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基础课)课件(共8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基础课)课件(共86张PPT)

资源简介

(共86张PPT)
第3讲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和规律(基础课)
【复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2.会用“单线桥法”和“双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规律的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
(1)判断依据: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本质:有__________(包括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
电子转移
2.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微思考1] 分析: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KMnO4发生________反应,HCl发生________反应,盐酸表现的性质是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生成1 mol 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mol。
KMnO4
HCl
Cl2
MnCl2
还原
氧化
还原

2×6.02×1023(或1.204×1024、2NA)
2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2)单线桥法
表示反应前后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情况。
4.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常见的氧化剂包括某些非金属单质、含有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过氧化物等。如:
Cl-
SO2
NO
Mn2+
Fe2+
Cr3+
(2)常见的还原剂
常见的还原剂包括活泼的金属单质、非金属阴离子及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低价金属阳离子、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氢化物等。如:
金属氢化物(如NaH等)、NaBH4也是重要的还原剂。
Zn2+
H2O
CO2
Fe3+
S
I2
还原
氧化
Fe
S
H2O
Fe3+
O2
5.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D
B
C
A
关键能力 · 拓展教材
1.关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发生还原反应
B.Na2S2O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1 mo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4 mol电子
答案:B
解析:该反应的本质是硫代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硫和二氧化硫,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只有Na2S2O3中的S元素,硫酸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H2SO4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A说法不正确;Na2S2O3中S元素的平均化合价为+2价,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S(0价)和SO2(+4价),故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说法正确;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SO2,还原产物为S,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说法不正确;根据Na2S2O3中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1 mol Na2S2O3发生反应,转移2 mol电子,D说法不正确。
2.已知过二硫酸分子中含有一个过氧键(—O—O—),过二硫酸钾(K2S2O8)与Mn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2S2O8+2MnSO4+8H2O===2KMnO4+8H2SO4+4K2SO4。
(1)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
(2)氧化产物是________。
(3)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4)若反应消耗3.6 g H2O时,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氧(或O)
KMnO4
5∶2
0.25NA
3.已知NaBH4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BH4+2H2O===NaBO2+4H2↑。
(1)氧化剂为________,还原剂为________。
(2)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若生成标准状况下4.48 L H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H2O
NaBH4
1∶1
0.2 mol
[师说·助学] 一些特殊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必备知识 · 助学教材
1.氧化性是指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还原性是指________的性质(或能力)。
2.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________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如:Na-e-===Na+,Al-3e-===Al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Na比Al活泼,更易失去电子,所以Na的还原性比Al强。
得电子
失电子
难易
3.物质的还原性、氧化性强弱还与反应环境的许多因素有关,如温度、浓度、酸性。一般浓度越大,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酸性增强时,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
关键能力 · 拓展教材
一、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1.试比较下列单质或离子的氧化性。
①Cl2、Br2、I2、S;
②H+、Cu2+、Zn2+、Na+。
答案:Cl2>Br2>I2>S
答案:Cu2+>H+>Zn2+>Na+

答案:Mg>Fe>Cu>Ag 
答案:S2->I->Br- 
3.根据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可判断氧化性:KMnO4________MnO2。
>
4.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HNO3溶液 ②Cu与FeCl3溶液 ③Zn与H2SO4溶液 ④Fe与FeCl3溶液 ⑤Cl2与NaOH溶液 ⑥Fe与HNO3溶液 ⑦Fe与H2SO4溶液 ⑧Na与O2
(1)由于浓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由于温度不同而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氧化还原反应不受浓度、温度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③⑥⑦
⑤⑥⑦⑧
②④
5.铊(Tl)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A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①Tl3++2Ag===Tl++2Ag+,②Ag++Fe2+===Ag+Fe3+,③Fe+2Fe3+===3Fe2+。则Fe2+、Ag+、Tl3+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Tl3+>Ag+>Fe2+
[归纳总结]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相同条件下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如2Fe+3Cl2△2FeCl3;Fe+S△FeS,则氧化性:Cl2>S。
(3)根据反应条件、浓度大小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反应条件要求越低,浓度越小,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二、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6.验证氧化性强弱:Cl2>Br2>I2,设计如下实验(已知:稀溴水呈黄色,浓溴水呈红棕色,碘水呈棕黄色;忽略氧气的影响)。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①设计目的:排除实验②③④中水稀释的影响
B.实验②发生反应为2Br-+Cl2===Br2+2Cl-
C.实验③的现象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
D.实验④能证明氧化性:Br2>I2
答案:D
解析:实验①是将氯水加入蒸馏水中将其稀释,后续实验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这样可以排除实验②③④中水稀释的影响,故A正确;溶液变为黄色是因为产生溴单质,说明氯单质可以将溴单质置换出来,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l-,故B正确;溶液变为棕黄色是因为产生碘单质,说明氯单质可以将碘单质置换出来,发生的反应为2I-+Cl2===I2+2Cl-,可以证明氧化性Cl2>I2,故C正确;②反应后的黄色溶液是含有溴单质的溶液,但是不能排除是否含有氯单质,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溶液变蓝,证明产生了碘单质,可能是氯单质置换出了碘单质,不能证明氧化性Br2>I2,故D错误。
【典题示例】
【示例1】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且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Cl2通入FeI2溶液中,可存在反应
3Cl2+6FeI2===2FeCl3+4FeI3
B.每1 mol Co2O3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生成Co2+时转移1 mol e-
C.FeCl3溶液能使淀粉 KI试纸变蓝
D.I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将Co2+氧化成Co2O3
答案:C
 解析: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所以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氯气先氧化碘离子后氧化亚铁离子,且铁离子可氧化碘离子,所以不可能存在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A错误;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得电子而被还原成Co2+,所以每1 mol Co2O3在酸性溶液中被还原生成Co2+时转移2 mol e-,B错误;氯化铁的氧化性大于碘,所以氯化铁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故氯化铁溶液能使淀粉 KI试纸变蓝,C正确;Co2O3的氧化性大于I2,所以Co2O3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而碘不能将Co2+氧化成Co2O3,D错误。
二、价态归中规律及应用
【要点归纳】
1.规律:含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而不会出现交叉现象。简记为“两相靠,不相交”。
2.应用:判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
【典题示例】
【示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氧化产物为Cl2,还原产物为KCl
B.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浓H2SO4不能干燥SO2
C.H2S+H2SO4(浓)===S↓+SO2↑+2H2O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1
D.NO2与NH3一定不可能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Cl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项,浓H2SO4与SO2中S无中间价态,二者不反应,可以用浓H2SO4干燥SO2;D项,N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氧化NH3。
三、歧化反应规律及应用
【要点归纳】
1.规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
Cl2+2NaOH===NaCl+NaClO+H2O。
2.应用:根据化合价判断反应体系中的氧化剂、还原剂及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G、Y、Q、Z、X
解析:由①得出Q中Cl元素价态高于G,因为G中Cl元素价态必介于Q中Cl元素价态和-1价的氯元素之间,-1价为氯元素的最低价;将该结论引用到③,Y中Cl元素价态介于Q与G之间,故Q中Cl元素价态高于Y,Y中Cl元素价态高于G;由②知,H2O中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则Q中的氯元素转变为X中的氯元素,化合价必升高,则得出X中Cl元素价态高于Q;由④知,Z中Cl元素价态介于Q、X之间,则X中Cl元素价态高于Z,Z中Cl元素价态高于Q,因此这五种化合物中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G、Y、Q、Z、X。
【对点演练】
1.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且还原性:I->Fe2+>Cl->Co2+。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答案:A
解析:根据氧化性:Cl2>FeCl3>I2,因此氯气可以氧化Fe2+,也可以氧化I-,但是碘离子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Cl2不足时Cl2+2I-===2Cl-+I2(Fe2+不反应),Cl2过量时3Cl2+2Fe2++4I-===6Cl-+2I2+2Fe3+,A项反应不可能发生;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出还原性I->Cl-,B项反应可能发生;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出还原性Cl->Co2+,C项反应可能发生;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出还原性I->Fe2+,D项反应可能发生。
2.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c(FeBr2)=6 mol·L-1
C.当通入2 mol 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答案:B
解析:根据还原性Br-<Fe2+<I-,可知线段AB代表I-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线段DE代表Br-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A项正确;因溶液体积未知,故无法计算浓度,B项错误;根据三段消耗氯气的量可知,原溶液中n(Fe2+)∶n(I-)∶n(Br-)=2∶1∶3,D项正确。
3.氯气跟氢氧化钾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l2+KOH―→KX+KY+H2O(未配平),KX在一定条件下能自身发生反应:KX―→KY+KZ(未配平,KY与K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以上KX、KY、KZ均是一元酸的钾盐,由以上条件分析在KX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5
解析:Cl2+KOH―→KX+KY+H2O是Cl2的歧化反应,KX、KY中的氯元素分别显正价和-1价;由于KX也能发生歧化反应KX―→KY+KZ,可断定KY为KCl,化合价Z中Cl>X中Cl(均为正价)。假设KX中Cl的化合价为+a价,KZ中Cl的化合价为+b价,依据化合价升降相等及KX―→KY+3KZ,有a+1=3(b-a),把a=1、a=3、a=5代入上式讨论,可知a=5时,b=7,符合题意,则KX中Cl的化合价为+5。
迁移教材边角知识创设情境——考教衔接突出创新性应用性
教材导向
目前,汽车尾气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图)。在催化转化器中,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CO2和N2。
——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26“思考与讨论”
教材开发
【示例】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分析上述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答案:氧化剂为NO,还原剂为CO
(3)汽车排气管上装有催化转化器可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CO和NO反应可转化为无害气体排放,转化标准状况下22.4 L C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4)NO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提示:生成NaNO2),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
NO2+NO+2NaOH===2NaNO2+H2O
1∶1
[价值引领] 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科技创新方面无处不在。教材以汽车尾气系统中的“催化转化器”为例,旨在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学以致用能力,这也折射出未来高考“采用生产、生活、科技领域的真实案例”直接或间接考“氧化还原反应”这一学科基本知识。
[关键能力]  NO和NO2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3、NO2中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NO和NO2的反应化学计量之比为1∶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NO+2NaOH===2NaNO2+H2O,在此反应中,NO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O是还原剂、NO2是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考教衔接] 大多数省份没有单独设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题目,大多分散到其他题目中,如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工艺流程题中。因此在备考时,要从更宽泛的角度学习和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不仅仅是简单记忆基本概念和规律。
真题体验
1.(2024·山东卷)中国书画是世界艺术瑰宝,古人所用文房四宝制作过程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竹管、动物尾毫→湖笔
B.松木→油烟→徽墨
C.楮树皮→纸浆纤维→宣纸
D.端石→端砚
答案:B
解析:湖笔,以竹管为笔杆,以动物尾毫为笔头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松木中的C元素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徽墨主要成分为C单质,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宣纸,以楮树皮为原料,得到纸浆纤维,从而制作宣纸,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端砚以端石为原料经过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等步骤制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答案:D
解析:NO中N的化合价为+2,降低为0价的N2,1个NO得2个电子,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N2为还原产物,CO中C为+2价,化合价升高为CO2中的+4价,失去2个电子,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CO2为氧化产物。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1 mol CO2转移2NA个电子,A正确;催化剂通过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B正确;NO是氧化剂,CO是还原剂,C正确;N2为还原产物,CO2为氧化产物,D错误。
3.(2024·黑吉辽卷,6)H2O2分解的“碘钟”反应美轮美奂。将一定浓度的三种溶液(①H2O2溶液;②淀粉、丙二酸和MnSO4混合溶液;③KIO3、稀硫酸混合溶液)混合,溶液颜色在无色和蓝色之间来回振荡,发生周期性变色;几分钟后,稳定为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色→蓝色:生成I2
B.蓝色→无色:I2转化为化合态
C.H2O2起漂白作用
D.淀粉作指示剂
答案:C
1.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
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
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
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
答案:C
2.下列应用不涉及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是(  )
A.用葡萄糖制镜或保温瓶胆
B.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2(OH)2CO3]
C.用Na2SiO3溶液制备木材防火剂
D.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答案:C
解析: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银单质,葡萄糖作还原剂被氧化,故A不选;高锰酸钾可氧化具有催熟作用的乙烯,从而达到保鲜水果的目的,故D不选。
答案:B
4.(2025·广东广州调研)陈述Ⅰ和陈述Ⅱ均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FeCl3溶液刻蚀铜质电路板 氧化性:Fe3+>Cu2+
B 用Na2O2作呼吸面具的氧气来源 Na2O2能氧化CO2
C 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 Na2S具有还原性
D 用石灰乳脱除烟气中的SO2 SO2具有氧化性
答案:A
解析:用FeCl3溶液刻蚀铜质电路板过程中发生反应2Fe3++Cu===Cu2++2Fe2+,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即氧化性Fe3+>Cu2+,A项正确;用Na2O2作呼吸面具的氧气来源时,Na2O2自身发生歧化反应,未氧化CO2,B项错误;用Na2S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过程,与Na2S的还原性无关,C项错误;用石灰乳脱除烟气中的SO2过程中,先生成CaSO3,后被O2氧化为CaSO4,与SO2的氧化性无关,D项错误。
5.关于反应2NH2OH+4Fe3+===N2O↑+4Fe2++4H++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1 mol N2O,转移4 mol电子
B.H2O是还原产物
C.NH2OH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若设计成原电池,Fe2+为负极产物
答案:A
答案:B
7.(8分)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1)已知反应:Cu+2Fe3+===Cu2++2Fe2+,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性:Fe3+________(填“<”或“>”)Cu2+。
(2)在2Na2O2+2CO2===2Na2CO3+O2反应中,若转移3 mol电子,则所产生的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L。
Cu

33.6
(3)在xR2++yH++O2===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和R2+、R3+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m=y,R3+是还原剂 B.m=2y,R2+被氧化
C.m=2,R3+是氧化剂 D.m=4,R2+是还原剂
(4)用双线桥标出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D
8.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
C.生成12.7 g I2时,转移0.1 mol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答案:D
解析:反应中K2H3IO6中I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A错误;KI中的I-由HI变化而来,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KI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B错误;12.7 g I2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每生成4 mol I2转移7 mol电子,则生成0.05 mol I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87 5 mol,C错误;反应中HI为还原剂,K2H3IO6为氧化剂,在反应中每消耗1 mol K2H3IO6就有7 mol HI失电子,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D正确。
答案:D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变化规律,从反应①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S的化合价降低,即SO2是还原产物,Se的化合价升高,所以SeO2是氧化产物,故A正确;从反应②化学方程式可得知HNO3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所以HNO3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正确;反应②中每生成2 mol I2共转移4 mol电子,则每生成0.2 mol I2共转移0.4 mol电子,故C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SO4(浓)>SeO2>I2,故D错误。
10.NaClO2是一种高效的漂白剂,实验室中一种制备NaClO2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ClO2的漂白原理与SO2不同
B.每生成1 mol ClO2有0.5 mol H2C2O4被氧化
C.反应2过程中,H2O2作氧化剂
D.粗产品经重结晶可得到纯度更高的NaClO2
答案:C
11.在酸性溶液中,FeS2催化氧化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答案:D
12.(9分)(2025·山东济南质检)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已知: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
(1)根据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CuI
I2
解析: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所以Cu2+和I-反应,Cu2+被还原为Cu+、I-被氧化为I2,Cu+和I-结合生成难溶于水的CuI沉淀,所以反应的产物是CuI、I2。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Cu+I2===2CuI
解析: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其中的碘离子被氧化为碘单质,加入铜粉,铜可以和碘单质反应生成Cu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I2===2CuI。
(3)欲消除(2)中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H2S________(填“>”“<”或“=”)I-;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用此方法得到的HI溶液浓度________(填“高”“低”或“相等”)。


解析:欲消除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碘单质可以和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和碘化氢,还原性:H2S>I-。
(4)CuI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是否含有汞蒸气:4CuI(白色)+Hg===Cu2HgI4(亮黄色)+2Cu。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铜元素和汞元素
B.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u2HgI4转移2 mol电子
AC
解析: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被氧化的元素是汞元素,氧化剂为CuI,Cu2HgI4是氧化产物,反应中每生成1 mol Cu2HgI4转移2 mol电子。
13.(13分)某化学探究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SO2、Fe2+和Cl-还原性强弱比较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Ⅰ.先向B中的FeCl2溶液(约10 mL)中通入Cl2,
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通气。
Ⅱ.打开活塞K,使约2 mL的溶液流入试管A中,
检验取出溶液中的离子。
Ⅲ.接着再向B中通入一定量的SO2气体。
Ⅳ.更新试管A,重复过程Ⅱ,检验取出溶液中的离子。
(1)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
防止尾气污染环境
(3)过程Ⅲ中一定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Ⅳ中检验取出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操作是什么?
(4)该小组对SO2、Fe2+和Cl-还原性强弱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SO2>Fe2+>Cl-
(5)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下表是他们的检测结果,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SO2、Fe2+和Cl-还原性强弱关系的是________。
过程Ⅱ中检出离子 过程Ⅳ中检出离子
甲 有Fe3+无Fe2+
乙 既有Fe3+又有Fe2+
丙 有Fe3+无Fe2+ 有Fe2+
乙、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