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化学科粤版(2024)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道尔顿(J. Dalton,1766—1844,英国)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提出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模型。1808年,道尔顿模型1897年,汤姆孙(J.J. Thomson,1856—1940,英国)发现了电子。视频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道尔顿模型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视频来自网络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道尔顿模型汤姆孙认为: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球中,负电子如同葡萄干或芝麻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球内或球面上。1904年,汤姆孙模型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道尔顿模型1904年,汤姆孙模型思考1: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当用一种高速粒子去撞击原子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轨迹呢?请画一画。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1808年,道尔顿模型1904年,汤姆孙模型视频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1911年,卢瑟福模型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资料卡片按照经典电磁理论,电子在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时,会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从而导致电子的能量不断减少。随着能量的不断降低,电子的轨道半径会不断的缩小。问题1:结合资料信息你觉得该原子模型下的原子能否稳定存在呢?电子最终会坠落在原子核上,原子也随之坍塌。而实际上原子是相对稳定存在的。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道尔顿模型1904年,汤姆孙模型1911年,卢瑟福模型1913年,玻尔模型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1913年,玻尔(N. Bohr,1885—1962,丹麦)认为电子只在一些特定的轨道绕核运动且能量是固定的,电子运动时也不辐射电磁波。只有电子跃迁到另一个轨道上的时候才会吸收或发射能量。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1808年,道尔顿模型1904年,汤姆孙模型1911年,卢瑟福模型1913年,玻尔模型事实上,玻尔的理论仍有欠缺,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科学家们用它作为工具来研究原子,现在的原子结构(atomic structure)模型(电子云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很大的改进。现代,电子云模型问题2.结合上述化学史,你能构建出原子结构吗?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带正电荷,位于原子正中心)(不带电荷)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资料卡片卢瑟福采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实验中打出了一种带正电荷的微粒,他发现这种粒子与氢原子核是一样的,经大量的试验,他确信原子核中有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并将其命名为质子。通过定量测算,他还预言原子核中还有一种中性粒子。他的学生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原子核时,发现质量与 质子非常接近但不带电荷的粒子,将其命名为中子。阅读资料完善你刚才构建的原子结构模型。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带正电荷)(不带电荷)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问题3:这些微观粒子间存在什么关系才会使原子不显电性?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铁 26 30 26同一类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活动二:分析原子内部微粒数目关系再建原子结构模型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氦 2 2 2碳 6 6 6氮 7 7 7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氦 2 2 2碳 6 6 6氮 7 7 7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铁 26 30 26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氦 2 2 2碳 6 6 6氮 7 7 7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铁 26 30 26同一类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铁 26 30 26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氦 2 2 2碳 6 6 6氮 7 7 7不同类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各不相同。环节一 探秘原子结构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荷)(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不带电)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小结图 2.2-11 原子与原子核相对大小的形象比较问题4:读完这幅图你对原子又有什么认识?活动一:对比感知原子的“小之又小,空之又空”。“虚空”问题5:为什么原子质量还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呢?环节二 感知原子质量活动二:利用微观粒子间关系,计算感知原子的质量。1.请动手计算,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多少?环节二 感知原子质量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中子数 氢 1 0 1几种常见微观粒子 质量/Kg铁原子 9.288×10-26质子 1.672 6×10-27中子 1.674 9×10-27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质子质量+中子质量+电子质量= 1×1.6726×10-27 kg + 0 + 1×1.6726×10-27 kg1836≈1.674×10-27 kg2.请动手计算,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氢原子质量的几倍呢?1.674×10-27 kg9.288×10-26 kg≈ 5.548×10≈ 56原子质量如此之小,应用非常的不便!!!环节二 感知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科学家的方法是把原子核里含质子、中子各 6 个的碳原子(碳-12)的质量分为 12 等份,则其中一份的质量为:1.993×10-26 kg=1.661×10-27 kg。12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把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个标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质量1.661×10-27 kg一个该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环节三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3.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例题,完成讨论与交流。5611相对原子质量11.674×10-27 kg9.288×10-26 kg≈ 5.548×10≈ 56156= 56回忆:铁原子是氢原子质量的几倍?环节三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环节三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问题6:结合下表信息,你认为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环节三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吗?如果有错,应如何改正?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 kg,所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2.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所以氢的原子质量为 1 g。3. 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间没有相互关系。4.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错,应该除以标准才得相对原子质量。错,应该乘以标准才得原子的质量。错,它们存在正比关系,即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越大。正确原子质量结构近似等于原子核的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便于运算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不带电)(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中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核电荷数(同一类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中不含中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总结B1.下列各组微观粒子中,可以构成原子核的是( )A. 质子和电子 B. 质子和中子C. 电子和中子 D. 质子、中子和电子评价检测基础过关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 )A. 张青莲 B. 屠呦呦C. 侯德榜 D.道尔顿A评价检测基础过关3. 稀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资源。已知铕是稀土中的一种很珍贵的元素,它的核电荷数为 63,相对原子质量为 152。关于铕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63B. 原子的中子数为63C.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152D. 原子质量为 152kgA评价检测能力延伸D4. 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g,相对原子原子为12,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6,则一个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A. B. 3m C. g D. 3m g评价检测能力延伸感谢观看Thank you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 )作业练习基础过关 1.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得多 2.中国科学家成功制备出石墨双炔包覆的锑纳米空心立方盒,可用作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种锑原子中含有51个质子和70个中子,它的核外电子数是( ) A.51 B.70 C.121 D.19 3.决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核电荷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电子数 C.质子数和中子数 D.中子数和电子数 拓展延伸 4.科学家将氢气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该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况。分析原子结构及原子的发现历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模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人类借助模型构建,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实验事实,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 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是发现并改正前人错误认识的过程 综合实践 6.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有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B.为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为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为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答案: 1.C 2.A 3.C 4.A 5.ABCD 6.B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2.2 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知道原子的内部结构及微观粒子间的关系。 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3.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及质子与中子的关系。课前学习任务1.阅读课本知识视窗,了解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2.查阅资料,了解张青莲院士的贡献。课上学习任务环节一:探秘原子结构 活动一:学习化学史初建原子结构模型 问题1:结合资料信息你觉得该原子模型下的原子能否稳定存在呢? 【学习任务一】若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当用一种高速粒子去撞击原子时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轨迹呢?请画一画。【学习任务二】结合上述化学史,你能构建出原子结构吗?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学习任务三】 阅读资料完善刚才的原子结构模型。 活动二:分析原子内部微粒数目关系,再建原子结构模型 问题2:这些微观粒子间存在什么关系才会使原子不显电性? 【学习任务四】 对比质子数和中子数可知: 同一类原子中,质子数 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 (如氢原子)。 对比同类原子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可知: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对比不同类的原子可知: 不同类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一定 。 环节二:感知原子质量 问题3:读完这幅图你对原子又有什么认识? 问题4:为什么原子质量还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呢? 【学习任务五】 1.请动手计算,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2.请动手计算,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一个氢原子质量的几倍呢? 环节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任务六】 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例题,完成讨论与交流。计算铁、质子、中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质量。 【学习任务七】 问题5:结合下表信息,你认为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与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学习任务八】 检查站 下列说法正确吗?如果有错,应如何改正? 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 1.993×10-26 kg,所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 2.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所以氢的原子质量为 1 g。 3. 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质量间没有相互关系。 4.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推荐的学习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作业练习-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粤版(2024).docx 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学习任务单-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粤版(2024).docx 2.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第三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粤版(2024).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