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历史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了解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军机处、文字狱)、闭关政策,理解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危机的关联,体会 “政策选择影响国家发展” 的历史逻辑。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的第 19 课,聚焦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军机处、文字狱)与影响(社会矛盾、闭关政策)。上承明朝君主专制加强,下启近代中国社会危机,是理解 “封建制度衰落” 的关键,为分析近代中国落后原因提供历史依据。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 “君主专制” 概念理解较浅,但对清朝 “皇权集中”(如皇帝乾纲独断)有初步认知。需借助史料(军机处 “材料研读” 、文字狱案例)、示意图(军机处运作流程)、对比分析(明清君主专制措施),梳理强化线索,突破 “君主专制强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闭关政策的因果关系,认识封建制度衰落的历史趋势。 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梳理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军机处设立、文字狱发展 ),在地图上标注闭关政策的港口限制,明确历史事件的时空分布。 史料实证:分析 “材料研读”(军机处职能 、文字狱诗句 )、“相关史事”(和珅贪腐 、闭关政策细节 ),提取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与影响,论证政策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历史解释:阐释军机处设立、文字狱、闭关政策对君主专制、社会发展的影响,解读 “封建制度衰落与政策失误的关联”,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家国情怀:感受君主专制强化导致的社会僵化、闭关锁国带来的落后教训,体会 “开放包容、民主治理” 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增强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认同。
学习目标 1.能复述清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军机处设立、文字狱 、闭关政策),梳理 “政治→思想→对外”的强化脉络。 2.会用史料分析强化措施的影响(如军机处提高效率但僵化决策 、文字狱禁锢思想 、闭关政策阻碍交流),理解 “君主专制与社会危机的关联”。 3.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认识 “开放、民主” 对国家进步的意义,培养历史反思与现实关照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军机处的设立与职能;文字狱的表现与影响;闭关政策的内容与后果。 难点:分析君主专制强化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如思想僵化、科技滞后、闭关锁国),理解封建制度衰落的历史趋势。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围绕 “清朝如何强化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对社会有何影响?” 核心问题,设置子问题(如 “军机处如何体现皇权集中?”“文字狱为何阻碍思想发展?”),驱动学生探究。 史料分析法:运用 “材料研读”(军机处 “只供传述缮撰” 、文字狱诗句)、“相关史事”(和珅贪腐案例),引导学生提取信息、论证观点,落实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对比教学法:对比明清君主专制措施(如明朝厂卫、清朝军机处)、闭关政策与宋元开放,分析政策差异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深化对 “封闭导致落后” 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南书房的设立:君主专制强化的开端” 展示 “南书房位置示意图” 及教材开篇疑问, 提问:“南书房作为皇帝秘书机构,如何体现皇权集中?” 引出本课主题。 观察示意图,思考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以南书房为线索,激发探究欲,渗透 “政治机构服务皇权” 的唯物史观。
政治强化 —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的标志 (一)军机处的设立与职能
呈现 “军机处外景和内景图” 等, 讲解设立背景、职能。提问:“军机处‘跪受笔录’如何体现皇权集中?” 总结:军政大权由皇帝独揽。
(二)军机处的影响:效率与僵化的双重性
呈现 “军机处运作流程图”,讲解利弊。提问:“军机处对清朝政治有何长远影响?” 总结:皇权高度集中,为封建制度衰落埋下隐患。 观察图片等,阅读 “材料研读”,回答问题,梳理军机处线索。
观察流程图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梳理影响线索。 用图片、史料呈现运作,落实 “时空观念”,论证皇权高度集中,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用流程图呈现运作,落实 “时空观念”,深化 “封建专制内在矛盾” 的唯物史观。
思想控制 —文字狱:文化专制的极端表现 (一)文字狱的案例与危害
呈现 “乾隆帝朱批奏折” 等,讲解背景、危害。提问:“文字狱为何是‘文化专制’?” 总结:暴力控制思想,是封建专制在文化领域的极端表现。
(二)文化专制的延伸:禁书与思想禁锢
呈现 “相关史事”,讲解措施、影响。提问:“文化专制系统性措施如何加剧封建制度衰落?” 总结:削弱社会活力,加速封建制度衰败。 观察奏折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梳理文字狱线索
阅读 “相关史事”,回答问题,梳理文化专制线索。 用案例、奏折呈现场景,落实 “时空观念”,论证思想压制阻碍社会进步。
用 “相关史事” 呈现延伸,落实 “时空观念”,深化 “思想文化与社会发展互动” 的唯物史观。
社会危机 —闭关政策与矛盾激化:君主专制的副产品 (一)闭关政策:封闭导致落后
呈现 “《广州十三行》图” 等,讲解背景、内容。提问:“闭关政策如何体现统治焦虑?” 总结:是维护统治的保守选择,反映对外部冲击的恐惧。
(二)社会矛盾激化:专制统治的恶果
呈现 “清朝《流民图》” 等, 讲解表现、影响。提问:“君主专制强化为何导致矛盾激化?” 总结:权力集中致腐败,民生问题未解决,引发社会动荡。 观察图片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梳理闭关政策线索。
观察图片等,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梳理社会矛盾线索。 用图片呈现内容,落实 “时空观念”,论证 “君主专制导致保守决策”。
用图片呈现矛盾,落实 “时空观念”,论证 “君主专制与社会危机的因果关系”。
课堂小结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的衰落与教训 绘制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思维导图,引导填充内容,提问:“清朝君主专制强化对当代国家治理有何启示?” 总结:过度集权致僵化封闭,现代治理需平衡权力、开放包容。 参与思维导图填充,思考回答,梳理强化脉络,理解教训与启示。 用思维导图整合线索,深化 “历史对现代治理的借鉴”,落实 “家国情怀”,强化民主、开放的价值认同。
课堂练习 呈现题目:
1.军机处设立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2. 清朝文字狱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反清势力 B.控制思想文化 C.维护学术正统 D.推动文学发展
3.闭关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
A.巩固领土主权 B.促进外贸繁荣 C.导致落后于世界 D.加强沿海防御 思考作答,核对答案:1. C;2. B;3. C 快速检测核心知识,巩固基础,落实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课后活动(教材呼应) 1. 分析文字狱后果(教材 “课后活动” 1 ):
呈现诗句,提问:“统治者为何认为诗句‘大逆不道’?文字狱危害?” 引导从 “思想控制、文化阻碍” 分析。
2. 解读民谣反映的社会状况(教材 “课后活动” 2 ):
呈现民谣,提问:“反映清朝官场何种状况?与君主专制有何关联?” 结合和珅案例分析。 1. 分析文字狱后果(教材 “课后活动” 1):
思考回答,理解文字狱的思想文化危害。
2. 解读民谣反映的社会状况(教材 “课后活动” 2):
思考回答,理解政治腐败与权力集中的关系。 1. 分析文字狱后果(教材 “课后活动” 1):
落实 “历史解释”,理解思想控制对文化的阻碍。
2. 解读民谣反映的社会状况(教材 “课后活动” 2):
分析政治腐败根源,理解社会矛盾与君主专制的关联。
布置作业 1. 基础作业:完成教材 “课后活动” 1、2,整理笔记,完善思维导图。
2. 拓展作业:写短文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 集权的巅峰与衰落的开端”,分析对清朝社会发展的影响。 按要求完成基础与拓展作业。 基础作业巩固知识,拓展作业提升史料论述能力。
板书设计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政治强化——军机处:皇权高度集中 1.设立:雍正因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2.职能:跪受笔录,传达旨意,秘书机构 3.影响:提高效率但决策僵化,皇权独揽 二、思想控制——文字狱:文化专制的极端 1.表现:罗织文字罪名,迫害知识分子 2.延伸:禁书毁书,垄断文化编纂(如《四库全书》 ) 3.影响:思想僵化,文化停滞,社会活力削弱 三、对外封闭——闭关政策:统治保守的体现 1.背景:殖民威胁,沿海反清势力 2.内容:限制贸易,仅开放广州十三行 3.影响:封闭落后,与世界潮流脱节 四、社会危机——矛盾激化:封建制度衰落 1.表现:政治腐败(和珅 )、土地兼并、白莲教起义 2.影响:清朝由盛转衰,封建制度走向崩溃 五、历史教训:过度集权→僵化封闭→社会危机→制度衰落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