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 平面镜成像【题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题型2】实像与虚像 4【题型3】平面镜成像规律 5【题型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7【题型5】凹面镜和凸面镜 9【题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典型例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C.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里实验效果更好D.实验时,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能呈现蜡烛的像【举一反三1】(2022 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更清晰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举一反三2】(2023 青岛市南区)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C.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小义用透明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 ;(2)在实验过程中,小义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物体B,都无法与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3)调整后,当物体B与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时,分别记录下B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体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4)实验时将物体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举一反三4】如图甲,是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的实验装置。(1)蜡烛B应该与蜡烛A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探究中,他测出了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如图乙所示,L= cm。调节蜡烛B的位置与A的像重合,测出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最终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 用平面镜替换玻璃板(选填“能”或“不能”);(3)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将 (选填“竖直向上移动”“不移动”或“竖直向下移动”)。【举一反三5】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1)实验探究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 。(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B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题型2】实像与虚像【典型例题】下列光学现象中,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是( )A.平面镜成像B. 小孔成像C.日食光斑D.手影【举一反三1】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举一反三2】以下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成实像的有( )A.小孔成像 B.镜花水月 C.观看池塘中的鱼 D.用放大镜看报纸【举一反三3】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B.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D.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举一反三4】下列光学现象中,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是( )A.平面镜成像B. 小孔成像C.日食光斑D.手影【题型3】平面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你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B.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C.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远离水面D.靠近水面,水中的像变大【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里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并通过移动的玻璃窗观察客厅上方吊灯的像,这时吊灯的像相对于人( )A.静止不动,大小变大B.静止不动,大小不变C.向左移动,大小变小D.向左移动,大小不变【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在《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里,人们看到的一切和镜子中看到一样:爱丽丝钻入镜子,她环顾四周,看到壁炉上的闹钟向她微笑。“哇!这是镜子里面的钟呀?”,请你帮小爱丽丝读出钟表的真实时间是( )A.2:00 B.4:00 C.8:00 D.10:00【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里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并通过移动的玻璃窗观察客厅上方吊灯的像,这时吊灯的像相对于人( )A.静止不动,大小变大B.静止不动,大小不变C.向左移动,大小变小D.向左移动,大小不变【举一反三4】如图是小丽在地铁站台的平面玻璃安全门前候车时看到的情景。关于这些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站台内景物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是实像B.当安全门向两边打开时,门中像保持不动C.光在玻璃门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当小丽远离玻璃门时,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变小【题型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典型例题】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 m。如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下B.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指向纸内C.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 mD.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3 m【举一反三1】检测视力时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如图所示,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 m,为满足检测要求,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为( )A.1 m B.2 m C.1.5 m D.2.5 m【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是小明到鞋店去买鞋,他站在镜子MN前看自己穿着新鞋的效果。(1)画出代表新鞋的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2)小明向后退了几步,新鞋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与新鞋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画出人眼B看到鞋子A的像的光路图。【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A位置的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隔墙的B位置的同学(含眼睛),图中A、B位置的同学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中画出A位置的同学看到B位置的同学的光路图。(保留作图过程)【举一反三4】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也便于 ;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推理”)(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蜡烛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5)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2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A.2cm B.1cm C. 0. 5cm D.0【题型5】凹面镜和凸面镜【典型例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B.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D.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举一反三1】如图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右后视镜中观察到同向驶来一辆越野车,下一时刻越野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设两车均匀速向前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左后方行驶C.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小D.越野车相对于轿车是静止的【举一反三2】如图是塔式太阳能电站工作时的情景。塔式太阳能电站是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同一个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与塔式太阳能电站会聚光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是( )A.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B.自行车的尾灯C.有趣的倒影D.渔民瞄准鱼的下方叉鱼【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平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镜子的内表面应当尽量的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可以看到牙齿在镜中所成的________像。【举一反三4】如图甲所示是奥运会圣火采集画面,其原理图如图乙。太阳光照到凹面镜上O点,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射入采火器B点,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通过作图确定镜面的位置(研究单条光线时可将凹面镜的一小段近似看成平面镜)。4.3 平面镜成像【题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题型2】实像与虚像 6【题型3】平面镜成像规律 8【题型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1【题型5】凹面镜和凸面镜 14【题型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典型例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B.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C.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里实验效果更好D.实验时,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能呈现蜡烛的像【答案】D【解析】玻璃板可以透光,也可以成像,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正确;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故C正确;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D错误。【举一反三1】(2022 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观察到的蜡烛的像更清晰B.只要把光屏放在恰当的位置,就能承接到蜡烛的像C.蜡烛距玻璃板越远,蜡烛的像就越小D.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答案】D【解析】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而且能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故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B错;蜡烛距玻璃板越远时,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也会变远,蜡烛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只把玻璃板向左平移时,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没改变,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不变,即蜡烛的像的位置不变,故D对。【举一反三2】(2023 青岛市南区)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B.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能够承接到像C.使用相同的蜡烛a、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D.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变大【答案】C【解析】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B错误;选择大小相同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它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小义用透明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 ;(2)在实验过程中,小义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物体B,都无法与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3)调整后,当物体B与物体A的像完全重合时,分别记录下B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物体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4)实验时将物体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和水平桌面没有垂直放置;(3)2.50cm;(4)不变。【解析】(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和水平桌面没有垂直放置;(3)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物体B端对应的刻度值为6.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L=6.00cm﹣1.00cm=5.00cm。此时物体A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s5.00cm=2.50cm;(4)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位置无关,故像的大小不变。【举一反三4】如图甲,是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的大小关系”的实验装置。(1)蜡烛B应该与蜡烛A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探究中,他测出了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如图乙所示,L= cm。调节蜡烛B的位置与A的像重合,测出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最终得到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实验中 用平面镜替换玻璃板(选填“能”或“不能”);(3)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将 (选填“竖直向上移动”“不移动”或“竖直向下移动”)。【答案】(1)相同;2.50;(2)不能; (3)不移动。【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应该使用一对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该刻度尺分度值为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位,即2.50cm;(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不能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因为在玻璃板另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不能;(3)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但是蜡烛位置不变,故蜡烛像的位置也不变,故蜡烛像的位置不移动。【举一反三5】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光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1)实验探究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 。(3)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蜡烛B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多次改变蜡烛A距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B后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有关”或“无关”)。(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光屏承接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答案】(1)较暗 (2)像的位置 (3)无关 (4)虚【解析】(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改变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移动镜后的蜡烛B,发现B总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4)因为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题型2】实像与虚像【典型例题】下列光学现象中,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是( )A.平面镜成像B. 小孔成像C.日食光斑D.手影【答案】A【解析】平面镜成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故A正确;小孔成像、日食光斑、手影都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不属于虚像故B、C、D错误。【举一反三1】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答案】B【解析】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A、B不符合题意。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B符合题意。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D不符合题意。【举一反三2】以下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成实像的有( )A.小孔成像 B.镜花水月 C.观看池塘中的鱼 D.用放大镜看报纸【答案】A【解析】小孔成像是光穿过小孔直接在光屏上会聚成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A正确;镜花水月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B不正确;池塘中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正确;用放大镜看报纸,是凸透镜成的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正确。【举一反三3】下列关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B.眼睛能看见的像是实像C.与物体一样大小的像是实像D.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是实像【答案】D【解析】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眼睛既能看见实像,又能看见虚像,故B错误;实像和虚像都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故C错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是实像,故D正确;【举一反三4】下列光学现象中,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是( )A.平面镜成像B. 小孔成像C.日食光斑D.手影【答案】A【解析】平面镜成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虚像,故A正确;小孔成像、日食光斑、手影都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不属于虚像故B、C、D错误。【题型3】平面镜成像规律【典型例题】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你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B.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C.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远离水面D.靠近水面,水中的像变大【答案】A【解析】看到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正确,B错误;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靠近水面,水中的像靠近水面,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靠近水面,水中的像不变,故D错误。【举一反三1】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里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并通过移动的玻璃窗观察客厅上方吊灯的像,这时吊灯的像相对于人( )A.静止不动,大小变大B.静止不动,大小不变C.向左移动,大小变小D.向左移动,大小不变【答案】B【解析】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灯的位置不变,所以当小明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的过程中,看到的像的位置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在《爱丽丝镜中世界奇遇记》里,人们看到的一切和镜子中看到一样:爱丽丝钻入镜子,她环顾四周,看到壁炉上的闹钟向她微笑。“哇!这是镜子里面的钟呀?”,请你帮小爱丽丝读出钟表的真实时间是( )A.2:00 B.4:00 C.8:00 D.10:00【答案】B【解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题中所显示的时刻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4:00。故选B。【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晚上小明在客厅里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并通过移动的玻璃窗观察客厅上方吊灯的像,这时吊灯的像相对于人( )A.静止不动,大小变大B.静止不动,大小不变C.向左移动,大小变小D.向左移动,大小不变【答案】B【解析】由于灯在平面镜中成像时,像与灯相对平面镜对称,灯的位置不变,所以当小明水平向左缓缓推动玻璃窗的过程中,看到的像的位置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举一反三4】如图是小丽在地铁站台的平面玻璃安全门前候车时看到的情景。关于这些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站台内景物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是实像B.当安全门向两边打开时,门中像保持不动C.光在玻璃门上发生的是漫反射D.当小丽远离玻璃门时,她在玻璃门中的像变小【答案】B【解析】站台内景物在玻璃门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A错误;人的位置不变,当安全门向两边打开时,门中像位置不变,故B正确;光在玻璃门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小丽远离玻璃门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题型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典型例题】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 m。如图是小红同学在一次测量视力时的情景,关于这次视力测量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向下B.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指向纸内C.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6 mD.小红同学按要求进行视力测量,则L的大小应该是0.3 m【答案】C【解析】平面镜所成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视力表中开口向上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上;视力表中开口指向纸外的“E”,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开口也向外,故AB错误;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像的距离是5 m,由图知,小红到平面镜距离2.2 m,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距离为5 m﹣2.2 m=2.8 m,视力表到平面镜距离也为2.8 m,L的大小应该是2.8 m﹣2.2 m=0.6 m,故C正确,D错误。【举一反三1】检测视力时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如图所示,现在使用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是3 m,为满足检测要求,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为( )A.1 m B.2 m C.1.5 m D.2.5 m【答案】B【解析】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 m,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距离是6 m,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测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 m,所以人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 m,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为3 m﹣1 m=2 m。【举一反三2】如图所示是小明到鞋店去买鞋,他站在镜子MN前看自己穿着新鞋的效果。(1)画出代表新鞋的点A在平面镜中的像。(2)小明向后退了几步,新鞋在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与新鞋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画出人眼B看到鞋子A的像的光路图。【答案】(1)见解析图 (2)不变 变大 (3)见解析图【解析】 (1)根据平面镜的特点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作出新鞋的点A的对称点A′,即为其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2)平面镜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向后退了几步,新鞋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与新鞋的距离变大。(3)连接像点A′与眼睛点B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OB,则AO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A位置的同学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隔墙的B位置的同学(含眼睛),图中A、B位置的同学用黑点代表,请在图中画出A位置的同学看到B位置的同学的光路图。(保留作图过程)【答案】见解析图【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确定B位置的同学的像的位置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可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连接AB′,与平面镜交于一点O,连接AO、BO即可,如图所示。【举一反三4】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也便于 ;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使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推理”)(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或“蜡烛A的像”),从玻璃板上看到蜡烛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5)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2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 。A.2cm B.1cm C. 0. 5cm D.0【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 等效替代 (2)蜡烛A 反射 (3)不能 虚像 (4) (5)D【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不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还能够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B的移动情况,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就能确定像的位置,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这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2)在实验中,我们无法把蜡烛A拿到玻璃板后面去和它自己的像进行比较,所以我们用和蜡烛A外形一样的蜡烛B代替蜡烛A去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人在玻璃板上看到蜡烛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平面镜的实质是光的反射,我们所看见的蜡烛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形成的像,这个像不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所以是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虚像。(4)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倾斜,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就可以确定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5)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蜡烛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不变,所以蜡烛位置不变,像的位置就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题型5】凹面镜和凸面镜【典型例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成平行光射出B.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C.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D.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答案】D【解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焦点上,灯泡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面镜反射后,可以成平行光射出,故A正确;用太阳灶烧水,壶应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这里的能量最集中,故B正确;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扩大视野,所以司机可以从镜中观察到汽车后较大范围,故C正确;平面镜遵守光的反射定律,球面镜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举一反三1】如图甲所示,轿车司机从右后视镜中观察到同向驶来一辆越野车,下一时刻越野车在后视镜中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设两车均匀速向前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左后方行驶C.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小D.越野车相对于轿车是静止的【答案】A【解析】后视镜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越野车在轿车司机的右后方行驶,故B错误;后视镜中的越野车的像看起来变大了,说明越野车比轿车行驶的速度大,故C错误;越野车相对于轿车是运动的,因为越野车与小轿车的距离变小,相对于小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举一反三2】如图是塔式太阳能电站工作时的情景。塔式太阳能电站是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同一个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与塔式太阳能电站会聚光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是( )A.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B.自行车的尾灯C.有趣的倒影D.渔民瞄准鱼的下方叉鱼【答案】D【解析】由题可知,塔式太阳能电站的平面镜的共同作用是把平行射来的太阳光会聚于同一位置,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凹面镜,应用了光的反射;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平面镜成像,应用了光的反射,故A不合题意;自行车的尾灯是垂直的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作用,应用了光的反射知识,故B不合题意;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渔民瞄准鱼的下方叉鱼是利用光的折射,故D符合题意。【举一反三3】如图所示,平面镜在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利用________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用来会聚太阳光烧水,镜子的内表面应当尽量的________(选填“粗糙”或“光滑”);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可以看到牙齿在镜中所成的________像。【答案】凹 光滑 虚【解析】利用凹面镜可以会聚太阳光,凸面镜发散太阳光,故填凹面镜。镜子的内表面应当尽量的光滑,利用镜面反射会聚太阳光。牙医利用口腔内窥镜是平面镜,故牙齿在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举一反三4】如图甲所示是奥运会圣火采集画面,其原理图如图乙。太阳光照到凹面镜上O点,光线经凹面镜反射后,射入采火器B点,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通过作图确定镜面的位置(研究单条光线时可将凹面镜的一小段近似看成平面镜)。【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题型专练(原卷版).docx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题型专练(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