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阶 基础训练1. (教材新增练习改编)如图是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图中最可能找到两栖动物化石的地层是( )第1题图A. ①B. ②C. ③D. ④2. (2025无锡)如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 )第2题图A.小熊猫 B.熊 C.浣熊 D.大熊猫3. (2025)如图是某些动物肺的结构示意图,这体现的生物进化趋势是( )第3题图A. 由水生到陆生 B. 由小型到大型C. 由简单到复杂 D.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4. (2025广西)下表记录了从不同地层挖掘的生物化石中部分动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据表推测,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动物化石种类 距今年限鸟类和哺乳类 2亿2 500万年~7 000万年爬行类 3亿6 000万年~2亿8 600万年两栖类 4亿800万年~3亿6 000万年低等鱼类 4亿7 000万年A. 动物化石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B. 两栖类出现的时间比鸟类和哺乳类的早C. 一般来说低等鱼类的结构比爬行类的复杂D. 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二阶 综合提升5. (2025云南)云南普洱茶熟茶利用多种微生物进行发酵,在特定发酵环境中,只有能适应茶叶中化学成分、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微生物才能繁殖。下列观点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在自然界中微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 微生物为获得足够营养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C. 为适应熟茶发酵的环境,微生物产生相关变异D. 微生物适应熟茶发酵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 (2025北京朝阳区)家猪是由野猪驯化而来的,如图为家猪的部分进化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6题图A. 进化历程中头部占比发生了变化B. 产肉量的高低与遗传、变异有关C. 驯化使产肉量相关基因发生改变D. 原始家猪中存在产肉量高的变异7. (2025南充)下图是几种灵长类动物的进化历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第7题图A. 图中人类是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B. 化石是研究灵长类动物进化的唯一证据C. 图中人类和长臂猿的共同特征最多D. 灵长类动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三阶 大单元整合1. (2025重庆)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其黑白色毛发相间的经典图案广为人知,随着陕西秦岭棕白色大熊猫“七仔”(如图1)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大熊猫毛色遗传的好奇心。请回答:图1 棕白色熊猫“七仔” 图2 “七仔”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图第1题图(1)大熊猫的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似,据图2判断“七仔”的性别为 ,其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为 条。(2)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七仔”棕白色毛发的棕色是由1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说明“七仔”的棕毛属于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3)在遗传学中把黑白色大熊猫毛发中的“黑色”与棕白色大熊猫毛发中的“棕色”称为一对 ,基因符号用B、b表示。“七仔”父母的体色都是黑白色,则其父母细胞中决定毛发黑色的基因组成是 。(4)大熊猫具有大而平的臼齿,能够咀嚼竹子,还有一根由腕骨发育而来的能够灵活抓握竹子的伪拇指(如图3),这些适应特征都是长期 的结果。第1题图32. (2025北京石景山区)桑蚕文化是我国农业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科研人员对家蚕有着深入的研究。第2题图(1)桑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可养蚕,果可食用。图1为桑的雌花序及放大的雌花,其中结构①为 ,经过传粉和 过程后可发育成桑的果实,即桑椹(图2)。(2)桑叶是饲养家蚕的常用饲料。家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要经历四个时期,在 期会不吃不动,被茧包裹,结茧率的高低影响着蚕丝产量。(3)科研人员尝试用其他植物叶部分代替桑叶来饲喂家蚕,并统计了结茧率(表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用 进行饲喂优势明显。表1食物配比 结茧率50%莴苣叶+50%桑叶 76%50%甘蓝叶+50%桑叶 72%全桑叶 97%(4)在上述实验中,还发现家蚕对于其他2种植物的叶进食量较少。进一步研究得知,家蚕Ⅲ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与其味觉形成有关,使其对苦味十分敏感,进而拒食有苦味的叶片,呈现寡食性;若该基因发生改变,寡食性家蚕就会出现广食性,这说明 。(5)家蚕的寡食性和广食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利用纯种寡食性蚕和纯种广食性蚕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3,据此判断寡食性是 性性状。第2题图3新考法 原因分析自然界中,苦味往往代表着毒性,苦味越重毒性越大;而绝大多数野生蚕都是具有A基因的寡食性蚕,请你从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是 。第3讲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阶 基础训练1. A2. B3. C4. C二阶 综合提升5. C6. C7. D三阶 大单元整合1. (1)雄性 42 (2)可遗传(3)相对性状 Bb、Bb (4)自然选择2. (1)子房 受精 (2)蛹(3)50%莴苣叶+50%桑叶(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5)显(6)寡食性蚕因拒食有毒苦叶更易存活,经自然选择被保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