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质量检测八年级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我国地理位置优越,体现在( )A.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热充足 B.地跨寒、温、热三带,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营C.海陆兼备,利于发展陆上和海上贸易 D.东靠亚欧大陆,西临太平洋,季风气候显著2.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指东部海域的海水养殖)的有利条件是(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 B.陆上国界线漫长,邻国多C.东西距离长,陆地面积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面积辽阔3.我国加强对海洋探索的主要目的是( )。①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②维护海洋领土权益 ③推动关键技术突破 ④大量捕捞海洋鱼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5年6月,张奶奶乘坐为老年人群服务的银发旅游专列出游,如图示意此次旅游路线。据此完成4-7题。4.张奶奶沿途可能观赏到的风景有( )A.豫—海岛风光 B.陕—热带雨林 C.甘—极地冰川 D.新—戈壁荒漠5.张奶奶在乌鲁木齐发现当地居民上午10点左右才上班,这是因为我国( )A.气候类型差异大 B.疆域东西跨度大 C.人口密度差异大 D.疆域南北跨度大6.银发旅游专列受到热烈欢迎,开行数量大幅增长,这反映出我国( )A.老年人口规模大 B.老年人消费需求低 C.旅游资源较单一 D.铁路运输货运量多7.乌鲁木齐所在的省级行政区中生活的居民最可能是( )。A.藏族 B.壮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8.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洪泽湖 D.青海湖如图为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据此完成9-10题。9.我国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地形类型分别是( )A.山地和高原 B.高原和平原 C.盆地和平原 D.山地和丘陵10.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A.平原最少 B.地形类型齐全,山区面积广大C.高原为主 D.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跨代共居”是指在老年人的房屋里,招募年轻人向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以抵扣房租的现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首个“跨代共居”试点率先实行,读“中国不同年龄人口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11.预计至2050年,我国不同年龄人口的变化趋势是( )A.儿童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劳动年龄人口C.老年人口比重保持不变 D.老年人口比重逐渐超过儿童人口12.“跨代共居”率先在我国沿海省市出现,是因为这些城市( )①住房压力大 ②生活成本较高 ③娱乐活动丰富 ④医疗人手不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为( )A.湿润区 B.干旱区 C.半干旱区 D.半湿润区如图示意2023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据此完成14-16题。14.图中人口密度差异最大的两个省级行政区是( )A.河南、甘肃 B.山西、青海 C.河南、陕西 D.山东、西藏15.图文资料可以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 )A.北密南疏 B.北疏南密 C.东密西疏 D.东疏西密16.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A.黑河—腾冲 B.宜昌—湖口 C.漠河—腾冲 D.河口—桃花峪唐朝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描述的是晋朝大将军王濬率水军从益州(今成都)出发,沿长江东进,攻取东吴都城建业(唐称金陵,今南京)的历史事件。如图完成17-20题。17.长江注入的海洋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18.晋朝水军从益州到建业途经的地形区为( )A.四川盆地、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南丘陵、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19.晋朝水军出发地位于现今长江的( )A.源头地区 B.上游地区 C.中游地区 D.下游地区20.晋朝水军顺江而下直达建业,充分利用了长江的( )A.供水功能 B.防御功能 C.水运功能 D.生态功能二、综合题(共4小题30分)21.唐代诗人李白在《行路难》中写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读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完成下题。(7分)(1)黄河发源于______(地形区),注入______(海洋名称),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城市是______;(2)根据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推断李白此时可能位于______(银川/郑州)太行山的东侧是______(地形区名称);(3)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区存在的严重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请推断发生该问题的原因: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22.“越冬专列”(哈尔滨到海口)为北方老人冬季到南方生活提供交通服务,读中国部分城市常年平均入冬日期图,回答下面问题。(8分)(1)北方老人乘“越冬专列”从哈尔滨出发,抵达湛江后,乘船横渡______海峡到达海南省,海南省的简称是______,位于我国温度带中的______带;(2)从常年平均入冬日期来看,哈尔滨早于武汉,影响因素是______。北方老人去南方越冬,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冬季气温______;(3)“越冬专列”自北向南经过黑龙江省、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等地,所经省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上,该阶梯地形类型以______和丘陵为主。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差异更大,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2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推出“漫步中国”特刊,介绍了中国适合徒步的路线。如下图示意其中一条徒步路线“走胡线”(胡焕庸线),该路线分为四个地段:东北段、山西段、陕西段、西南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1)“走胡线”东北段穿过A山脉为______,其东西两侧地理环境差异明显,A山脉西侧是______高原,东侧年降水量大于______mm,从A山脉继续往东北方向可到达邻国______;(2)“走胡线”的西南段穿过的甲河流是______,该线陕西段与西南段相交的山脉B的走向是______(横向/纵向),它在我国气温分布上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即大致为______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根据你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请再写出一条B山脉和淮河的地理意义____________。24.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和北纬36°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__,大致可分为______级阶梯:黄土高原位于第______阶梯;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向______(填方向)流,便利东西交通;(2)由图可知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是______,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试分析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发展的影响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