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宋家沟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水源镇宋家沟小学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科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
.
…………


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宋家沟小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六年级科学
(满分:50分 时间:4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2 分)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______体,地球的______(填 “自转” 或 “公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周期约为______小时。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___传播的,我们能看到教室里本身不发光的黑板,是因为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______反射。
影子的形成与光的传播特点有关,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的______和物体到光源的______有关。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倾斜,倾斜的方向______(填 “保持不变” 或 “不断变化”),这一特点导致了______现象的产生。
凸透镜是中间______、边缘______的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常用作放大镜、老花镜的镜片。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 雨后彩虹 B. 小孔成像 C. 水中倒影
2.下列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
C. 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现象
3.用手电筒照射距离墙面不同远近的同一物体,观察影子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离墙面越近,影子越大
B. 物体离墙面越远,影子越大
C. 物体离手电筒越近,影子越大
4.下列工具中,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是( )
A. 近视眼镜 B. 潜望镜 C. 照相机
5.北半球夏至日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B. 北半球白天时间最长 C.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6.下列关于光的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镜子能成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B. 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 黑板 “反光” 时,光发生的是漫反射
7.制作简易潜望镜时,两块平面镜的放置角度通常是( )
A. 互相平行,与水平方向成 45° 角
B. 互相垂直,与水平方向成 30° 角
C. 互相平行,与水平方向成 60° 角
8.下列证据中,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
A. 人们在海边看到帆船从远方驶来,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 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C. 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
三、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每题 1 分,共 8 分)
1.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 万千米 / 秒。( )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3.凸透镜既能成放大的像,也能成缩小的像,取决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
4.同一时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昼夜情况可能不同,这与地球是球体有关。( )
5.漫反射时,光的反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6.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形,太阳位于轨道的正中心。( )
7.影子总是出现在物体背光的一侧,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无法绕过物体。( )8.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帮助近视患者看清远处的物体。( )
四、实验题(共 8 分)
小红同学为了探究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准备了凸透镜(焦距为 10cm)、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实验器材,开展如下实验: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调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
实验 1:将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 15cm 的位置(物距 u=15cm),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此时看到的像是______(填 “放大”“缩小” 或 “等大”)的______(填 “实像” 或 “虚像”)。
实验 2: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使物距 u=25cm,此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填 “靠近” 或 “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的像比实验 1 中的像______(填 “大” 或 “小”)。
实验 3:将蜡烛继续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使物距 u=5cm(小于焦距),此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得到像,若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能看到一个______(填 “正立” 或 “倒立”)、放大的虚像,生活中的______(填 “照相机”“放大镜” 或 “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五、简答题(共 6 分)
1.请简要解释为什么在北半球,夏天的白天比冬天长?(3 分)
2.举例说明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至少举 2 个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3 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球;自转;24
直线;漫
高度;距离
保持不变;四季更替
厚;薄;会聚
二、选择题
B(小孔成像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A 是光的色散,C 是光的反射)
C(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 365 天,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C(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墙面远近影响影子清晰度,不直接决定大小
C(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A 是凹透镜,B 是平面镜)
B(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极昼,北半球白天最长)
C(黑板 “反光” 是镜面反射,导致局部光线过强看不清)
A(潜望镜中两块平面镜平行且与水平成 45°,实现光线两次反射改变传播方
B(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导致,与地球形状无关)
三、判断题
√(光在真空中速度约 30 万千米 / 秒,是自然界最快速度)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凸透镜物距不同,成像大小不同,如物距大于 2 倍焦距成缩小像,在 1-2 倍焦距间成放大像)
√(地球是球体,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受光情况不同,如北半球白天时南半球可能是黑夜)
×(漫反射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反射面不平整导致光线方向不同)
×(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光沿直线传播,物体阻挡光线,背光侧形成影子)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凸透镜用于矫正远视眼)
四、实验题
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和测量像的大小、位置)
放大;实像(物距 15cm 在 1-2 倍焦距间,成倒立、放大实像)
靠近;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符合 “物远像近像变小” 规律)
正立;放大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与放大镜工作原理一致
五、简答题
北半球夏天时,地球公转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的位置(1 分);此时北半球倾斜的地轴朝向太阳,北半球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更长(1 分);同时阳光照射角度更大,导致白天时间比冬天长(1 分)。
例子 1:穿衣镜(1 分)。原理:穿衣镜是平面镜,利用光的镜面反射,将人体的光线反射到人眼中,使人看到自己的虚像(0.5 分)。例子 2:汽车后视镜(1 分)。原理:汽车后视镜多为凸面镜,利用光的反射扩大视野,让司机看到车后方更广阔区域的情况(0.5 分)。(其他合理例子也可,如潜望镜、反光背心等)
第3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