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课件(共4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课前背诵
雍容:形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 旨归:主旨,要旨。
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
格物致知:格:推究。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雕琢(zhu )挑剔(tī/ti) 精湛(zhàn)造诣(yì)
卓越(zhu )出类拔萃(cuì)雍容( yōng )
导入:我在故宫修文物,一生只为一事来
一事一生,一人一窟。每个敦煌研究者都有最钟情的一个洞窟,也是人生的标志性研究成果;研究者选择热爱的敦煌研究为事业,终其一生,而这也是敦煌研究院的传统。一代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将一生的热情投射在洞窟之中。
63岁的阿木爷爷从13岁起学习木匠手艺,凭一双巧手把寻常木头打造成各种精巧工艺品;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把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拼接完整……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赞成“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选择吗?
乡土中国
李斌
择一事,终一生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新闻评论的文体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感受语言魅力。
文化理解与传承:感悟“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了解作者—李斌
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多篇评论性文章。如《自信的中国更有底气》《改革开放,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以“劳动精神”丰富时代价值》等。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本文发表于2016年劳动节前一天,即4月30日的《人民日报》第4版“人民论坛”,具有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
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
释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工匠精神”
任务一
了解文体——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常见的新闻评论有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形式。
特点——
1.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新闻评论,就是作者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评论以指导实践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特点:
1.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指导性;
2.思想:立意新颖,见解独特;
3.语言: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对象:面向广大群众;
5.篇幅:短小精悍
新闻评论
构成:新闻事实、观点、立场
写作思路:
①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②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③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④总结全文,提出倡导。
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①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②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对比已学人物通讯的标题与本文的标题,总结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VS
人物通讯的标题特点:
①委婉曲折,文学色彩
②描写为主,风格自由
③多用修辞,独特韵味
新闻评论标题的特点:
①开门见山,观点鲜明
②内容贴近读者心理,吸引眼球
③语言简洁,语势强烈,
④多用祈使句。结构简单,语气强烈,用以表达说话人的紧迫感或坚定态度。
句式分析:以+核心概念+关键动词+动作对象
拟写示例:
用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
让敬畏之光点亮文化传承
任务二
文本研读,圈点批注
标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表明方式
本义是雕刻(玉石),引申为“对某件事物修改使其更加完善的意思。
雕琢的对象
整句话意思:就是用工匠精神使时代品质得到提升呼吁人们在当前时代要重视并运用工匠精神
以敬畏之心对待手中权力
以感恩之心服务人民群众
以宁静之心观察事物
好的标题:
昭示论点;表明态度;
鲜明贴切;有呼吁之效
文本研读
思考:这篇新闻评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段落 概括内容
第1段 开篇先总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 ,接着用企业家的话引出本文 这个话题。
第2段 第二段先点出今天的“匠”是 、 、 的代名词,然后从 、 、 三个角度指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和意义。
第3段 指出工匠精神具有 的力量,对中国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第4段 阐述了工匠精神的 ,也回答了 的问题。
第5段 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意义,并号召 。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内容
段落 概括内容
第1段 开篇先总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 ,接着用企业家的话引出本文 工匠精神这个话题。
第2段 第二段先点出今天的“匠”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然后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角度指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和意义。
第3段 指出工匠精神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对中国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第4段 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回答了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问题。
第5段 总结全文,再次点明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意义,并号召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第1段:从企业需要工匠精神入题,表明时代的需求。
第2段:“匠”的含义以及工匠精神对企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第3段: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4段: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5段:再次点明工匠精神对个人、企业、国家的意义,号召人人践行工匠精神。
引出话题: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指出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内涵
倡导工匠精神以推动时代发展
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课文思路
第1—2段提到“工匠精神”的内涵,请找出并做标注 。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工匠
雕琢技艺
打造产品
追求极致精益求精
文本细读
阅读第3段,谈谈工匠精神的其他内涵。
  一盏枯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
专注
创新
爱岗敬业
文本细读
阅读第4段,总结工匠精神的内涵。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文本细读
技术
炉火纯青
阅读第5段,谈谈你对时代品质的理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文本细读
工匠精神是如何雕琢时代品质的?(找出表现“工匠精神”对企业气质、社会风气、国家素养作用和意义的句子)
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摒除浮躁、探寻美好
健康市场环境
深厚人文素养
文本细读
任务三
深入研读,探究写法
思考: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①首先开宗明义,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②接着引用《说文解字》观点,点出什么是工匠精神;③然后寻因溯果,层层深入,从“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阐明该怎样,不该怎样;④最后联系实际,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请大家分析作者在论证观点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精致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2)类比论证
(1)引用论证
“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4)破立结合
(3)假设论证
“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假设论证法就是通过假设关系,举出虚假事例来证明文章论点,或者针对所举真实事例,制造虚假条件,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破立结合是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同时,确立正确观点。
作者是如何论证该观点的?——论证方法
论证观点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①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②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③比喻论证: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能将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从来都不是……而是……并不是……也不是……而是……
是……亦是;是……亦是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第3节第4—7行)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第5节第2—4行)
①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
②肯定句式,强调工匠精神对于手艺人、个人、企业、国家都有重要作用。
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特色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文采总能令人回味不已、拍案叫绝,更能让考场作文增分添彩。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1)用词:本文运用大量成语,言简意赅,掷地有声。
(2)风格:丰富生动,富有时代性。如“高精尖、炫彩酷”等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词。
(3)修辞:用“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使企业拥有了人的特点(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厚植工匠精神对企业的意义。
运用排比、反问的修辞。如第四段,排比使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到增强气势、调节音律的作用。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4)句式:整散结合,使语言形式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使文章摇曳多姿
主旨归纳
这篇新闻评论以时代特点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点明了“工匠精神”的现实价值,在批判的基础上,厘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深化了对劳动的理解与认知,旨在倡导践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以彰显生命的尊严,社会的品格,国家的荣耀。
引——引述材料,提出论点(略)
点——解析材料,巧妙过渡(略)
议——展开分析,深入论证(详)
联——联系现实,刨根究底(详)
结——总结全文,呼吁号召(略)
任务四
拓展延伸,精神传承
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现代社会,传统社会所孕育的工匠精神是否还有坚守的必要 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践行 这些问题关乎如何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值得我们深思。
拓展延伸,精神传承
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爱岗是敬业的基础,而敬业是爱岗的升华。
②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顾名思义,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份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很不错了,但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③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如果说“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传统的“工匠精神”的内涵,那么,“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则主要体现于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之中。“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要义。
④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一盘散沙,只手难握;茕茕孑立,孤掌难鸣;
滴水汇流,蔚为壮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拓展延伸
现如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工匠精神”回归?
①宣传“工匠精神”。这样,才能使全社会快速形成滋养“工匠
精神”的舆论环境与社会氛围。
②树立工匠典型。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社会风尚。
③形成相应体制。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
④厚植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使劳动光荣、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
一份专注,粹炼出时光的品质;
一份坚守,琢磨出情怀的静止;
他们的手,有毫厘千钧之力;
他们的眼,有秋毫不放之工;
他们兢兢业业,让平凡有了梦想的温度。
他们是大国工匠,是‘中国制造’的时代精神。”
——《中国梦·大国工匠》导读
人人都可以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史书记载鲁班曾经用竹子做成一只木鸟,能够借助风力飞向高空,三天不落地,在当时引起很大震动。还有一种传说说是鲁班曾制成机动的木车,这辆木车由“木人”驾驶,装有各种机关,能够在路上自动行走,一直到汉代还在流传。
历史上的能工巧匠——鲁班、李春
隋代造桥匠师,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存世1500多年、结构奇特、造型美观的赵州桥,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
当代的
能工巧匠
孟剑锋是传统工艺美术錾刻师,他錾刻的“纯银丝巾果盘”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为了制作出完美的作品,他不断改进錾刻工具,反复实验,不允许有任何瑕疵。
徐立平被称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每一次刀落,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突破极限精度,
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
破解20载难题,
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
焊花闪烁,岁月寒暑。
高凤林,
为火箭铸“心”,
为民族筑梦!
心无旁骛,择一而终
胡记霞
敦煌研究者“一人一窟”,阿木爷爷“一双巧手”,故宫文物修复师“一生一画”……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赞成“择一事,终一生”,我认为,时代青年当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心无旁骛,择一而终。
诚然,千年画卷中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一如苏东坡,诗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做饭、造酒、建筑无所不能,但是,因其入仕便“儒”,遭贬则“佛”,无为则“道”,没有“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半世江湖游,匠心不长存,终也难逃“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悲凉。
你看那些感动中国人物,哪一个不是有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公益校长张贵梅,致力于改变山区贫困女孩的命运,以怒放的生命馈人间以芬芳;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抗癌厨房”,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温暖万千家庭;诗词的女儿叶嘉莹,一生只做一件事,桃李天下,传承一家……
用左手打磨岁月,用右手惊艳时光,这种把“冷板凳”坐热、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大美,才是真正的“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才是真正的匠心传承。
毋庸讳言,在新世纪的今天,一些青年人滋生出浮躁心态,视坚守者为“傻子”。有的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一味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垂涎“众星捧月”“前呼后拥”,陶醉于鲜花和掌声;有的流连光鲜世界,为了“露个脸”,奔走在各种闪光灯之中;有的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淹没于名利,所累于杂念,迷失在茫茫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所以,那些一生择一事,把个人的选择与国家的需求相呼应的成功者,才更是我们青年一代应该学习的范本。袁隆平以一己之力不断翻新水稻高产、朱光亚成为核武器领域公认的“众帅之帅”、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青蒿素,都源自他们“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信念。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
庄子有言:“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欲“适千里”者,必下得一番苦功夫,谁也偷不得懒、取不得巧。择一事,倾全力,没有心血来潮,只有一心一意,脚踏实地;择一事,终一生,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不怕吃苦、肯钻研的精神。
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一生择一事”都应当是每个时代青年人的永恒功课。不管人生目标多么宏大,理想多么高远,只有秉持一生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个基本信仰,才可能成为具有新认识、新观念和新作为的“新青年”。
正所谓“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让我们“择一事,终一生”,奋少壮之勇力,攫智库之珍奇,建丰伟之功,立不灭之绩,完终身之夙愿,尽人世之大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