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杨安镇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杨安镇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杨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下列几组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教学楼一层楼的高度约33dm B. 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
C. 普通中学生跑步的速度约为 D. 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75次
2.在使用刻度尺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
3.为给课桌裁剪一块合适的课桌垫,小明用卷尺对课桌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则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 )
A. B. C. D.
4.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士兵枕着牛皮制成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下列有关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只有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5.2024年3月20日,我国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共同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B. 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C. 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静止的,长征八号是运动的
D. 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是运动的,长征八号是静止的
6.如图是学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的场景,小华根据课本知识提出以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 裁判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评定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B. 我们也可以采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C. 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做变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用平均速度粗略反映运动员运动的快慢
D.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7.对速度公式的理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所用时间成反比
B.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 物体单位路程所用时间越长,运动越快
D. 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短,运动越慢
8.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
B.
C.
D.
9.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2:3,路程之比是1:4,则甲、乙两个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A. 3:8 B. 8:3 C. 16 D. 6:1
1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 A、B的运动情况,A、B两个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下列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B. 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路程是3m
C. B物体的速度大于A物体的速度
D. 以A物体为参照物,B物体向西运动
11.甲、乙两地间距120m,某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前半路程的速度为,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那么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12.下列探究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直接传到耳中
B. “士电话”实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C.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声音能通过水传到鱼耳中
D. 用真空泵不断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罩内闹铃声变得越来越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13.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木块的长度为 cm;图2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s。
14.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任务。如图,搭乘机械臂的航天员A已为空间站安装好空间碎片防护装置,航天员B正在出舱。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 的,航天员B是 的。
15.发生地质灾害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还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发生 而产生的。
16.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从运动轨迹可以发现,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 。
17.“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的。以上两空均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______而言的。
18.如表是一些介质中的声速,根据数据可以知道声速的大小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 有关。一般来说,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 选填“快”或“慢”,比在气体中更 选填“快”或“慢”。而且同种介质,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 选填“快”或“慢”。
介质 声速 介质 声速
空气 331 冰 3230
空气 340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铝棒 5000
水常温 1500 铁棒 5200
19.图中记录了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记录完成下列问题:
甲汽车做______直线运动,乙汽车做______直线运动。
乙汽车前20s的平均速度大小是______。
甲车前20s的速度大小是______。
前40s,甲车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
20.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如图,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此探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在物理学中这种方法叫做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挂在左边的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______填“会”或“不会”如图所示那样弹起;
如图所示,在做真空能否传声的实验时,先让电铃发声并将其放入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听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假如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则______,可知这个实验用到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然后再让空气重新回到玻璃罩中,则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
21.如图1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是______。
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______s;从A点到C点的路程:______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
若将斜面右端的垫块升高,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图2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分。
22.重庆出租车因为司机驾驶技术娴熟,加之车身黄色喷涂类似赛车,被网友戏称为“黄色法拉利”。求:
TAXI
车号:
上车:10:00
下车:10:15
单价:10元
里程:15km
金额:50元
司机师傅在行驶结束时的一张车费发票如表所示,则该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若师傅要驾车去距离自己35km处的欢乐谷,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h?
23.回声是由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远时,发出的声音经过较长时间大于再回到耳畔,我们才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当障碍物离声源较近时,声波很快就反射回来了,人们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只能听到一种比较响亮的声音。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发声时离障碍物至少要多远?
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考察船上的声呐发出声音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24.如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到达时间 7:25 7:42 7:58 8:38
发车时间 7:00 7:27 7:44 7:59
里程 0 84 126 165 301
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假如列车以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m,列车共长228m,列车全部经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3层楼房的高度在10m左右,所以一层楼的高度在左右,故A正确;
B、上完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即,故B错误;
C、中学生正常跑步的速度在左右,故C错误;
D、1s内人的心跳大约为1次,故D错误。
故选:A。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C
【解析】解:甲刻度尺零刻线对齐被测对象,放正,尺的刻面紧贴被测对象,乙刻度尺摆放歪斜,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故正确的是甲和丁,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平行或重合,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对齐。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样被测物体的长度就为物体两端读数之差。
本题考查使用刻度尺时,放置时按要求做,读数视线垂直,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属于基础题。
3.【答案】C
【解析】解:课桌的长度为:故选:C。
首先剔除明显错误数据,再计算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并确定有效位数,最终精确程度应与原数据的分度值保持一致。
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答案】A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故A正确;
B.所有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不只是牛皮制成的箭筒可以传播声音,故B错误;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D错误。
故选: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属于基础题目。
5.【答案】A
【解析】解:共同升空过程中,以鹊桥二号为参照物,长征八号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地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的位置是改变的,是运动的,长征八号位置也是改变的,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月球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位置是改变的,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太阳为参照物,鹊桥二号和长征八号的位置都改变,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属于中档题。
6.【答案】A
【解析】解:A、裁判员是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时间判断运动快慢,谁用时间少,谁跑得快,故A错误;
B、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值越小,说明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则它的速度就越大,所以我们也可以采用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故B正确;
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做变速直线运动,而平均速度对应一个过程,故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正确;
D、根据可知,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故D正确。
故选:A。
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解答;
物体所用时间与通过路程的比值越小,速度就越大;比值越大,速度越小;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根据速度公式分析解答。
此题考查运动快慢的比较、速度与物体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等与速度有关的知识,并且都是在学习中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属于易错题。
7.【答案】D
【解析】解:AB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一个不变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故ABC错误;
D、由公式可知,时间t不变,路程S越小,v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的大小是由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决定的;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本题考查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公式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8.【答案】C
【解析】解:剩余路段的路程,需要的时间;
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
故选:C。
根据导航截图可知剩余路段的路程和需要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
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注意单位的换算,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A
【解析】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得,物体运动的时间表达式为;
则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已知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之比为2: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4,根据得出A、B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
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路程、时间的关系,通过速度公式变形来求时间之比,属于基础题。
10.【答案】D
【解析】解:A、由图甲可知,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A物体的速度,由可知,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路程:,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B物体的速度,所以B物体的速度小于A物体的速度,故C错误;
D、由于,所以以A物体为参照物,B物体向后运动,即向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在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图中,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的速度不变,即匀速最想要的;
由图甲可知A物体的速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A物体运动3s通过的路程;
根据图乙信息,利用速度公式求出乙物体的速度,据此比较甲、乙的速度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确定B的运动方向。
本题考查速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对运动图象的认识与理解,难度不大。
11.【答案】C
【解析】解:根据题意可知,前、后半程的路程:,
由可知,前半程所用的时间:,
后半程所用的时间:,
全程的总时间:,
则该小车从甲地运动到乙地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故选:C。
根据题意可知前、后半程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前、后半程所用的时间,据此求出全程的总时间,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本题速度公式应用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常考题。
12.【答案】A
【解析】解:我们能听见老师讲课的声音,是因为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耳中,故A错误;
B.“士电话”实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B正确;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是因为声音能通过水传到鱼耳中,故C正确;
D.用真空泵不断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罩内闹铃声变得越来越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1

【解析】解: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物体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图2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指针位于5和6之间,过中线,则小表盘读数为,大盘指针读数为,所以机械停表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1;;。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刻度线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
14.【答案】静止
运动

【解析】解: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安装好的防护装置的位置不变,安装好的防护装置是静止的,航天员B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航天员B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物体是静止的。
本题考查了相对运动的判断,属于基础题。
15.【答案】固体
振动

【解析】解: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发生振动而产生的。
故答案为:固体;振动。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固体传声效果较好。
16.【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
时间:,
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说明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故答案为:;;大。
读出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测量长度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时间,根据计算该过程的平均速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大。
计算平均速度时要用总的路程除以总的时间,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7.【答案】运动 静止 地面
【解析】解: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地面。
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就看被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此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与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8.【答案】温度




【解析】解:根据数据可以知道声速的大小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多数情况下,固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比气体中的快;而且在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温度的影响,且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故答案为:温度;快;快;快。
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而后结合声学的知识对各个进行解决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9.【答案】匀速;变速; ; 54; 等于
【解析】解:甲车在任意相等的10s内通过的路程都是150m,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在任意相等的10s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乙汽车前20s的通过的路程为235m,则乙汽车前20s的平均速度为:

依据题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为:
,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前20s的速度大小是;
由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40s甲车的平均速度不变,,
乙汽车前40s的通过的路程为600m,则乙汽车前40s的平均速度为:所以前40s,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匀速;变速;;;等于。
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据此判断其运动形式;利用可求其平均速度大小并进行比较。
本题考查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计算,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速度公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或泡沫; 不会; 变小;听不到声音;实验推理法;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大;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此探究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为了明显地看到桌子的振动,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或泡沫。
如果在月球上进行这个实验,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挂在左边的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会弹起。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时,听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假如罩内空气被完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本实验采用的是实验推理法。然后再让空气重新回到玻璃罩中,则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大。此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或泡沫;不会;变小;听不到声音;实验推理法;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变大;真空不能传声。
本实验采用了转换法,通过乒乓球的反复弹开,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或泡沫,可以将桌面的振动放大。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时,采用了实验推理法。
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转换法和实验推理法的应用。
21.【答案】; 减小; 3;;; 增大; 大; C
【解析】实验原理是。
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从A点到C点的路程;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时间偏小,由可知,会使所测小车由A至C的平均速度偏大;
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因为测得的时间偏小。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C,因为C表示小车做加速运动。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大;。
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
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较小。
根据秒表和刻度尺得出时间和距离,运用速度公式得出平均速度的大小。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小,根据判断平均速度的偏差。
若所测时间偏小,则速度偏大.
根据横纵坐标的意义,结合图线的形状,可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知道测平均速度的原理,熟练运用速度公式,会分析实验误差,可解答此题。
22.【答案】该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需要
【解析】由车费发票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为,所用时间::,则该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如图乙所示,速度表的分度值为,如图所示的速度,根据知,到欢乐谷行驶需要的时间为:

答:该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需要。
由车费发票可知出租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求出出租车的平均速度;
已知路程,根据图中读数速度大小,可求出时间。
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利用好费票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解: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原声和回声区分开来。
所以人能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的最短时间为,则人的声音传到障碍物的时间:

人到障碍物至少距离;
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
水深:。
答:发声体至少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7米;
水的深度为900米。
【解析】已知声速为,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秒以上人才能将原声和回声区分开,即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为,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就可求出人离障碍物的最短距离距离。
先求出声音从水面传到水底的时间,再利用即可求出水深。
本题主要考查了回声的实际应用,属于中档题。
24.【答案】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所需的时间是;
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的平均速度是;
列车全部经过大桥的时间是350s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列车7:27从苏州发出,7:42到达无锡,
则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所需的时间为:
::;
苏州开往无锡的路程为:

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的平均速度为:

列车全部经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由可得,列车全部经过大桥需要的时间为:

答: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所需的时间是;
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的平均速度是;
列车全部经过大桥的时间是350s。
从列车时刻表找出从苏州的发车时间、到达无锡的时间,求出列车由苏州开往无锡所需的时间;
从列车时刻表找出由苏州开往无锡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的平均速度;
知道列车的行驶速度,再求出列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走的路程桥长加上车长,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列车通过大桥所需时间。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有二:一是从列车时刻表得出列车的始发时间、到站时间和路程,二是知道列车过桥走的路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