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上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是第一个阅读单元,围绕“四季之美”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蕴含科普知识的儿歌,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作画的场景,语言浅显易懂,充满儿童情趣,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低年级的儿童接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并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读准字音。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不断提高朗读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到本单元时,学生们已掌握拼音拼读方法,能借助拼音阅读简单的课文,但对翘舌音、前鼻音等发音不够熟练;对“雪地”“动物脚印”可联系生活认知,对“青蛙冬眠”缺乏深入理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易被直观、趣味的内容吸引,需通过情境、游戏、观察图片等方式降低学习难度,保持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的、家”等生字和偏旁宝盖头。会写“竹、马”等字和笔画竖折折钩、横折折、竖钩。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读准“的、啦”的轻声。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初步感受小动物雪地作画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10个生字,读准易错字音;正确朗读课文;梳理“小画家”与“画作”的对应关系。
难点:正确书写笔画竖折折钩,写好“竹、马”字。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唤起兴趣
1.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猜出来“六瓣小花空中开,不用栽来不用采,寒风一吹它就来,太阳一出化水来。”
2.揭晓谜底后播放动态雪景视频,配轻快背景音乐,提问:下雪啦!你们看,白茫茫的一片,好美啊!下雪时你们会做什么呢?
3.学生自由发言。
4.师:白茫茫的雪地里,来了一群特别的“小画家”!它们不用画笔、不用颜料,就能画出漂亮的画,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去看一看吧!
5.板书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带领学生齐读2遍,强调“画、家”的发音。齐读课题。
小朋友们来猜一猜,这些小画家可能是谁?它们用什么画画?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去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小朋友们,要想把课文读好,我们要先认识这些生字宝宝,接下来大家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拼读,出示具体要求要求:
①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②读好每一个句子,注意不丢字添字;
③读完后与同桌互读,纠正错误。教师巡视,帮扶朗读困难的学生。
2.课文已经读完了,接下来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效果,黑板上这些生字你都会认了吗?
①出示生字“的、家、鸡、竹、牙、用、几、步、没、参、加。”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
②根据声调归类识字,“家、鸡、参、加”都是第一声,“竹、牙、没”都是二声,纠正不易读准的翘舌音“竹”平舌音“参”,能区分平翘舌音并读好。
③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是一个生字,指到哪个苹果就读对应的生字,读对的奖励一个贴纸。
④同桌互读生字,读对的给对方画上一颗红五星。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1.生字宝宝我们已经全部认识了,现在生字宝宝已经全部回到了课文中,大家还认识吗?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习“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啦”的读音。“小朋友们,刚刚这个同学在读“下雪啦,下雪啦!这两句时你们有没有注意这个‘啦’字他是怎么读的?”“是的,他读‘la’第一声,来,我们看看书中“啦”字的拼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声调,知道“啦”是轻声!轻声和第一声的读法是有区别的,轻声应该读得短而轻。
3.教师示范读“下雪啦!下雪啦!”,再全班齐读,指名读。“课文中还有哪句话里也有轻声?”“雪地里的小画家”“它在洞里睡着啦!”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对读。
4.学习生字“家”。
(1)出示“家”的象形字,请同学们观察。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字上面的“宀”像一座圆圆的小房子,下面的“豕”是古代的猪。有座小房子(宀),里面养头猪(豕),合起来就是“家”。
(3)家上面的小房子叫“宝盖头”,我们原来还学过哪个“宀”的字啊?引出“字”。
(3)“家”除了表示我们居住的地方,还表示具有某种特别厉害的本领的人呢,比如说:画画成就特别高的人叫“画家”,写作成就高的人叫“作家”,小朋友,你还能说出像这样表示很厉害的带有“家”字的人吗?(舞蹈家、书法家)
5.“家”字我们已经认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呢?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6.学习“马”字。
(1)展示小马玩具和“马”字古文图(像一匹站立的马),动画演示“马”字从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让学生模仿小马奔跑的动作,记忆字形。
(2)给“马”字组词。(小马,河马)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马”字,提醒学生注意横折勾的折角要顿笔,讲解笔画竖折折钩,观察竖折折钩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一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
7.小动物们分别画了什么?请同学们拿出笔把它们画的画圈出来。指名学生回答:“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月牙”。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鸡—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狗—月牙”。
8.出示词语“小鸡、竹叶、、梅花、枫叶、小马、月牙。”同桌互相读读这些词语,读好后出示图片。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把小动物的名字板书在黑板上,一些同学拿脚印图片,拿图片的同学把图片贴到小动物的下面。
9.小朋友们真聪明,词语也难不倒我们,那现在谁会用里面的词语说一句话呢?预设“我家养了几只可爱的小鸡。”“弯弯的月牙挂在夜空。”
10.学习“竹”字。
(1)学习字形。教师手指黑板上的“竹叶”图片,在田字格中书写“竹”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竹”字是左右结构,像两根并排的竹子,上面的“竹字头”是它的叶子,下半部分是它的茎。
(2)学写“竹”字。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左右等宽,两竖要直,右边部分略比左边高一点,不要写得太宽。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握笔姿势和坐姿,纠正错误笔顺。
11.读句子。“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月牙。”
(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雪地里的四位小画家“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知道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下节课,我们会继续走进雪地,了解一下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呢?
(六)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