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 名班 级考 场 号座 位 号△△△△△△△△△△△△△△△△△△△△○△△△△△○△△△△△△△△△△冷△△△△△静△△△△△思△△△△△考△△△△△△△△△△△△△△△规△△△△△范△△△△△答△△△△△题△△△△△△△△△△△△△△△期△△△△△待△△△△△着△△△△△你△△△△△的△△△△△进△△△△△步△△△△△△△△△△△△△△△○△△△△△○△△△△△)大庆市2026年中考改革学科化 学调研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Cu-64 Zn-6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下列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空气制取氧气 B.用铁矿石炼铁C.海水晒盐 D.太阳能发电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测pH C.浓硫酸的稀释 D.称量氢氧化钠3.下列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理解不正确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时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降低而减小B.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C.衣服上的油渍可用汽油清洗,是因为汽油和油渍能发生化学反应D.清洗铝锅时不宜用钢丝球擦洗,以防止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能变为不饱和溶液D.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间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单质 混合物 氧化物 碱A 硬铝 生铁 过氧化氢 氢氧化钾B 液氧 大理石 干冰 烧碱C 金刚石 生理盐水 二氧化锰 石灰水D 氩气 天然气 冰水混合物 酒精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Cu+2AgNO3=2Ag+Cu(NO3)2B.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 CO2+H2O=H2CO3C.氢氧化钠溶液和三氧化硫反应 2NaOH+SO3=Na2SO3+H2OD.用稀盐酸除铁锈 Fe2O3+6HCl=2FeCl3+3H2O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是( )选项 实际问题 实验方案A 鉴别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三种固体 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观察现象B 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泥沙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C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用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D 证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分别向盛有等量碘的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水和汽油8.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6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10g溶液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钾C.t1℃时,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t2℃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配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钾所需水的质量较大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A.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至过量C.某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D.向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10.一种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高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的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程中共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B.该流程涉及两种基本反应类型C.该流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1D.该流程理论上每生成2gH2,需补充65gZn二、填空题:本题3小题,共17分。11.(5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齐民要术》中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向盛有“酢”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2)《本草纲目 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久起销”的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共同作用。(3)《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青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青铜片,说明青铜具有良好的 。(4)《抱朴子内篇 黄白》中记载“以曾青(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周易参同契》中记载:“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蕴含的化学原理是。12.(6分)结合下列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1)在农业生产中,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所需仪器如下:①仪器b的名称是 。②配制50g该溶液,需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③经查阅资料可知:选种的原理是将种子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空瘪的种子由于密度小会漂浮在溶液表面,而籽粒饱满的种子密度大则沉入溶液底部。相同条件下,用质量分数为26%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选种,与使用16%的氯化钠溶液相比,漂浮在溶液表面的种子数量 (填“变多”或“变少”)。(2)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图如下:①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②在进行操作b时,当蒸发皿中 时停止加热。③操作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13.(6分)为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将图A注射器中的溶液逐滴滴入三颈烧瓶中,用传感器采集得pH变化曲线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B和图C,请回答相关问题:(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三颈烧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3)由图C可知, s时反应恰好结束。(4)6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5)下图为反应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序为 (填序号)。(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以下应用与中和反应无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A.用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B.用醋酸除去水垢中的碳酸钙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三、实验题:本题2小题,共18分。14.(8分)在“非遗传承—古法造纸”学习活动中,某化学兴趣小组以“古法造纸中的化学奥秘”为主题,开展系列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任务。【任务一】剖析古代造纸流程古代手工造纸以竹、麻为原料,核心流程简化如下:【查阅资料】①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②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③黑液呈碱性,对原料有腐蚀作用,助力纤维分离。(1)竹、麻原料会经过捶打等粉碎处理,目的是 。(2)步骤1为“蒸煮”,在此工序中加入的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 (填“放热”或“吸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3“抄纸”工序是将纸浆均匀铺在竹帘上,滤去水分得到湿纸,该操作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 (填基本操作名称)。【任务二】探究黑液成分与处理【提出问题】蒸煮产生的黑液中,除有机物外,溶质还有哪些碱性成分?【提出猜想】(4)猜想1:只含KOH;猜想2:KOH和K2CO3;猜想3:KOH和______(填化学式)。【验证猜想】(5)取少量黑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猜想成立。【黑液处理】黑液呈碱性,可加酸调节至中性后再排放,且反应生成的盐可用作化学肥料。【任务三】创新造纸技术应用(6)现代造纸需提升纸张阻燃性,常用Al(OH)3作为阻燃剂。Al(OH)3受热至220℃时分解,生成Al2O3和一种常见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其阻燃原理是 。15.(10分)“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以甲醇(CH3OH)为代表的液态燃料,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如下图1所示。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突破。甲醇作为清洁能源,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广泛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甲醇相关性质展开如下实验探究:【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吸水后变成蓝色。图1I.基础原理分析(1)“液态阳光”生产中,通过可再生能源驱动反应,下列不属于此类能源的是______。A.太阳能 B.风能 C.化石燃料 D.地热能(2)我国“千吨级液态阳光甲醇合成示范项目”的核心流程为:太阳能光伏发电 电解水制氢 二氧化碳和氢气制甲醇。该流程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3)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实现“碳捕获”(吸收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甲醇作为液体燃料的显著优点是 (写一条)。II.甲醇燃烧产物探究【提出问题】甲醇(CH3OH)在不同氧气浓度下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有何差异?【作出猜想】结合含碳物质燃烧规律,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水蒸气、CO2猜想2:水蒸气、CO猜想3:水蒸气、CO、CO2猜想4:水蒸气、CO2、NH3【讨论交流】(5)经过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4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设计】为验证猜想,小组设计如图2实验装置,对气体成分进行探究:图2【实验现象及结论】(6)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 现象,证明甲醇燃烧产物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7)若猜想2成立,则实验过程中有 处(填数字)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反思交流】(8)实验过程中,C装置的作用是 。(9)图2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一处明显不足是 。四、计算题:本题1小题,共5分。16.(5分)走进化学实验室,小庆同学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对其成分产生了兴趣,取一定量样品置于烧杯中,滴加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计算样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