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峨眉二中高25级高一上期10月月考 化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将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食盐晶体超细粒子分散到酒精中,激光笔照射能看到丁达尔效应,所形成的分散系是(  )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2. 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 H2O和H2O2 B. O2和O3 C. 金刚石和石墨 D. 红磷和白磷
3.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电解质
A 盐酸 NaOH 石墨 K2SO4溶液
B 空气 Fe(OH)3胶体 铁 Na2CO3
C CuSO4·5H2O CaCl2 水银 铜
D 氯水 KNO3晶体 O3 NaCl
X、Y、Z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X、Y、Z依次为(  )
A. Cu、CuO、Cu(OH)2 B. C、CO、H2CO3
C. CaO、Ca(OH)2、CaCO3 D. H2O2、H2、H2O
铁、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铜溶液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其中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OH-+HCl === H2O+Cl- B.Ca(OH)2+Cu2+ === Ca2++ Cu(OH)2
C.Fe+Cu2+ === Cu+Fe2+ D.Fe+2H+ === Fe3++H2↑
6. 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Na+  K+  OH-  Cl- B. Na+  Fe3+  SO42-   
C. Mg2+  Na+  SO42-  Cl- D. Ba2+     K+
7.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钡溶于盐酸溶液中:BaCO3+2H+ === Ba2++H2O+CO2↑
B.小苏打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OH- === CO2↑+H2O
C.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Ca2++CO32- === CaCO3↓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42- + Ba2+ === BaSO4↓
8. 下列变化中,属于还原反应的是 (  )
A.Cl-Cl2   B.FeCl2FeCl3 C.CCO2 D.KMnO4MnO2
9.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 CuO+H2===Cu+H2O B. Fe2O3+3CO===2Fe+3CO2
C. 2KMnO4===K2MnO4+MnO2+O2↑ D. NaOH+HCl===NaCl+H2O
10. 实验室中可用如下反应制取氯气:K2Cr2O7 + 14HCl(浓) === 2KCl + 2CrCl3 + 3Cl2↑+ 7H2O,此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个数比为 (  )
A.1:3   B.3:1   C.14:1   D.6:1
11.要验证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下列哪组物质进行实验 ( )
A. Cu、FeCl2溶液、MgCl2溶液 B. Fe、Cu、MgCl2溶液
C. Mg、CuO、FeSO4溶液 D. Fe、CuSO4溶液、MgCl2溶液
12.下列是与实验有关的部分图标。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标注的图标是( )
护目镜 排风 锐器 用电
13. 利用饱和FeCl3溶液与蒸馏水制得的胶体的胶团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浊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N个FeCl3可生成N个Fe(OH)3胶体粒子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Fe(OH)3胶粒带正电荷
14. 海水是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含有丰富的资源,海水提溴就是海水资源利用的一个实例。从海水里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 + NaBrO3 + 3H2SO4 === 3Br2 + 3Na2SO4 + 3H2O。下列反应中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  )
A.2NaBr + Cl2 === Br2 + 2NaCl B.2KI + Br2 === I2 + 2KBr
C.2H2S + SO2 === 3S↓ + 2H2O D.Cl2 + H2O === HCl + HClO
粗盐中含有不溶于水的泥沙,还有其他的可溶于水的杂质Na2SO4、MgCl2、CaCl2,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④②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55分)
16.(13分)有下列物质:①醋酸;②铜丝;③SO2;④盐酸;⑤KHSO4固体;⑥Ba(OH)2固体;⑦熔融的CuSO4;⑧氨水;⑨稀硝酸;⑩蔗糖。回答下列问题:
(1) 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填编号,下同),属于强电解质的有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能导电的物质有______。
(2) 写出⑤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写出“向⑥的水溶液中滴加⑦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向⑧的水溶液中滴加⑤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17.(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1) 制备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对制取的Fe(OH)3胶体做电泳实验, (填“阴”或“阳”,注释:阴极连接的是外电源的负极,阳极连接的是外电源的正极)极颜色加深。
(4)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长时间加热,结果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出现了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4分)溶液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K+、Ca2+、Fe3+、CO32 、SO42 、NO3 、HCO3 、Cl 、OH 。为鉴定这些离子,某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原溶液,测得溶液呈强碱性。
②另取少量原溶液与足量盐酸混合后,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另取100mL原溶液,加足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沉淀部分溶解。
④取③中滤液,加HNO3酸化后,再加过量AgNO3溶液,溶液中析出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此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一定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可能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②中“少量原溶液与足量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沉淀溶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④能否确定原溶液中含有Cl ______(填“能”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
19 . (14分)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用途。
(1)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例如,能帮助人体将食物中不易吸收的Fe3+转变为易吸收的Fe2+,故维生素C具有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在反应过程中维生素C发生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 某小组同学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后,欲探究H2O2的性质。
【预测】聚焦H2O2中的核心元素O,O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预测H2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和观察】
实验①,观察到KMnO4溶液与H2O2反应了,紫红色褪去的同时有无色气体产生,经分析知紫红色MnO4 转变为无色Mn2+,该实验证明H2O2具有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实验②,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以观察到溶液变蓝,这是为了验证H2O2的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已知:淀粉溶液遇 I2会变蓝)
③请用“双线桥”表示KMnO4与H2O2反应时的电子转移情况。
2KMnO4 + 5H2O2 + 3H2SO4 === 2MnSO4 + K2SO4+ 5O2↑ + 8H2O
【结论]】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H2O2既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一、选择题
1. B
解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最典型的特征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 A
3. D
解析:A. K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电解质是化合物);B. 空气是混合物,Fe(OH)3胶体是混合物;C. CuSO4·5H2O是纯净物,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
C
解析:
A. 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故选项错误。
B. 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与水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故选项错误。
C.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
D.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不能生成氢气,故选项错误。
5. C
解析:A. 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正确为:OH- + H+= H2O;B. Ca(OH)2应写成离子形式;D. 铁与酸反应生成Fe2+,不是Fe3+。
6. C
解析:A. OH-在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B. Fe3+呈黄色,不符合“无色”要求;D. HCO3-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反应生成CO2。
7. A
解析:B. 小苏打与NaOH反应生成CO32-和水,不生成CO2; C. 碳酸氢钾溶液中的是HCO3-,不是CO32-;D. 漏掉了Cu2+与OH- 生成Cu(OH)2沉淀的反应。
8. D
解析:还原反应是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过程。D中Mn元素从+7价降至+4价,被还原。
9. B
10. D
解析: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HCl中的Cl(部分从-1价变为0价),被还原的元素是K2Cr2O7 中的Cr(从+6价变为+3价)。14个HCl中只有6个被氧化,2个Cr被还原,故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原子数比为6:2=3:1。
11. D
解析:D方案:Fe能置换出CuSO 中的Cu,证明Fe>Cu;Fe不能置换出MgCl2中的Mg,证明Mg>Fe。综上,活动性Mg>Fe>Cu。
12. A
解析:制备Fe(OH)3胶体需要加热沸腾,为防止液体飞溅烫伤,需要佩戴护目镜。
13. D
解析:A. 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B. 多个Fe(OH)3分子聚集形成一个胶体粒子;C. 向NaOH溶液中加FeCl3会生成Fe(OH)3沉淀,而非胶体;D. 正确,由图可知胶核吸附阳离子,使胶粒带正电。
14. C
解析:原反应是归中反应,Br-(还原剂,-1价)和BrO3-(氧化剂,+5价)反应生成Br2(0价)。C中H2S(还原剂,-2价)和SO2(氧化剂,+4价)反应生成S(0价),原理最相似。
D
解析:除杂过程中为了保证杂质离子完全除尽,每一次加有试剂都过量。加过量的NaOH的目的是除去镁离子,加过量BaCl2溶液是除去硫酸根离子,加过量Na2CO3溶液是为了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加过量Na2CO3溶液一定要在加入BaCl2溶液之后,即④一定在⑤之后,为了防止沉淀溶解,一定要在过滤之后加盐酸,即③在①之后。故操作顺序可以是⑤②④①③或②⑤④①③。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6. (13分)
(1) ①⑤⑥⑦; ⑤⑥⑦; ③⑩; ②④⑦⑧⑨
解析:电解质(纯净化合物,自身能电离):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强酸、强碱、大部分盐。非电解质(纯净化合物,自身不电离):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能导电:存在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自由电子或自由离子)。
(2) KHSO4 = K+ + H+ + SO42- (1分)
(3) Ba2+ + 2OH-+ Cu2+ + SO42- = BaSO4↓ + Cu(OH)2↓
解析:同时发生Ba2+ 与SO42-的沉淀反应和Cu2+与OH 的沉淀反应。
(4) NH3·H2O + H = NH4 + H2O
解析:氨水是弱碱,写成NH3·H2O;KHSO4提供H ;至中性意味着恰好完全反应。
17. (14分)
(1) 反应原理为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
阴极
(4) 生成红褐色沉淀; 原因:长时间加热使胶体聚沉
(5)① 加入电解质溶液(稀H2SO4)使胶体聚沉
② Fe(OH)3 + 3H = Fe3++ 3H2O
解析:生成的Fe(OH)3沉淀是碱,可与过量酸反应而溶解。
18. (14分)
(1) 一定不能:Ca2+、Fe3+、HCO3-;一定存在:CO32-、SO42-、OH 、K+; 可能存在:Cl-
、NO3-
解析:①强碱性,排除Fe3+、HCO3-。②加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O2),证明有CO32-,排除与CO32-不共存的Ca2+。③加BaCl2生成沉淀,加酸部分溶解,不溶的是BaSO4,溶解的是BaCO3,证明有CO32-和SO42-。④滤液加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AgCl),但③中引入了Cl ,故无法确定原溶液是否有Cl 。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阳离子K+一定存在。
(2) CO32- + 2H+= CO2↑+ H2O
(3) BaCO3 + 2H+ = Ba2+ + CO2↑+ H2O
(4) 否;理由:步骤③中加入的BaCl2溶液引入了Cl ,干扰了原溶液中Cl 的检验
19. (14分)
(1) 还原性; 氧化
(2)① -1价; H2O2中O为-1价,处于中间价态,既可以升高(表现还原性)也可以降低(表现氧化性)
② 还原性; 氧化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