养“眼力”,可以采取两个办法:一是选取。选取作品中有意义之点来评,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就是这样选材的。评论者应该使自己能够熟练地从评论的作品中选取有意义之点。在开始时,评论者可以选择一些名篇,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如评价鲁迅的小说《祝福》,可以确定一个范围:评论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这样,既可以从总的方面——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典型、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也可以从局部的方面——鲁迅怎样刻画祥林嫂的眼睛、语言、性格等方面来选取。二是甄别。主要从三方面锻炼自己的甄别能力:作品中什么是
应选取的有意义之点,什么是要舍弃的无意义之点;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老生常谈;哪些是自己评论时能够驾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难,自己力不胜任的。总之,定题是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评论者通过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飞跃过程”。要顺利完成这个“飞跃过程”,需要花大力气,下深功夫。一些批评家能定题定得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初学写作文学评论的人在定题时常犯以下几种错误:①为评而评,无的放矢。
评论者随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未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去评论。
②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笔而流于一般、平庸、肤浅。
③缺乏新意,老生常谈,步别人的后尘,拾人牙慧。
3.(理解文学短评的评论问题)怎样理解评论的以下五个基本问题:
①这部作品说些什么?②这部作品意味着什么?③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④这部作品表达得好不好?⑤这部作品值得创作吗?
①第一个评论的问题只涉及作品的一些表面现象。
主要针对“谁”“什么”“何处”“何时”“为何”和“如何”给予正确的答案。其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所经历的与自己所经历的联系起来。
②第二个评论的问题在于阐明作品的主题。
这种能力只有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具备。要正确评论作品的主题,一般要从内容释义、感情抒发、语言调整、作者意图四个方面去理解作品。
③第三个评论的问题涉及作者为了从读者处得到预期反应所运用的技巧。
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评论者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正确判断作者在艺术手法表达上的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做出应有的评价,就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赞同。
③第三个评论的问题涉及作者为了从读者处得到预期反应所运用的技巧。
技巧是作者要达到他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对于文学作品来说,除非作者能够注意并运用这些特殊的技巧,否则,读者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和评价这部作品。评价作品的表达技巧是读者和作者都会感兴趣的。
④第四个评论的问题是建立在对前三个问题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是为了公平、正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
这种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评论者对这部文学作品的个人感受。但是他如果能正确判断作者在艺术手法表达上的成功程度,对作品的技巧的运用做出应有的评价,就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赞同。
⑤第五个评论的问题是关于作品的价值。
一篇文学评论只有正确地指出作品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才称得上是一篇好的文学评论。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中说:“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的,除了带来愉快、扩大知识领域、提供新的见识、促进积极行动、促进对生活有更正确的态度等,还有语言的描绘(通过色彩、形状、明暗、场景的描写),思想、结构或语言的宏伟,历史性(对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诗歌中的韵律。”
4.(把握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文学短评对“写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①第一个评论的问题只涉及作品的一些表面现象。
主要针对“谁”“什么”“何处”“何时”“为何”和“如何”给予正确的答案。其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并且把作者所经历的与自己所经历的联系起来。
②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描写中去找,也就是说,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语言基础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分析,从而引用足以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作为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不能想当然,更不可曲解,甚至断章取义。
③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
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而且,是写成一篇立论的评论,还是写成一篇驳论的评论,也需要根据写作目的,从作品实际和读者需要出发来确定。
④要具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能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写作。
必须运用学过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知识和修辞学知识,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在文章中尽讲外行话,或者对文艺作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评论肯定难以服人。
⑤在创作上,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随之不断更新。
为此,评论者就要努力使评论的语言既准确、严密,有科学性、理论性;又要鲜明、新颖,有文学性、形象性。评论者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将评论的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5.(把握文学短评的写作角度)文学短评写作的主要角度有哪些?
①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
言近旨远、言简义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②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
这类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
言近旨远、言简义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③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②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③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④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⑤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⑥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⑦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④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②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等;③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④结构方式,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
等;⑤选材特点,如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等;⑥行文布局,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等。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⑤鉴赏作品的语言。
鉴赏作品的语言,一是要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绚丽、质朴等;二是要品味作品的语言风格,如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简明、含蓄、深沉等;三是要分析作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等。
任务二 体会文学短评与作品分析、读后感的区别
1.(体会文学短评与作品分析的区别)文学短评与作品分析的区别是什么?
①从某种角度讲,文学短评首先要基于对作品的分析,没有分析,何来评论;而分析本身也含有对作品的评价。但二者之间仍是有区别的,分析作品侧重谈作品“是这样”;而短评侧重谈作品“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好不好”。②文学短评必须要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要有一定的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就未必要对作品有总评价。③在写文学短评时,不必大段引述原材料,那样会使原材料挤掉论述;评论点要集中、鲜明,评论角度不要过大。
比如你要写“评《红楼梦》”,如此宏大的古典巨著,你要从何处下手评?很难写,但是如果你把它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中人物的对话”,进而再缩小角度为“评《红楼梦》中凤辣子的语言特征”,这就比较容易下笔了。
④观点要鲜明,要用对确凿的材料的阐析去支持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也可旁征博引,但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对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作品的有关内容做一定的交代。
2.(体会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是什么?
尽管文学短评和文学作品的读后感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前者重“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后者重“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和收获,主观色彩更为鲜明。
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为例,写“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和写“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自是不同,而写“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和写“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也大有区别。
任务三 把握古典诗词文学短评的重点与方法
(把握古典诗词文学短评的重点与方法)如何把握古典诗词文学短评的重点与评论方法?
①一般来说,诗歌的意象意境、章法结构、妙字佳句等,往往是鉴赏与评论的重点。
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村居图”、《登高》中的起承转合、《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情景相生、《声声慢》中的九组叠词。
②在具体鉴赏与评论时,可以使用一些文学鉴赏与评论的概念、术语。
如《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村居图”、《登高》中的起承转合、《琵琶行并序》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名句、《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情景相生、《声声慢》中的九组叠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