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课件(共8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物质的量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课件(共83张PPT)

资源简介

(共83张PPT)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课)
【复习目标】 
1.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NaOH
CuSO4
1 mol氨气溶于水,形成1 L氨水

=1 mol·L-1
[微思考2] 15%的NaCl溶液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1 mol·L-1 NaCl溶液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加碘食盐中含碘量为20~40 mg·kg-1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100 g 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质量为15 g
每1 L 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每1 kg加碘食盐中含碘元素20~40 mg
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计算公式:c=________(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为mol·L-1,ρ为溶液密度,单位为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 mol-1)。

答案:A
[归纳总结] 气体溶于水,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一般思路
答案:C
3.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25 ℃时,将a g该晶体溶于b g水中恰好可形成V mL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25℃时R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
(4)饱和溶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
答案:A
0.4 mol·L-1
[归纳总结] 溶液稀释与混合常用关系的计算
溶液稀释 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
③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溶液混合
6.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各取5 mL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c(H2SO4)______(填“>”“<”或“=”,下同)9.2 mol·L-1,c(NH3)________6.45 mol·L-1。
(3)各取5 mL溶液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w(H2SO4)________49%,w(NH3)________12.5%。
18.4 mol·L-1
12.9 mol·L-1




必备知识 · 助学教材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________。
胶头滴管
2.容量瓶的结构与用途
250 mL
500 mL
1000 mL
[微思考] 容量瓶在使用前要____________,
其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是否漏水
装水→盖塞→倒立→正立→瓶塞旋转 180°→倒立
3.配制过程
以配制500 mL 1.00 mol·L-1的NaOH溶液为例。
(1)计算:需NaOH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 g。
(2)称量:通过托盘天平称量NaOH固体时,需将其放在小烧杯中。
(3)溶解: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NaOH固体全部溶解。
(4)冷却、移液:待烧杯中的溶液     后,用玻璃棒引流将溶
液注入    容量瓶。
20.0
冷却至室温
500 mL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瓶颈刻度线________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好标签。
1~2
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图示流程如下: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比浓度溶液的配制
1.配制100 g 10%的NaCl溶液
用托盘天平称取10.0 g NaCl固体,放入200 mL烧杯中,再用100 mL量筒量取90.0 mL的蒸馏水注入烧杯中,然后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
2.用浓硫酸配制1∶4的稀硫酸50 mL
用50 mL的量筒量取40.0 mL的蒸馏水注入100 mL的烧杯中,再用10 mL的量筒量取10.0 mL浓硫酸,然后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关键能力 · 拓展教材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1NaCl溶液480 mL。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托盘天平(带砝码、最小砝码为5 g)、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    mL容量瓶、
    以及等质量的两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________ g。
500
胶头滴管
14.6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称取的NaCl晶体倒入烧杯中。
左盘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移液、洗涤。在移液时应使用玻璃棒引流,需要洗涤烧杯内壁和
玻璃棒2~3次是为了            。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________处,改用________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装瓶、贴标签。
搅拌,加速NaCl晶体溶解
保证溶质全部转入容量瓶中
1~2 cm
胶头滴管
解析:配制480 mL 0.50 mol·L-1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的容量瓶。m(NaCl)=0.50 mol·L-1×0.5 L×58.5 g·mol-1≈14.6 g(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物品放在左盘。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2.从溶质改变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450 mL 0.1 mol·L-1的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固体1.8 g:________。
(2)配制500 mL 0.1 mol·L-1的硫酸铜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胆矾8.0 g:________。
(3)配制NaOH溶液时,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质量相等的纸片,其他操作均正确:________。
偏小
偏小
偏小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需称量溶质4.4 g,称量时NaOH固体与砝码放置颠倒:    。
(5)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________。
(6)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取多余的液体至刻度线:________。
(7)未经洗涤烧杯及玻璃棒:________。
偏小
偏大
偏小
偏小
3.从溶液体积改变角度分析产生的误差(用“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填空)
(1)配制NaOH溶液时,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________。
(2)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继续加水至刻度线:________。
(3)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4)定容摇匀后少量溶液外流:________。
(5)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
偏大
偏小
偏小
无影响
无影响
迁移教材边角知识创设情境——考教衔接突出创新性应用性
教材导向
体检的一些指标常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
序号 项目名称 英文缩写 检查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2 *钾 K 4.1 mmol·L-1 3.5~5.5
13 *钠 Na 140 mmol·L-1 135~145
14 *氯 Cl 103 mmol·L-1 96~111
15 *钙 Ca 2.43 mmol·L-1 2.13~2.70
16 胱抑素C CysC 0.78 mg·L-1 0.59~1.03
17 *肌酐(酶法) Cr(E) 71 μmol·L-1 59~104
18 *尿素 Urea 4.18 mmol·L-1 2.78~7.14
19 *葡萄糖 Glu 5.1 mmol·L-1 3.9~6.1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58“教学资料”
20 *尿酸 UA 310 μmol·L-1 210~416
21 *无机磷 P 1.19 mmol·L-1 0.81~1.45
22 *总胆固醇 TC 4.65 mmol·L-1 2.85~5.70
23 *甘油三酯 TG 1.50 mmol·L-1 0.45~1.70
24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08 mmol·L-1 0.93~1.81
教材开发
【示例】 某儿童在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 分析项目 检测结果 单位 参考范围
1 锌(Zn) 115.92 μmol·L-1 66~120
2 铁(Fe) 6.95 mmol·L-1 7.52~11.82
3 钙(Ca) 1.78 mmol·L-1 1.55~2.10
根据上表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儿童________(填元素名称)元素含量偏低。
(2)报告单中“μmol·L-1”是________(填“质量”“体积”或“浓度”)的单位。
(3)检测儿童的血液中钙的含量,参考指标常以两种计量单位表示,即“mmol·L-1”和“mg·dL-1”(1 L=10 dL)。以“mg·dL-1”表示时,钙的正常含量参考范围是_________mg·dL-1。(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浓度
6.20~8.40
[价值引领] 教材选取上述资料的主要目的,一是体现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经常用到,让抽象的知识可视化;二是通过医学化验这一人人都熟悉的生活案例,在新课改选科教学的大背景下,从化学与职业的角度,帮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关键能力] (1)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该儿童铁元素含量比参考范围值小,则铁元素含量偏低。
(2)质量单位为g或kg,体积单位为L或mL,因此报告单中“μmol·L-1”是浓度的单位。
[考教衔接] 从新高考注重选取一些“有热度、接地气”的素材角度考量,“体检化验单”类的情境材料有可能进入命题人的视野。
真题体验
1.(2023·全国甲卷,9)实验室将粗盐提纯并配制0.100 0 mol·L-1的NaCl溶液。下列仪器中,本实验必须用到的有(  )
①天平 ②温度计 ③坩埚 ④分液漏斗
⑤容量瓶 ⑥烧杯 ⑦滴定管 ⑧酒精灯
A.①②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⑦⑧ D.①⑤⑥⑧
答案:D
2.(2024·湖北卷,18节选)配制1.00 mol·L-1的CoSO4溶液,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填标号)。
bc
3.(2024·山东卷,19节选)取20.00 mL 0.100 0 mol·L-1KIO3的碱性溶液和一定量的KI固体,配制1 000 mL c(KIO3)∶c(KI)略小于1∶5的KIO3碱性标准溶液,下列仪器必须用到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玻璃棒 B.1 000 mL锥形瓶
C.500 mL容量瓶 D.胶头滴管
AD
解析:取20.00 mL 0.100 0 mol·L-1 KIO3的碱性溶液和一定量的KI固体,配制1 000 mL KIO3碱性标准溶液,需要用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量取20.00 mL 0.100 0 mol·L-1 KIO3的碱性溶液,需要在烧杯中溶解KI固体,溶解时要用到玻璃棒搅拌,需要用1 000 mL容量瓶配制标准溶液,需要用胶头滴管定容。
4. (海南卷,17节选)现有浓H3PO4质量分数为85%,密度为1.7 g·mL-1。若实验需100 mL 1.7 mol·L-1的H3PO4溶液,则需浓H3PO4________mL(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1.5
1.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与100 mL 1 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的是(  )
A.75 mL 2 mol·L-1氯化镁溶液
B.150 mL 1 mol·L-1氯化钠溶液
C.50 mL 3 mol·L-1氯化钾溶液
D.50 mL 1 mol·L-1氯化铁溶液
答案:A
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1的是(  )
A.10 g NaOH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250 mL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标况下,将22.4 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
答案:C
3.某学生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时,结果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A.所用氢氧化钠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 g 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答案:B
解析:所用NaOH已经潮解,实际称量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错误;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时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B正确;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残留在烧杯里,造成了溶质的损耗,溶液浓度偏低,C错误;称量时误用“左码右物”,若不使用游码,对称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无影响,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若使用游码,实际称取氢氧化钠的质量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D错误。
4.浓度均为0.1 mol·L-1的KCl、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混合前CaCl2溶液中c(Cl-)=0.2 mol·L-1
B.混合前KCl、CaCl2溶液中c(Cl-)之比为1∶2
C.混合前后K+、Ca2+的物质的量不变
D.混合溶液中c(Cl-)=0.3 mol·L-1
答案:D
答案:D
6.(10分)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HCl气体溶于635 mL水中,所得盐酸的密度为1.18 g·cm-3。试计算:
(1)所得盐酸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6.5%
11.8 mol·L-1
(2)取这种盐酸100 mL,稀释至1.18 L,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1 mol·L-1

(3)在40.0 mL 0.065 mol·L-1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上述稀释后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若使反应不产生CO2气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最多不超过________mL。
2.6
(4)将不纯的NaOH样品1 g(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 mL 2 mol·L-1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发,最终得到________g固体。
5.85
解析:经过反应,将中和后的溶液蒸发,最终所得固体为NaCl,根据氯原子守恒,n(NaCl)=n(HCl)=0.050 L×2 mol·L-1=0.1 mol,m(NaCl)=0.1 mol×58.5 g·mol-1=5.85 g。
7.(2025·江苏扬州联考)如图是某品牌饮用矿物质水标签的部分内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签上离子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
B.取少量矿物质水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品牌饮用矿物质水中含有Cl-
C.该品牌饮用矿物质水中c(Mg2+)最大值为2.0×10-4 mol·L-1
D.一瓶该品牌饮用矿物质水中Cl-的物质的量不超过3.5×10-5 mol
答案:C
8.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 mL 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容量瓶容积 溶质质量 实验操作
A 480 mL 硫酸铜:7.68 g 加入500 mL水
B 480 mL 胆矾:12.0 g 配成500 mL溶液
C 500 mL 硫酸铜:8.0 g 加入500 mL水
D 500 mL 胆矾:12.5 g 配成500 mL溶液
答案:D
解析: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 mL 0.10 mol·L-1 CuSO4溶液,由于没有480 mL规格的容量瓶,根据“大而近”的原则需选择500 mL 容量瓶,溶质若为CuSO4,则需要8.0 g,若是胆矾则需要12.5 g,应配成500 mL溶液而不是加入500 mL水。
答案:C
10.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是(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估算
答案:C
答案:A
12.(10分)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0.044 8
0.18%
解析:溶液中n(NH3)=0.10 mol·L-1×0.020 0 L=0.002 0 mol,V(NH3)=0.002 0 mol×22.4 L·mol-1=0.044 8 L。
20.0
解析:氨水完全反应,n(HCl)=n(NH3),则盐酸体积为20.0 mL。
5.0
量筒、烧杯、玻璃棒、25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偏大
【配制KMnO4标准溶液】如图所示是配制50 mL KMnO4标准溶液的过程示意图。
(1)请你观察图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操作有________(填标号)。
(2)其中确定50 mL溶液体积的容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②⑤
50 mL容量瓶
偏小
2
1.2
解析:(1)由图示可知②⑤操作不正确,②不能在量筒中溶解固体,⑤定容时应平视刻度线,至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2)⑤中确定50 mL溶液体积的容器是容量瓶。(3)如果用图示的操作配制溶液,由于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使溶液体积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小。(4)根据电荷守恒,(-1)×2+(+1)×6=(+x)×2,解得x=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