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短歌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短歌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准确诵读诗歌,掌握 “衿、呦、哺” 等字词读音,理解 “青青子衿”“周公吐哺” 等典故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分析 “酒、月、鹿” 等意象的作用,提升古诗鉴赏能力。
3.辩证看待曹操 “求贤若渴、胸怀天下” 的情怀,打破对 “奸雄” 的刻板印象,体会诗歌的豪迈与忧思。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 “忧思 — 求贤 — 壮志” 的情感脉络,赏析用典、比兴的艺术手法。
难点:理解曹操 “忧人生短暂” 与 “忧贤才难得” 的深层关联,辩证评价其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四、教学过程(45 分钟)
(一)趣味导入:影视片段引共鸣(5 分钟)
播放《三国演义》“赤壁赋歌” 片段(曹操横槊赋诗《短歌行》场景),
提问学生:“视频里的曹操给你什么印象?你知道他此时为何作诗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走进《短歌行》,看看真实的曹操,是否和影视里一样?”(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初读感知:读准节奏品韵味(10 分钟)
教师范读:配乐(古风琴曲)诵读,强调四言诗 “二二拍” 节奏(如 “对酒 / 当歌,人生 / 几何”),提醒学生注意 “呦呦(yōu)”“吐哺(bǔ)” 的读音。
学生分层读:
自由读:圈画不理解的字词,同桌互助解疑;
分组赛读:4 组比赛,教师点评节奏、情感把握,选出 “最佳诵读小组”;
全班齐读:带着 “读出曹操的语气” 的要求,整体感知诗歌基调。
(三)研读探究:合作解意悟情怀(20 分钟)
1. 小组合作 “解诗意”(8 分钟)
出示探究任务:“默读诗歌,小组讨论:曹操在诗中‘忧’什么?又‘盼’什么?从哪些句子能看出来?”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梳理:
忧:“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忧人生短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时可掇”(忧贤才难得);
盼:“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盼贤才到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盼统一天下)。
2. 聚焦手法 “赏妙处”(7 分钟)
提问:“曹操用了什么方法让情感更动人?”(引导关注典故、意象)
典故:“青青子衿” 化用《诗经》,表对贤才的思念;“周公吐哺” 用周公典故,表求贤决心;
意象:“酒”(解忧、抒怀)、“月”(永恒与短暂的对比)、“鹿”(象征贤才,体现礼遇)。
学生举例分析,教师板书 “典故 — 含蓄深情”“意象 — 情景交融”。
3. 辩证讨论 “识曹操”(5 分钟)
抛出问题:“大家之前觉得曹操是‘奸雄’,读了《短歌行》,你对他有新看法吗?”
学生结合诗歌(如 “周公吐哺” 的抱负)与课外知识(如 “唯才是举” 政策)辩论,教师小结:“曹操是有忧思、有壮志的政治家,他的形象是立体的,不是非黑即白的‘奸雄’。”
(四)拓展延伸:古今对话连现实(5 分钟)
提问:“曹操‘求贤’的愿望,在今天有什么体现?”(引导联系企业招聘、国家人才引进政策)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短歌行》的‘求贤情’跨越千年,至今仍有意义,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五)课堂小结 + 作业(5 分钟)
小结:师生共同回顾:“今天我们读了一首诗(《短歌行》),懂了一种情(求贤壮志),学了两种法(用典、意象),认了一个人(立体的曹操)。”
作业(二选一):
创意作业:为《短歌行》画一幅插画,配 3 句解读;
思辨作业:写一段 200 字短文,谈谈 “我眼中的曹操”。
五、板书设计
短歌行(曹操)
情感:忧(人生 / 贤才)→ 盼(贤才 / 天下)
手法:典故(《诗经》、周公)— 含蓄
意象(酒、月、鹿)— 抒情
形象:立体政治家(求贤若渴、胸怀壮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