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上 期中知识清单【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新闻知识】→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1.概念:用概括的叙述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①广义: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可以是对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具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进行及时报道和传播。包括消息、通讯、社论、特写、速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②狭义:专指消息。是用概括的方式,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2.类型: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动态新闻: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综合新闻: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对一定时空内的诸多事实和情况进行综合描述的消息类型。典型报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挖掘时代内涵,反映社会现实和引导公众认知。◎新闻体裁:①消息:报道事实通常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②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等常用的文体。③社论:是报社或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④新闻特写: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具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进行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⑤新闻速写:以新、短、快、活见长,并有现场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拿起笔来当场就写)、时代感、立体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⑥专访:对具有新闻性的专题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访问。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有很强的可读性。分为人物专访和新闻专访两类。Ⅰ人物专访侧重挖掘新闻人物的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及时代精神,要求记者通过静态采访精准定位人物本质;Ⅱ新闻专访聚焦社会重大热点话题,强调访问的专业性和独家性,其成功往往能提升媒体品牌的价值。⑦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地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属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特点:Ⅰ论题有较强的新闻性;Ⅱ论理有鲜明的思想性;Ⅲ论说有广泛的公众性。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时效性 强 一般 较弱(有日益变强的趋势)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篇幅 一般而言比较短 篇幅比较灵活 较长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特点】真实、及时、简洁、准确。①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虚构夸张,用事实说话。→本质特点②时效性/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③准确性——在新闻写作中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④简洁性——语言简洁明了。⑤公开性——面向社会的人民群众。【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最重要,后二者辅助。Ⅰ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高度概括已发生的新闻事实。→消息的眼睛,吸引读者,反映精华Ⅱ导语(“电头”后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简洁而明确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是消息的价值所在。Ⅲ主体:承接导语之后,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是消息的主干。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进行写作,先主后次。Ⅳ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Ⅴ结语(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另外,也有人认为新闻由六部分组成,即电头、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的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发电地点。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新闻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5W1H)【考题类型】一、给新闻拟标题/简述理由/分析妙处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新闻中有震撼力的话语作为标题,突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力。写完后,要验证答案、字数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等。如果要求简述理由,一般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内容:整体概括新闻核心,点明背景(如时间、地点等)的特殊性,突出了……成就等。表达效果:激发……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二、概括一句话新闻/提取新闻信息→字数往往限制在25-30字以内重点看导语。如果导语能够概括新闻的所有要点,则可直接提炼答案;如果不是,则需在精简导语的基础上,加上导语后面的新闻要点,组成答案。→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三、拟写新闻导语解题时先明确提出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根据新闻内容找出能回答这一问题的要点,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时间+地点+人物(对象)+事件四、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1.××词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什么特点?2.××词能否删去/替换?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知识梳理】【类型及定义】Ⅰ回忆性散文1.定义:回忆性散文是以作者过往经历为蓝本,借记忆中的人、事、景抒发情感与思考的散文体裁。2.特征:①多为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选材常聚焦个人生命片段。写法上不苛求叙事完整,更侧重感情的真实流动。②以回忆为桥,让个人记忆照见普遍人性,唤起读者心底相似的生命共鸣。③大都具有双重视角——“过去的我”呈现事件本真,“现在的我”注入情感与思考,两者交织形成带有温度与深度的故事。Ⅱ人物传记→特殊:采访体传记、诗体传记1.定义:是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包含思想、成就及影响)的文学体裁,根据各种书面的或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资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2.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个性化、历史性/时代性、典型性。→个性化:需通过具体事件、言行细节展现人物独特个性,而非笼统标签,让读者感受到这是鲜活的“一个人”。时代性:好的传记会将人物放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体现个人命运与时代浪潮的关联,让人物故事折射出时代风貌。3.分类:①按照创作主体/叙述人称,可以分为自传与他传;②按照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历史性传记、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Ⅲ回忆录1.定义:回忆录是散文的一种,以作者亲身经历或见闻为基础,侧重回忆特定人物和事件。2.特征:以真实性为底色,融入个人情感与主观视角。常聚焦片段而非完整生平,区别于自传(以自身为主)和传记(多为他人客观记述)。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性。3.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是作者亲自书写的个人经历;口述回忆录:通过口述方式记录的个人历史,→两者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前者通常为第一人称,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后者则是由他人记录整理而成的个人历史,适用于因年龄、健康或文化背景限制而难以书写的人群。【传记的表现手法】1.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观点与情感,或同事、同学、学生、友人、同行者的回忆,或档案等材料。其作用包括:①印证作者的观点,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②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④引用诗词,增强文章文学底蕴,富有诗情画意。⑤引用故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2.人称第一人称/“我”:①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说服力、真实性、亲切感,使文章便于抒情(通常会有详细的心理描写);②情感和视角具有一定的主观性;③点明线索/“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第二人称/“你”:作用同上,常用于对话。用于物时,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TA”: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人物或事件。①“全知全觉上帝视角”;②客观公正,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③突出主旨。3.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感官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②描写……的画面,渲染……气氛,突出……的特点,表现……的思想情感/主旨。③设置悬念,吸读/激读,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升华情感。⑤点明线索。【如何写传】1.传记内容要真实即人物传记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真实、准确、具体。娄蒙路的棚屋(地点真实),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由1898年到1902年(时间真实),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玛丽后来写道(事件真实):“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2.选取事件要典型→突出人物特点,表现传主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核心要点如《美丽的颜色》把概括叙述与特写镜头结合,由面到点,表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以苦为乐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赞扬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①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坚持不懈;②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热爱科学、以苦为乐、献身精神。3.添加细节描写细致传神的描写既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能增强传记的可信度与感染力。①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细节描写,用门“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说明居里夫妇进出这间房子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了他们进行研究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②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细节描写,通过描绘玛丽的外貌和工作环境,进一步表现了玛丽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的艰辛、工作环境的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4.合理补充想象合理的想象,能够填补事件的空隙,丰富文章内容,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 “天眼” 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它们飞翔着,穿越了 70 年,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听见了吗?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描绘南仁东登上圈梁喜极而泣的场景,通过眼泪这一细节描写,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的建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作者基于事实展开想象,营造出一幅恢弘而充满诗意的画卷,浪漫而悲壮,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知识梳理】八上 期中知识清单【知识梳理】第一单元 变化着的社会【新闻知识】1.概念:用概括的叙述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①广义: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可以是对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具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进行及时报道和传播。包括消息、通讯、社论、特写、速写、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②狭义:专指消息。是用概括的方式,对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实的报道。2.类型: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新闻体裁:①消息:报道事实通常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②通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等常用的文体。③社论:是报社或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评论。→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④新闻特写:以形象化的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最具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进行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⑤新闻速写:以新、短、快、活见长,并有现场感(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拿起笔来当场就写)、时代感、立体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⑥专访:对具有新闻性的专题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访问。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身,有很强的可读性。分为人物专访和新闻专访两类。Ⅰ人物专访侧重挖掘新闻人物的生平经历、个性特征及时代精神,要求记者通过静态采访精准定位人物本质;Ⅱ新闻专访聚焦社会重大热点话题,强调访问的专业性和独家性,其成功往往能提升媒体品牌的价值。⑦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地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属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特点:Ⅰ论题有较强的新闻性;Ⅱ论理有鲜明的思想性;Ⅲ论说有广泛的公众性。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消息 新闻特写 通讯时效性 强 一般 较弱(有日益变强的趋势)报道对象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新闻事件整体及细节篇幅 一般而言比较短 篇幅比较灵活 较长表达方式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特点】真实、及时、简洁、准确。①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虚构夸张,用事实说话。②时效性/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③准确性——在新闻写作中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④简洁性——语言简洁明了。⑤公开性——面向社会的人民群众。【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最重要,后二者辅助。Ⅰ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高度概括已发生的新闻事实。Ⅱ导语(“电头”后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简洁而明确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Ⅲ主体:承接导语之后,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Ⅳ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Ⅴ结语(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另外,也有人认为新闻由六部分组成,即电头、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的电头——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时间和发电地点。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其中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如果有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新闻六要素: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考题类型】一、给新闻拟标题/简述理由/分析妙处有时为了吸引读者,也可以用新闻中有震撼力的话语作为标题,突出事件的意义或影响力。写完后,要验证答案、字数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等。如果要求简述理由,一般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内容:整体概括新闻核心,点明背景(如时间、地点等)的特殊性,突出了……成就等。表达效果:激发……的自豪感,给人印象深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二、概括一句话新闻/提取新闻信息重点看导语。如果导语能够概括新闻的所有要点,则可直接提炼答案;如果不是,则需在精简导语的基础上,加上导语后面的新闻要点,组成答案。三、拟写新闻导语解题时先明确提出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根据新闻内容找出能回答这一问题的要点,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四、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1.××词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什么特点?2.××词能否删去/替换?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知识梳理】【类型及定义】Ⅰ回忆性散文1.定义:回忆性散文是以作者过往经历为蓝本,借记忆中的人、事、景抒发情感与思考的散文体裁。2.特征:①多为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选材常聚焦个人生命片段。写法上不苛求叙事完整,更侧重感情的真实流动。②以回忆为桥,让个人记忆照见普遍人性,唤起读者心底相似的生命共鸣。③大都具有双重视角——“过去的我”呈现事件本真,“现在的我”注入情感与思考,两者交织形成带有温度与深度的故事。Ⅱ人物传记1.定义:是一种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学体裁,根据各种书面的或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资料,加以选择性地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2.特征:真实性、文学性/个性化、历史性/时代性、典型性。→个性化:需通过具体事件、言行细节展现人物独特个性,而非笼统标签,让读者感受到这是鲜活的“一个人”。时代性:好的传记会将人物放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体现个人命运与时代浪潮的关联,让人物故事折射出时代风貌。3.分类:①按照创作主体/叙述人称,可以分为自传与他传;②按照创作方法/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历史性传记、文学性传记、评论性传记。Ⅲ回忆录1.定义:回忆录是散文的一种,以作者亲身经历或见闻为基础,侧重回忆特定人物和事件。2.特征:以真实性为底色,融入个人情感与主观视角。常聚焦片段而非完整生平,区别于自传(以自身为主)和传记(多为他人客观记述)。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学性。3.分类: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是作者亲自书写的个人经历;口述回忆录:通过口述方式记录的个人历史,→两者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前者通常为第一人称,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后者则是由他人记录整理而成的个人历史,适用于因年龄、健康或文化背景限制而难以书写的人群。【传记的表现手法】1.引用可以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观点与情感,或同事、同学、学生、友人、同行者的回忆,或档案等材料。其作用包括:①印证作者的观点,增强传记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②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表现传主的精神面貌,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④引用诗词,增强文章文学底蕴,富有诗情画意。⑤引用故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2.人称第一人称/“我”:①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说服力、真实性、亲切感,使文章便于抒情(通常会有详细的心理描写);②情感和视角具有一定的主观性;③点明线索/“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第二人称/“你”:作用同上,常用于对话。用于物时,有拟人化效果。第三人称/“TA”: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用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人物或事件。①“全知全觉上帝视角”;②客观公正,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③突出主旨。3.描写◎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②描写……的画面,渲染……气氛,突出……的特点,表现……的思想情感/主旨。③设置悬念,吸读/激读,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升华情感。⑤点明线索。【如何写传】1.传记内容要真实即人物传记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真实、准确、具体。娄蒙路的棚屋(地点真实),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由1898年到1902年(时间真实),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玛丽后来写道(事件真实):“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2.选取事件要典型如《美丽的颜色》把概括叙述与特写镜头结合,由面到点,表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以苦为乐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赞扬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高尚品质。①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坚持不懈;②居里夫妇发现镭的场景→热爱科学、以苦为乐、献身精神。3.添加细节描写细致传神的描写既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能增强传记的可信度与感染力。①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细节描写,用门“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说明居里夫妇进出这间房子的次数之多,侧面表现了他们进行研究的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了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②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细节描写,通过描绘玛丽的外貌和工作环境,进一步表现了玛丽的工作强度大、工作的艰辛、工作环境的恶劣,从而刻画出她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执着的追求精神。4.合理补充想象合理的想象,能够填补事件的空隙,丰富文章内容,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他的同事和学生看到他双手扶在 “天眼” 圈梁的栏杆上,俯身朝下……他的串串泪珠滴下来,从高高的圈梁上落向那金光闪闪的望远镜……应该有电影镜头来追踪那下落的泪珠,泪珠飞向世界最大的望远镜,滴下来,滴下来,滴下来……它们飞翔着,穿越了 70 年,最后雨点般敲打在那伟大的镜面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发出金属般的绝响,人们看见了吗?听见了吗?晚霞浸染的群山看见了!高远的天穹看见了!广袤的宇宙听见了!描绘南仁东登上圈梁喜极而泣的场景,通过眼泪这一细节描写,强调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的建成付出了巨大努力。作者基于事实展开想象,营造出一幅恢弘而充满诗意的画卷,浪漫而悲壮,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第三单元 山川美景【知识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 期中知识清单(学生版).docx 八上 期中知识清单(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