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一、单选题
1.下列带【括号】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邮【筒】(tǒng) 油【桶】(tǒng) 【拔】(bá)尖 【拨】(bō)乱反正
B.【刹】那(shà) 【刹】(shā)车 滚【烫】(tāng) 【荡】(dàng)漾
C.淅【沥】(lì) 牡【蛎】(lì) 【柏】林(bó) 【柏】(bǎi)油路
D.伞【骨】(gǔ) 【滑】(huá)落 闪【烁】(shuò) 众口【铄】(shuò)金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嬉闹 玄虚 吹毛求疵 郑重其事
B.藻饰 倒霉 前仆后继 学识渊博
C.伦理 素材 味同嚼腊 莫名其妙
D.滞碍 鄙夷 怀古伤今 不言而喻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爷爷常常给我们讲抗法英雄的故事,我们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
B.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C.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D.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
②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③其实中国对东南亚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期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
④“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
⑤“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
A.④①⑤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②④⑤①③ D.①⑤④③②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
B.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和水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水的南面叫作“阳”。
C.我国的“二十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其中“立”有开始之意,如:“立冬”即为冬季的开始。
D.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人们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期盼阖家欢乐,团圆安康。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说明,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
B.为了解救楼市,一方面中央政府从财税、信贷、公积金等相关政策出发,鼓励改善型需求入市,另一方面通过住房保障货币化安置以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
C.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纪念日里,让我们一起重温并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共同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D.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自觉做好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者、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贡献青春力量。
二、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人无信不立。诚信就像砝码,放上它能够稳定人生的天平,使之不再摇摆不定。诚信就像是高山之水,能够在浮动的社会里,洗尽铅华,留下真诚。班级将要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结合活动把本次活动标语补充完整。
   ,以见利忘义为耻。
(2)请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名人故事说诚信
活动二:   
活动三:   
(3)在广告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商家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夸大产品效应,甚至用虚假广告坑害消费者。请你以消费者的名义,写几句话规劝那些发布虚假广告的商家。
   
三、默写
默写古诗文。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李白《渡荆门送别》)
9.攀条折其荣,   。(《庭中有奇树》)
1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王维《使至塞上》)
11.小明浏览新闻时,看到“秋日黄昏众游客登临罗浮山”的新闻标题,配的是山野秋景的照片,他联想到王绩《野望》的“   ,   ”。
12.祖国的大好河山,处处有美景佳句。漫步西湖,你渴望欣赏到白居易诗中“①   ,谁家新燕啄春泥。②   ,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初春美景;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③   ,④   ”的名句;登临黄鹤楼,你更能体会崔颢“⑤   ?⑥   ”的绵绵乡愁。
四、语言表达
13.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学校师生采取红歌联唱、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等形式,向祖国母亲75华诞献礼。你作为校广播站小记者,将采访校团委朱书记和合唱主唱小华同学。请你分别拟写一个采访问题。
采访朱书记:
采访小华同学: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崿崿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滮滮涆涆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千万年来,极其力之所至,止能损其一毛一甲,而终不能啮骨理而动龈齶。于是,石常胜而水常不胜,此所以能为一邑砥柱而万世赖焉者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
【注】①结约:束缚、受控。②崿崿(è):锐利的样子。③汗汗田田:水势广大无际的样子。④滮滮(biāo)涆涆(hàn)水流迅疾的样子。⑤怒狞健鸷(zhì):像凶猛的大鸟愤怒地站着。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B.属引凄异 引:连接
C.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D.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水战石 以刀劈狼首
B.皆不敢与之争 何陋之有
C.自非亭午夜分 大江自三峡来
D.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的是三峡瑰丽的风光。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甲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分后总的方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讫分明,各具特色。
C.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秀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D.乙文以拟人化的笔法,写长江水出三峡之后所向披靡的浩大声势,以“当之辄靡”四字形容得淋漓尽致。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陈铎(明)
波映横塘①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②。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注释】①横塘:即南京市西南的横塘。古堤名。②亭皋:水边的平地。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描绘了横塘春天美丽的景色,艺术风格清秀自然,宛转恬静。
B.起句两个“映”字连用,写出了横塘碧波荡漾,小桥杨柳飘拂的明媚春色,优美如画。
C.“冷烟疏雨”写春雨,展现一幅烟雨蒙蒙的画面,使眼前呈现出一种朦胧美。
D.尾句只写两三竿新竹,体现了词人在美好春景中形单影只的处境。
2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一句的妙处。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谁在壁上起舞》,完成下面小题。
谁在壁上起舞
①元丰五年的七月,阳光炽烈,风也不弱。风从江面腾空而来,带着几分水气潮湿的妩媚与妖娆。此时,在突兀而起的赤壁矶上,一位四十七岁的男子迎风而立。他有一张瘦长的脸,个子也不矮,宛若一株抽穗的玉米。他就是黄州的团练副使——苏轼。
②他不是本地人,家在千里之外的蜀地,却背负君命抵达这里,已经到任近两年。在外人看来,“团练”孔武有力、霸气十足,分明是威震一方的军政要员。然而荒谬的是,他其实是一介文弱书生,自小青灯伴黄卷,二十一岁便以华彩文章高中进士,入仕后一心巴望着为社稷强盛献上汹涌智慧。怎料到,有一天头上竟被虚扣一顶武夫的帽子。提不动戟、舞不动剑的他,成为了一粒充数的烂芋。何以至此?无非口无遮拦得罪了一群蝇营狗苟之辈罢了,以至他们费尽心机地在他如山的诗文中挑来拨去,然后截取只言片语,罗织出一系列罪名,导致他竟入狱一百三十天,严刑酷打险遭不测,最终仅凭一丝侥幸苟存性命,贬往黄州。
③于是,他离开了汴京。那天是元丰三年正月初一,天寒地冻,雪舞长空。
④说是赴团练副使之职,身旁却有御史专程派出的差役押送。这是怕他逃还是自杀?他挥挥衣袖作别皇城,迈出的步子急促而沉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憋屈在心底深处的那口气总算可以长长吐出去了。回首再望,那座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城池,既熟悉得如同刻在心间,又陌生得仿佛从未踏入。寒气,如同无形的利剑,从四面八方悄无声息地穿透而来,直抵心扉。他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仿佛要逃离一切。然而,内心的哀愁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⑤初抵黄州时,他住在城南一座叫定惠院的寺庙里,一间小斋房,倒也能暂且安身。他不用上班,无权签署公文。这虽看似惩罚,但细一想,倒也落得个清静。毕竟之前的岁月里,他太忙了。在这里,他开始学佛参禅,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当命运把他抛弃到这个偏僻小城,世间的一切都已渐行渐远。他能做的便是收缩自己,向内心的深处挖掘挺进。在这样的日子里,他内心一天天平静下来,不问封侯,不求腾达。
⑥只是屋破腹饥,三餐难以糊口,贫穷像山一样横亘在那里。在他抵达黄州一年后,一家老小也尾随而至,微薄的俸薪更入不敷出。友人帮他在城外的东坡上申请到一块废弃的旧营地,于是他欣然躬耕其上。垦荒、播种,于是稻麦生长,枣树蓬勃。这是一段陌生的日子,万般艰辛却又如此新鲜。“东坡居士”,年近五十了,他又欣然为自己新取了一个号。
⑦从苏轼到苏东坡,他的生命已经悄然转了一个弯。
⑧在黄州,他更喜欢吃。好胃口意味着心情已渐佳,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写这首取名《猪肉颂》的打油诗时,苏轼的俏皮在每一个字里跳动。他自己也没想到,竟因此创下一道美味的“东坡肉”,数百年后仍令众人垂涎三尺。
⑨吃饱喝足之后,他来到了黄州城西北面的赤壁矶,站在矶头四望,开始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是八百七十多年前的冬天,吴蜀联手在赤壁迎战几十万曹操亲率的大军。借东风的是孔明,火烧连环船的是黄盖,而最令苏轼无限羡慕的是那风华正茂的周郎。因为三十多岁的周郎被主公所赏识,可以统领大军,可以尽情挥洒才华。而他,同样脚踩赤壁,同样一腔经世济时的渴望,却只能闲看白云,静观流水,只能慨叹“人生如梦”,只能“一尊还酹江月”。他想,此生也许注定虚掷余下的光阴,并且终老于此。
⑩他没有料到,其实远非如此。在黄州四年零两个月,他写了七百五十三篇诗词歌赋,平均每两天一篇,其中词七十九首,占他一生词作的四分之一。他诸多的诗文因雄浑磅礴、气韵悠远而成为千古名篇,传诵不绝。甚至他信手挥就的诗作《黄州寒食帖》,也被称为除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外的天下第三行书。
谁在壁上起舞?在历史之壁上,并不是谁都有能力起舞。否泰①之间,人生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跌到谷底之后,他的万千思绪反而在贫寒局促的日子里杂陈涌动。伸出手,他触摸到最富丽的生命质感。
苏轼,他在黄州涅槃②。
(取材于林那北同名文章)
【注】①否(pǐ)泰:《易》的两个卦名。天地交,万物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②涅槃(pán):佛教用语,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21.文章写了①   (朝代)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离开汴京时,他步履急促而沉重,心中既有逃离是非之地的轻松,也有②   ;初抵黄州时,他在定惠院③   ,内心渐趋平静;家人来后,他在城外的东坡上躬耕并享受美食,内心满是④   ;吃饱喝足之后,他⑤   ,慨叹“人生如梦”,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22.文章第⑩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很多数字。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苏轼,他在黄州涅槃”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拉松的简介
公元前490年,雅典人获得了希波战争反侵略的胜利,士兵菲迪皮茨徒步42.195公里到达雅典告诉人民胜利的喜讯。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以这一史事设立了一个比赛项目,并定名为“马拉松”。马拉松全程距离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也有说法为42.193公里),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其中全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
材料二:
马拉松最强军团如何跑步
①马拉松跑道上的东非军团,来自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这些黑人们,他们的成绩让其他国家的人只能望其项背。为什么他们能跑这么快?
②首先是跑步姿势。前脚掌着地是关键。黑人运动员出身大多贫苦,小时候没有鞋子,还要翻山越岭去上学,这让他们养成了前脚掌落地的习惯。这样跑起来比较节省体力,乳酸堆积量少,而且不容易受伤。
③其次是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方式,海拔3000米的高原训练,相对稀薄的空气,锻炼了黑人马拉松运动员强大的心肺能力。
材料三:
身边的马拉松赛事
①9月22日上午,“衡水银行杯”2024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二站),在风景怡人的衡水湖畔成功举行。
②本届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北省体育局、衡水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中心、衡水市体育局承办。赛事以“逐梦衡水湖·PB马拉松”为主题,设马拉松(42.195公里)、健康跑(5公里)两个项目。
③上午7时30分,马拉松赛正式鸣枪开跑。选手们迈着矫健步伐,如潮水般涌向跑道,释放运动活力和激情,在奔跑中感受衡水的城市魅力和衡水湖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④经过激烈角逐,肯尼亚选手贝纳德·基普科里尔以2小时9分57秒的成绩夺得全程马拉松赛男子组冠军;埃塞俄比亚选手阿塔来乐·安姆特·达尔基乐以2小时23分39秒的成绩夺得全程马拉松赛女子组冠军,并且打破了赛会纪录。
(选自《燕赵体育》2024年09月22日)
24.阅读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半程马拉松比赛最为普及。
B.肯尼亚马拉松运动员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训练,相对稀薄的空气,锻炼了黑人马拉松运动员强大的心肺能力。
C.黑人运动员出身大多贫苦,小时候没有鞋子,还要翻山越岭去上学,久而久之,养成了前脚掌落地的奔跑习惯。
D.PB是Personal best的简称,中文是“个人最好成绩”的意思,资料三赛事主题意为“在衡水湖追逐梦想,创造个人最好成绩的马拉松”。
25.请你为材料三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6.下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份暑假夜跑锻炼流程图,请你写出文字介绍。
八、写作题
2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敬仰的英雄,他(她)可能是拥有超能力、拯救世界于水火的超级英雄,也可能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坚守为社会带来温暖的普通劳动者;他(她)可能是站在聚光灯下、接受众人欢呼的名人巨星,也可能是在黑暗中为他人点亮一盏灯、用善良和爱心传递希望的陌生人……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一位在你心中能被称为“英雄”的人,曾经感动、鼓舞或激励过你
请你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平凡英雄,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自拟题目,为他(她)写一篇人物小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向上;②表达真情实感;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1)以诚实守信为荣;(2)手抄板比赛——说诚信;诚信从我做起演讲比赛;(3)你虚假的谎言在不断流传,在以讹传讹之中大白于天下,或许最后的受害者,就是你。
【答案】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将以遗所思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2.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3.【答案】采访朱书记:朱书记,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采访小华同学:请问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答案】14.B
15.A
16.B
17.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18.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答案】19.D
20.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花蕊”和“溪云”拟人化,花蕊悄悄地随了蜜蜂去酿作了蜜,倒映在溪水中的白云似乎有意伴着白鹤回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流露出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21.北宋(宋代);壮志难酬的哀愁;学佛参祥,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喜悦;登上赤壁矶
22.示例:这句话通过列举“七百五十三篇”平均每两天一翼“七十九首”等具体数字,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苏轼在黄州时期创作的时间短、数量多、频率高。这些数字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还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创作热情和才华,凸显了他在困境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的乐观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敬佩之情。
23.示例: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苏轼在黄州这段艰难岁月中的精神重生与蜕变。苏轼在黄州经历了仕途低谷和生活困苦后,进行自我反思和文学创作,心境由惆怅转为平静,并创作了大量优秀诗词,实现了精神上的重生和文学上的巅峰,展现了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答案】24.A
25.“衡水银行杯”2024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二站)成功举行。
26.首先第一步确定夜跑合理的距离和速度,穿好运动鞋,戴好运动手环,接下来做热身运动开始跑步,完成跑步后要做拉伸,最后记录锻炼数据。
27.【答案】例文:
一盏路灯下的守望者
在我家小区门口,有一盏昏黄的路灯,灯下总能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那是老张,我们小区的门卫。他就像那盏路灯一样,默默地照亮着每一个晚归人的路。
记得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我补课回来时已是凌晨。寒风呼啸,雪花打着旋儿落下。远远地,我看见路灯下那个熟悉的身影在不停地跺脚取暖。走近了才发现,老张的眉毛和胡子上都结了一层白霜。
“张叔,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休息?”我惊讶地问。他搓了搓冻得通红的手,笑着说:“这不是等你回来嘛。最近小区治安不太好,我寻思着等你安全到家再睡。”那一刻,我的眼眶突然湿润了。路灯的光晕染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笑容让我想起了爷爷。
去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小区门口积水严重。老张二话不说就脱了鞋袜,挽起裤腿站在水里,一趟趟地背着老人和孩子过“河”。他的背影像一座移动的桥,连接着被雨水阻断的归家路。后来我才知道,那天他因为长时间泡在冷水里,关节炎又犯了,疼得整宿睡不着觉。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张有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小区里独居老人的情况。谁家该买药了,谁家该交水电费了,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李奶奶突发高烧,是老张连夜把她背去了医院。医生说再晚来一会儿就危险了,可老张只是摆摆手说:“这有啥,都是应该的。”
现在每当我晚归时,远远看见那盏路灯和老张的身影,心里就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有超能力,不会飞檐走壁,但他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温暖了整个小区。在这个世界上,正是有千千万万像老张这样的平凡英雄,才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光亮。
路灯会老去,但光明永远都在。老张用他最朴实的行动告诉我:英雄不必惊天动地,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