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2026学年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第101中学2025-2026学年初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 ”
14. 《使至塞上》首联中 “单车 ”一词是指诗人出使时4立,表达出诗人此时孤寂的心情。《送 18, 【甲】【乙】两文均描绘了月夜美景。(甲】文中 且L
一句,以积水为喻, 突出月光
“ ”
韦评事》中 “玉立 “一句赞许了友人想要杀敌报因,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2分) 盘的特点;【乙】文中 可数亳发 一句,用玉立的手法,表现月光的明亮。面对美景
“ ”一
15.两首诗均含 “ 孤 ” 字, 但所写景色与情感各不 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两文作者均生欣喜之情,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还借 闲人 词流露出了玉立的
心境。(4分)
(三)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 16-18 题。(共 8分)
【甲】 三\名著阅读(5分)
19.请阅读汪国真的现代诗《山高路远》,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择你认为最符合这首诗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 欣找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 ,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足下如积水
“我 形象特点的人物 其经历阐述理由。 (100字左右) (5分)
空明,水中藻、轩文梢,真竹柏影也上 井结合
何夜无月7 1了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如果远方呼喊我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 。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我就走向大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 问龙井所遣呈舆。,则曰:“以不时至 , 去矣."
是夕,天宇开弇。,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井湖而行.出雷峰气度 双脚磨破
南屏, 灌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复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直壹主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熄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 双手划烂
之境。行二鼓, 姓至寿圣院, 谒辨才于朝音堂, 明日乃还。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 @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 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且舆(y u):竹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轿。@天宇开弇:天空晴朗, @雷峰:雷峰塔, 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 月色入户 当户理红妆 家喻户晓 —汪国真《山高路远》
匕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 问女何所思
C. 可数毫发 有时朝发白帝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四、现代文阅读(共 21 分)
D. 涩足于惠因涧 尝射于家圃 喜形于色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0-23题.(共9分)
17.下列对【甲]【乙】两文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 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材料一) 标题:
A.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北京晚报》(记者任珊)北京2025年9月13日讯 天安门周边文创发售新品,这次

翻译: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 千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是 纪念生国人民抗日8牛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纪念徽章。今起,市民游客可
“ “
理解:暗示作者当时处境孤寂, 只能与志同道合、 同样贬谪的张怀民共述悠怀. 以在天安门广场便民服务车或 中轴线之核 微店线上购买.
已水中藻、井交横, 盖竹柏影也。 记者看到,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徽章采用东方审美的装饰性轮廓,边缘曲线为祥瑞纹样,
翻译: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既具典雅气韵,又不失庄重感。整体布局以天安门为视觉中心, 长城、华表等元素环绕聚拢,
“ ”
理解:描写了院中池塘里水草茂盛、 与岸边竹柏倒影相映成趣的静美景象. 让视觉焦点自然落于 抗战胜利与国家象征 的核心表意上。
C.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 皆寂不闻人声. 小小的徽章上还有和平鸽、麦穗、橄榄枝等生动细节。“白色的和平鸽既传递和平希望,
翻译: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 又丰富了视觉节奏;麦稳象征民生希望,橄榄枝是国际和平符号,以装饰性枝叶形态分布两侧,
理解:这句话将普宁的喧闹与佛寺的寂静作对比,突出佛寺的超然世外。 丰富了视觉层次。
” 天旅集团天安门文创产品负责人慕莎莎介绍。
九三阅兵现场展示的 “ 正义必胜 ” “和平必胜 ”“人民必胜 ” 条幅,也做成了标语吊牌垂直
第 3页 共 8页 第 4页 共 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