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审查人:高一地理备课组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分。
2022年7月6日,NASA发布视频称,其已发现24颗可能适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其中TOI700e行星与地球的距离很近,该行星围绕TOI700运转。TOI700质量大约为太阳质量的40%,表面温度只有太阳的一半。该行星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可能存在液态水,这大大激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引发全世界的关注,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TOI700属于()
A. 恒星 B. 行星 C. 星云 D. 彗星
2.该行星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的主要原因是()
A. 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 B. 有与地月系一样的天体系统
C. 与TOI700距离适中 D. 体积、质量适中
读图,完成下面3-5问题。
3.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A. 月球或水星 B. 水星或金星 C. 金星或木星 D. 火星或土星
4.图中包括了几级天体系统,其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 一级太阳 B. 二级太阳 C. 二级地球 D. 一级地球
5.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
6.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青藏高原地区 B. 珠三角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华北地区
7.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 ②“磁暴”现象 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 ④水的运动
⑤植物生长 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顶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经仔细辨认,人们还能看出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回答下列8-9小题。
8.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 古生代、三叶虫 B. 中生代、恐龙
C. 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 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9.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 湿热的草原地区 B. 温暖广阔的浅海区域 C. 湿热的森林地区 D. 干旱的陆地环境
下图为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0-12小题。
①两栖动物 ②被子植物 ③爬行运动 ④鱼 ⑤哺乳动物
10.图示生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是( )
A. ①—④—⑤—③ B. ②—④—①—③ C. ④—①—③—⑤ D. ⑤—②—③—④
11.下列关于图示生物生存时期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是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B. ②—发生了全球性生物灭绝事件
C. ③—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形成 D. ⑤—喜马拉雅山脉在此时期形成
12.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确定地震“黄金12秒”的主要依据是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下图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3-16小题。
13.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图中的哪一层(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岩石圈( )
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 ②位于软流层以上
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④全球厚度均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
②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
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界面时速度明显加快
④“黄金 12秒”确定的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能促进各圈层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
A. 太阳辐射 B. 火山爆发 C. 太阳活动 D. 水循环
1934年,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东岸(R地)发生了世界上有记录的震源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千米,震级达6.9级。2024年3月28日,大西洋P海域发生了5.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为17千米。该海域底部有一条南北向的裂缝,其地壳厚度仅为1.5km,被认为是地球地壳最薄的地方。10月下旬,我国海洋科考队在该海域底部发现了海底热泉以及繁盛的海底热泉生物群,海底热泉生物群的存续无需地球大气圈的支持。如图所示为P、R两地在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中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17-19小题。
17.P海域发生地震时,停泊在该海域的船只
A.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 只出现左右摇晃
C.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 只出现上下颠簸
18.将两次地震进行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地的震源位于地壳中 B. R地的地壳比P地更厚 C. P地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D. R地的震源处压力更大
19.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持海底热泉生物群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
B. 海底热泉生物群分布区不属于地球生物圈的一部分
C. 该生物群的存续无需大气圈,地球大气圈是孤立的
D. 生物圈是地球上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圈层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天气过程,产生了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精彩纷呈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下列20-22小题。
20.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大致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原因是()
A. 我国东南地区工业发达,空气中凝结核多
B. 西北地区大气对流运动较弱,难形成降水
C. 我国东南地区距海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D. 西北地区气温较高,空气中水汽难以凝结
21.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是()
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 ②二氧化碳含量较多③上冷下热,对流明显 ④水汽、杂质含量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了()
A. 大气层温度随着高度上升而降低 B. 对流层气温随着高度降低而降低
C. 大气层热量直接来源于太阳辐射 D. 对流层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
2020年1月2日,第八届北京昌平草莓节落下帷幕。昌平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草莓稳产与高产。左图为草莓大棚内部景观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23-25小题。
23.与大棚外相比,温室大棚内()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不变 D. ④增强
24.某季节当地农民会给温室覆盖黑色尼龙网。推断其可能的季节及覆盖黑色尼龙网的主要目的是()
A. 春季,增强④以增加白天大气的温度 B. 夏季,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 秋季,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度 D. 冬季,增加③以提高土壤温
25.关于⑤大气吸收作用解释正确的是()
A. 平流层中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B. 对流层中的水汽吸收短波辐射
C. 对流层中的尘埃吸收地面辐射 D. 平流层中的CO2吸收长波辐射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26-28小题。
26.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表示上图热力环流的是( )
A. B. C. D.
27.若此图表示局地热力环流,则A表示( )
A. 夜晚的山顶 B. 郊区 C. 白天的陆地 D. 白天的海洋
28.下图箭头能正确表示BD之间风向的是( )
A. B.
C. D.
下图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29-30小题。
29.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北京时间15:00左右大气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A. 垂直方向上,绿洲盛行上升气流 B. 垂直方向上,沙漠盛行下沉气流
C. 近地面气体由沙漠流向绿洲 D. 近地面气体由绿洲流向沙漠
30.从图中信息可知()
A. 白天太阳辐射强烈,使得绿洲温度较高 B. 绿洲的气温日较差大
C. 夜晚绿洲大气逆辐射强,使得温度较高 D. 沙漠的气温日较差小
“绝地求生”是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下图中甲为海岛地图,而乙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31-33问题。
31.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m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 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 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32.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33.据图丙,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海风的时间段是()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D. 6时至18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城市路面硬化扩大。影响城市水循环。读下图.完成下面34-35小题。
34.近年来,我国南方城市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最主要是因为()
A. 过度开采地下水 B. 降水量减少 C. 蒸发量增加 D. 下渗补充减少
35.为减轻城市内涝,可采取()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增加用水量 ③硬化城市路面 ④铺设透水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读下图.完成下面36-37小题。
36.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7.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2024年5月26日下午至27日,合肥市气象台相继发布了暴雨蓝色和橙色预警。在27日的一场暴雨中,合肥市区仿佛变成了一个“水世界”,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袭。下图分别为合肥市区被淹没的景观图及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38-40小题。
38.合肥市区变成“水世界”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环节增强 B. ②环节增强 C. ④环节增强 D. ⑦环节减弱
39.针对此次城市内涝事件,合肥市应大力改善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①环节和②环节 B. ③环节和④环节 C. ⑧环节和⑨环节 D. ④环节和⑨环节
40.下列关于水循环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球水体一直处于更新状态,无须节约用水 ②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④是海洋和陆地联系的唯一纽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字代表各种辐射),图2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图3为某地的气压状况图,是图2中A层的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上升到图2中大气的_______层(填名称)停止,该层大气以_________运动为主。
(2)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图1中________(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________(填序号)。
(3)图3中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若图3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图3表示北半球中纬度某平原地区,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__。
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阿富汗西北部(震中)10月7日连续发生两次6.2级地震,震源深度均为10公里。科学家主要通过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A、B中代表横波是________(填字母)。
(2)本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地球圈层是________,该圈层厚薄不一,海洋处比震中所在地更________(厚/薄)。海洋是________(填地球圈层名称)的主体。
(3)地震波在E、D两个界面发生了明显改变,E为________界面,D为________界面,F圈层的上部存在一个________,是岩浆的发源地。
43.“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图2为该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
(1)如图,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单项选择题)。
A.B. C. D.
(2)图1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单项选择题)。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3)判断甲乙两处风力最大的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所学,简述图中“穿堂风”形成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回蜗
2025-2026学年上学期莆田第二十五中学高一地理期中考
姓名:
班级:
考场/座位号: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单选题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A][B][C][D]
6[A][B][C][D]
11[A][B][C][D]
16[A][B][C][D]
21[A][B][C][D]
2[A][B][C][D]
T[A][B][C][D]
12[A][B][C][D]
17[A][B][C][D]
22[A][B][C][D]
3[A][B][C][D]
8[A][B][C][D]
13[A][B][C][D]
18[A][B][c][D]
23[A][B][C][D]
4[A][B][C][D]
9[A][B][C][D]
14[A][B][C][D]
19[A][B][C][D]
24[A][B][C][D]
5[A][B][C][D]
1O[A][B][C][D]
15[A][B][C][D]
20[A][B][C][D]
25[A][B][C][D]
26[A][B][C][D]
31[A][B][C][D]
36[A][B][C][D]
27[AJ[B][C][D]
32[A][B][C][D]37[A][B][CJ[D]
28[A][B][C][D]
33[A][B][C][D]38[A][B][C][D]
29[A][B][C][D]
34[A][B][C][D]39[A][B][C][D]
30[A][B][C][D]
35[A][B][C][D]
40[A][B][C][D]
解答题41题14分,42题14分,43题12分,共40分
41.(1)
(2)
(3)
42.(1)
(2)
(3)
ㄖ囚■


请勿在此区域作答或
者做任何标记
1
43.(1)
(2)
(3)
(4)
(4分)
1

囚■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