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阜南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第二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资源简介

2026届高考一轮10月检测卷
地理
分值: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地全年正午树影在PM之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正午(大约位于15°S)树影最长时,日出日落的方向为( )
A.东北升、西北落 B.东北升、西南落
C.东南升、西南落 D.东南升、西北落
2.下列关于火地岛(55°S,70°W)居民间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的南坡积雪融化较快 B.树干长满苔藓的一侧是北侧
C.树干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北侧 D.大窗户一般朝向南侧,以避风
受地壳运动影响,阿尔泰山多褶皱、断层发育。图示意该山地某处地质剖面(E、F、M、N为地层序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
A.褶皱弯曲—断层错位—固结成岩 B.固结成岩—褶皱弯曲—断层错位
C.断层错位—固结成岩—褶皱弯曲 D.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弯曲
4.甲处谷地的主要成因是( )
A.背斜顶部受侵蚀 B.向斜槽部堆积
C.断层处岩石被侵蚀 D.岩浆侵入冷凝
“铃鹿大蛇”铃鹿山脉地处日本本州岛南部,西侧为琵琶湖,冬季不结冰但时有降雪。冬春季节,当冷锋过境之后,铃鹿山脉西侧常形成较强高压,并触发铃鹿山脉东坡强劲的下降风,当地人称之为“铃鹿大蛇”。下图示意“铃鹿大蛇”发生区域的位置和地形,甲、乙虚线代表“铃鹿大蛇”可能形成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铃鹿山脉西侧冬季时有降雪,与其成因相同的降雪还有可能分布在( )
A.地中海南岸 B.波斯湾北岸 C.北冰洋沿岸 D.北美五大湖南岸
6.关于冬季冷锋过境后铃鹿山脉西侧较强高压的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高压向东拓展降温 B.地表积雪大量融化降温
C.云层变厚遮挡阳光降温 D.天气晴朗夜晚辐射降温
7.与乙线相比,甲线处更容易形成“铃鹿大蛇”的原因有( )
①甲处山谷狭窄,狭管效应明显
②甲处东坡陡峭,地表摩擦力小
③甲处离海更近,海洋低压吸引
④甲处漏斗地形,可以增强风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结果显示:2022年6月以来我国出现的罕见高温天气,是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事件;截至8月29日,重庆今年已出现了55个高温日。下图示意重庆8月份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8月份影响重庆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9.8月份重庆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异常,蒸发加剧
②副高势力较强,控制时间较长
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④河流流量骤减,调温作用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温跃层是位于海面以下100~200米左右的、温度和密度有巨大变化的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层。由于海水温度、盐度及海陆分布等影响,温跃层上下两水团性质存在季节性差异,并抑制海水的上下对流。左图为温跃层温度和盐度季节变化图,右图为太平洋海域某经线上(纬度不同)①②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左图所示海域上下层海水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导致右图中水温垂直递变的主导因素是( )
A.洋流 B.盐度 C.太阳辐射 D.海陆位置
12.结合两图信息可知( )
A.①观测站为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域
B.温跃层中海水温度和盐度成正相关
C.②观测站表层水温对应左图中春季
D.上层较下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幅度大
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对生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破土而出时适宜采挖,生长发育盛期一般在5~6月,气温在4~10℃。如图为青海省冬虫夏草山地空间分布剖面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冬虫夏草的生境条件是( )
A.冷干 B.暖干 C.冷湿 D.暖湿
14.与西藏相比,青海冬虫夏草( )
①垂直分布高度降低
②垂直分布高度升高
③产草时间有所提前
④产草时间有所推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段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山地是( )
A.南岭 B.大巴山 C.阴山 D.小兴安岭
16.该山地南坡山麓地区( )
A.降水丰富,形成透水性强的红壤
B.光照充足,成土母质分解快,矿物质含量低
C.坡度较陡,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
D.冷湿环境利于有机质积累,形成肥沃黑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地层沉积物的组成及粒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陕西榆林横山区地处沙漠—黄土过渡带,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5.9mm,大风日数多。研究团队在横山采样点进行采样,研究发现该点的剖面厚度为17.55m,地层沉积连续,层位清晰。该剖面古风成沙层平均粒径较大,沙质黄土层次之,沙质古土壤层最小。沙质古土壤层抗风蚀能力弱,其被破坏会导致古风成沙层出露,从而加剧该地沙漠化。下图示意横山区位置及采样点沉积地层剖面。
(1)说明横山过渡带采样点的古风成沙层的形成过程。(6分)
(2)说出a1到c1地层沉积期间,该地沙漠边界移动的方向并分析原因。(6分)
(3)针对沙质古土壤层抗风蚀能力弱的特点,请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中任选一类,提出两项防治荒漠化的具体措施。(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新疆博尔塔拉河地处阿拉套山和别珍套山褶皱带所组成的谷地之间,是当地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以温泉县和博乐市为界,划分成上游、中游和下游。温泉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19×108m3,博乐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99×108m3,受区域断陷、隆升等交叉构造的影响,博尔塔拉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下面图1为博尔塔拉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博尔塔拉河谷地部分地质纵剖面示意图。
(1)博尔塔拉河在博乐段径流量明显大于温泉段,试说明原因。(6分)
(2)依次指出从亚马特河段至博乐段地表水与地下水补给关系。(8分)
(3)据图简述亚马特东侧泉水的形成过程。(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称为河流袭夺。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下图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
(1)说明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原因。(4分)
(2)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转变的河段,简述其流向发生转变的过程。(8分)
(3)分析新水系形成后对青莲地区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正午树影最长时是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该地位于15°S,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且太阳位于正北,影子朝向正南,此时该地日出日落的方向为东北升、西北落,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答案:C
解析:火地岛位于南半球,北坡是阳坡,积雪融化较快,A错误;树干北侧接受阳光照射时间长于南侧,苔藓是喜阴植物,因此长满苔藓的一侧是南侧,B错误;北侧为阳坡,得到太阳辐射多,树干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北侧,C正确;大窗户一般朝向北侧,是为了接受阳光光照,D错误。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E、F、M、N地层为沉积岩层,该区域首先固结成岩,形成各沉积岩层;从图中可以看到地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构造,这是在地层固结成岩之后,受到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最后,图中有明显的断层线,地层沿断层线发生了错位,断层是在褶皱之后发生的,所以图示区域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固结成岩—褶皱弯曲—断层错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甲处附近地层不是背斜构造,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而甲处不符合背斜特征,所以不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谷地,A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硬,一般不易被侵蚀,多形成山地,而不是谷地,且甲处也不是向斜槽部,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位于断层线附近,断层处岩石破碎,容易被外力侵蚀,从而形成谷地,C正确。结合示意图,图中没有任何信息表明甲处有岩浆侵入冷凝的现象,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图示地区,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西北季风的冷干空气经过日本海后,湿度增加,遇陆地山脉受阻挡,气流抬升,形成降雪,而地中海南岸,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降雪较少,A错误;波斯湾北岸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影响,炎热干燥,B错误;北冰洋沿岸受海洋影响大,C错误;北美五大湖南岸,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西北风经过湖区湿度增加,受陆地地形阻挡,气流抬升,降雪较多,D正确。
6.答案:D
解析:亚洲高压的中心处于蒙古、西伯利亚附近,向东拓展到日本海距离较远,且经过日本海会增温增湿,气压略降低,因此仅凭亚洲高压东拓并不能使铃鹿山脉西侧形成较强高压,A错误;冷锋过境后西侧受冷气团控制,地表积雪不易大量融化,B错误;冷锋过境后,天气晴朗,云层不会变厚,C错误;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夜晚辐射降温,导致气压升高,D正确。
7.答案:B
解析:具体分析如下。
8.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8月份重庆的气温总体较高,由于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带动气压带与风带位置偏北,所以8月份重庆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因此8月份影响重庆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反气旋,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8月份重庆的气温总体较高,由于8月份太阳直射点位置偏北,带动气压带与风带位置偏北,所以8月份重庆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副高势力较强,控制时间较长,②正确。由于重庆地处盆地。受地形影响,热量不易散失,③正确。蒸发加剧与河流流量骤减不是8月份重庆持续高温的主要原因,①④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答案:B
解析:从图可以读出,下层盐度高于上层盐度,二者差异最大的季节在夏季,故该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C
解析:读右图可以看出,两个观测站表层水温差距较大,而随着水深加深,两个观测站水温差别不大,且同一观测站随着海水深度加大,水温变化幅度很小,说明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明显,水温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深度加大,受太阳辐射影响减弱,水温变化不大,C正确;洋流、盐度、海陆位置均不是影响水温垂直递变的主导因素,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结合两图信息,①观测站表层水温超过20℃,可推断其应该位于中低纬海域,A错误;根据左图可以判断,温跃层中海水温度和盐度不一定成正相关,如夏季时上层水温较高,但上层盐度较低,B错误;左图中春季表层水温在10℃左右,而②观测站表层水温在15℃左右,C错误;根据左图可判断上层较下层水温的季节变化幅度大,D正确。故选D。
13.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高海拔阴坡的高寒落叶灌丛和高寒草甸,判断其生境冷湿。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受纬度位置和热量条件的影响,相比于西藏,青海省冬虫夏草分布高度应有所降低,产草时间应有所推迟。故选C。
15.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山麓自然带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表明该山地位于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过渡地带偏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岭纬度较低,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内,A错误。阴山位于温带草原带之中,C错误。小兴安岭位于落叶阔叶林带与针叶林带的过渡地带,D错误。只有大巴山位于常绿阔叶林带与落叶阔叶林带的过渡地带的偏南位置,B正确。故选B。
1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山麓地区为常绿阔叶林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形成的土壤以酸性红壤(黄壤)为主,但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并不强,A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矿物质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分解快,不会导致矿物质含量低,而且南坡土壤中矿物质含量并不低,B错误。图中显示,南坡山麓地区坡度较陡,土壤中水分流动性强,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C正确。南坡山麓气候暖湿,有机质分解快,不会形成肥沃黑土,D错误。故选C。
17.答案:
(1)西北为毛乌素沙地,表层沙物质裸露,沙源丰富;大风日数多,将沙源向东南方向输送;遇地形阻挡,风力减弱,泥沙沉积。(6分)
(2)方向: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再向西北收缩。原因:由a1沙质黄土到b1古风成沙,沉积粒径变大,反映风力变强劲(冬季风强盛),沙源(沙漠)向东南扩张;由b1古风成沙到c1沙质黄土、沙质古土壤粒径小,反映风力减弱,沙源供给减少,沙漠扩张受阻并向西北收缩。(6分)
(3)工程措施:设立沙障工程,如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修建挡风墙等。生物措施:选种耐旱、抗风沙树种,如沙柳、柠条;设立防风固沙林带;封沙育林育草等。(4分)
解析:(1)本题考查风力沉积地貌的形成,需结合“沙源、风力、地形”分析。研究区西北为毛乌素沙地,地表裸露,沙物质丰富,提供沉积原料;榆林横山区“大风日数多”,冬季风/西北风风力强劲,强劲的风力将沙源向东南方向输送;沙尘遇山地形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积形成古风成沙层。
(2)本题考查沉积粒径与风力、沙漠扩张的关系,需结合沉积层粒径变化,推测风力强弱,得出沙源扩张/收缩方向,根据粒径变大说明风力作用增强,沙漠扩张,a1(沙质黄土)到b1(古风成沙)沉积粒径变大,反映风力变强,冬季风更强劲,风力搬运能力强,沙粒沉积更远,沙漠向东南扩张;b1(古风成沙)到c1(沙质黄土、沙质古土壤)沉积粒径变小,反映风力减弱,风力弱,搬运沙粒少,沉积范围缩小,沙源供给减少,沙漠扩张受阻,向西北收缩。
(3)本题考查针对“沙质古土壤层抗风蚀弱”的治理,需从工程/生物措施切入,结合“固沙、防风”需求分析。工程措施有设置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降低风速,固定地表沙粒,防止风蚀;修建挡风墙(如乔灌草结合),阻挡风沙,减少沙质古土壤层暴露,削弱风蚀。生物措施如选种耐旱植物,种植沙柳、柠条等耐旱、抗风沙树种,根系固沙,枝叶降低风速;建设防护林带,设立防风固沙林带、封沙育林育草,恢复植被,增强地表抗风蚀能力。
18.答案:
(1)流程加长,水流不断积累,径流量大;山地支流汇入多,径流总量大;海拔低,地下水出露多,补给地表河流多等。(6分)
(2)亚马特段地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温泉县段地下水出露补给地表水;昆得仑段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博乐段地下水出露补给地表水。(8分)
(3)断层下降处地表水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沿低海拔处流动,当流动至透水性差的岩层(砂岩、泥岩)和河谷基底隆起处时,水流受阻溢出地表,形成泉水。(4分)
解析:(1)径流的大小可从河流的收入(降水、支流汇入、地下水、冰雪融水补给等)和支出(蒸发、下渗)两个方面分析。由图可知,博乐段位于温泉段下游,博尔塔拉河流至博乐段时流程长度长,径流不断积累,使得博乐段河流径流量大;随着流程增长,河流两侧的支流汇入增多,增加了博乐段的径流量;与温泉段相比,博乐段海拔低,透水层厚度小,地下水更易出露,补给河流多,使得地表径流量增大。
(2)由材料可知,受区域断陷、隆升等交叉构造的影响,博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频繁。由图可知,博尔塔拉河流经区形成两个断陷盆地,使上游亚马特、中游昆得仑形成了两个潜流段,河水通过这些潜流段进入地下,大量转化补给地下水,故亚马特段与昆得仑段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温泉段与博乐段由于河谷基底隆起,地下水位抬升,致使地下水溢出,以地下水转化补给地表水为主。
(3)泉水是由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由图可知,亚马特段断裂下陷形成盆地(低地),水位低于地面,地表水大量下渗,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下覆的岩层(砂岩、泥岩)透水性差,且由于河谷基底隆起抬升,地下水流受阻,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19.答案:(1)北川—映秀断裂带由于地势较低,地表水易在此汇聚成河流:古都坝河部分河段走向和北川—映秀断裂带走向一致,且有相交地段,因此古都坝河极易沿北川—映秀断裂带形成河道,最终造成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4分)
(2)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流向发生转变。通口河发生溯源侵蚀,最终切穿分水岭,通口河和古都坝河相通形成新的水系,且由于擂鼓附近地壳断裂抬升,黄家坝河床海拔相对降低,低于擂鼓,古湔江转而流向海拔更低的黄家坝,最终使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河流由向西南流动转为向东北流动。(8分)
(3)利:青莲地区水量加大,水源增多,更有利于农业发展;水量加大,水位上升,有利于该地内河航运的发展。弊:水量加大,更易导致洪涝灾害。(6分)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古都坝河部分河段和北川—映秀断裂带走向一致,且存在部分相交地带。由于断裂带的存在,河流流经该地区时,会向地势更低的断裂带汇集,最终河流会在断裂带地区汇聚形成新的河道,造成古都坝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在分布上高度一致的现象。
(2)解答本问的关键是要清楚整个河流袭夺发生的过程及带来的影响。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古都坝河最早沿北川—映秀断裂带自东北向西南经擂鼓汇入古湔江;通口河与古都坝河之间存在分水岭;后来通口河由于侵蚀能力较强,最终切穿分水岭,使其和古都坝河相通;同时,由于擂鼓附近地壳相对抬升,最终造成擂鼓河床海拔高于黄家坝河床海拔,结合水往低处流动的特性,曲山至黄家坝河段河流由向西南流动转为向东北流动。
(3)影响类题目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回答。有利方面可从水资源角度分析,不利方面可从自然灾害角度分析。新水系形成后,通口河径流量明显增大,会使青莲地区河流水量加大,水位抬升;青莲地区河流水量增大之后,能够满足当地农业发展用水需求,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河流的通航能力,有利于提升河流的航运价值。弊端是水位抬升之后,河流极易冲破河岸束缚,形成洪涝灾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