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1—5.ADCBD 6—10. DDBAC 11—15. CBDAA 16. D17. (1)历史事件: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据:《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闪电:辛亥革命。原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目的:打开中国市场。事:第二次鸦片战争。(3)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罪行:旅顺大屠杀。原因:清政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4)史实: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英勇抗击敌人。(5)时代特征:列强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深重。18. 观点一: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论述: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由此可见,列强的侵略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建立强大的国防,才有能力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完整。观点二:中国的近代化是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学习西方,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论述: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下,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加剧,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只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不能救国,于是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对于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的实践探索,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然而,中华民国成立后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文化的变革才能救国,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化,是在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中,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特点。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认识到( )A.武器装备的落后 B.闭关锁国的弊端C.制度改革的必要 D.鸦片输入的危害2.“就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相对不足、国内市场有限的英国而言,殖民地更是关系着它荣辱兴衰的生命线……英国凭借经济优势和坚船利炮,进一步加紧了全球扩张。”材料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A.建立友好合作贸易关系 B.推广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C.实现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变中国为原料产地及市场3.“有一两师军队散布在乡间,放火燃烧,四个皇家花园中的一切宫殿,从圆明园开始,其次转向西边的万寿山、静明园,最后轮到香山。”材料中的“军队”是( )A.英美盟军 B.俄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4.1860年的10月,一位英军中校在日记中写道:“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他记载的是(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黄海大战5.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依据是( )A.俄国参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俄国参与签订了《天津条约》C.俄国获得了巨额赔款 D.俄国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6. 19世纪70年代,我国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头目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清政府中主张海防边防并重,并且收复新疆的是( )A.曾国藩 B.张之洞 C.李鸿章 D.左宗棠7.“洋务运动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影响下,在清廷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产生的”。其中“内困”主要来自于( )A.虎门销烟 B.日本侵占台湾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8.1862年,清廷开办了京师同文馆,次年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外国语言专科学校),1864年在广州设同文馆。这些措施( )A.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 B.契合自强求富的目标C.适应维新变法的需要 D.强调中体西用的理念9.“只是在封建制母体上‘嫁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枝芽,其结果必然会出现许多畸形怪状的产儿。”材料评价的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0.“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该现象源于(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地方给英国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1.1898年2月,谭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学报》。他们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扶清灭洋1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袁世凯没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13.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下列可以揭露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野蛮暴行的是( )A.火烧圆明园 B.镇压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C.出兵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 D.在旅顺对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1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其从事民主革命的标志是( )A.创立兴中会 B.成立中国同盟会C.领导武昌起义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以上内容表明( )A.该约法体现民主平等思想 B.中华民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C.中国人民实现了自由平等 D.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16.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东西方全面融合 B.带领中华民族走出苦难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基 D.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材料题(17题30分,18题22分)17.泱泱大国,历史之痛;铭记耻辱,继往开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有人说:“1840年,中国开始步入黑暗;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10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1840年,中国开始步入黑暗”的是指什么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材料二: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2)(4分)材料二反映出列强侵华的目的是什么?“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指的是什么事?材料三: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3)(6分)材料三中的信息与哪次战争有关?这场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一滔天罪行?依据材料,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材料四: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侮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动力。(4)(6分)写出材料四中列举的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史实。(5)(4分)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史突出的时代特征。18.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事年表时间 事件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8年 戊戌变法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1911年 武昌起义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3年 二次革命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历史)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