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阶段测试卷】2025沪教版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德州)“化学”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酒精挥发 B.食盐溶解 C.蜡烛燃烧 D.玻璃破碎2.(2024·赤峰)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3.(2024·自贡)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生成物微粒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C )A.H2 B.OH C.H2O D.H2O24.(2024·滨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D.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5.(2024·内蒙古)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在净水过程中明矾起消毒杀菌作用B.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C.工业废水经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6.(2024·齐齐哈尔)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C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7.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8.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B )①3H ②Fe3+ ③ ④SO3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B.②中数字“3”表示铁离子的个数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④中数字“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9.(2024·新疆)“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C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热量变化,则有热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10.(2024·乐山)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化学式为CH3OB.相对分子质量为62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11.(2024·通辽)实验室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12.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B.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氧气迅速消耗造成的二、填空与简答题(共29分)13.(7分)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1)6个二氧化碳分子__6CO2__。(2)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3)4个硫原子__4S__。(4)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是__Fe__。(5)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Na22__。(6)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__O2__,“”表示__H2O__。14.(6分)(2024·攀枝花)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共有__3__种元素,②表示的微观粒子符号是__Na+__。(2)图1中,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Al2O3__。(3)图2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锑(或Sb)__(名称或符号均可),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10.81__。(4)图2中硫元素与图1中__氧__(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15.(6分)(2024·江西)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__氢元素和氧元素__组成的化合物。(2)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__2∶1__,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__H2__(填化学式)。【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2∶1__,进而推算出结果。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__密度__,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模型构建】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__各元素原子个数比__。16.(10分)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两种气体B和C。已知细铁丝可以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C是一种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生成物质A。(1)写出A、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H2O__;D__Fe3O4__。(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①A通电分解:__H2OH2+O2__。②铁丝在B中剧烈燃烧:__Fe+O2Fe3O4__。③C在空气中燃烧:__H2+O2H2O__。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17.(10分)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微观粒子之间有空隙__。(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液体变红了,说明分子是__不停运动的__,烧杯B的作用是__作对照__。(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ba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更环保,节约试剂__。18.(20分)(2024·东营)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界定任务】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制作简易供氧器还需要考虑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制得氧气的纯度、制氧剂的用量和配比等。根据__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__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建构模型】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1)仪器a的名称:__锥形瓶__;仪器b的名称:__水槽__。(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AC或AE__(填字母),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H2O2H2O+O2__。【模仿改造】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1)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__不易__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而且根据__产生气泡的快慢__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2)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__。(3)制氧机内部气流采用高压进低压出(即产生的气体在高处聚集,经导管从低处进入加湿过滤仓)的方式,可能的原因有__有利于气体排出,更有利于提纯氧气__。(4)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B__。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E.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F.是否安全、环保【评价反思】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四、计算题(共5分)19.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人体缺钙时可适当使用补钙剂。碳酸钙(CaCO3)、乳酸钙(C6H10O6Ca)是补钙剂中常用的含钙物质。(1)乳酸钙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5∶3__(填最简整数比,下同),碳元素和钙元素的质量比为__9∶5__。(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40%__;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推断,用__碳酸钙__(填物质名称)作补钙剂中的含钙物质更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阶段测试卷】2025沪教版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德州)“化学”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A.酒精挥发 B.食盐溶解 C.蜡烛燃烧 D.玻璃破碎2.(2024·赤峰)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C )3.(2024·自贡)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生成物微粒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C )A.H2 B.OH C.H2O D.H2O24.(2024·滨州)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A.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电光源C.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D.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5.(2024·内蒙古)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在净水过程中明矾起消毒杀菌作用B.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C.工业废水经处理符合排放标准后排放D.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6.(2024·齐齐哈尔)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C )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干冰升华,体积变大——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D.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7.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8.关于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B )①3H ②Fe3+ ③ ④SO3A.①中数字“3”表示三个氢原子B.②中数字“3”表示铁离子的个数C.③中数字“3”表示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D.④中数字“3”表示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三个氧原子9.(2024·新疆)“推理”是学习化学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C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则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D.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热量变化,则有热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10.(2024·乐山)乙二醇可用于生产汽车防冻液,其分子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化学式为CH3OB.相对分子质量为62C.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D.一个乙二醇分子由10个元素组成11.(2024·通辽)实验室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12.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B.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D.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氧气迅速消耗造成的二、填空与简答题(共29分)13.(7分)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1)6个二氧化碳分子__6CO2__。(2)画出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3)4个硫原子__4S__。(4)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是__Fe__。(5)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Na22__。(6)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__O2__,“”表示__H2O__。14.(6分)(2024·攀枝花)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共有__3__种元素,②表示的微观粒子符号是__Na+__。(2)图1中,④和⑤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Al2O3__。(3)图2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锑(或Sb)__(名称或符号均可),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10.81__。(4)图2中硫元素与图1中__氧__(填元素名称)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15.(6分)(2024·江西)兴趣小组追寻科学家的足迹,对水进行探究。【宏观辨识】根据实验探究水的组成(1)水的合成:在密闭容器中将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根据容器内生成的小水珠可知,水是由__氢元素和氧元素__组成的化合物。(2)水的分解:电解水一段时间后(如图),观察到管a和管b中气体体积比为__2∶1__,经检验管a中的气体是__H2__(填化学式)。【证据推理】结合实验现象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方法一:根据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的个数比,得出电解水的产物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__2∶1__,进而推算出结果。方法二:已知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和正、负极产生气体的__密度__,可计算出水中各元素质量比,结合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进一步推算出结果。【模型构建】以分子构成的物质为例,图中“▲”表示的是__各元素原子个数比__。16.(10分)有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A,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两种气体B和C。已知细铁丝可以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C是一种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它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并生成物质A。(1)写出A、D两种物质的化学式:A__H2O__;D__Fe3O4__。(2)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①A通电分解:__H2OH2+O2__。②铁丝在B中剧烈燃烧:__Fe+O2Fe3O4__。③C在空气中燃烧:__H2+O2H2O__。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0分)17.(10分)某兴趣小组做如图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具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微观粒子之间有空隙__。(2)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液体变红了,说明分子是__不停运动的__,烧杯B的作用是__作对照__。(3)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ba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更环保,节约试剂__。18.(20分)(2024·东营)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界定任务】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制作简易供氧器还需要考虑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速率、制得氧气的纯度、制氧剂的用量和配比等。根据__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__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建构模型】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1)仪器a的名称:__锥形瓶__;仪器b的名称:__水槽__。(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_AC或AE__(填字母),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H2O2H2O+O2__。【模仿改造】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1)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__不易__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而且根据__产生气泡的快慢__来判断产生氧气的速率。(2)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__。(3)制氧机内部气流采用高压进低压出(即产生的气体在高处聚集,经导管从低处进入加湿过滤仓)的方式,可能的原因有__有利于气体排出,更有利于提纯氧气__。(4)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B__。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E.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F.是否安全、环保【评价反思】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四、计算题(共5分)19.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人体缺钙时可适当使用补钙剂。碳酸钙(CaCO3)、乳酸钙(C6H10O6Ca)是补钙剂中常用的含钙物质。(1)乳酸钙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5∶3__(填最简整数比,下同),碳元素和钙元素的质量比为__9∶5__。(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40%__;从元素质量分数的角度推断,用__碳酸钙__(填物质名称)作补钙剂中的含钙物质更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阶段测试卷】2025沪教版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原卷版).docx 【阶段测试卷】2025沪教版九上化学期中测试卷(解答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